黄石:一堆地球上的傷疤

徐振亚

把中國黃山視為“天下第一景”顯然過了,可遊覽祖國大好河山不去黃山轉轉無疑是個遺憾,而且是個不可饒恕的遺憾。同樣,看美國自然風光,黃石國家公園是必到之處,不容錯過。<br> 黃石和黃山在名字上都有誤導之處,去黃山的確主要是看山,可看見的山並非黃色,大部分山體都被綠松遮蓋,即便裸山也並不怎麼黃,充其量也就微泛淺棕色;黃山歸來多半會犯嘀咕:黃山為啥叫黃山? 黃石給人的誤導也不淺。黃石公園座落在高原上,山只是個背景,或者是基礎,在公園內石頭雖算不上稀罕物,可絕非主要觀賞對象,黃色的石頭基本沒有,即便眾裏尋他千百度也必定失望,黃石公園真正有觀賞價值的是水,不是石頭。 去“黃石”需要注意的是,作為美國主要國家公園,基本沒啥風光可言,景觀平淡無奇,和風光秀麗基本連不上。 去黃石就如同去石灰廠工地,不僅隨時要注意腳下,誤踩到石灰潭會引起安全事故,還時不時要摀住鼻子,各種辛辣刺鼻雜味讓人躲之不及。 不過這種代價是有回報的,如果你好奇心足夠,也願意為能看到世間奇異之事小有付出,黃石之行必將使你收穫頗豐。黃石有的就是天下奇觀(wonder)。 “黃石”與其說是個公園,更像是博物館,在風景實在不咋滴的地方,展示一些讓人驚訝無比的邪門異事。 例如這個畫面,一個略比足球場大的水池子裡面能有這樣的顏色組合,美不美暫先不論,奇不奇你總得認吧,別告訴我你家後院也有類似這樣顏色組合的水池子。別說自然形成的水池子,就是玩雞尾酒的高手也未必能在酒杯裡調製這樣的色彩組合搭配。<br> 說黃石像個大工地,到處是冒煙的石灰潭,當然是指外觀形象,其實一個個都有正經的學名:例如hot spring(溫泉)、mudpots(泥漿池)、fumaroles(火山噴氣孔)、geysers(間隙噴泉)等等,整個公園內有上萬個這類 奇奇怪怪的東西。 這些個奇怪名稱硬要往學術上講,那都是學問,涉及若干專業,需要完成好多學分才能似懂非懂,但用大白話表示並不複雜,所有這些都是地球上的“傷口”,通到地心裡面,讓地心裡面各種待不住的東西往外冒。 有的冒熱水,有的冒泥漿,有的冒熱氣,還帶著各種化學元素,形成各種溫度、力度和顏色。 人類很懂得捯饬自己,平時讓人見著的都人模人样,其實是人都有不太雅觀地方與時候,是人都會流個鼻涕、打嗝、上廁所什麼的,再冰清玉洁也有排污撒氣的時候。不僅有生理上的排污,還必定會有精神的撒氣。這還都是指健康人士,怎麼著也難免有個微恙吧,且不說打噴嚏拉肚子,沒準還會爆出幾顆青春痘。 中醫管這類生理現象叫做上火、內熱、體虛、陰陽不平衡等等,雖談不上是嚴重的“病”,但絕非健康之症狀,即便不需要治療至少也要請高手進行調理。 不知人體是個小宇宙這話當不當真,人體的許多現象和地球表現出驚人的相似這應該沒多大問題。每次去黃石,看見地面上這些千瘡百孔就讓我想起一個醫學詞:潰瘍。 潰瘍這個詞百度上是這樣解釋的:溃疡是皮肤或黏膜表面组织的局限性缺损、溃烂,其表面常覆盖有脓液、坏死组织或痂皮,愈后遗有瘢痕,可由感染、外伤、结节或肿瘤的破溃等所致,其大小、形态、深浅、发展过程等也不一致。... 所謂黃石奇觀,原來是些地球表面的各種“潰瘍”,這個說法似乎是對國家公園的一種玷污,很有惡意誹謗的嫌疑,可的確是我真實的觀感。我們在黃石公園內趨之若鶩的老忠实喷泉(Old Faithful)、豆浆池(Fountain Paint Pots)、泥火山(MudVolcano)、七彩池(Grand Prismatic Spring)又稱大棱镜温泉、蛋糕温泉(Mammoth Hot Spring)等等,只是地表各種潰瘍的傷口、傷疤,在滴血、流膿、淌清水... 黃石的美舉世公認,美的非同尋常,更確切的表達應該是奇,是地球表面的非常態。物以稀為貴,如同美人痣,在光呼呼的臉蛋上突然冒出顆黑痣,一般人沒有,就他有,稀罕,被認為美得不行。 其實就美人痣本身來說並非什麼好東西,學名叫色素细胞痣,俗稱痦子,算是腫瘤一類,個頭大的話還有惡化的風險。可只要不變大,不影響健康,長得是位置,那就是好東西。這就是美的一項重要指標:稀少罕見就是美。 物以稀為貴的審美邏輯讓人對美本身產生質疑。那些黃金分割率,平衡對稱和諧率,基本都是人們試圖理性解釋審美活動的各種嘗試,其實人類審美究竟是怎麼一回事,真相還在上帝那裡。 從現實來看,審美基本等同於比大小, 比多少,只要能搞成世界最大、最少、最... 都能混上個五A級景點,讓人趨之若鶩樂此不疲流連忘返,而美只是人們故作深沉的美其名曰。 所謂遊山玩水瀏覽大好河山,實質就是給地球診斷挑毛病,尋找出各種的不正常、不健康。所謂瀑布就是好端端的一條突然斷了的河,斷的越突然越徹底落差越大就越美。地球上一條裂縫叫峽谷,裂縫大到一定程度就可以收門票變為國家公園。地球上大部分的火山口都成為了風景區,人們睜大眼凝視的就是地球的潰瘍。這時,審美實際上已經賦予了一種悲壯情懷,只是人們以強烈的心理暗示把這種悲壯轉換成了愉悅。 這就是大棱镜(又称大彩虹、七彩池),是美国最大的热泉,也是世界第三大热泉,宽度75-91米,深达49米,每分钟会涌出大约2000升71度的热水,被專家乃至眾多百姓認可的“最美的地球表面”。富含矿物质的水中有藻类和含色素的细菌等微生物,它们体内的叶绿素和类胡萝卜素的比例会随季节变换而改变,于是水色也因季節不同而改變。簡單說來就是夏季多黃冬天多綠。無論你是科學家還是獵美者,都很難不為這種色彩組合而感動。 人生之旅可不是科學探索,真相實在不那麼重要,這讓人想起牆內的許多過去的玩伴和老同學,整天聽著張局座和金政委的強國頌,手捧著白寶書,感恩著兩百斤不換肩的夶,用著順來的高科技,買著山寨的生活物資,享受著全面輾壓西方,引領全人類的喜悅。他們感受到的是真相麼,真不重要,沒有必要和這些老關係較真兒,你要他們怎樣?他們又能怎樣?他們有不想被喝茶的權力,有必要讓一個個好端端的都去爭取若貝爾和平獎麼? 這就是現實版的大棱镜,只要在火山沒爆發之前,趕緊伸出你的V型手指,對著全面輾壓蘋果的華為手機,耶!用淘寶自拍神器咔嚓一下,這就算是人生大贏家了。 難得糊塗不失為人生的高境界。兒女賴在身邊很多是懶得去外面拼搏,整明白這是啃老真不如理解為這是孝順,黏你。得搞明白只要大稜鏡火山口沒爆發,去瞄一眼是要收門票的。你還是把啃老當作天倫之樂來消受吧,因為這樣看世界會更美。 黃石另一個極具人氣的看點是老忠實噴泉。這個點要點是忠實,即噴泉有規律,可以預測,下一次幾點幾分噴服務台都預先告知觀眾。別小看這一點,可了不得,下面沒有電腦程序控制的,純自然現象,就憑這一點,“老忠實”成為黃石公園內最熱鬧的地方,最多的建築最多的人,最大的服務區。 但老忠實也有先天不足,個吧小時噴一次,每次四五分鐘,能噴達四五十米高,這種報表決定了見過老忠實噴泉這事沒啥稀罕,只要願意每個去黃石的人都能看到,每次看到的都差不多的模樣。想像一下每天只噴一次試試,每月一次,甚至每年一次,那能拿出張正在噴的照片都很不容易。 我這次比較幸運,一到老忠實就遇上大雪紛飛,在鵝毛大雪重看老忠實噴泉,對於一般遊客來說也算是低概率事件,雖然遠沒有大太陽天好看。於是我已看過了三個版本的老忠實噴泉:鵝毛大雪中、晴天雪景中和大太陽天中。一鴨三吃,好吃不好吃是其次,要點是換了口味。 咱們老中比較喜歡數字化歸納,三大紀律八項注意、十八層地獄九重天、老三篇四個現代化五個絕不答應,大凡重要事情不搞成數字化就不叫重視。黃石也免不了被華人數字化一下,常聽見的有十大景點,也有八大的、五大的,其實很多大同小異,多看一個少看一個沒那麼大區別,看到最後都會審美疲勞。 黃石公園很大,各個好看點相隔往往很遠,雖說只是從“太和殿”走到“養心殿”,可實際如同從上海城隍廟去到杭州六和塔,一路奔波,從A景點到B景點路上耽擱個把小時很常態。問題是黃石的景點真是個“點”,離該”點“差三米都不一定行,很可能還是挺無聊的茫茫一片。更氣人的是整個途中幾乎沒什麼值得駐目的東西可看,雖談不上荒涼至少不怎麼養眼,基本屬於一路睡過去不用擔心錯過什麼。 要注意的是必須走到正點。每個景點都有相對的最佳觀賞角度和位置,但這個最佳有時又因人而異,需要個人自己去觀察尋找。否則,美很可能就在你眼前錯過。 應該說黃石算不上攝影勝地,不會出現有服務人員拿著大喇叭對著端著長槍短炮攝影愛好者喊“光圈11、ISO100、白平衡自動、光圈優先模式,開始拍攝“這種場面。 黃石很難出所謂的大片,首先景觀構成太單一,大都是地面上一個個五顏六色的水池子,單一的俯視角度變不出啥花樣,最致命的是沒啥好光線,水池子顏色最好看的光線就是正午頂頭光,這恰恰是攝影之大忌,攝影師在為難中多半還是取其顏色,最後片子色彩是有了,而且很精彩,但構圖光線立意基本都沒法點評。 就算你能熬到夕陽火燒雲,可黃石要是沒了一片片五顏六色的間隙溫泉,那你還拍個毛線? 按理在這麼豔麗的色彩前拍個人像還是挺襯托的,可這些間隙溫泉都不讓靠近,都有木闌珊攔著,結果都是一個個站在窗檯憑欄遠眺。 但是像還是值得照的,色彩真的很美,地球上也算是難得一見,能勾起按快門的衝動。 可是喜歡手機攝影的得掃個興,目前為止好像手機還沒有配置偏光鏡功能,拍黃石的水要是沒偏光鏡,真的非常遜色。 走了幾圈下來,感覺16-35的鏡頭適用面比較廣,當然必須得配上偏光鏡,否則許多顏色肉眼都未必看得清楚。 長焦鏡頭主要用於拍攝動物,喜歡拍動物的帶個400以上的能過把癮,熊的概率不高,但鹿、氂牛還是打得到的,我這次遇上了狼,據說是中等概率。 這麼大的黃石公園,並非絕無風光,如果能靜下來悠閒地慢慢溜達,還是蠻有嚼頭,如這張照片裡的牛,並非圈養的奶牛,而是野生的耗牛,百多年前北美耗牛滿山遍野,現在基本被滅絕,只能在黃石這樣的國家公園內還能見到一些。 疫情期間遊黃石顯然是個明智的選擇,相對人沒那麼擁擠,我們是車在途中開始訂的房,雖然三天換三個地方,可畢竟還有房,以前都得提前若干月才能訂到。 另外比較地廣人稀,再說能在疫情期間來這裡的一個個也都健壯如牛了,而且大都還遵紀守法戴著口罩,至少是平時把鼻子露出來,見人接近六尺距離時把口罩拉上來遮住鼻子,有點形式主義,但畢竟顯示著對法律和對他人的尊重。 去黃石選擇時間不宜過冷,溫度過低水面熱蒸汽太重,遮蓋水面的真實面目,雖然有雲裡霧裡的朦朧神秘感,看著比較過癮好玩,可照片上多半白茫茫一片,會留下不少遺憾。 黃石雖不是出大片的勝地,卻是不可多得訓練構圖的練習場。太多色彩、塊面、線條的變化,只要你有這個眼力勁兒就能拼出無數的圖案,如果你不嫌這小家子氣,這也算是一個拍攝遊戲,能玩出點意思。 黃石,這堆地球上的傷疤,當熱鬧看挺美,五顏六色千奇百怪,當學問看就有點悲涼,理論上黃石國家公園就是一個巨大活火山,一旦爆發難以想像。據說離爆發的日子越來越近了。 可相對地球來說,人生實在苦短,在黃石火山沒爆發之前,這裡畢竟有著地球上最美的一種色彩搭配。從人生體驗角度看,人世間的事都是一種感受選擇,真相並不那麼重要。其實,地球本身就是一個火球,曾經被折騰得天翻地覆,作為絲毫不懂地質學的人也能看得明明白白。難道這會成為你不喜歡地球的一個原因麼?美是真實的,危險也是存在的,你的選擇才是賦予你人生真實的意義--這是黃石公園能講給我聽的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