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小说】卖烧饼的女孩

梁斌

<p><br></p><p>单位的效益不景气,我下岗了。看着一对读书的儿女,迫于生计,在离县城五公里的县二中中学旁边,开了个小饭馆。早上卖点小米粥,瓜丝饼,晚上卖点调和饭,面条和烧饼。</p><p>傍靠中学,周围的补习班众多,家长们接孩子放学,顺路买点干粮,孩子们来小店打个牙祭,生意虽然小了点,倒是红红火火,一天赚个三五百,比上班领工资的日子还实惠。生活不易,赚得是个辛苦钱,每天下午要去县城把用的蔬菜买回来,顺路批发点烧饼回来晚上卖。</p><p><br></p> <p><br></p><p>打烧饼的是一同下岗的老王。原来在单位食堂工作,打的一手好烧饼。老王在县城租了一个门面房,专门搞批发,往各个零售点去送。王哥的烧饼脆而香,零售一元一个,到店批发一百个以上七角五分,送货上门八角。但是,送货上门的仅限于县城二公里范围之内。二中属于郊区,老王是不送货的。</p><p>我和老王是老同事,每天拿他五十个也行,一律享受七角五分价格。县城里的零售点卖一元一个,五元六个,约定成俗,大家都这么卖,我也一样。调和饭配烧饼,生意很好。</p><p><br></p> <p><br></p><p>很快孩子们放寒假了,没事的时候就在店里写作业,吃饭人多的时候帮帮忙。两个孩子上小学,一个六年级,一个四年级。穷人的孩子早当家,可以做点简单的家务,学习都还不错。</p><p>北方的冬天黑的比较早,特别是我们的小县城,三面环山,更是不到十八点就已经亮起了路灯。我忙着招待完一拨客人,准备歇下来抽根烟的时候,看见了马路对面的路灯下,一个支着自行车读书的女孩。自行车上放着个木箱子,箱子上用纸写着“烧饼”两个字,穿着一身校服,比我孩子大三四岁,应该是个上高中的学生,寒假打工来这里来卖烧饼。</p><p><br></p> <p><br></p><p>冬天的天气很冷,单薄的衣服冻得女孩满脸通红,搓着双手,正聚精会神地在看书。路上行人稀少,烧饼箱子放在老式的二八横梁自行车上,透过保暖用的破棉被,冒出丝丝热气在空气中雾化,那两个“烧饼”二字,在雾中时隐时现。</p><p>我动了怜悯之心,想让孩子早点回家。就过去把剩下的烧饼买过来。箱子里还剩二十个烧饼,我装好袋子,递过二十元钱准备走,女孩非要找给我三元钱。说五元六个应该找我三元。看着姑娘坚定的眼神,我收起钱拿上烧饼回到了店里。</p><p><br></p> <p><br></p><p>第二天见到老王时,我没有再要他的烧饼,说镇子里有卖就不麻烦了。原来老王和小女孩是一个村的,姑娘叫小芳,是个弃婴,孤寡老人刘奶奶收养了她,祖孙俩相依为命,靠政府低保金生活。刘小芳学习努力,成绩优秀,正在读高一,是县重点中学一中的高材生。为了补贴家用,寒暑假出来打工挣点钱。</p><p>晚上客人喝调和饭要烧饼时,我就去对面买或者打发孩子们去买。一次买三元,绝不多买。孩子们笑我不会算账,客人们说我没有生意头脑。久而久之,大伙儿都叫我“三元大叔”。</p><p><br></p> <p><br></p><p>刘小芳的父母一直没有找到,据说是当年逃避计划生育的盲流所生。农村个别人封建思想严重,重男轻女,就这样刘小芳成了弃婴,被刘奶奶收养。每年的寒假小芳会过来卖烧饼,暑假出去打工。据说是冬天天冷,留下来照顾奶奶。</p><p>单位重新安排了我的工作,刘小芳也顺利考上大学。据说是上海的名牌大学,在中国大学排名前十,《80后脱口秀》中史炎的校友。就这样,一晃二十多年,我再也没有见到刘小芳,直至去年退休。</p><p><br></p> <p><br></p><p>一向身体健康的我,由于劳累透支了身体,得了一种怪病,不得不提前退休。从县医院,市医院,省医院,跑到首都医院,也没有治好我的病。最后,听人介绍说上海的医院可以治这种病,辗转来到上海,面对高昂的医药费准备放弃治疗时,医院却开了绿灯,免除了我的医药费,并且副院长亲自为我治疗,原来这个副院长是刘小芳。</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