狗娃、马兰、紫菀——乡野寻“宝”第三篇

东辽县实验小学劳动教研组

<p>  秋意渐浓,北方基本上到了菊科植物开花的旺季,其中最常见的应该算是马兰属、紫菀属、狗娃花属的几种了,三者同为菊科管状花亚科紫菀族植物,株植外形、花形都很相似,不仔细观察很容易混淆。</p> <p>  狗娃花,是最常见且花期最长的菊科草本,欣欣向荣的春天它们开花,烈日炎炎的夏季它们开花,秋风萧瑟的秋日它们开花,在风雪到来之前的初冬它们也开花。有些人喜欢叫它野菊花,因其太过平常故名狗娃。狗娃花根入药,能解毒消肿,治疮肿、蛇咬。花大而艳丽,可栽培,供观赏。</p><p> 狗娃花的总苞半球状,总苞片一条一条的,有一个形象的比喻是像是茅草屋一样。</p> <p>  马兰,生长于山坡、林缘、灌丛、路旁,又称红梗菜、鸡儿肠、田边菊、紫菊、鱼鳅串、泥鳅串、鸡儿肠、路边菊、蓑衣草、脾草、马兰菊、蟛蜞菊、散血草等。</p><p> 马兰全草药用,有清热解毒、散瘀止血、消积的功效。可治疗感冒发烧、咳嗽、急性咽炎、扁桃体炎、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性肝炎、小儿积疳、肠炎、痢疾、吐血、崩漏、月经不调等。外用治疗疮疖肿痈、乳腺炎及外伤出血等。</p><p>  马兰的幼叶通常作蔬菜食用,俗称“马兰头”,中国江南地区常用做蔬菜,多清炒或凉拌,与枸杞头、菊花脑并称为南京三宝,我国各地很早就有春季采食马兰的习惯。</p><p> 采摘马兰头的时候,注意采摘红梗的最好,碧叶红茎,最为鲜嫩。采摘马兰头的最佳季节是阳春三月,等到清明之后茎叶会慢慢变老,涩味更重,就没有食用价值了。新鲜的马兰头矿物质含量丰富,比如钾含量是一般蔬菜的20倍,还含有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适合大部分人食用。</p><p> 扬州人有清明节吃“青团”的习俗,多喜欢在青团内包入各种野菜,如荠菜、马兰头等,是春天难忘的美味。但是食用市场上的马兰头要注意,可能有一些采摘自道路两旁或是靠近工业园区,水源和土壤中也许含有相当多重金属元素,吃多也不利健康。患有胃溃疡、胃炎、慢性腹泻等疾病的人和过敏体质的人最好也不要食用。</p><p> 马兰属植物的总苞形状和狗娃花属差不多,也是半球状像吃饭的碗一样,但它的总苞片2-3层,覆瓦状排列,通俗地讲就像瓦房上的瓦片,一个压着一个。</p> <p>  紫菀,又称青牛舌头花、山白菜、驴夹板菜、驴耳朵菜、青菀和还魂草、小辫等,菊科多年生草本,通常生长于潮湿的河边地带。</p><p> 紫菀为中医常用的止咳药,根及根茎晒干后切片生用或蜜炙用。性味辛甘苦温,有治风寒咳嗽气喘,虚劳咳吐脓血之功效,也用于止嗽散等方剂中。《神农本草经》列为中品,《本草纲目》列入草部隰草类。李时珍曰:“其根色紫而柔宛,故名。”</p><p> 紫菀春、秋均可采挖,除去茎叶及泥土,晒干,或将须根编成小辫晒干,商品称为“辫紫菀”。</p><p> 如果说前面两个属植物的总苞像饭碗,那紫菀属植物的总苞就有点而像酒杯了,显得“细长很多”。</p> <p>  这三种中草药虽然都是常见的,但在我们家乡,漫山遍野开得最多的应该是狗娃花,至于马兰和紫菀,那就需要细心的孩子去发现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教学花絮</span></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看一看、闻一闻</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找一找、辨一辨</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压一压,做一做</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说一说、赞一赞</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教学记事</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学本无涯</p><p> 本来第三篇我们主要想讲的是马兰头花,因为开学之前去山上搜集的时候我认为山上开得最多的花就是马兰花(它们和百度图片上的太像了,让我有了这么一种误解)。可是讲了马兰头花之后,五年一班的杜家名就手拿着一束紫色的类似马兰的野花来找我询问是不是,我告诉他不是,他还不怎么同意,认为二者没什么区别,这也难住了我,因为我其实也并不是那么了解二者的差别,我把杜家名的花拍了照片上网识别出来的名字叫紫菀花,与此同时我发现一种叫狗娃花的和紫菀花、马兰花非常像,这种相似度让我非常迷惑了,我又查找了好久,才终于在花的总苞上弄明白三者的区别,再对比我采的花以后,我才发现家乡这种最常见的应该是狗娃花,而孩子给我看的花最终查明白了不属于这三者,而是荷兰菊。这么辨析之后,我决定把三种中草药都讲一遍,让孩子们在实践中也有所区分,故此本篇的内容就成了三部分。这个小插曲让我也更深的领悟了“活到老学到老,学本无涯”,研究学问真的是没有止境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