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020年9月12至13日,宣城老乡群的部分老乡参加了游千年古镇蜜枣之乡水东之行活动。本次活动的宗旨,按照张勇总指挥的话说:第一吃的好;第二住的好;第三玩得开心。</p> <p>注:本美篇文字在上,图在下。</p> <p>9月12日早上八点整,大巴车准时出发,老乡们怀着无比激动的心情,一路上欢声笑语,好不热闹。11:30到达此次活动的第一站:阳河大院</p> <p>大巴车停稳后,打开车门,迎接我们的是自驾比大部队早到的余永东群主。</p> <p>此次活动,张勇总指挥为我们精心挑选了三家不同风格的土菜馆,让老乡们品尝到了三家不同风味的家乡菜。</p> <p>不多说了,赶紧上菜。你看这一桌桌的菜,哪道菜不是色香味俱全,太好吃了。没来的老乡,你看着不眼馋吗?!</p> <p>老乡聚会,酒逢知己千杯少。</p> <p>此视频由王梅娟编辑制作</p> <p>品尝完了美食,再来看看住的吧。</p> <p>吃过午饭,入住五星级酒店——亲心谷大酒店。</p><p><br></p> <p>酒店大厅墙上的“梅 兰 竹 菊”四幅壁画,高档大气,茶几上的花瓶也很精致。</p> <p>老乡们大厅休息呢</p> <p>酒店三面环山,面对水库,周边环境十分优美,空气清新,仿佛置身于天然养吧之中。</p> <p>水东古镇“山坞海亲心谷度假风景区”~三面环山,一面望水,翠竹掩映,小溪潺潺;天然氧吧,润肺浸脾,浙商投资,康养宜居。(宛溪居士)</p><p>此抖音由宛溪居士拍摄并制作</p> <p>稍作休息后,乘车前往千年古镇——水东镇。</p> <p>上车后,鲁老师当起了义务导游,给我们介绍了水东的来历和人文故事。</p> <p>水东镇位于宣州区东南部,距宣城市区30km,离宁国市区21km。因地处水阳江东岸而得名,距今已有1100年历史。</p> <p>这条水东老街,是明清时的古街,老街内建筑属于徽派风格,现存古宅面积达3万多平方米,建筑架构简洁匀称,雕梁画栋,别具匠心。</p> <p>古镇的蜜枣名扬天下,枣木梳也十分出名,双双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老乡小燕子给她外婆买了一把枣木梳,并让店老板刻上了“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的题词。</p> <p>“沈家巷”中青石板地面上的百年独轮车印记至今可见,说明当年此地非常繁华。</p> <p>老乡黄家祥,在给老乡们介绍“沈家巷”的来历。</p> <p>胡家有夫妇边游览,边自拍,好恩爱哦。</p> <p>老街上有五道后井,以第一道井“十八踏”最具特色,历史上从未干涸。电影《剑归》、《梅姐》,电视连续剧《太白游踪》、《枣姑》等均在此实景拍摄。</p> <p>美女们游览老街的同时,也没忘了拍美照。</p> <p>当铺街好像没人开当铺了吧</p> <p>流连于老街,既可以感受到古镇沧桑的历史文化,也可以想象古镇商埠昔日的繁华。</p><p><br></p><p><br></p> <p>老街一隅伫立着一座哥特式教堂——水东圣母堂,它是皖南第一座天主教堂,也是华东六省市两座最大的天主教堂之一。水东圣母堂与上海佘山圣母堂齐名,在东南亚具有很高的知名度。</p> <p>老乡们在教堂的广场上拍照留念</p> <p>游览完老街,此次活动的另一项重头戏开始登场——参观“宣城魏氏蜜枣加工厂”。</p><p><br></p> <p>水东蜜枣色泽金黄如琥珀,切割的缕纹如金丝,光艳透明,肉厚核小,因此也被称之为“金丝琥珀蜜枣”。</p><p>水东蜜枣的加工工艺十分讲究,每年处暑前后,青枣泛白成熟,枣厂开锅,繁忙的制枣季节便开始了。青枣采下后,须经分拣、切割、拣切、淘洗、糖煮、养浆、稀烘、挤工、老烘、拣板等十道工序。清初著名诗人施润章曾在他的《割枣》一诗中写道"含情割枣寄远方,绵绵重叠千回肠",形象地描绘了制枣的情景。</p> <p>此张图片来自网络</p> <p>此次行程中原本有采摘青枣的体验活动,由于青枣的采摘季节已过,没能收获到自己亲手摘的枣子,但并不影响对着落叶的枣树打几杆,找回儿时打枣的感觉。</p> <p>晚餐后,又一重头戏开场了——篝火晚会。</p> <p>篝火晚会上,老乡们唱的唱,跳的跳,完全忘记了自己的年龄,每个人都嗨的不亦乐乎。</p> <p>篝火晚会在群主和吴春扬合唱的一首《鸿雁》的歌声中结束。</p> <p>此视频由王梅娟编辑制作</p> <p>9月13日上午,游览“龙泉洞”。</p> <p>龙泉洞形成于3亿年前,是喀斯特地貌中罕见的呈腔体结构的完整溶洞板块。洞内常温18度,冬暖夏凉。 </p> <p>龙泉洞为极其特别的螺旋型溶洞,洞内上下十余层,分七厅二宫二殿一河,其中银河厅、神兽厅、龙宫、地下河都极具特色。洞内大小景观共有300多处,游程3公里。洞内盘旋曲折,壮丽非凡,钟乳、石笋、石柱比比皆是。洞中生景,形神兼备,怪石高台,形象多变,栩栩如生。</p> <p>游览完龙泉洞,又参观了两个古村落——前进村的张村和宗村。位于张村路边的3颗银杏树具有500多年历史了,其中一颗树干粗到6人才能合抱过来。古老的银杏树见证了古镇的千年沧桑。</p> <p>这就是6人才能合抱的银杏树</p> <p>老乡们纷纷与古树合影留念</p> <p>宗村,据说有一颗500多年历史的榧子树,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亲眼见到。</p> <p>这是一片也有着几百年历史的大榆树。都说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炎热的夏天,劳作之余,在大树下小憩片刻,也不失一种惬意。</p> <p>现在能在小溪里捶衣服的场景已经不多见了。</p> <p>午饭后,大部分老乡乘坐大巴直接回到合肥。自驾小分队的老乡顺道参观了国家扬子鳄养殖中心,还去了中心批发市场,带回了家乡的土特产。</p> <p>两天的活动结束后,好几位群友,意犹未尽,有感而发,写下了游水东的散文和诗篇。</p> <p>序:离开你的怀抱已有三十余载,每次都匆匆去匆匆回,这次终于停下脚步,把路过变为停下,儿时的纯朴已成为今日的创意,城市中的浮躁暂时搁浅,尽情享受心中的那份宁静。那年那月那日,那山那水那景,回不了的过去,猜不透的未来。无论何时何地,思乡情怀永驻心田!(鲁海霞)</p> <p><b> 秋游水东</b></p><p><b> ——鲁海霞</b></p><p> 春去花犹在,</p><p> 秋来鸟未回。</p><p> 翠竹映绿水,</p><p> 青松咬碧山。</p><p> 乡朋携手醉,</p><p> 迟迟不肯归。</p><p> 何日君再来,</p><p> 再叙水东情。</p> <p><b> 回 水 东</b></p><p><b> ——张勇</b></p><p>九月金秋,天高气爽,一众乡党从合肥到老家水东古镇踏秋,一路欢声笑语,到了水东乡下的乡菜馆先是饱餐了一顿,怀着愉悦的心情游览了古镇,水东老街建于唐宋年间,因位于水阳江之东故名水东。</p> <p>1986年,水东</p><p>春天,</p><p>我从水东中学去象山</p><p>当时我视力正常</p><p>我觉得天空是个很大的神仙</p><p>除了布雨雷电还会往下倾倒杜鹃花🌸 </p><p>我眼睛一睁开</p><p>漫山遍野的都是花的海洋</p><p>连小溪边的螃蟹都夹着鲜艳</p><p>显然</p><p>回忆是一种思绪</p><p>但山风吹裂了我的思绪</p><p>撒在了溪水中</p><p>化为了烙印 (张勇)</p> <p><b> 《遥望宣州》</b></p><p><b> ——张勇</b></p><p>逢盛世年华 方有乡友群聚之乐事</p><p>吾乃血肉之躯 不能免俗</p><p>居庐州三十余载 心彷徨</p><p>思水东大河把 心又藏兵戈</p><p>欲仰天长啸 却又斗米面油</p><p>欲纵横四海 却又牵绊迷目</p><p>人生不过如此 唯顾盼尔</p> <p><b> 樵夫回乡 (亲心谷)</b></p><p><b> ——黄家祥</b></p><p><b></b>昔日揣饼独车上战场,</p><p>胡村茅屋变屿海天堂;</p><p>少年离乡孤雁闯边疆,</p><p>今朝柴郎不惑游故乡。</p> <p><b> 秋游水东归感</b></p><p><b> ——高余成</b></p><p> 春来春去春还在,</p><p> 花开花谢花常开。</p><p> 来年君若三月来,</p><p> 美景依旧乐开怀。</p> <p>本次水东二日游活动圆满结束,十分感谢张勇,鲁海霞,黄家祥三位水东老乡的热心周到安排,也感谢所有老乡的积极参与,我们下次活动再聚,谢谢大家。(余永东)</p> <p>本美篇中的部分照片和视频选自本群,因人员众多,在此一并表示感谢了。</p><p> 2020年9月20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