兵马俑

万里学艺

<p class="ql-block">2020年9月17日,我有幸来到了位于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的秦始皇陵兵马俑坑。那一天,阳光明媚,空气中弥漫着历史的气息,仿佛穿越了时空,回到了那个遥远而神秘的时代。</p> <p class="ql-block">视频摄制者马学义用镜头记录下了这难忘的一天,将这一刻永远定格。兵马俑,作为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不仅是中国古代辉煌文明的一张金字名片,更被誉为“世界第八大奇迹”。</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兵马俑,位于今陕西省西安市临潼区秦始皇陵兵马俑坑内,是世界十大古墓稀世珍宝之一,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兵马俑属于古代墓葬雕塑,是制成兵马(战车、战马、士兵)形状的殉葬品。当我站在这些沉默的战士面前,仿佛能听到两千多年前的战鼓声和马蹄声。每一个陶俑都栩栩如生,仿佛随时准备迎接战斗。</p> <p class="ql-block">在兵马俑博物馆的花坛旁,两位游客正在合影留念。他们身后的建筑绿树成荫,为这庄严的场景增添了几分生机。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此刻,游客们的笑容也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阳光洒在他们身上,映照出一片温馨的画面。不远处,便是那座闻名世界的兵马俑博物馆,它静静地守护着这片土地,见证着岁月的变迁。</p> <p class="ql-block">俑,作为古代墓葬的一种陪葬品,秦始皇兵马俑是制成兵马(士兵、战马等)形状的陶俑。这些陶俑不仅是艺术的杰作,更是历史的见证者。它们的存在让我们得以窥见那个时代的风貌,感受那个时代的气息。在这里,每一个陶俑都是独一无二的,它们以各自的方式诉说着过去的故事。</p> <p class="ql-block">在另一张照片中,两位游客再次出现在花坛边,身后依然是那座建筑物及周围的绿化景观。此时已是傍晚时分,夕阳的余晖洒在他们身上,给整个画面增添了一抹温暖的色彩。时间在这一刻仿佛停滞,一切都显得那么宁静而美好。他们站在那里,仿佛与这片古老的土地融为了一体,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而我,也被这美好的瞬间所打动,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秦始皇陵兵马俑是世界最大的地下军事博物馆。俑坑布局合理,结构奇特,在深5米左右的坑底,每隔3米架起一道东向西的承重墙,兵马俑排列在墙间空档的过洞中。秦陵内共有3个兵马俑坑,呈品字形排列。秦始皇陵一号俑坑,呈长方形,东西长230米,南北宽62米,深约5米,总面积14260平方米,四面有斜坡门道。俑坑中最多的是武士俑,平均身高1.80米左右,最高的1.90米以上,陶马高1.72米,长2.03米,战车与实用车的大小一样。但兵马俑并非按原比例还原,据记载秦国人的身高在165cm左右。秦俑大部分手执青铜兵器,有弓、弩、箭镞、铍、矛、戈、殳、剑、弯刀和钺。青铜兵器因经过防锈处理,埋在地下两千多年,至今仍然光亮锋利如新,它们是当时的实战武器,身穿甲片细密的铠甲,胸前有彩线挽成的结穗。军吏头戴长冠,数量比武将多。秦俑的脸型、身材、表情、眉毛、眼睛和年龄都有不同之处。</p> <p class="ql-block">在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入口处,两位游客合影留念,周围摆放着花卉装饰品。他们带着好奇与敬畏的心情踏入这座神秘的博物馆,即将开启一场穿越时空的旅程。这里的一切都让人感到震撼,仿佛置身于一个古老的梦境之中。而他们,也将成为这段历史的见证者,将这份感动传递给更多的人。</p> <p class="ql-block">秦朝统一六国之后实行全国征兵制,兵源来自全国各地,这恐怕是他们在脸型、表情、年龄上有差别的主要原因。工匠们用写实的艺术手法把它们表现得十分逼真,在这个庞大的秦俑群体中包容着许多显然不同的个体,使整个群体更显得活跃、真实、富有生气。纵观这千百个将士俑,其雕塑艺术成就完全达到了一种完美的高度。无论是千百个形神兼备的官兵形象,还是那一匹匹栩栩如生的战马塑造都不是机械的模仿,而是着力显现它们“内在的生气、动力、情感灵魂、风骨和精神。”</p> <p class="ql-block">在兵马俑博物馆内,两位游客继续站立于花坛边拍照。此时,夕阳西下,天边泛起了绚丽的晚霞。他们站在那里,仿佛与这片古老的土地融为了一体,成为了历史的一部分。而我,也被这美好的瞬间所打动,心中充满了对这片土地的敬意。这里的每一寸土地都承载着厚重的历史记忆,而此刻,游客们的笑容也为这片古老的土地带来了新的活力。</p> <p class="ql-block">俑坑发现种类齐全,数量空前的青铜兵器极大地丰富了秦兵器研究的领域,其中长铍,金钩等都是兵器考古史上的首次发现。兵器铸造的标准化工艺、兵器表面防腐处理技术的发现和研究填补了古代科技史研究的空白。而秦俑的设计者为了再现2000年前的秦军“奋击百万”气吞山河的磅礴气势,他们不仅仅在于追求单个陶俑的形体高大,而且是精心设计了一个由8000余件形体高大的俑群构成一组规模庞大的军阵体系。右侧为一个巨大的方阵,左前方为一个大型疏阵,左后方则是指挥部。那数千名手执兵器的武士,数百匹曳车的战马,一列列、一行行,构成规模宏伟、气势磅礴的阵容。有的头挽发髻,身穿战袍,足登短靴,手持弓弩,似为冲锋陷阵的锐士;有的免盔束发,外披铠甲,手持弓弩,背负铜镞,似为机智善射的弓箭手;有的头戴软帽,穿袍着甲,足登方口浅履,手持长铍,似为短兵相接的甲士。还有的身穿胡服,外着铠甲,头带软帽,跨马提弓的骑士;有头带长冠,两臂前伸,双手握髻,技术熟练的御手;有头戴长冠,穿战袍,着长甲,手执吴钩的下级指挥官;有头戴鶡冠,身着彩色鱼鳞甲,双手扶剑,气度非凡的将军。这栩栩如生的千百个官兵形象,尤其在神态、个性的刻画方面,显得逼真、自然,而富有生气。如将军俑的形象:身材魁梧,身着双重短褐,外披彩色鱼鳞甲,头带双卷尾长冠,昂首挺胸,巍然伫立,有非凡的神态和威严的魅力。一般战士的神态:有的嘴唇努起胡角反卷,内心似聚结着怒气;有的立眉圆眼,眉间的肌肉拧成疙瘩,似有超人的大勇;有的浓眉大眼,阔口厚唇,性格憨厚纯朴;有的舒眉秀眼,头微低垂,性格文雅;有的侧目凝神,机警敏锐;有的垂着首,似乎若有所思。两者虽然得刻画一个“思”字,由于表现手法不同,前者给人的印象是气宇轩昂略带傲气,后者沉静文雅。秦俑表现的是古代军事题材,它既没有选择两方交战、将士厮杀的战争场面,也没有选择将士修整屯兵防守的场面。而是捕捉了将士披甲,直兵列阵地,严阵以待的临阵场面。尽管我在这个井然有序的静态军阵营,艺术家们在单个陶俑的雕塑上,还是力求“偶动与静之中”。使那一件件披甲之锐的武士俑昂眉张目,肃然伫立,神态坚定而勇敢,他们好似整装待发,又好似处于临战状态,还有那一件件驾车的御手俑,双臂前伸,紧握髻绳,目视前方,待命而发;那一匹匹曳车的陶马,膘肥体壮,张鼻嘶鸣,双目圆睁,两耳竖立;那一件件骑士俑,右手牵马,左手提弓,机警的立于马前,一旦令下,就将驰骋疆场。正是由这千百个充满生气、神态各异的陶俑构成整体静态的军阵地,达到了一种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静极则生动,愈静则愈动”。惟有这种静态的军阵才能使人们感到军阵巨大威慑力的深浅莫测。这样恢宏的阵列,宏伟的构图,空前绝后,无与伦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