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马家埠民俗博物馆位于肥城市安庄镇马家埠村,马埠村历史悠久,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是一个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商贾云集的重地。2014年为乡村振兴,挖掘乡村旅游资源建立了马家埠民俗博物馆。曾先后被泰安市挂牌为“泰山拍客团采风基地”和“青少年教育基地”以及“行走齐鲁研学游基地”多项荣誉等。</p> <h3>马埠民俗博物馆是在元末明初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建筑“丁家庙”依托载体,扩建而成。上下两层砖木结构卯榫连接,具有鲜明的元朝建筑风挌,它古朴不失典雅,安静不失雄伟。</h3> <h3>馆中的藏品跨度由远古到明末清初至五六十年代,还原了历史和近代记实,展览设置秉承前启后,依继往开来的发展理念,吸引了众多游客与社会团体前来参观研学。</h3> <h3>民俗馆共有九个展厅和一个民俗体验区,可谓是“一步一风景,一景一陶醉”通过导游的讲解和游客们的亲身体验,能够让大家感受到以前先辈们的劳动生产方式和生活的艰辛,同时更能感受到他们的聪明才智以及对美好生活的向往。</h3> <h3>体验拐磨子</h3> <h3>石碾和石磨是中国乡村最古老的粮食加工工具之一,在中国已有数千年的历史,曾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h3> <h3>一盘老磨看尘月,几度酸心为囗粮。</h3> <h3>看孩子们忙着、说着、笑着并成长着。</h3> <h3>体验石磨加工面粉</h3> <h3>接下来是对各种水车的体验,原汁原味的劳动生活场景不仅让孩子们体验到了劳动的艰辛与快乐,更懂得了感恩。</h3> <h3>解放式水车</h3> <h3>龙骨车鸣水入塘,</h3><h3>雨来犹可望丰穰。</h3> <h3>体验二人拧水车</h3> <h3>民俗文化,代代相传。</h3> <h3>入田青欲变,三更轳辘声。</h3> <h3>同学们都认真的听着、记着并产生了极大的兴趣。</h3> <h3>通过观看和体验,增加孩子们对中国文化的了解及民族技艺的传承。</h3> <h3>木斗式水车</h3> <h3>起居厅以生活起居为背景,通过婚床和婚俗器具再现婚俗文化。以桌椅、旧式家具等展示起居生活文化。</h3> <h3>生活器具厅:通过展示以前的一些生活器具,能让大家感受到每个老物件带给我们的回忆,以及新中国成长的历史足迹。</h3> <h3>车展厅:展示了各个时期的车辆:黄包车、战车、马车及古代的独轮车和鸡公车等。</h3> <h3>文物厅:讲老故事,识老物件。</h3> <h3>纺织厅:传统的手工艺品,都有其深厚的文化底蕴,凝聚了无数祖辈手工艺人的智慧。</h3> <h3>展馆内的农家小院,虽是静止的画面,却非常生动逼真,给人一种穿越时空的感觉。四五十年代的农家小院,充满了浓浓的乡土气息,具有简单环保,冬暖夏凉等优点。农家小院是一个时代的终结,也是古典建筑的特色之一。但那种亲切的感觉与氛围,成了一种不可磨灭的记忆。</h3> <h3>农耕生产厅:这些渐行渐远的农耕生产工具,彰显出在原始农耕文化不断的进化与演变过程中,我们的原始农耕工具也得到了很好的发展与革新,每一件工具的形状与结构有有着一定的科学依据,它凝聚着泱泱中华几千年的农耕与智慧。正是这些往昔的物件,才保存了中华文明最悠久也最鲜活的记忆。</h3> <h3>谈社会发展,忆人生沧桑巨变,心情激动,感慨万千。</h3> <h3>校內课堂与校外课堂有机结合,不仅能开阔学生们的视野,更能提高他们的身体素质和创新精神。</h3> <h3>游客们借“丁家庙”高大、雄伟的建筑风格为背影分别合影留念。</h3> <h3>马埠民俗博物馆全体工作人员以最饱满的热情,最真城的服务欢迎四面八方的各界人士与领导前来参观指导。</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