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烈庆祝铁锋区第三届线上农民节开幕

扎龙镇综合文化站

<p>经党中央批准、国务院批复,自2018年起,将每年农历秋分设立为“中国农民丰收节”,农民终于有了属于自己的节日。在前两届农民节成功举办的经验下,经区委区政府统一安排指导下,本次农民节采取线上活动方式,着重体现农民丰收的情景,本次农民节的主题为“共享丰收喜悦,实现乡村振兴”。</p> <p>为传承农耕文化,展示扎龙镇农业发展的新成就和农村出现的新变化,激发全镇农民自豪感、幸福感,加速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全力推动乡村振兴,铁锋区扎龙镇在党委领导下,开展第三届线上农民节。</p> <p>本次农民节以践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关于做好“三农”工作的重要指示为主要目的,营造关注农业、关心农村、关爱农民的浓厚氛围。</p> <p>农耕文化是我国从未间断的一种文化,是中国劳动人民几千年生产生活智慧的结晶,它体现和反映了传统农业的思想理念、生产技术、耕作制度以及中华文明的内涵。长期以来,人们为了适应生产和发展的需要,创造的多样性农业生产和丰富博大的农耕文化,在它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浸透着历代先贤的血汗,凝聚着我们民族的智慧,它集中升华了亿万民众的实践经验、教训和成功,反映了中华民族对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规律的认识与把握。</p> <p>在丰收的季节里,蔬菜都显得十分的可爱。</p> <p>为进一步走进农村,走近农民,在第三届农民节开幕之际,扎龙镇随机走访部分村庄,现场了解农民割麦子的流程,感受农民丰收的喜悦心情。</p> <p>春华秋实。秋天是一幅美丽的画卷,充满诗情画意;秋天是上帝赋予人类的礼物,洋溢丰收的喜悦;秋天是出海归来的渔船,满载人们的欣喜。</p><p>金灿灿的稻田在蓝天的映衬下显得尤为金黄,在金黄色的季节里,无处不展示出丰收的乐趣。</p> <p>在收割过程中,查罕诺村村民任甲峰亲自示范使用镰刀割稻子,并称,现在农民家庭条件都变好了,使用镰刀的频率越来越低,几乎各每家都使用机器进行收割,然而镰刀作为传统农具,记载着农耕文明的发展,需要代代传承下去。</p> <p>回看2019年第二届农民节,成功举办了农村文艺演出、广场舞比赛,活动现场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现场并为组织观众,却吸引广大群众的驻足。现场还设置了农产品摊位,各村纷纷报名参展,精品大米、新鲜蔬菜、新鲜活鱼、粘豆包深受村民及游客的喜爱。</p> <p>庚子鼠年年初的疫情没有消散农民种地的热情,台风等自然困境没有阻断农民丰收的热情。</p> <p>在体验到割稻子的乐趣后,我们来到了查罕诺米业,据专业认识介绍,水稻收割之后在太阳底下晒2-3天,让稻谷干燥,将瘪谷等杂质删掉,用电动分谷机、风车或手工抖动分谷,利用风力将饱满有重量的稻谷自动筛选出来,之后再使用碾米机除去谷壳,就变成了大米。</p> <p>经老农伯伯介绍,在古代,稻米变成大米的方法叫舂米。是有一个有一个棒槌,把稻子弄成一束一束的,再砸稻子,弄成一束的就是防止米变成面粉,砸的时候状态就跟用手搓稻子一样的形式,稻子壳来回摩擦很容掉的。砸完后把稻杆拿走,地上剩下稻糠和大米,在集中一起把稻糠筛选掉,筛选给现在一样,大米下落的时候,风很容易把稻糠吹走,这样就可以获得大米了。</p> <p>如今,我们使用专业的机器来获取大米。</p> <p>现在,查罕诺大米已经打造出自己的特有品牌,时有外来游客来到查罕诺村购买有机大米作为伴手礼。</p> <p>实施乡村振兴,不仅具有烘托和推动作用,同时有利于为中国农民搭建平台、整合资源、营造氛围。办好中国农民丰收节,有利于提振信心、凝聚力量,推动形成应对风险挑战的巨大合力和坚强决心。</p>

农民

丰收

大米

稻子

稻糠

农耕

扎龙

农村

镰刀

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