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支教故事之初识大凉山(生活篇)

川川

<p> 上一篇日志我向亲们介绍了我第一次到大凉山支教短短两个月的工作情况。许多朋友对我在大凉山的生活更感兴趣,想从我这里对当今大凉山的人民的生活状况得以了解。的确,人的生命的延续是靠生活作前提。下面我将从我所在支教的凉山州普格县五道箐乡的生活情况客观地展现从我的视角里的所见所闻,也是当今大凉山人民生活的一个缩影!我将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为亲们作以呈现:</p> <p>一、衣(富有民族特色的衣着)</p> <p><br></p><p> 我国有众多的少数民族,每个民族都有他独特的服饰,也是每个民族最直观的标志。大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地,我支教的五道箐乡虽离西昌只有几十公里,但与西昌海拔差距一千多米,是典型的高山牧区、纯彝族聚居区无汉族人居住。每逢赶集或重大节日,他们都会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盛装。别小瞧这套彝装,在五道箐街上(准确地说,应该是一个螺髻山下的一处彝民聚居点,因为是五道箐乡政府驻地,所以公历每逢5的倍数日子,方圆十多公里居住的彝民聚拢进行一些农牧产品的交易和购置日常生活用品的场所,平时就是一个交通驿站。)唯一一家服装店内,一件纯手工刺绣的彝族服装价格会超出两仟元,还不包括那些银饰。本想买一件作礼物赠予老婆,但由于囊中羞涩思来想去还是视为奢侈品拍张照片让她欣赏欣赏作罢了!在每一户彝民家中,每位家庭成员都有一套象样的彝装,稍富足点的家庭会配有漂亮的银饰,可能是属于个人最贵重的私有财产了,为了便于劳作平时他们多数都还是着汉装。但五道箐中心校的教师中,还是有十多位汉族老师,他们多数来自于凉山州其他县,但更有三位汉族老师来自遥远的广安、南充和眉山,他们为彝区教育献出了自己的青春。为奋战在彝区教育战线上的老师们致敬!</p><p> 在五道箐乡,你根本感受不到夏天,只有春、秋、冬之分,全年最高温不超过30℃,在炎热的夏天,你在泸州饱受40多℃的桑拿天气折磨时,我在大凉山会着春装享受惬意的清凉,但如果你不采取保护措施,不经意间你会被强烈的紫外线薰得乌黑发亮。所以大凉山的孩子们在大夏天都会着毛衣、夹衫来上学。至于冬天,因为我还没在这里过过冬天,没亲身体验过,但具说五道箐的冬天每年都会下雪,空气特干燥寒冷气温会降到0℃以下,对于生活在泸州很少看见下雪的我来说即兴奋又害怕。如今的五道箐人民在国家扶贫政策和对口帮扶城市的帮助下不会惧怕严寒的。大部分彝民已经解决温饱正朝着小康生活飞奔!</p> <p>着民族服装的五道箐云宝舞蹈队员</p> <p>瞧!我漂亮的大裙子</p> <p>酷!</p> <p>蹲守山货的彝族大婶</p> <p>帅气的彝族小伙</p> <p>还没开始就即将走完的五道箐街道</p> <p>彝族妇女们排队检查身体</p> <p>简陋的集市</p> <p>二、食(原生态无污染的食材+近似原生态的烹饪手法=原汁原味)</p><p><br></p><p> </p> <p><br></p><p> 民以食为天!对于来自美食之乡泸州的我来说,最不适应的就该是大凉山的饮食了!可以用“简单、粗糙”来概括,不过更符合现在的养生理念。正由于这样的饮食习惯才造就了凉山人民粗犷、豪爽、耿直的性格。都说泸州人喝酒像喝汤,那凉山人民饮酒如饮水,在大凉山你可以随时看见路旁的草地上或站、或蹲、或席地而坐的几男人(偶尔也有巾帼参与其中)在悠闲地喝着凉山口服液(啤酒),在每次正餐前必先来一台推杯换盏后才正式进入主题,我发现凉山最畅销的商品就非啤酒莫属了!</p><p> 还是先说说孩子们在校的饮食吧!因为全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孩子都享受了“三免一补”政策,生活上每个孩子都享受了免费营养午餐,住校生另享受每月170元的生活补贴,孩子们在校期间生活上家里不出一分钱。庆幸的是五道箐中心校食堂管理花永茂主任是汉族老师,有一手好厨艺,在他的精心调教下,食堂厨师的手法也偏汉化食材做得精细些,而其他学校就不好说了。因此,在校期间是孩子们最幸福的时光,每天中午能吃上香喷喷的白米饭和算是可口的蔬菜和肉肉,但回到家里可能就只能以土豆为主食了,逢年过节或哪家红白喜事时才能吃上的传说中的彝族大餐一一坨坨(猪、牛、羊、鸡)肉、火盆烧烤、烤乳猪、烤土鸡、包肉、血肠…</p><p> 说到这些美食,你可能在你居住的城市里也有些凉山特色菜的小店,但你吃到的味道和彝区就应该有天壤之别了,在彝区,你才会吃到最正宗最原汁原味的彝族大餐。可能是大凉山地区(螺髻山沿线除外)严重缺少生活用水的原因吧?宰杀好的这些牲畜他们不是用沸水烫毛,而是用火烧去毛发,再用刀粗略地刮去身上的污垢后就开始开肠剖肚,最后再用少量的水清洗一下便开始分宰成比成人拳头还大的坨子肉,(一只鸡可能就只宰割成十来块)故名坨坨肉!烹饪时,真正追求的是原汁原味,不焯水,只在下锅时放适量的盐或煮熟时才放盐调味,此外不添加任何香料和调味品,煮至九分熟时就捞出摆盘,很劲道,再配上彝族特色用萝卜茎叶腌制而熬制成的酸菜汤、荞麦粑粑、烤土豆…丰盛的彝族大餐就呈上了!(生活在农村的彝族人民根本不用餐桌凳,三五几人围坐或蹲在地上,几乎不用碗筷,只利用手和勺子进食)反正每次我享用大餐后用牙签嵌牙缝的时间远远超过用餐时间。需要重口味时则摆上一盘鲜红的干辣椒面!彝族大餐中荞麦粑粑和烤土豆是我的最爱!不过火盆烧烤还是值得享用哟!</p> <p>摆放整齐的凉山口服液(啤酒)空瓶</p> <p>最原始的火盆烧烤</p> <p>彝餐标配一一坨坨肉</p> <p>彝餐标配一一坨坨鸡</p> <p>彝餐标配一一土豆酸菜汤</p> <p>彝餐标配一一烤土豆</p> <p>宰割坨坨肉</p> <p>宰割坨坨肉</p> <p>彝区农村乡宴</p> <p>彝区农村午餐</p> <p>正在享用营养午餐的五道箐学校学生</p> <p>排队领餐</p> <p>正在讨价还价的彝族妇女</p> <p>等待交易的黄牛</p> <p>等待交易的绵羊</p> <p>我这可是正宗的土鸡哟!</p> <p>三、住(富有民族特色的异地搬迁安置小区)</p> <p><br></p><p> 如今的彝族人民真正感受到了伟大祖国的扶贫政策的实惠!来自对口帮扶城市的扶贫干部协助政府工作人员走村串户解说和动员,将原居住在深山人畜混居在低矮破旧脏乱不堪的窝棚里的贫困彝民异地搬迁,安置到国道旁的崭新的富有民族特色的宽敞明亮的民居里!还配备有中心广场、篮球场和健身器材。每村都建有一个标准幼教点,任务是教会孩子学前学会普通话,便于入小学时能说会用普通话交流和学习。现在家家户户都做到了人畜分离、改厨改厕,都用上了企业或政府捐赠的清洁的电能源炊具灶具、自来水、太阳能热水器…可以说居住条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但由于大凉山彝族人民是从奴隶社会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社会,很多陋习特别是大多数地方的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需要更长时间来改进。这方面五道箐乡中心校做得非常好。他们开展了“小手拉大手”活动,从政策宣传、庭院环境、家庭内务整理、移风易俗等各方面,在校教育和引导孩子们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卫生习惯,龙马潭区为孩子们建造了高标准的“共青浴室”和每间教室配置了安全卫生的直饮水机。让孩子们回到家引导和带动家人遵守国家法律和乡规民约,逐步改善生活和卫生习惯,并且会不定时家访实地考查,与孩子们的评选先进和三好学生挂勾。这样五道箐乡的社会治安和农村环境治理走在了全县乃至凉山州的前列!是普格县乡镇的标杆,成为上级领导调研和视察的首选乡镇!</p> <p>大门上挂满玉米的民居</p> <p>龙马潭区商务局援建的农村电商商店</p> <p>墙头上堆满南瓜的现代化民居</p> <p>丰收了!</p> <p>丰收了!</p> <p>漂亮的幼教点</p> <p>洛果村的标准球场</p> <p>四、行(逐渐完善的农村交通网)</p> <p><br></p><p> 提到大凉山可能你们会联想到了影视作品里那些要徒步几天飞檐走壁、翻山越岭才能看见通向城市的公路的镜头吧!而如今的大凉山在党的扶贫政策的光辉照耀下和结对帮扶城市的协助下凉山的交通也正在发生日新月异的变化。只是由于地形险峻复杂,大凉山的公路以弯蜓曲折的盘山公路为主,再加上随时可以从路旁串出的牛群、羊群,驾车的你一定得小心谨慎,否则很容易发生交通事故。现今大部分行政村都通上了公路并且硬化乃至户户已通水泥便道,主要国道省道已全面改造成白加黑油面路。只是雨季的大凉山由于地质结构原因随时随地都可能发生滑坡落石甚至泥石流,行车非常危险。今年冕宁、甘洛和攀枝花的米易等县就发生了比较严重的山体滑坡或泥石流等地质灾害,给人民的生命和财产带来巨大的损失。雅西高速、西攀高速也遭遇了几次大的泥石流而中断或绕道通行!这就是龙马潭区教育局领导们为安全考虑,禁止我们支教教师自驾凉山的主要原因。五道箐乡毗邻国道248,所以交通非常方便。但在广大农村,我们泸州上世纪末就已经全面淘汰的拖拉机还在大凉山的热土上发挥它的余热!由于我乘车容易晕车再加上车上那浓烈的味道,所以我的出行方圆十公里内以甩火腿(徒步)为主,万不得一的情况下才去坐农村客运出行。周末或闲暇时光我会到附近几个村子去家访或到校园周围的草地上去散步,以此打发无聊的周末时光!</p> <p>省道307美姑大峡谷段</p> <p>雨季随处可见的落石</p> <p>雨季随时可能发生的滑坡</p> <p>山体滑坡后道路中断</p> <p>山体大面积滑坡</p> <p>农村的主要劳动力一一拖拉机</p> <p>随时窜入国道的羊群</p> <p>乡道上更多的羊群</p> <p>乡道上的羊群</p> <p>五、领导关怀</p> <p><br></p><p> 在这次大凉山支教期间,两边学校领导对我都无微不至的关怀,经常电话或信息嘘寒问暖,并于5月26日玉带河学校校长张学文、副校长唐贵富和佘主任、蒋主任一行四人特意从千里之外的泸州来慰问我和荞窝支教的同事,为孩子们献上了愉快的音乐课和为老师们献上了科技创新知识讲座并且还为五道箐乡洛果村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送来了洗衣机和棉被等生活用品。龙马潭区教育局局长徐香兰代表教育局为我送来了慰问品,非常感谢领导们对我们的关爱和鼓励,大大增强了我在大凉山坚持下去的决心!相信在龙马潭区一百多名扶贫干部和教育、医疗扶贫工作者的协助下,普格县乃至凉山州一定能打赢这场坚巨的脱贫攻坚战!大凉山的明天一定会更好!</p> <p>前来看望我的领导们</p> <p>佘主任为五道箐的孩子们献课</p> <p>蒋主任的讲座</p> <p>玉带河学校为洛果村贫困户捐赠物资</p> <p>领导们亲自入户慰问</p> <p>领导们亲自入户慰问</p> <p>入户慰问</p> <p>冒雨去慰问贫困户</p> <p>冒雨慰问贫困户</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