献给曾经为舒兰十六中学奋战的领导、老师及同志

康乐

<h3>  <br><br> 前言<br><br> 张艳秋 <br>  岁月不居,时节如流;花甲之年,忽焉已至; 回首过往,情怀依旧。<br><br>  有幸加入十六中,见证过她的崛起和荣光,有缘结识至善至诚的友人,几十载携手并肩,教我成长。<br>  <br><br><br>  我们把青春留在那片热土,我们把记忆定格在十六中的一草一木。<br><br>  嬉闹调侃拂袖去,考试评卷进课堂。沉思往事立残阳,当时只道是寻常。<br><br>  时光的深处,留住了奋斗的艰辛;照片的光影,蕴藏着曾经的美丽。<br>  而今,每每目及群里的一个个名字,一张张熟悉的面容,亲切、温暖、一种力量迎面而来,这也许就是情结或者叫情怀吧!<br><br>  这美好的情怀,必将根植于内心,温暖一生。</h3> <h3>  这是十六中老师至今为止最全的一张集体照。时隔已经25年了,他们当中有的已退休、有的已升任领导、有的还继续奋战在教学第一线。</h3> <h3>  这是十六中第一届老领导和全体后勤人员的难得的珍贵合影。</h3> <h3>  这是我们十六中老、中、青三代领导。大部分已退居二线。但是他们仍然心系学校,永远把十六中当成自己的家。</h3> <h3>这就是我们十六中学领导和老师大打教学翻身仗的工作厂所</h3> <h3>这是最早的老十六中学校牌匾</h3> <h3>这是舒兰十六中第二次搬迁后的学校牌匾</h3> <h3>这是十六中搬迁的新校区学校牌匾</h3> <h3>新的校区,新的气象,老领导和老同志在新校区门前留影。</h3> <h3>后记:<br> <br> <br> 张艳秋<br><br>  <br>千里沃土,果实之乡。十六中学,百年文昌。<br>宣化明德,光照四方。俊采星驰,文光射斗。<br>桃李芬芳,灼灼枝头。薪火相传,彪炳千秋。<br>天地日月,恒静无言。青山长河,世代绵延。<br>你在我心,从未改变。职位不再,情怀依旧。<br>彼此保重,期待再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