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如果说 八月初的甘青大环线之旅主色调是戈壁滩和沙漠的浑黄</p> <p> 那么九月初的呼伦贝尔之旅就完全不同了,主色调——绿。</p><p> 呼伦贝尔大草原、呼伦贝尔盟、呼伦贝尔市,这之间都是什么关系?</p><p> 且听我掰扯掰扯:</p><p> 现在的呼伦贝尔市(地级市)就是以前的呼伦贝尔盟。盟的时候,盟首府在海拉尔市;改为呼伦贝尔市了,海拉尔就成为市辖区,市委市政府(以前的盟委盟政府)还是在海拉尔。呼伦贝尔市现在辖两个区五个市七个旗,其中的满洲里市是由呼伦贝尔市代内蒙古自治区管理,也就是说呼伦贝尔市并不比满洲里市级别高。</p><p> 说到这里,顺便瞎扯几句:咱们的“市”一级行政建制是既让外国人云里雾里整不明白,也能把官场之外的国人绕得糊里糊涂。有:直辖市、副省级市、计划单列市、省辖市、地级市、县级市……。</p><p> 呼伦贝尔市面积约25.3万平方公里,相当于山东省和江苏省的面积之和(占全国面积的1/40,其中12.6万平方公里森林,10万平方公里草原,2万平方公里湿地),人口只有253万。与俄罗斯有1051公里的中俄边境线,与蒙古国有682公里的中蒙边境线,有分别通往俄罗斯或蒙古国的国家级口岸8个。</p><p> 呼伦贝尔得名于呼伦湖和贝尔湖。</p><p> 在呼伦贝尔市的呼伦贝尔大草原是世界四大草原之首(另外三个:巴音布鲁克草原和那拉提草原在新疆,潘帕斯草原在南美洲),海拔650~700米。</p> <p> 到了海拉尔,一出呼伦贝尔机场,就先见到了成吉思汗的母亲和他的大妃。</p><p> “相约十四冬”是指要在内蒙古举办全国第十四届冬季运动会,以现在的疫情趋势不知道能不能如期举行?</p> <p> 到了市中心,去成吉思汗广场拜见了扬鞭策马“只识弯弓射大雕”的成吉思汗。</p> <p> 第二天从海拉尔出发,如果不是九号台风“美莎克”袭扰,我们应该看到这样的天空和草原。</p> <p> 这些马为什么都不埋头吃草,而是整整齐齐地朝着一个方向站立?后来看到的牛羊也是这样。</p><p> 哦,它们是在避风,都是在用屁股顶着风,也就顾不得吃草了。</p> <p> 莫日格勒河发源于大兴安岭西蔍,由东北向西南流经呼伦贝尔大草原,注入呼和诺尔湖,再汇入海拉尔河,全长290多公里。</p><p> 天是一会儿太阳一会儿雨,风吹得呼啦呼啦的。</p> <p> 额尔古纳湿地公园由根河及周边沼泽、滩地、林地等组成,总面积12072公顷,其中湿地面积9518.64公顷,湿地率78.85,涵盖了永久性河流湿地、草本沼泽、灌丛沼泽、森林沼泽与沼泽化草甸等多种湿地类型。</p><p> </p><p> “美莎克”几乎刮走了我的帽子。</p> <p> 额尔古纳国家湿地公园拥有亚洲原生木本湿地中面积最大、保护最完整、物种最丰富的湿地,享有“亚洲最美湿地”的美誉。</p> <p> 哈撒尔——成吉思汗的胞弟,呼伦贝尔大草原当年是他的封地,他是蒙古族科尔沁部的始祖。他从少年时代起辅佐成吉思汗,为蒙古民族共同体的形成和大蒙古国的建立立下了不朽的功勋。哈撒尔以“神箭”著称,“勇力善射”、“矢无虚发、应弦而倒”,有“大曳弓,九百步,小曳弓,五百步”之说。成吉思汗曾说:“有哈撒尔之射,有别里古台之力,此朕之所以取天下也”。</p><p> 唱响天下的歌曲《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词作者、铁生的清华附中同学克明(蒙古族本名:<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包·耶希扎拉森</span>)就是哈撒尔的后裔(克明的爷爷是<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科尔沁左翼前旗的末代王爷</span>)。克明在他的《我用音乐的脚步踏遍草原的辽阔——<b style="color: rgb(68, 68, 68);">我与呼伦贝尔大草原</b>》一文中深情地说“<span style="color: rgb(68, 68, 68);">这首歌,仿佛是我与呼伦贝尔草原前世的约定,在我生命之中孕育了五十年。</span>”</p><p> 克明是在广西防城港京族三岛海边的防波堤上,仅用了五分钟时间一挥而就了这首脍炙人口的歌词,而为了这一刻他准备了五十年。</p><p> </p><p><br></p><p><br></p> <p> 克明自初中时代就与铁生关系密切,周末总是一块儿从清华附中回家。知识青年上山下乡时期他去黑龙江兵团八年又转呼伦贝尔大草原数年,铁生去了陕北延川,失去了联系。后来,克明历经磨难终于走上音乐专业道路,铁生高位截瘫几经生死扶轮问路,在地坛,一个天天去吹号练习,一个天天去读书思考,又巧遇了。</p><p> 克明前年为铁生和当年去陕北插队的同学们创作了歌曲《塬上的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高高塬上是星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塬上的人儿站在云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星河灿烂垂眼前</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想起了从前你的身影</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天上星星窑里的灯</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照亮了天下受苦的人</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抬头望见满天的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不知道哪一双哪双是你眼睛?</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火热的青春曲折的人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当年的笑声在心中</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塬上真安静</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塬上真安静</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如果我再活一回还想在塬上行</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白羊肚的手巾扎头顶</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登高看星星</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登高看星星……</p><p><br></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去年克明写了《<b>永别了,地坛 永别了,铁生——怀念我的朋友史铁生</b>》,他在文中深情地说:“去年,我们班在陕北插队的同学和董玉英老师聚在一起,聊起了陕北,聊起了插队的生活。我自然想起铁生,想起孙立哲,想起了我们的青春。回到草原,写下一首歌《塬上的星》,是为纪念。录音的时候,我给歌手张虎讲了北京知青的故事,讲了铁生。我说,这歌是献给他们的,假如能有来世,我背也背上铁生去塬上看星星。当录到“如果我再活一回,还想在塬上行”时,张虎突然蹲下,号啕大哭,再也无法唱下去了……</p><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唢呐响起时,我看见了青春,看见我的同学们竞相迅跑在塬上,跑得最快的那个人,一定是铁生!”</p><p><br></p> <p> 今年润四月,都九月初了,在呼伦贝尔大草原居然还能看见大片的油菜花,地接导游小许说这在往年是绝对不可能的。</p><p> 我们的祖先在几千年前就总结出来的农历历法是多么的智慧啊!</p> <p> 三河回民乡。远远的看见草原上一大片小白点儿在移动,怎么,都是小羊羔吗?而且比一般的羊群白。及至离得近了,啊!是大白鹅,还有这样在大草原上骑着摩托车牧鹅的?</p><p> 原来,这里不仅有有名的三河牛、三河马和三河羊,还有三河鹅。</p> <p><br></p><p> 白桦喜欢阳光,生命力强,在森林不幸被大火烧毁以后,首先生长出来的经常是白桦,常形成大片的白桦林,是形成天然林的主要树种之一。</p><p> 白桦树是俄罗斯的国树,也是额尔古纳市的市树。额尔古纳的白桦林景区面积1000公顷,是一片原始森林而不是次生林。</p><p> </p><p><br></p> <p> 人们认为, 白桦树白色笔直象征纯洁与刚直 ,也象征纯洁的爱情和坚强的信念,歌曲《白桦林》由于词曲优美而非常受大家喜爱。《白桦林》有国内国外两首,国外的是前苏联在卫国战争中的一首乌克兰民歌,国内的是朴树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创作的,有人称之为仿苏联歌曲,其旋律很有苏联歌曲味道。</p><p> </p> <p> 林中小屋门上了锁,看来主人出去狩猎或者采蘑菇去了,等等吧。</p> <p> 自古以来驯鹿(俗称“四不像”)是鄂温克族和鄂伦春族的主要役使牲畜,他们的生产和生活是离不开驯鹿的。早前还存在敖鲁古雅使鹿部落,现在大概都只有博物馆和展示区了。女作家迟子建描写鄂温克使鹿部落的小说《额尔古纳河右岸》,对鄂温克人的历史和生活描写得非常细致生动。这次出发前,我抓紧时间阅读了一遍这本小说,因此,走进白桦林 走近驯鹿,我眼前影影绰绰出现小说中描写的一些场景。</p> <p> 鄂温克族是一个游牧和狩猎民族,他们又总是在山上在森林里生活,因此便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撮罗子”民居。</p><p> “撮罗子”又称“希楞柱”,这种圆锥型房屋一般高约3—5米,由二三十根碗口粗的松木为主干搭建而成,外面覆盖桦树皮和帆布。它一般被建在地势较高、阳光能照射到而且水和柴草就近可取的平坦之处。</p><p> 撮罗子的内部空间比较宽裕,地面直径一般为4—6米,室内北、东、西三面搭设供人起居坐卧的铺位。有的是用干草和树皮直接铺在地面上,更多的则是在约一尺高的架子上铺木杆木板,上铺草席或皮子,可以更好地防寒防潮。铺和门之间的中央空地,是烧火取暖做饭的地方。</p><p> 按照民族习俗,撮罗子内的方位是有不同等级区别的。北面(正面)是安放神位之处,最为尊贵,平时只有男主人和男性贵客才能在北铺坐卧。有的部落甚至规定,只有丧偶的男性长辈才能睡在北铺,如果夫妻都健在或夫亡妻在则只能睡在右边的铺位。此外,家中的主妇和未婚女孩允许到北面神位前,而其他已婚妇女则不能,因室内中央是火位,她们不可以越过。火位两边的位置以右为上,儿子婚后与父母同住时,小两口只能住左铺,而且睡觉时应是男在北妇在南。由此可以看出,这些规定的基本原则是以北为尊、以男为尊。</p><p> 鄂温克族还有一项特殊的风俗——妇女生孩子时必须移到原住撮罗子附近另搭的“产房”中去。这种“产房”也是撮罗子的样式,只不过矮小简单一些,有的还专搭一根横木,做分娩时的把手。产房内设左右两铺,产妇住右,婆婆或助产女眷住左。待新生儿满月后,产妇可回到原住撮罗子,产房随之拆除。这种做法的用意,并非特殊关照产妇,而是认为生孩子是“不洁”之事,应该避开家中供神和男人居住的地方。可见撮罗子不仅样式很原始,而且其使用风俗也带有许多古老观念的色彩。</p> <p> 小松鼠俏皮地看着我的手机:您这是4G的还是5G的?</p> <p> 实在是舍不得这漂亮的白桦</p> <p> 好大的一片向日葵林</p> <p> 来到 哈乌尔河景区(白桦林和湿地),今天没有大风的袭扰了,只是阳光仍然把持不住整个天空,时不时的飘来一阵细雨。</p><p> 穿过白桦林登上山顶,哈乌尔河及湿地全天候地呈现:</p> <p> 矜持的小鹿</p> <p> 沿着林区的自然路(狭窄而崎岖的土路)前行,经过莫尔道嘎而未入(不在预订行程里)。</p> <p> 到了太平屯</p> <p> 这是真的百年老屋,建于1908年,是现在的男主人(俄罗斯族)的爷爷当年建的。</p><p> 可惜,今天男主人出门放羊去了,没见着。</p> <p> 铁锅炖——野生鲶鱼炖茄子,还有老豆腐和宽粉条;炒白蘑,黄芩茶。</p><p> 我们到这里已经是下午两三点钟了, 这是女主人接到电话后提前为我们做出来的,到了就吃。</p><p> 有意思的是,这位女主人是重庆万州人(以前叫四川省万县),怎么嫁这么远而且还是嫁给俄罗斯族?攀谈起来,当年她姑父部队转业到了这里林业局,她1982年来姑姑家帮忙,三年后嫁给了在林场工作的俄罗斯族人,这一转眼就三十多年了。她骄傲地给我看手机里他们儿子的照片,好帅的小伙子!真的是父母的血缘关系越远,孩子越漂亮。</p><p> 她也说起这里文革中的残酷斗争,俄罗斯族人也互相整,都怕被说成“苏修特务”。</p> <p> 吃完饭,小许把车开上了后山的原始森林中。</p><p> 地面上厚厚的落叶松的松针,雨后,已经迅速地长出了蘑菇。</p><p> 我们大口呼吸着清新的林间空气。</p> <p> 我们要去的下一个景点是鹰嘴涯,可几天的雨把自然路整成了泥沼,在最严重的一段,发动机吼着,车轮空转,几度差点儿陷入不可自拔的境地,只能放弃了,安全第一。</p><p> 看看照片吧。</p> <p> 后视镜上也敷满了泥,我开玩笑说这车成了“皮蛋”。</p> <p> 傍晚日落前,我们来到奥洛契庄园。奥洛契——这是额尔古纳河畔室韦镇对面的俄罗斯小镇的名字嘛!</p><p> </p><p> </p> <p> 夕阳下的额尔古纳河(中俄界河)是那么的美丽</p> <p> 如果早些天来,可以看到由人工种植出来的太极图。</p> <p> 额尔古纳河日落</p> <p> 不认识蒙文,看着总联想到羊肉串,好像是一串字母给串在一起了,有的串长,有的像半串。</p><p> 蒙文有35个字母,其中元音字母7个,比很多语言的元音字母都多(大多语言的元音字母都只有5个),所以发音丰富。有人说,以蒙语为母语的人学习别的语言的能力比较强。不过,现在内蒙古的一些蒙古族年轻人已经不会说蒙语了,或者会说但不懂蒙文。</p><p> 我揣摩蒙文的每一串就是辅音字母和元音字母组成的一个发音组合。你看下面图中“呼伦贝尔”四个汉字只对应了两串蒙文,而“呼伦贝尔”来自于呼伦湖和贝尔湖,所以上面一串应该对应“呼伦”,下面一串应该对应“贝尔”。</p> <p> 草原的形成最主要的原因是地表土层较薄或降水量少,不适合生长大型植被,所以,草原虽美,但生态系统极为脆弱。中国是世界上草原资源最丰富的国家之一,草原总面积将近4亿 公顷,占全国土地总面积的40%,为现有耕地面积的3倍。保护草原使之不沙漠化,真的是迫在眉睫。</p><p> 我了解到,呼伦贝尔大草原上的牧民家庭所拥有的草原,每一亩每年国家补贴5元钱,就是鼓励他们保护好草原。</p><p> 曾经在路上遇见一位骑着摩托车放牧的老汉(61岁),路左边是他家的羊群,路右边是他家的奶牛群。聊了聊,他家有八百头牛(每头牛价值两万多元),一千五百左右只羊(每只价值约一千五百元),有六万亩草原。我问他家几口人?他说儿子在上班,就他老两口。他还说他以前也上班当警察。他家还正在投资在自家的草原上建景点(有射箭、骑马等项目)。</p><p> 草原多的牧民,自家的牛羊马吃不了那么多草,到了秋天就把草割下来打成梱(全是机械化),一部分留作自家牛羊马过冬饲料,一部分就卖了,这一捆草能卖两三百块钱。</p><p> 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草是碱草,是牲口最喜欢吃的草,吃这种草的牛羊宰杀后,肉没什么膻味儿。</p> <p> 天快黑了,到了室韦俄罗斯民族乡今晚下榻的木刻楞客栈,这只能算是仿木刻楞房的木板玻璃房吧。</p><p> 这里紧挨着额尔古纳河,但是缺水,为啥?因为额尔古纳河是中俄界河,既不允许捕鱼,也不允许取水。镇外有一个供水站,管道从远处接了自来水,各家去那里拉水。</p> <p> 室韦又叫吉拉林,依大兴安岭北麓,傍额尔古纳河畔,与俄罗斯小镇奥洛契仅一河之隔,是中国惟一的俄罗斯民族乡,全乡俄罗斯族居民有1700多人,占总人口的42%。这里的俄罗斯族居民大多是十月革命前后来到中国的俄罗斯人的后裔,老一代人精通俄语,保留着俄罗斯人的生活习惯 ;现在的中青年人基本上都是说汉语,说东北话,有的能说一点俄语。</p><p> 室韦在2005年被中央电视台评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之一;入选的理由有两个:一个是这里是蒙古族的发祥地,另一个是这里是俄罗斯族民族乡。</p><p> 蒙古民族的名称起源于蒙古地区东北部的一个室韦部落——蒙兀室韦。“蒙兀”是蒙古一词的最早的汉文译写。它开始只是一个氏族或部落的名称,后来才成为一个新兴民族的共同称谓。</p> <p> 界河两岸,面朝北咱们这边是右岸,这就是《额尔古纳河右岸》书名所指。</p> <p> 今天的行程是沿着额尔古纳河右岸,九卡,八卡,七卡……走卡线(边境线),出发前我们取出了手机卡,以免收到“欢迎你来到俄罗斯……”的移动信号,导致健康行程码出现去过俄罗斯的记载,可能会被隔离。</p> <p> 蓝天通透,云朵点缀。牧草丰收,秋色初现。</p> <p> 牧民的财富在草原上滚动</p> <p> 可见额尔古纳河左岸的俄罗斯小镇</p> <p> 放大了看,左岸割下来的牧草没有打捆,只是堆成了垛。</p> <p> 界河里中方的巡逻艇</p> <p> 中午时分,吃饱了的牛羊也要卧倒小息。</p><p> 马和牛早晨放到草原上,晚上知道自己回家。羊呢,就需要人和牧羊犬赶回家。一大群绵羊往往要用一只山羊做头羊,控制住头羊也就控制住了羊群。怪不得有说我们的教育制度是要把孩子们培养成乖乖的小绵羊,没说培养成小山羊。</p> <p> 它们也在卡线上巡逻</p> <p> 在八卡午餐的格格庄园,老板不但是俄罗斯族,还是纯血统的俄罗斯人(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都是俄罗斯人)。他爷爷是当年进入东北的苏联红军的副师长,奶奶随军,爷爷牺牲在东北,奶奶带着三个孩子就留在了中国(改嫁)。</p><p> 我看他年轻时四兄弟与父母的全家福,哥哥是黄头发,他是黑头发?他说他也是黄头发染成了黑头发,因为那时候黄头发不被待见,人家总说你是“老毛子”。</p><p> 老板娘是河北人,又是一个远嫁他乡异族的,她是当年这边去河北招工过来工作后在这里安家的。他们骄傲的把独生女儿的照片摆在前台,那真是一个金发俄罗斯美女,身材也火辣,现在上海工作,平面设计兼模特儿。餐厅的名字也是以女儿的名字命名。</p> <p> 来到乌兰山景区</p> <p> 介绍说那是一个大大的天然的太极图,可那是在左岸啊,他们懂太极图吗?他们可能还奇怪咱们这边每天这么多人登上山头看啥呢?</p> <p> 一座座祈福的敖包</p> <p> 到了黑山头湿地</p> <p> 入住黑山头湿地酒店(列夫庄园)</p> <p> 星空</p> <p> 狂爱大自然、入骨入髓的爱呼伦贝尔的小许,不辞辛苦地拍星轨。</p> <p> 第二天一早,徒步黑山头湿地。</p> <p> 树屋(高级客房)</p> <p> 羊驼</p> <p> 继续走卡线</p> <p> 进满洲里市之前,我们拐进扎赉诺尔区午餐,然后来到呼伦湖,这是我们临时要求增加的景点——呼伦贝尔市和呼伦贝尔大草原的名字来自于呼伦湖和贝尔湖,来了呼伦贝尔不到呼伦湖,好像说不过去吧。</p> <p> 水云天</p> <p> 呼伦湖又名呼伦池、达赉湖、达赉诺尔,与贝尔湖互为姊妹湖。蒙古语意为“海一样的湖”。是北方众多游牧民族的主要发祥地,东胡、匈奴、鲜卑、室韦、回纥、突厥、契丹、女真、蒙古等民族曾繁衍生息于此。</p><p> 呼伦湖周长447公里,面积2339平方公里,最大水深为8米,平均水深为5.7米,蓄水量138.5亿立方米。是内蒙古第一大湖、东北地区第一大湖,中国第五大湖、第四大淡水湖,亚洲中部干旱地区最大淡水湖。</p><p> 呼伦湖地处呼伦贝尔大草原腹地,素有“草原明珠”、“草原之肾”之称,在区域生态环境保护中具有特殊地位,对维系呼伦贝尔大草原生物多样性和丰富动植物资源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p> <p> 湖水里已经有了绿藻,看来,区域环境生态保护刻不容缓啊!</p> <p> 欢迎来到满洲里市,这欢迎的方式满有艺术感。</p> <p> 美景诱惑我们停车</p> <p> 进入市区后直接来到了国门,一列中欧班列正缓缓驶出国门。</p><p> 国门两个塔楼里的各层都是承包了卖东西的商铺,只有中间连廊有一些照片展示,还是以各届领导人来视察的为主,关于满洲里的历史照片只在边角里有几十张。给人感觉很不舒服,有一种亵渎了国门的感觉。</p> <p> 闻名遐迩的套娃酒店</p> <p> 套娃的胸腔腹腔和脑腔</p> <p> 我们没住在套娃的胸腔腹腔和脑腔,而是住在3号楼。</p> <p> 晚餐专门去了蒙餐馆,特别点了布里亚特包子和锅茶。这包子的特点是:温水和面,牛羊肉切小丁(不能绞不能剁)洋葱切小丁加肉汤、十三香、盐和酱油等等做馅儿,味道真的不错,没有牛羊肉的膻味儿。锅茶现场制作,好几道程序,但我们喝起来并不是太喜欢,尤其是加在里面的牛肉干嚼不动。</p><p> </p><p> 关于布里亚特人:布里亚特人是蒙古人的一支,属黄种人西伯利亚类型,又称“布里亚特蒙古人”。分布在俄罗斯、蒙古国和中国一些地方,使用布里亚特语,分东西两大方言,属阿尔泰语系蒙古语族。布里亚特人信仰萨满教和喇嘛教。20世纪20年代以来,多由游牧转为定居,文化和生活深受俄罗斯人影响。俄国十月革命以后,部分布里亚特人陆续迁入中国境内,并最终定居在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鄂温克族自治旗境内的锡尼河两岸。现在,布里亚特人总人口四十多万,在中国的不到一万。俄罗斯联邦内有布里亚特自治共和国。</p> <p> 满洲里市中心夜景</p> <p> 套娃酒店的二号楼和三号楼</p> <p> 满洲里市区的夜景虽然漂亮,但我们还是更喜欢额尔古纳河和她右岸的呼伦贝尔大草原。</p> <p> 送走我们后,小许又带队去了路更难走景更美且只有八户人家的的奇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