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制成就人生——记录我的教育故事之传承优秀传统文化之“节制”

天时地利人和和

<p>不懂得节制的人,不足以谈人生。</p><p> 在中国的二十四节气中,有“小雪”“大雪”“小寒”“大寒”“小暑”“大暑”,有“小满”,却唯独没有“大满”,因为老天懂得自我约束和节制——小满代表着丰收的前奏,代表一种花未全开月未圆的境界,而盛极则必衰,这就是天地的节制。</p> <p>在《易经》六十四卦中,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除了第十五卦“地山谦”卦外,其余六十三卦由于变爻不同衍生出有吉有凶有福有祸的六十三种生命状态,唯有“谦卦”,六爻皆吉,而这种完美的生命状态,便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谦德”,而谦德,便是心灵的节制。</p> <p>中国文化最重要的一个传承人,大圣人孔子曾说:“以约失之者,鲜矣。”意思是因为对自己节制约束而犯过失的事很少。由此可见,领悟践行节制,是传承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必要环节。</p> <p>肉龙是我们班小朋友最最爱吃的饭,然而孩子们每次吃肉龙的时候都会不懂得节制得暴饮暴食,甚至为此常有积食生病现象发生。俗话说得好:若想小儿安,三分饥与寒。于是我决定用一种形象直观的教育方式引导孩子们去了解懂得“节制”。</p> <p>一次晨间谈话期间,我当着所有孩子的面,举起一个透明带刻度的量杯,然后往里注水,当水快倒满量杯的时候,已经有小朋友开始沉不住气地喊:“老师,快满了!”我装作没听到一样,继续往里倒水,直到水溢出了量杯,流到了地上。小朋友们都着急地喊:“老师水洒了!老师别倒了!”我示意孩子们安静,问他们:你们知道量杯上面的这些数字是用来做什么的嘛?</p><p>“是刻度,为了知道往里倒多少水。”</p><p>“对,我们的胃也像这个量杯一样,有它的刻度,而且每个人的刻度都不一样。当你们吃美食的时候,什么状态是达到最上面这个刻度了呢?”</p><p>“是吃饱的时候。”孩子们纷纷答道。</p><p>“所以,如果你吃到撑还在吃,就像在这个倒满水的量杯里继续倒水一样,最终,那些你最爱的最想装进你肚子里的美食就像地上的水一样离开你不属于你了,这就是物极必反的道理。”</p><p>在孩子们的点头和明白声中,我继续点化道:“生活中还有很多事物都如同这个量杯一样有自己的刻度,你们一定要注意不要超过最上面那个刻度,否则美好的事情就会变得糟糕起来。比如,有的小朋友很喜欢玩手机看电视,看得很多很多超过了最上面的刻度会发生什么呢?”</p><p>“眼睛看坏了!”孩子们异口同声回答道。</p><p>“所以,我们在面对自己喜欢的东西的时候,一定要记得量杯最上面的刻度不要超过,这就是节制。”</p><p>“老师,我明白了,我特别爱吃巧克力但吃的可多可多了牙里都有虫子了!”</p><p>“老师,我舅舅就是玩手机太多了眼睛都快瞎了”</p><p>孩子们兴奋的表达着自己对“节制”的初步感悟,于是我进一步启发他们说“我们的心也像量杯一样,是有刻度的。”</p><p>在孩子们疑惑声中,我举起一盒打开的牛奶,对小朋友们说:“谁想要,来拿。”</p><p>孩子们争先恐后拥了上来,结果如我所料,牛奶洒了一地,谁也没有喝到。</p><p>我让孩子们平静下来后,对他们说:“这就是心灵的刻度,争和抢便是超过了最上面的刻度,谦让便是刻度以下刚刚好的位置。一盒牛奶,你们谁都想自己全部喝掉,从未想过谦让分享,最终谁也喝不到。”</p><p> 在这次关于“节制”的启蒙教育后,我配合教学活动渗入了“节制”里“节约”“惜福”“谦和”“谦让”等思想教育。看到之前遇到不喜欢吃的饭菜就会剩下扔掉的小朋友们变成了会将不小心掉在桌子上地上的饭粒捡起来装袋子里喂家里的鸡或者小区里的流浪猫狗,我很欣慰。</p> <p>在孩子们长大成年后的某一天,当他们在《资治通鉴》中读到“取之有度,用之有节,则常足。”看到王阳明所说的“人活到极致,是节制”,读到《易经》中“天地节而四时成”《黄帝内经》中“饮食有节”的时候,相信他们会想起小时候在幼儿园里那个“量杯”的故事吧!</p><p><br></p> <p>曲黎敏教授在《生命沉思录》一书中说:“如何把一个民族的传统和精神传达出去,并服务于人类,如何把一个民族的记忆变成人类的记忆,依靠的恐怕不是几个人或几代人,但每一个人都有责任,并应为此努力。”</p><p> 若众生人人修为,这世界便是天堂。</p><p> 今日,我们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一颗优秀传统文化中至善至美的种子,相信明天,他们一定会为祖国创造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p>

量杯

刻度

节制

孩子

小朋友

上面

老师

便是

一样

谦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