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敬“最可爱的人”,走访抗美援朝老兵—陈克勤

善报好人

<p>  遥想七十年前战火纷飞的时代,前有日本人肆意践踏我国大好河山,置我同胞于苦难,引发抗日战争。后有国家内乱,无法统一,导致一系列解放战争,再有“立国之战”抗美援朝,我们不妨想到的是坚忍勇敢又带有满腔热血的战士们保卫了我们的国家,守卫了我国国土。如今这部分老同志大多数已离退休,年事已高,为弘扬他们在战争年代的英雄主义精神,记录下他们那段难忘的历史,重温战争岁月,给“最可爱的人”一份特别的礼物,我们随镇江市物化轻清算企业党支部对这部分参战老战士进行专题采访,传承精神,勉励后人。</p> <p> 9月2日下午我们有幸来到离休干部陈克勤老人的家中,老人对我们的来访感到非常高兴,还热心招待了我们。陈老虽然耳背,但思路清晰,表达流畅,从参加抗日战争讲到解放战争、渡江战役、抗美援朝,两个多小时侃侃而谈,激动不已,也给予了对年轻人的希望与嘱托。</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一)</b></p> <p>  陈克勤老人祖籍安徽省广德市,今年96岁高龄。1945年,年仅19岁的陈克勤同志加入新四军成为一师三旅三营机炮连的一名战士,参与了抗日战争后期阶段。在江苏宜兴市丁蜀镇的丁蜀山开始攻打日军,之后一路向北,先后到达宜兴和桥镇、扬州江都县、邵伯镇、高邮市,由于高邮市部分日军不愿投降,部队只能从高邮市边上过去,继续北上,途径扬州宝应县、淮安淮阴区、宿迁泗阳县、沭阳县、最终到达宿迁市,在宿迁新南打完仗后原路返回,在返回路经的高邮市面对不肯投降的一千多日军,新四军决定发起攻击,据陈老描述,攻打高邮并没有那么容易,日军武器齐全,他们利用修好工事、碉堡、宝塔架机枪,当时的新四军主攻北面,却不容易接近,只能利用百姓的房子,有门的开门,没门的地方敲墙打通,便于穿梭接近日军,最终取得战斗胜利。</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二)</span></p> <p>  194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为推翻国民党统治、解放全中国,解放战争由此打响,这是一场事关中国前途命运的决战。陈克勤老人全程参与其中,先后作为新四军四纵队34团机炮连副班长、班长,经历了“七战七捷”、“淮海战役”、“渡江战役”等。</p> <p>  陈克勤老人所在部队在苏北南通小海镇打响七战七捷第一仗,之后一路向西在泰州宣家堡打赢第二仗,泰州泰兴市打赢第三仗,接着原路返回向东在南通如东县进行第四仗,攻打国民党45军指挥部,第五仗在海安李堡镇,向南第六仗攻打南通如皋丁堰镇,以如皋夏家甸作为最后第七仗结束,后称“七战七捷”。当部队准备攻打海安县县城时,首长分析到敌人兵力太多,要打会吃大亏,只能先撤离,一路北撤经过南通海安县、盐城富安镇、东台县、刘庄镇,原本准备攻打刘庄镇,但由于淮安涟水县被围攻,部队需要前往增援,但增援部队还没到涟水,涟水县就已被国民党军占领。面对涟水县的失守,部队只能向山东撤离,在到达山东郯城县后随即攻打吴家村,村内有国民党第一快速纵队,是一支几乎全部是美械装备的强大机械化部队,面对共产党的强攻,国民党众多重装备只能“拱手让人”。接着部队向西移动到达山东枣庄市攻打国民党26军,多个纵队一起包围国民党军队并成功攻下枣庄。紧接着部队便接到命令向北赶往莱芜凤凰山攻打国民党73军和46军,在解放军强大的火力杀伤和多路插入猛打猛冲的攻击下,敌军很快陷入混乱,溃不成军。据陈老回忆,当时的李仙洲曾向张灵甫军长求助,希望派他能增援,“拉兄弟一把”,然而却没有得到张灵甫的支援,见大势已去,李仙洲急忙脱下将官服,换了一身普通士兵的衣服,带着少数随从准备向北逃去,但最终还是被解放军识破,成为俘虏。</p> <p>  在中南战役中,陈克勤老人所在四纵队驻扎济南开封市东面的清凉寺,不担任主攻,负责增援开封市,打阻击战,阻击国民党新五军邱清泉的增援队伍。在山东马山包围74师军队时,由于只包围了部分,国民党军找到突破口突围往东跑到沂蒙山孟良崮,新四军六纵队队长王必成从国民党右侧加快速度向东超前张灵甫的74师拦住退路,张灵甫只得在孟良崮山头下令全部上山和解放军拼了。陈克勤老人至今仍能清晰记住毛泽东主席所说的“集中优势兵力求各个歼灭敌人”。当时的新四军队伍无论兵力还是火力都远超国民党军队,新四军几个军打国民党一个军,各司其职,敌人损失惨重,收缴大量国民党重武器,但由于国民党增援部队靠近想反包围我们,不撤离就要被包围,新四军只好炸掉武器,紧急撤离。之后陈老跟随部队一路攻打费县,消灭敌人两个团,在济南南边,泰安、兖州等地打阻击战。</p> <p>  在淮海战役中,陈克勤老人所在四纵队在徐州以东,海州以西的位置驻扎,消灭了黄百韬带队的国民党25军。在战役中,陈老也因此负伤,左大腿至右臀下方被子弹射穿,右脚跟腱部位也被炸伤。经过两三个月的疗养时间,陈老才得以恢复回到四纵队。也就在这时,陈老由指导员介绍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成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p> <p>  说到渡江战役,陈克勤老人笑谈道,部队一路从淮安市、扬州宝应县、高邮市、邵伯镇,到泰州市渡江,经过常州、无锡市,在快到苏州时原路返回到常州奔牛,向东南到丹阳、常州金坛市、溧阳市,等到南京,国民党大部队都已撤退,解放军只需解决后守部队。兵败如山倒,解放军还没到敌人就跑了。</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三)</span></p> <p>  陈克勤老人面对抗美援朝回忆道,他当时作为赴朝志愿军23军69师205团2连的副连长和党支部委员,部队从苏州常熟市调到苏州市,统一出发前往朝鲜。在到达朝鲜后,作为预备部队轮流换防38军,走过朝鲜元山港、龟城、庆源、紫霞洞、大同江、清川江,被飞机袭击两次,战友牺牲无数,自己也差点送命,村庄一片废墟,部队因此只能驻扎山洼地区,四斤重的小被子两人用,条件极其艰苦,再艰苦也要战胜来犯之敌。</p> <p>  在陈克勤老人的描述中,我们不难发现陈老虽然没有文化,却能按照方位清晰判断,明确记住参与战争的各个地点。令陈老印象最深的便是行军路的困境,部队昼伏夜行,把白天当夜晚,夜晚当白天。为防备敌军,只能白天睡觉,晚上行军,有时半夜在行军的路上困到不行,一不注意便会撞到树上,惊醒后两三个小时都睡不着。在部队行军十分艰苦,打仗就得随时准备牺牲,那还谈得上有什么工资,即使首长也没有。有时甚至连着好几顿饭都吃不上。革命就是要“一不怕苦,二不怕死”。</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四)</span></p> <p>  对于年轻人,陈老也寄予了希望,“要相信共产党,我们从战争年代过来的人亲眼看见,切身体会到共产党领导这个国家发展的这么好,成为世界强国的不易。共产党是世界上最好的执政党之一,共产党的一切政策都是为了人民着想,没有共产党就没有如今强大的中国。年轻人要努力学习,努力工作,把国家建设得更加强大。”</p> <p>  与陈克勤老人短短两小时的沟通让我们深深感受到了老一辈人对祖国的热爱,对党的忠诚,他们虽已是鲐背之年,但军人刚毅、忠贞的气质依稀可见。摸着陈老仅剩的三枚奖章,忆起他身上的伤痕,我们的心中升起了由衷的敬意。他们所经历的苦难,正是中国近百年所经历的巨大制度变革和中华民族从衰落走向复兴的写照,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民族英雄。当我们重新追忆承载太多苦难的战争,记录生死离别的岁月时,这些老兵可以让后人重新感受到信仰的力量,自强的精神,理解和平与自由的珍贵。</p> <p style="text-align: right;">文稿: &nbsp;徐江明(江苏省司法警官高等职业学校)</p><p style="text-align: right;">图片:&nbsp; 徐江明&nbsp; 吴秋华</p><p style="text-align: right;">审核:&nbsp; 蔡国民&nbsp; 吴秋华</p><p style="text-align: right;">制作:&nbsp; 樊定</p> <p style="text-align: right;">2020年9月 2 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