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对民间中医大学开始第二次征程的另类猜想<br><br>《中医堂.辽宁^振兴中医》一周刊<br>2020年9月19日第十六期 <br><br>2020年9月17日,民间中医大学首任创办人发出一则公告,宣告这所已在筹办中的民间中医大学,近期将在北京召开一个新的筹委会工作会议。而有关筹委会工作会议之内容没有同时告(猜想好像是通过本次筹委会来审议下阶段要开展的工作)。<br> 只是后来又一则颇为不一般的消息发出,那就是先确定了出现会议的人数:出席会议总人数20人。那么怎么说这是不一般的呢;因为其中有12人由首任创办人确定,还有另外8名的席位,则是由在发出公告的各大群里,通过自愿报名待审后,才确定其参会人员。<br> 其次这次民间中医大学北京筹委会工作会议,还有一个不一般,那就是召集这次北京筹委会工作会议者,是由一位深圳市原副市长崔洁琼先生提议的。于是这么一个新召集人之出现,是不是也可以去认为这就是一个不一般呢?<br> 因为很显然这位原政府官员,可不是几大参与民间中医大学前次筹办事项大群里的人(首任创办人把这几个大群的群友称为民间中医大学的核心)的人员,如郑军大师、王延教授、或乃至我们的徐联群主这些老核心成员……<br> 所以这次北京筹委会的工作会议,看来就是由外来的新鲜血液来主导,所以这可能是一次不一般的会议。而且现在也很容易可以去认为,这一次民间中医大学北京筹委会将一定会有新的计划在会上议论,审议后被确定为民间中医大学新的方针(而实事求是地说之前的老筹委会就没有提出过什么方针来)。<br> 那么这就让人们可以产生很多猜想,而本文想去作一番另类的猜想(或者是一种畅想),因为当新的民间中医大学筹委会再次组成核心层后,一定会出寻求新的突破,而被想像成会不会像是打"三大战役″那样,去完成三项根本性的任务呢?所以本文欲提出"三大另类的猜想″一一<br><br> 第一大另类的猜想<br><br> 既通过一种根本性的形式,也就是由一家民间机构牵头,去对全国几十万民间中医,或也可以认为是现在还没有取得现有体制认可的个体中医们,让他们能在一个统一的机构中进行一次统一培训,培训后取得一般的中医治病之资格。<br> 那么接着摆在面前的首要问题,就是这个培训机构的主管上级部门是谁?这需要集思广益吧,如果参照城乡建设部过去的做法,在我国实现工程建设质量监理制度前,全国没有一个监理人员时是怎么办的?结果也就是先培训,是全国性的统一培训。<br> 经培训后就有了专业人员了,也就是可以让监理成为一个行业。当然后来推动这个行业去健康发展,就是跟着马上要成立行业协会组织。那么后来这个中国工程建设监理协会的组织,又能为中国的监理行业做了些什么呢?那就是在行业的推动下,政府后来出台了《工程建设监理管理条例》,相配套的是行业协会组织又推动出了《工程建设监理规范》。<br> 但是回想起来,这个监理行业协会组织一开头就能搞出那些管理文件和相关技术规范来吗?也是没有的,而恰恰是引进了国外工程建设监理工程师制度成熟之经验。<br> 所以现在问题就清楚了,民间中医要成立一个行业协会组织方是根本,这样民间中医就可以自己管自己的事了。而有了这个行业组织,也就可以去规范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了。而当这个行业的从业人员都是既有本事、又是规范的,那这就是合法的基础。所以只有在这一基础上,我们规范了的从业人员要开业或执业什么的,只要去相关机构备案即可了。<br> 那么问题又来了,行业怎么规范,这还不简单嘛,就是受相关行政机构推动,成立行业协会。我们民间中医行业协会组织的产生,当然应该是出自民间中医自身。如此民间中医的身份地位就不是一个无证行医者了,而是可以变得吃香了,因为民间中医开业或执业有了自己的业准则了。只是民间中医协会行业组织的这一机构,又怎么合法的取得吗?那就是本文第二大另类猜想了。<br><br> 二、第二大另类猜想<br><br> 民间中医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又该如何合法的取得吗?走捷径的路就是去挂靠。只是民间中医行业协会的组织机构怎样挂靠。有这么一个思路一一<br> (展开一下一一1992年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批准,成立了一个国家一级的协会,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主管部门是国务院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它下面有一个机构,叫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br> 好了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健康教育工作委员会又为什么要去推动成立呢?那么先请看出任这个委员会的现任主任委员是谁?此人名叫许震(安徽人士),他同时又是中国唯一一份正规刊物《家庭健康周刊》之主编,另外这位许震主任委员也是一位民营企业家,是上海诺康集团的董事长。这家企业是专做中药提纯物,然后研发成中药产品。所以人家能够将一个协会组织与研发生产企业形成一个生态链的构架去运作。<br> 例如这家诺康集团去年推出一款研发了七年的名为《许氏整脉饮》<处方为芜湖市一个区的非物质文明遗产,原来许家是金陵医派之名流一派>,这个产品属于国家新资源食品,无需任何国家批文,有浓缩40倍的先进工艺,将传统膏方的工艺提高了几大步!<br> 那么许震主任委员手里有健康教育的资源,就可以通过这一渠道在民间健康教育宣传活动中,推广自己企业产品的影响力。只是人家用不着去培训民间中医,因为人家不用看病,而是利用中药资源已经搞成了广谱的健康保健、兼调理疾疾的产品了。试想人家如要搞民间中医的资格培训,以人家的资源想来一样也能搞得成。)<br> 言归正传民间中医协会、又是否可以同样去挂在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名义之下呢?当然是完全可行的。那么这其中起码的条件又是什么呢一一<br> 第一个思路是国内自行建立一个非营利性的民间中医职业技能再教育的常识培训机构,先不管三十二一的怎么通过一些渠道,把我们国家大致有多少具有中医相关治疗经验,但没有取得执业资格者统计出来,然后就提出一个分批建立再教育的培训计划。至于这个培训的务实,也并不是全部的中医专业方面之培训,而是作为民间中医去开业或执业时合规性方面的培训教育。那么到时这样一个全国统一性的非营利培训机构,就可以上升演变为民间中医行业协会的新角色中去了。<br> 那么只要民间中医的行业协会组织机构一俟建立,就可以立马去开展建立各项行业规范的文件,而行业规范的重点并不是现有全部民间中医这一资源部分,让他们再去读中医高等教育的本科学业,因为民间中医的全部资源,已经是中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了,不承认这一点就是歪理了!所以民间中医行业规范性的文件,核心内容就是民间中医从业人员如何成为一位自律合想的从业人员。<br> 那么怎么自律呢一一第一就是要接受行业规范文件的再教育,第二就是通过不断再教育的培训(每两年一次),就可以硬性规定民间中医从业人员成为行业会员。那么这样的行业会员以后开展诊疗工作,就不是完全按自个的意志去治病救人了,而是要符合行业的相关规范了,怎么接诊、怎么诊断、怎么处置、怎么用药……最后要留存在统一的就医手册中,是可追溯。<br><br> 三、第三大另类猜想<br><br> 当下像欧洲的一些发达国家,如英国与德国,人们去私人中医诊所接受中医药治疗的外国人,已经是很普遍的一件事了。为什么外国人和外国管理当局对中医看病发生的纠纷不当一回事呢?根本的问题是疗效决定论。外国的那些中医客户基本上是对中医了解的熟客,这些客户本身也清楚什么病可去私人中医诊所求医,什么病不可去求医。<br> 所以这些客户一般都明白,一个周期的疗效结果代表了什么,如果一、二个疗程下来没效果,那就结束治疗了,所以不大可能形成医疗纠纷。因为之所以要去私人中医诊所治病,很大的原因是西医已经是治不了的病了。<br> 那么若如现在把我们国家去作同比例的衡量,我国去民间中医诊求医的人数,按比例其人数会大大超过像英国和德国那样国家的人数吗?实际是倒过来的,是人家外国的人数比我们广泛的多。<br> 那么问题就来了,我们现在的医疗现状既是费用奇贵、又是疗效且差!所以才是最后有人会挺而走险找民间中医治病去,而那部分病人又多是疑难杂症,那都是很难治的病,所以民间中医的处境很艰难!有证的出了医疗不测事件,代价很大,可无证的就不是代价的事,而是上升到官司的事了。<br> 那么问题出在哪里呢?是出在虽然国内民间中医的医术整体上大大高于去了国外的中医,可关健是国内的民间中医缺失被体制氛围的关怀。所以行政机关对于民间中医的医疗纠纷,往往采取了简单粗暴的平息法,于是民间中医便成了主要挨板子的一方。<br> 那么如果民间中医有了行业协会组织的管理,协会不是一发证就一切再也不管了,而是还有协会组织行业成员的再教育、还有保护民间中医合法诊治的关切,例如出了纠纷就有事故责任独立的调查权……其次更重要的是行业协会可以通过提倡社会保险的方式,制定要求要民间中医行业成员去投职业保险。<br> 那么当每一个民间中医有了行业协会组织机构的管理与约束,又能不断接受从业的再教育,再又引入商业保险,甚至在就医过程的大数据,在服务合同完成后,就能够自动存入一个公允的大数据中机构中去……这样一个局面实现后,才算是让民间中医得以进入到可以复兴中医的良好生态中去,而这一个良好生态的产生,为什么一定先要有民间中医的高等教育机构呢?<br> 因为我们国家或地方的中医高等教育机构已经不少了,培养新一代的中医人才自然可以去那些学府。至于有人一定要成立一个日后要去培养一大批成为民间中医的人才,只要有资金投入当然也不是不可以。但我们民间中医今天之现实,是要完全自主地为人民的健康和复兴中医之伟大事业去发光发热!并改变民间中医人自身的命运,所以为什么只有华山一条路呢?<br><br> 最后小结一一当然我们也可以去猜想,一旦有那位政府原官员背景者来带领,当一定会带来一种新气象的,可这个新气象到底会是什么?还要试目以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