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月回首 思念恒久

海漠

<p> 中国核武器试验基地第8任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原总装备部后勤部部长马国惠将军离开我们已经一年了,或许是因为感情深,或许是他走的太突然,我时时觉得他没有走,他仍在离我不太遥远的北京,仍在进行着“两弹一星”精神的研究和传播,仍在时刻关心、关怀和关注着我……</p><p> 在清新明丽的早晨,在万籁俱寂、夜静风清的夜晚,与他相处的点点滴滴也总是常常萦绕我的脑海。</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中国核试验基地第8任司令员马国惠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马国惠将军与夫人杨雅清大校(核试验技术研究所政委),都是当年从“哈军工”毕业的】</span></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size: 20px;"> 一</b></p><p>1983年12月份,马国惠从核试验技术研究所参谋长的任上调到了核试验基地科技委任专职委员。当时,我在基地司令部作战试验处当参谋,与马委员一起多次参与了核试验总体方案的制订及各项技术方案的论证,有了一些接触,也逐渐地熟悉起来。</p><p> 马委员1941年4月出生于哈尔滨市,1960年7月保送到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原子工程系核爆炸测试专业学习。1962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65年8月分配到中国核试验基地。他参加了几十次核试验,是核试验队伍中的前辈。</p><p> 1985年7月,马委员去解放军政治学院学习。次年8月回来后,直接调任刚组建的基地试验工程技术部任副主任。</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马国惠司令员】</span></p> <p> 那年9月的一天上午,我与他从基地安全防护部步行往546医院去,边走边聊,谈天说地,随意也惬意。其中,他说的一句话,令我至今难忘:“保民,你以后的发展也会到技术部调职和任职,也要从这里走一趟。”</p><p> 我笑着随声敷衍。自己还是个正连职参谋,能到技术部调什么职、任什么职呢?</p><p> 与马委员的相处,和马副主任敞开心扉的交谈,我感觉是他胸襟坦荡,心怀宽广,为人正直而宽和,尊重和关心部属,深得大家的爱戴和敬重。</p><p> 没料到,马副主任还是一语成箴。若干年后,在基地第7任司令员曲从治、第8任司令员马国惠,基地参谋长陈世亮、副参谋长赵黎等首长的教导、培养和关怀下,1992年我走进了技术部任第一任的组织计划科科长,1993年回到基地司令部。1996年9月,又再次走进技术部。</p><p>从1986年起,我就与马司令结下了不解之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左起:朱新生、赵立申、赵黎副参谋长、云维春政委、曲从治司令员、马国惠司令员、王保民、张喜兵、曾路生、周仁刚】</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二</b></p><p>1990年9月,马国惠从技术部调任核试验基地副参谋长,分管部队行政管理工作。</p><p>一天,基地司令部直政处樊计宽主任来到通信指挥所找我说:“教导员,你接兵怎么接了这么个兵,地方企业保卫科来了函,这个兵以前在地方上犯过事,不符合征兵条件,马副参谋长在征兵总结大会点了你的名。这个兵也要退回去。”</p><p> “樊主任,我马上去向副参谋长当面汇报解释。”</p><p>原来,年初司令部确定我去内地接兵,负责征集9名女兵和29名男兵。临出发时,军务处处长交待了我一项任务,务必将基地某首长的亲属接来。 </p><p>僧多粥少,要将不在征集区域中的女青年接来谈何容易!经过与军分区和地方武装部反复协商,最终给他们预留了男兵的名额,使我得以完成了交办的特殊任务。接收该男兵时,我提出此人是跨区域的,没有到当地公安部门走访,政治上难保合格。武装部给了肯定的回答。我要求对方出具证明,要确保政审上没问题。</p><p>回到部队几个月过去了,一切正常。我也就把武装部的证明自己留存了下来。可谁知越是怕遇见鬼,却偏偏遇到了鬼。</p><p>副参谋长听了汇报,看了武装部的证明,问道:“接兵回来,为什么不把证明交给直政处?”</p><p>“有些事不好对他们明说,再说我也了解了那个兵在部队表现还不错,不要没事找事。当然,也不会想到他以前真犯过事。”我回答。</p><p>“这兵还是要退回去的。”</p><p>解铃还须系铃人,谁接的兵谁负责。直政处派我和战友、管理处车管参谋刘丹一同退兵。由于事先有证明,退兵的交接很顺利。</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王保民与战友刘丹(左)完成送兵任务后】</span></p> <p>回到马兰,战友们告诉我说:“前几天,马副参谋长在基地行管会议上说你接兵工作细心,在特殊的情况下,仍能坚持原则,有根有据,把不符合条件的兵员顺利退了回去。让大家向你学习。”</p><p>我苦笑着说不出话来,心里堵得慌,像是如鲠在喉,咽,咽不下去;吐,吐不出来……不是因为别的,只是一种深深的自责。</p><p>但我更敬重马副参谋长了,做得不对的就批评,做得好的就表扬,批评不实就纠正。堂堂正正,光明磊落,不文过饰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 【马国惠司令员】</span></p> <p>不到一周的时间,我从司令部通信指挥所调回作战试验处。次年,进入国防科工委指挥技术学院中级指挥班学习。1992年到技术部。</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三</b></p><p>1993年,国际上的核大国调整了核政策,美国率先从7 月份开始,改变了长期坚持反对禁核试的态度,转而倡导缔结禁核试条约。</p><p>为了顺应历史发展,我国也制定和启动了核加速计划,确保在有限的时间内,完成国家既定的核武器发展计划,建立起一支真正有效有限的核自卫力量。</p><p>这年的8月,在马国惠副司令和陈世亮参谋长、赵黎副参谋长的大力举荐下,我被曲从治司令员从技术部调回到司令部作战试验处任副处长,参与到核加速计划的组织实施。没辱使命,1994年初,即被曲司令任命为该处处长。下半年,曲司令到龄离职休养,马副司令接任,成为中国核试验基地第8任司令员。</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核试验指挥部曲从治指挥长率王保民,在竖井方式核试验现场组织实施井场工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曲从治司令员与王保民在马兰西村机场】</span></p> <p>核加速期间,试验现场面临的形势十分严峻。存在着试验任务重、时限紧、技术要求高,兵力严重不足、机械设备老化、军内外参试单位多,政治外交留给试验的“窗口”变动频繁等诸多矛盾和问题。而更为重要的是每次试验的成败,都关系我国战略核武器的最终定型,事关国家核战略的定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核试验指挥部马国惠指挥长与王保民在核试验场区】</span></p> <p>作为紧随核试验指挥长在试验一线组织指挥的工作人员,我深切地体会到在核加速那三年的日日夜夜里,马司令肩负的使命重大,压力巨大。他率领的核试验指挥部,科学决策、严密组织、创新工作、团结拼搏、勇于负责。特别是在那屡受挫折、倍感艰辛的各个紧要关头,这个顽强的集体,沉着冷静、力挽狂澜,稳妥可靠地解决了出现的各种困难和问题,表现出了高超的运筹帷幄韬略和审时度势的决断力。</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进入核爆炸现场工作,左起:林俊德、曲从治、叶立润、马国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竖井核试验现场。左起: 周生宏(时任作战试验处参谋)、王保民、陈世亮、周清波、林俊德、范如玉、马国惠、李珊梅、晏世芳、王德芳、赵黎、万祥贵】</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竖井核试验现场。右起:朱光亚、姜来根、马国惠与王保民(俯身者)】</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竖井核试验现场,左起: 颜廷川、王相国、段寿亭、刁显光、赵黎、马国惠、王滨生(时任基地副参谋长,后任基地参谋长)、王保民、陈磊、刘冬、周生宏(时任作战试验处参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核试验指挥部马国惠指挥长(左)率王保民,在竖井方式核试验现场组织測试刚架起竖】</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竖井核试验现场。左起:曲雅发、王保民、赵黎、李殿海、赵联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竖井核试验现场,工作中小憩。左起:王保民、陈磊、李殿海、赵黎】</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竖井核试验现场准备阶段。左起:王宏(时任作战试验处参谋)、王保民、杨雅清、刘彩凤、王小庆】</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北山平洞核试验现场。靠右侧的站立者(右起):张富余、张文、黄水潮、陈世亮、王保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陈世亮副司令员(左),在平洞方式核试验主坑道内向王保民下达任务。最右侧是张富余总工程师】</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平洞方式核试验场坑道中。左起:王奎禄将军、吕敏院士、彭继超作家、乔登江院士、杨军岭编导、李新堂处长(坐)、杨雅清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陈世亮副司令员(左)率王保民在大气层核试验场执行国家赋予的新任务】</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赵黎副参谋长(右)和王保民从放射性沾染区执行完任务,在红柳丛前小憩】</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核试验指挥部。左起:指挥长马国惠司令员、副指挥长云维春政委、王保民、朱光亚、李继耐】</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半圈5人左起分别为:王保民、新疆自治区领导、马国惠、丁衡高、张万年】</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北山核试验场,左起:王卫东、黄水潮、陈世亮、马国惠、褚玉成、赵黎、王保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精心组织,精心指挥。指挥长马国惠率王保民进入核试验前进指挥所之前与大家合影。左起:赵家华(时任作战试验处参谋)、张治平(时任作战试验处参谋)、陈世亮、马国惠、王保民、王荣耀、王伟峰(时任作战试验处参谋)】</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核试验前进指挥所,首长们坐镇试验的综合演练。左起:朱光亚(全国政协副主席、两院院士)、沈荣骏(国防科工委副主任、工程院院士)、钱绍钧(核试验基地第6任司令员、工程院院士)、马国惠(核试验基地司令员、核试验指挥部指挥长)】</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996年7月29日,我国最后一次核武器试验前进指挥所。王保民身后第一排5位首长坐镇指挥,左起:沈荣骏、李继耐、丁衡高、马国惠、李元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核爆炸后,钻探取样放射性作业现场。左起:马国惠指挥长、周清波副总工程师、中国科学院院士吕敏将军】</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我国最后一次核试验指挥部会议合影。前排左起:彭先觉、陈世亮、张寿齐、林俊德、周汝炎、云维春、胡仁宇、马国惠、唐惠龙、范如玉、薛本澄、周清波、杨岳欣、王德芳、王德文。后排左起:王保民、赵卫民、朱新生、廖新志、赵黎、邱爱慈、陈远华、罗元璞、曲雅发、?、李真富、马遂顺、陈雨生、邢义华、武振有、陈国清、鲁华玉、王洪、刘得成、朱双华、殷坤能、汪成农】</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5px; color:rgb(128, 128, 128);">【我国最后一次核试验指挥部会议上,左起: 周清波、马遂顺、赵家华(时任作战试验处参谋)、赵黎、林明(时任作战试验处参谋)、王保民】</span></p> <p class="ql-block">核加速试验三年,也是多泪的三年。</p><p class="ql-block">1996年7月29日,最后一次核试验成功后,提起参试人员的苦乐悲欢,马司令在接受作家彭继超的采访时竟泪流满面,泣不成声。这个曾被誉为“头顶氢弹睡觉的人”、“与氢弹共眠的人”,在1966 年的氢弹原理试验中,他作为一名年轻的技术人员,负责测量激光项目的调试工作,在托举氢弹的百米铁塔上连续工作了二十多天。有一天夜里为了调光路,他冒着大风在没有任何安全措施的情况下,到一百多米高的铁塔顶部、安放核试验装置房间的外面爬了2 米多高,把那个遮挡视线的窗子卸了下来。</p><p class="ql-block">此时,是什么使这位把生死都能置之度外的铁血军人如此动情呢?</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马司令擦着泪说:“作为基地司令员,我也说不清这几年我们的参试人员有多少人的父母去世没能见上最后一面,有多少人的孩子出生没能守在身边,有多少人的亲人有病没能亲自照顾,现在我们试验成功了,可是大家在情感上的这些牺牲和缺憾却永远无法报答,也无法补偿了。作为司令员,我从内心感谢他们,感谢那些同样为我们的成功做出了奉献的亲属和孩子们……”说着,眼泪又一次涌满了他的眼眶。</span></p> <p>1996年7月29日的晚上,我国政府发表庄严声明:“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郑重宣布:从1996 年7 月30日起中国开始暂停核试验。……中国现已建立起一支精干、有效的核自卫力量。”;“中国人民解放军指战员,以及所有从事国防建设的工作人员,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发扬自力更生、奋发图强的精神,艰苦奋斗,为研制和发展我国核武器,建立了不朽的历史功勋,大长了中华民族的志气,增强了中国保卫和平的实力。中国政府和人民向他们表示亲切的慰问和崇高的敬意!”</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天安门广场。左起:赵黎、马国惠、王保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天安门城楼上。左起:基地副参谋长赵黎大校、副总工程师王德芳将军、副司令员范如玉将军、总工程师林俊德将军、王保民】</span></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举杯邀月,恕儿郎无情无义无孝</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献身大漠,为中华尽职尽责尽忠</b></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忠孝难两全</b></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996年9月24日,时任中国国务院副总理兼外交部长的钱其琛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1996年9月24日,美国总统克林顿在《全面禁止核试验条约》上签字】</span></p> <p>我国自1964年起,共进行了45次核试验,马司令参与执行了40多次。他在戈壁大漠奋战了32年,为我国的国防现代化做出了重大贡献,也是我国传统方式核武器试验完美收官的核司令!</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马国惠司令员(左)与王保民在天安门广场】</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四</b></p><p>1999年5月,我突患重疾住进了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并报了病危。基地常委,还有数百位战友先后来过病房探望。</p><p>“首长,昨晚谁来看您?军区还用警车开道。”病区医生问我。</p><p>“哦,那是总装备部后勤部部长马国惠将军。”我答道。</p><p>马司令1997年4月,调到北京,任国防科工委副参谋长。1999年1月,任总装备部后勤部部长。他这是到新疆出差,夤夜来探望我。他动员我转院往北京301总医院诊治。我说程开甲院士也来电话动员我去,我觉得既来之,则安之,疾病既已诊断清楚,到哪儿都是一样的治,一样的要与疾病做斗争。我衷心感谢首长们的关心和关怀。</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王保民患病住院那天的上午,与程开甲院士在一起】</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马国惠部长(左)与王保民在乌鲁木齐军区总医院】</span></p> <p>马司令在基地时,1996年3月,我被提拔为师职领导干部。同年底,他要我去中央党校学习。后来,听几位首长告诉说,马司令曾向基地主官要求调我进京。再后来,不知为何没能调成,泥牛入海从此再无消息,我也无意去打听。</p><p>2003年,我主动向基地打报告申请转业,谢辞了首长们的挽留,于200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试验成功40周年那一天,永远的离开了马兰,永远离开了戈壁大漠,永远离开了为之奋斗了30年,我深爱的核武器试验场,离开了我挚爱的国防科技事业。</p><p>但马司令对我的认可、肯定,我十分感怀。人之相知,贵相知之心。无论我走到哪里,唯愿花常开,人常在,一生知己,永不相负!</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五</b></p><p>2011年6月下旬,我偕妻子去北京开会,见到了马部长和夫人杨雅清政委。</p><p>会后,我们要去天津看望从厦门调到那里工作的好朋友、曾经的同事孙大海博士,马部长和杨政委执意安排车辆,夫妇俩一定要陪我们去。</p><p>夏天的京畿,天气炎热。大老远的,连同驾驶员5人乘坐在红旗牌的轿车里,感觉有点拥挤,但两位首长一路上兴致勃勃、谈笑风生。</p><p>转业到天津的基地后勤部设备处原处长王志强和社会服务部财政局原局长万长伟,听说老首长莅临天津,中午设宴款待。战友相逢海河畔,把酒举杯忆当年。戈壁铸盾成旧梦,喜看国泰民亦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战友们相聚天津。左起:王保民、马国惠部长、王志强、万长伟】</span></p> <p>晚上,我们受到了好朋友孙大海博士的热情接待,与两位首长一同亲手捏“狗不理”的包子褶儿,一同品尝津门老字号美食,一同欣赏幽默诙谐的相声……俨然一家人,其乐融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天津。右起:马国惠部长、王保民、郭莉萍、杨雅清政委】</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天津。马国惠部长与孙大海博士】</span></p> <p>次日清晨,天下着小雨,我们告别了敬爱的首长,踏上了归程。两天的相处,我仿佛又回到了与首长相处的马兰,回到了日夜并肩作战的核试验现场,此时的分别竟是那样的依依不舍,雨丝也像人的思绪那样缠缠绵绵……</p><p>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北京——厦门心相连。</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天津。王保民夫妇和马部长伉俪】</span></p> <p><b style="font-size: 20px;"> 六</b></p><p>2011年12月,孩子在厦门将举行结婚典礼。</p><p>我向马部长和总装备部科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陈达将军,以及总装备部作战试验局副局长邱学臣等外地的战友和朋友们发出了邀请。</p><p>杨雅清政委因为家事脱不开身不能前来,马部长和陈达院士夫妇愉快地接受了邀请。</p><p>转业到国家体委的赵黎副参谋长因工作脱不开身,特别委托其夫人王瑞珍大校前来祝贺;邱学臣副局长与夫人带来了总装备部军训局局长蔡洙虎大校和作战试验局刘学军副局长的祝贺;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屈传柱研究员带来了王洋副院长和刘开武部长的祝贺。</p><p>从外地专程前来参加婚礼的还有时任南昌轨道交通集团总经理翟圣智与夫人李莉、总工程师万家刚;上海造币厂徐世庆经理和孙荣奎经理;国家级设计雕刻大师罗永辉先生;西安、大同、杭州、成都来的中学同学和战友张经顺夫妇、赵全义夫妇,陈欣夫妇、孙传文夫妇、王晓松夫妇、陈灿斌夫妇和孩子、刘丹夫妇,以及福州武警指挥学院杨辉副院长和学员四大队刘志刚大队长;从台北赶来的许江秀琴董事长、邱奕正副董事长和许育彰总经理等。</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左起:邱学臣、郭莉萍、王瑞珍、周建华、新娘、新郎、栾冬梅、于宝增、马国惠、王保民】</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左起:刘丹、陈琦、赵全义、郭莉萍、陈达、刘军、胡棋、孙传文、王保民、王建英】</span></p> <p>马部长担任孩子们的主婚人,陈达院士是证婚人。事前我替首长代拟了讲话稿。但马部长说,他不用,要即席讲。陈达院士也已事先准备好了致辞。</p> <p>婚礼上,马部长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根据录音整理·节选):</p><p>“……新娘的父母在核试验基地工作了三十多年,我们是老战友、老朋友,对于邀请我来参加这个婚礼,让我来当主婚人,我非常高兴也非常激动。</p><p>“中国核试验为我国核武器的发展做出了重大的贡献,在那样一个特殊的任务、特定的环境、特有的群体、特别的程序形成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马兰精神,是我们宝贵的政治财富,也是我们中国‘两弹一星’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p><p>“‘两弹一星’在我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狭义地说就是原子弹、导弹和人造卫星;广义来说,它就是我国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国防高科技的代名词。它是由几代人努力奋斗完成的一个具有光辉历史的重大项目,可以说‘两弹一星’的完成,改变了世界格局,壮了国威,壮了军威,是我们中华民族扬眉吐气的日子。它在我国的政治、经济、外交、科技发展、工业,以及各个方面起到了很重要的作用。‘两弹一星’精神更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宝贵财富,我们现在仍然要继承它,发扬它。现在我参加了‘两弹一星’历史研究会,研究会的理事长就是张爱萍将军的儿子、原二炮的副司令员张翔,我是常务副理事长。我们在‘两弹一星’这个事业上,都有历史渊源,都有重要情结,所以对这个非常感兴趣。现在我们仍然要研究‘两弹一星’的精神,研究‘两弹一星’的历史,把它发扬光大。</p><p>“今天是两位新人喜结良缘的日子,我谨提几点希望……”</p><p>马部长的讲话,深深地吸引、打动、振奋了在场的400多位嘉宾。大家为马部长喝彩,也被“两弹一星”精神所深深折服。</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左起:陈达伉俪、欧阳文治(核试验技术研究所放射化学研究室原政委)、马国惠】</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左起:蔡赟、毛松林、陈达、马国惠、王宝贵、梁怡新】</span></p> <p>事后,马部长还应邀到厦门大学做了专题报告,向莘莘学子传播“两弹一星”精神。</p><p>滔滔不息的历史长河,势不可挡,流走的是一切有形的东西,而时间和精神永远留下了。几代国防科技人创造的彪炳史册的业绩,以它的最高形式──“两弹一星”精神,永远与戈壁大漠共存,与共和国共存,与中华民族共存!</p> <p>有一种花儿名叫马兰,</p><p>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p><p>伴着骆驼刺,</p><p>扎根戈壁滩。</p><p>摇着驼铃,</p><p>听着鹰笛,</p><p>敲醒了黄沙漫卷灰蒙蒙的天……</p> <p>有一个地方名叫马兰,</p><p>你要寻找它请西出阳关。</p><p>丹心照大漠,</p><p>血汗写艰难。</p><p>放出那银星,</p><p>舞起那长剑,</p><p>撑起了艳阳高照晴朗朗的天!</p><p>一代代的追寻者,</p><p>青丝化作西行雪。</p><p>一辈辈的科技人,</p><p>深情铸成边关恋。</p><p>青春无悔,生命无怨,</p><p>莫忘了一朵花儿叫马兰!</p> <p class="ql-block"><b style="color:rgb(255, 138, 0); font-size:20px;"> 场区生活</b></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font-size: 20px;"> 场区工作</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艰苦奋斗,干惊天动地事</b></p><p><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无私奉献,做隐姓埋名人</b></p> <p><b style="font-size: 20px;"> 七</b></p><p>与马部长的最后一次相会是2018年11月下旬,那是在我赴京送程开甲院士最后一程的日子里。</p><p>21日上午,随马部长一道送别了程开甲院士,准备下午乘机即返回厦门。首长道:“保民,你好不容易来北京一趟,就多住两天吧。战友们也都挺想你的,和大家见见面。一走,又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相见。”</p><p>我遵从了马部长的嘱咐,决定次日一早再离开北京。</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2018年11月21日,马国惠部长生前与王保民的最后一张合影。左起:邱学臣副局长、?、杨裕生院士、钱绍钧院士、王保民、纪世俭、马国惠部长、杨雅清政委、周瑞琦一家3口、郭宝金】</span></p> <p>下午,马部长和杨政委带我去“稻香村”买糕点,大家边走边聊。我向首长报告了自己下步养老的打算。当得知我们参加的泰康医养之家在全国主要城市都有家园,可以自由选择进哪个城市时,两位首长郑重地说:“你们还是进北京的燕园吧,北京的战友多,离的也近,大家可以经常聚聚。”</p><p>后来,首长又强调了两遍。</p><p>冬日的太阳,照在身上暖洋洋的,心里也感到暖融融的。</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rgb(128, 128, 128); font-size:15px;">【敬爱的杨雅清政委】</span></p> <p>晚上,见到了吴应强司令、陈世亮副司令、侯力军副政委、王德芳总工,以及基地几任副参谋长和后勤部部长。还见到了多年未见的同年入伍战友秦宪安和吴慧洁夫妇。</p><p>赵黎副参谋长发言时说:“保民,也就是你来京,一下子5位军职首长和八位师职领导都来看你,这是以前谁来京都没有过的。”</p><p>我很感动,除了深深地感谢首长和战友们的关爱之外,也真切地体会到马部长的凝聚力和感召力。他是一面旗帜,也是大家公认的领率。</p><p>难忘今宵。</p><p><br></p><p>次日凌晨5点,我收拾好行装走出了宾馆。天未亮,马部长派的车已等候在门前。让我没有想到的是部长和杨政委也在黑暗中等待,前一天晚上临分别时,我曾反复恳请首长次日千万不要到宾馆来送别,因为时间太早了。</p><p>黎明前的北京,寒风料峭。夜色中,紧握着首长的手,望着他们有些模糊而慈祥的脸庞,我的心里悠悠然,泪水涌出了眼眶。人生就是这样聚聚散散,诉说着无奈的离别……</p><p>上车了,看着渐渐掩没在黑暗中两位首长的身影,一种难言的惆怅涌上了心头,耳畔又响起了那亲切的话语:</p><p><b>“保民,你们还是进北京的燕园吧,北京的战友多,离的也近,大家可以经常聚聚。”</b></p><p><br></p><p>敬爱的首长,请多保重。我的每一个祈愿,都是一份真诚;每一寸星空,都有我无数的祝福……</p> <p>但我万万想不到,这次和马部长的分别竟是永诀!</p><p>马部长真真切切的走了,永远的走了,不经意间,已经整整一年,他留给了我无尽的思念。</p><p>任何记忆都会因时间的推移而变得模糊,可他的音容笑貌,他的身姿背影却在我心中永远清晰;与他生前相处的点点滴滴往事,时时都在我的眼前萦绕……</p> <p>岁月回首,深情依旧,思念恒久!</p><p>敬爱的马司令、马部长,永远怀念您!</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