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面(散文)

罗标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2px;">散文:吃面 </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u> 吃面,我们老家叫“喝面条”,<span class="ql-cursor"></span>大约是因为老家的面条食品一般都带有汤汤水水,而且很多人在吃面时是不咀嚼的,是合着汤水一起,呼呼噜噜,行云流水般地吞咽下去,所以才把“吃面 ”叫做“喝面条”。印象中,只有炒面和蒸面条是说“吃”,其它面条都说是“喝”,连没有多少汤水的“捞面条”也说是“喝”:“今晌午(中午)喝了两碗捞面条”!</u></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生在河南,长在河南,从小到大,吃过最多的食物就是面条了。妈妈亲手制作的面条,我吃过的就有:清汤面,臊子面,糊塗面,浆面条,蒜面条,芝麻叶豆面条,与南瓜一起煮成的南瓜面,与红薯一起煮成的红薯面,与自家腌制的酸菜煮成的酸菜面,蒸面条(焖面)等等。还吃过一种在小米粥里下的面,名叫“米奇(带儿音)”,现在回老家已经见不到了,年轻人连这个名字都没有听说过。 在“红薯能顶半年粮”的年月,妈妈会把红薯面用开水烫熟,擀成薄片,切成面条煮煮吃。冷水活红薯面,太过松散,是擀不成面皮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做面是个技术活。跟着妈妈学会了擀面条。我一人知青下乡时就是自己擀面条。“软面饺子硬面条”,说的就是活面时面要活得硬一些,煮出来的面条柔和且有弹性,好吃。面活得太软了,虽然擀起来省力,但煮出来口感不好,面条硬硬的,像死面坨坨。下面时,水要宽,做到“面条刚露头,不稀也不稠”,太稠太稀都不好。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做面吃,讲究汤底和浇头。鸡架,猪骨头,牛骨头,熬制成汤;牛羊肉,鸡鸭鱼肉,海鲜河鲜,做成各种各样的浇头。我们小时候,那个年代,做不到这些,清水煮沸,下面条,丢几片菜叶子,放点盐,就行了,常常是没有油可放的。因为没有油水,所以就吃得多,一顿饭能喝两大碗。</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记得小时候,感冒了,妈妈会给我下一大碗手擀面,多多地放些醋和蒜汁,一吃就好了。工作以后,每次从外地回来,妈妈总是忙着擀面条,给我做捞面条吃,知道我最喜欢的就是喝面条。 </b></p><p class="ql-block"><b>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有研究结果表明,决定一个人口味的因素,主要是幼时的饮食习惯。我这一辈子,走南闯北,无论到了哪里,都是离不开面条的。好在现在不管到了哪里,南方北方,国内国外,都有面馆,超市里都有挂面卖。我是天天吃面,吃了细的吃宽的,吃了扁的吃圆的,吃了热面吃冷面,吃了汤面吃拌面,吃了炒面吃蒸面,自己变着花样吃面,吃不够,吃不厌,吃不烦。</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上世纪七十年代,来到武汉读书。武汉人的主食是米饭,吃面食很少的。学生食堂只有大米饭和馒头。想吃面条,要去学校卫生科开条子,吃病号饭。那病号饭面条不敢恭维,煮得稀糊糊烂,没有青菜,没有油水,索然寡味。学校东门外有一餐馆,名曰“冶金餐馆”,专卖清汤面,碱面条,筋道;骨头汤,香。星期天,同寝室的几位河南同学,会一起去那里要上几碗面,解解馋。 </b></p><p class="ql-block"></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成家后,住在平房时,隔壁邻居夫妇是湖北人,不喜欢吃面食。当时,武汉市规定,购粮供应百分之二十的面粉,百分之八十的大米。他们家为百分之二十的面粉无法吃掉而发愁。我们主动与他们家进行了调换。他们说,吃面条烧心,还吃不饱,你天天吃面条,吃不厌吗?我说,吃不厌的,面条好吃,吃多一点就能吃饱的。</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1979年夏天,高考巡视,来到湖北兴山县,昭君故里,南阳中学考点。县教育局一位同志同行。公社文教干事安排我们在小学老师食堂就餐。发现一日三餐,都比别人要吃得晚,我就提出了质疑。公社文教干事给我作了解释:小学老师吃过后单独给我俩做饭,所以就晚了一些。我说:干嘛不一起吃呢?文教干事就领着我去厨房,“你看看他们吃的是什么”?一口大铁锅,煮了一大锅土豆,没有剥皮,撒把盐,老师们每人盛上一碗就吃起来了。“供应的细粮少啊,每顿饭都是给你俩单独蒸出两碗米饭的”。原来,在他们那里,小麦面粉和玉米、土豆一样,是属于粗粮的,只有大米属于细粮。我问:“供应有面条吗”?“有挂面,属粗粮”,“给我下面条吃”。以后,每天,其中的一顿饭,就把米饭改为下面条了。他们很高兴,我也很高兴。</b></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武汉人不喜欢吃面条,却偏偏又痴迷于热干面。热干面馆遍布武汉大街小巷,人们“过早”(吃早餐),虽然有面窝、豆皮、糊汤粉、欢喜坨、糯米鸡、糊酒等多样品种,但最热门的还是热干面。人们不喜欢坐在餐厅里吃热干面,喜欢蹲在路边吃,或边走边吃,或坐在公交车上吃。所以,早晨时分,武汉街头,会弥漫着浓郁的芝麻酱的香味。那时,我“跑月票”(凭月票乘公交车上班),每天一大早,从家里出发,乘公交车到汉阳门,再转乘校车到学校。在等校车的时候,到路边小吃店,吃上一碗热干面。校车司机来后,也会在这里吃热干面的。日久天长,竟吃上了瘾,几天没有吃热干面就会想得慌。出差几天回武汉,一定会去吃上一碗甚或两碗热干面的。如果前一天晚上喝酒喝多了,胃里不舒服,第二天早上起来,一定要去吃碗热干面,一吃就舒服多了,很神奇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这些年,先后吃过许多地方的热干面,南阳的,信阳的,安阳的,郑州的,上海的,美国旧金山湾区的,都标有武汉热干面的牌子,但都不如武汉的热干面做得好,要么是面烫的太软烂了,要么是汤水太多了,失去了武汉热干面的干湿适中、 糯香筋道的口感。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如果让我给各种面条排名,我会把武汉热干面排在第一位,其次是河南烩面和芝麻叶绿豆面条。</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过去,曾一度认为,面条,是河南人的最爱。到了陕西才知道,陕西人对面条爱的热度远超河南人。在西安,回民街,永兴坊,大街小巷,遍布各色面馆:韩城大刀面,岐山臊子面,杨凌蘸水面,三原疙瘩面,汉中邦邦面,油泼面,裤带面(即biangbiang面),五彩缤纷,玲琅满目,不胜枚举。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过去,也曾一度认为,面条,是北方人的最爱,南方人是不吃面条的。这几年,去南方的次数多了,在南方的时间长了,慢慢地知道,南方人平时的主食虽然是米饭,但并不排斥面条。在市面上,面条生意的兴旺景象,丝毫不逊色于北方城市。在杭州市,就有二万多家面馆。南方的面,花色品种丰富多样,比北方面条做得更精致,更美味。以上海为例,有黄鱼面,大排面,大肠面,蟹粉面,焖肉面,辣肉面,鸭腿面,阳春面,海鲜面,葱油拌面,响油鳝丝面等等,可以开列出三十多个品名。其他的,像南京的皮肚面、酸菜黑鱼面;苏州的奥灶面、三虾(虾仁虾脑虾籽)面;无锡的姜丝面、罗宋面;杭州的片儿川,镇江的锅盖面,都是闻名遐迩,久盛不衰的。南方的其他地方,四川的担担面,福建莆田的线面,重庆小面,广州和香港的云吞面,台湾牛肉面等等,也是很有名气的。杭州一带的人之所以喜欢吃面,据说是南宋时北方人士带过去的;粤闽客家人喜欢吃面,据说是中原人南迁时带过去的。曾经在香港住过一个晚上,晚餐是在一家台湾人办的面馆吃面,不是牛肉面,是卤肉面,两大块卤五花肉,软烂糯香,扎扎实实。店面不大,收银员头戴黑色瓜皮帽,身穿黑色长袍,端坐在门口高台上,俯瞰着整个餐厅,挺有风格,挺有趣味的。</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p> <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说来说去,就是想说明,我国南北各地,人们都是喜欢吃面的。为什么?除了简单方便廉价之外,在中华传统风俗习惯中,吃面,还有着吉祥如意、平安幸福的寓意。周公解梦说,梦见做面,是吉梦,是身体健康的预兆。无论老人幼儿,生辰宴,要吃面,称为“寿面”,寓意长命百岁。嫁娶婚宴,要吃面,称为“喜面”,寓意喜气吉祥。归去来兮,“上车饺子下车面”,寓意平安顺利。贵州有“肠旺面”,用猪大肠和猪血做浇头的一种面,寓意“常旺”。福建客家人有一种面,名曰“鸡肠面”,面条如鸡肠般粗细,形似鸡肠,寓意“腰缠万贯”。全国有很多地方,在特定的时间是要吃面的,东北人正月逢七要吃面,福建莆田人大年初一阖家吃线面。夏至要吃面,立秋要吃面,秋分也要吃面......。所有这一切,一概与平安、健康、顺达、幸福、长寿和喜庆的寓意相关联。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近年以来,网上流行一句话:“关灯,吃面”,是股民们的流行语,凡遇股市大盘跳水,他们就会说:“关灯,吃面”。这是我搜索到的唯一寓意不太吉祥的“吃面”。无妨啊,股民流行语,影响不了吃面寓意吉祥的大局。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还有,最近,看到报道说,有的面馆,推出了700、800甚至1000-2000多元 的一碗面,这种创意,不过是一种营销噱头。吃面之所以流行,在于它的简便、朴素、平民化,如果丢失了价廉物美的吃面内核,走土豪路线,则难成气候,是长久不了的。 </b></p><p class="ql-block"><b style="font-size: 20px;"> 就写到这里吧!该吃面了。</b></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p> <p><b>文字/luo</b></p><p><b>图片/第8、9、10、11、12为luo所摄,其余选自网络</b></p><p><b>编辑/luo</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