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召开推进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研讨会

<p>  9月17日下午,天水师范学院教师教育学院召开了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 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为主题的研讨会。学院领导班子成员、高职称高学历教师、系部主任以及课程负责人参加了研讨会。教师教育学院院长杨学良主持会议。</p> <p>  会上,杨学良同志首先带领参会教师学习了《中共中央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并结合学院实际,对完善科技创新体制机制进行了详细解读。随后,杨学良同志就学科建设和学院现状进行了介绍,各位教师围绕如何建设“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甘肃省高校乡村教师发展中心”以及学院发展展开了热烈讨论。</p> <p>  王呈祥老师认为,平台建设问题是机构问题,应当首先从宏观层面上明确研究领域和方向。此外,高学历年轻教师作为学科建设的中坚力量,应在学院发展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中流砥柱作用。</p> <p>  吴彦文老师谈到,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的薄弱环节在科研,教师团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有待提高,应当重视学术传承,增加教师间的学术研讨,营造学术氛围,变被动为主动,厚积薄发。</p> <p>  杨元元老师说,要将讨论结果落地,将会议精神转化为具体行动,如开展学术活动月、学术活动周,逐渐形成良好的学术氛围。</p> <p>  赵红英老师认为,围绕“省级重点学科教育学”和“省级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甘肃省高校乡村教师发展研究中心”这两个平台,做好学科建设,一方面需要教师依托现有方向深入调研,避免做项目时闭门造车;另一方面,应从政策上鼓励年轻教师多参加学术会议,多交流,多开阔眼界。</p> <p>  康诚、甄宗武、谢继红、金桂春、彭婵五位老师在发言中均谈到,学院应当制定相应的科研激励政策,投入新设备、新仪器,为教师教研、科研提供硬件设施保障。同时,希望能够细化研究方向,实行层级负责制,具体落实到各学科方向,各学科方向内定期交流讨论。另外,康诚和金桂春老师还提出,应当尽早培养本科生的研究能力,自大一入学即可分配导师,教师可以对学生的基础科研能力进行培养,学生也可辅助教师进行一定基础性科研。</p> <p>  张悦红老师强调,应当加强实习基地的建设,与实习基地形成一种常规性合作,教师去基地调研,同时送课入园或对园内一线教师作报告,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发展。</p> <p>  栗玲老师对教师多参加学术会议的建议进行了补充,认为学院应具体明确的支持教师专业发展,既要鼓励教师出去参加学术会议,更要督促教师确保参会质量,如可要求教师参会回来后在一定范围内作报告,分享学术前沿及会议感悟。</p> <p>  赵静、王佳妮等年轻教师还谈到,希望老教授在教学和科研方面多指导年轻教师,每学期进行示范课并分享科研经验,帮助新教师专业成长。</p> <p>  副院长牛震乾强调,应抓紧完成学术硕士点的建设,我院目前博士占比不够、高质量成果不多、人均科研经费不足,这都是需要攻克的目标,学院应制定时间表、路线图,拟定每年学科建设的具体目标及实施计划。同时,加强内部学术交流,采用工作坊、沙龙等形式,制定计划,落实到具体行动。</p> <p>  副院长赵文刚认为,一方面应促进系的实体化建设,加强各系组织开展学术交流、教学研讨,使各系学术交流活动常态化;另一方面,突出基础教育与农村教育的研究特色,探索与相关高校联合开展项目研究的有效机制。</p> <p>  最后,杨学良同志就本次会议进行了总结,他谈到,要紧紧围绕学校转型发展、“十四五”规划编制以及“8+3”综合改革等重点任务落实,在“新”字上求突破,在“实”字上花气力,在“好”字上见实效,扎实推进学科建设和学院发展,重点需要做好以下三个方面的工作:一是着力改善硬件设施,保障“两个平台”平稳发展;二是着力抓好教学、科研软实力,促进“两个平台”高质量发展。主要包括:学科方向需进一步凝练,学科团队需进一步加强,科研项目资助制度需进一步明确,陇城教育园区等教师教育实验创新示范区建设需进一步探索,本科学生校内校外双导师制需进一步大胆推进,与兰州大学、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师范大学的合作需进一步深入,学科专业特色需进一步凝练。三是着力加强学院内部治理,营造浓郁的学院文化氛围。积极推进学院内部治理体系建设,制定切实可行的激励政策,努力营造积极作为、攻坚克难、敢于担当的干事创业文化氛围。</p>

教师

学院

学科建设

科研

老师

杨学良

发展

学术

推进

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