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真实学习的思维课堂——鹿城区小学科学教学研讨活动

艺譞

<p style="text-align: justify;">  2020年9月18日下午,在温州市广场路小学举行了鹿城区“基于真实学习的思维课堂”的主题教学研讨活动。课堂内容是四上第二单元第一课《感受我们的呼吸》。</p><p><br></p> 活动梗概 韩百超 《感受我们的呼吸》 <p>  聚焦:新冠肺炎与呼吸疾病会引起呼吸困难、衰竭甚至死亡,人们渴望自由的呼吸——引出今日主题“感受我们的呼吸”。</p> <p>  关于呼吸,我们知道了…学生提及了一些呼吸器官。在课前,韩老师也细心的统计了同学们对于呼吸器官的了解,请同学们说一说这些器官的作用,进而根据人体模型展示具体位置。</p> <p>  交流汇报身体变化及肺的作用,并完成了板书小结。</p> <p>用呼吸装置模拟呼吸,引导了以下几个问题:</p><p>①不同的方法分别如何模拟呼吸?</p><p>②用嘴往其中吹吸气和拉动“肌肉”膜哪个更像平常的呼吸?</p><p>③“肌肉”膜上下运动可模拟呼吸,人能否控制自身肌肉的收缩?</p><p>④手拉动“肌肉”膜运动与人体肌肉自主收缩是否具有相似性?</p><p>⑤人体能否通过控制肌肉收缩控制呼吸的发生?</p><p> 同样,引导哪种是正常的呼吸导出膈肌这个重要的组织部位。</p><p> 最后,拓展延伸,提倡健康生活,将呼吸与健康联系起来。</p> 叶爱连 《感受我们的呼吸》 <p>  课前导入是一个十分吸引人的游戏:水中憋气,再来谈谈感受。不仅仅是学生,连现场的数名观众也深受吸引,投入其中。一个简单的小游戏引起了大家进一步探索的兴趣。</p> <p>  先是静下心来深呼吸感受,继而视频感受动作,自己感受+小组同学感受两种方式对呼吸进行深度了解,并用箭头在记录单上表示方向。以自然的动作引出肺和膈肌这两个重要的器官和组织。</p> <p>  接下来为了防止学生用嘴吹,将模拟器两面皆贴上小女孩的图片,关注动作来发现变化。</p> <p>  最后空气从口鼻进入到肺中经过了哪些地方,补充板书。在课堂的结束部分,同学们提出了对呼吸的诸多问题,展示了学生们的好奇心、广博的知识面以及教师的优秀引领能力。</p> 评课环节 陈笑苏 <p>  陈老师首先向我们展示了感受我们的呼吸在这个单元的引领地位以及感受呼吸的教学环节。在知识学习的思维课堂当中,问题、探究、思维是如何引出的。</p> <p>感受是有结构层次的。</p><p>①停留在口鼻,很浅表的感受呼吸。</p><p>②一次呼吸有一呼一吸,感受呼吸过程。</p><p>③感受呼吸时身体胸腔和腹部的变化。</p><p>④感受呼吸时精神的变化,如放松、平静、很精神等。</p> <p>  两节课皆展示了器官+组织共同参与生命活动的过程。</p><p>韩:基于疫情从真实情境出发,展示呼吸对生命很重要,展示真实的情境,力在解决真实问题,以及引导学生健康生活。模拟器三种呼吸方法,哪种更加真实呢?自然的带出正常呼吸的方式。在这节课当中,重视深度感受,顺应课题以及最后再次感受呼吸,让学生对呼吸有了更深刻的认识。</p><p><br></p> <p>叶:教具跟记录单皆经历了四代的改革,最终呈现的效果较好。</p><p>陈老师呼吁教师们在教授知识前需要改正自己的前概念。</p> 南康武 陈瑶瑶 <p>南:老版教材关注气体变换,新版教材关注怎样呼吸。在课中,学生将气管堵住,造成模拟器无法“呼吸”的发言,让他感到十分惊喜。并解释了之前陈老师提出来的4种呼吸方式,最后提出一个建议,可尝试将模拟器的塑料罐改成外壁可以动的装置。</p><p>陈:记录单中表格适合知识归纳,而新知识适合用图画,游戏等方式来展开教学。呼吸过程需要静下心来这一个活动非常好。并提出一个建议,教具可以再加上模拟肋骨的部分。</p> 徐洁茹 <p>  二位老师的课堂生成尤为精彩。韩老师对于肺的认识很充分,而叶老师则充分暴露了学生空气会跑到全身的前概念,并称赞学生提出的吸气时胸廓向四面八方扩张,用口呼吸不好体现鼻的作用,过滤空气其实是展示了对气体交换的浅理解,用手堵住模拟器无法正常“呼吸”,而氧气会随血液循环来到大脑等的发言。</p><p> 徐老师呼吁大家精准解读小学课程标准,做到人手一本。对于课程不拔高,不死记硬背。对于这节课,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并提出要有记录的好习惯,在记录本上写一写,减少错别字或提笔忘字的发生。</p> 小编感想 <p>  作为一名新教师,我非常感谢鹿城区以及学校能提供宝贵的机会供我们学习成长。</p><p> 听完两位老师的公开课,我内心的感受可以用“震撼”二字来形容。震撼于他们对学生学情的把握,震撼于他们对问题引导之准确,震撼于他们对于学习兴趣的启发。一个看似手到擒来的导入,让我甚至暂时忘却老师角色,作为学生投入其中。前辈们对于工作之投入,态度之敬业都让我叹服,叶老师一个教具能改上好多次,上周我去听过韩老师上同样的课,今天却没想到课堂环节可以改动这么多。可以想象,他们对于细节可以说是用“磨”这个字来形容了。</p><p> 时代在发展,教材在变革,学生在进步。小学科学课正在逐步向“更精、更活、更多彩”方向转变,这同时对于教师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优秀前辈已经树立好榜样,要好好学习,多多成长。</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color: rgb(176, 79, 187);"><span class="ql-cursor"></span>感谢观看!</span></p><p><br></p>

呼吸

感受

学生

课堂

模拟器

展示

肌肉

真实

老师

韩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