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中的一元钱

枫树叶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美篇的话题邀请,“一元钱当初能买到什么。”说的是6、70年代的一元钱。对于过来人,这个题目太有话说了,回想起来是感触颇深啊,提起来有点文思泉涌的味道。</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个年代的一元钱和现在比差距太大了,虽是普遍性的,但还是有一定的地区差距的,这里要说的是我的家乡,山东乳山冯家镇冯家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猪肉是日常生活最重要的部分,应该很有代表性。那时的猪肉很长一段时间是七角三分钱一市斤,一元钱能买一斤三两多,现在是三十几元一斤,是当初的四十多倍。我曾经在《古村乡愁》里说过我的老家盛产羊肉。本来我们村是难得的风水宝地,应该有官至宰相的大人物,可因为村民开山采石破坏了风水,没有出宰相而出了一些宰羊的,所以冯家村自古羊肉闻名遐迩。那个年代羊肉比猪肉价格低,(因为猪肉有油,可以多次做菜,吃的时间长。)是五角多钱一斤,现在是五十元一斤,接近一百倍。</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元钱所能买到的东西,当初和现在有些是没法比的。冯家村6、70年代有个国营缫丝厂,出大蛹,因此对大蛹印象特别深。那时大蛹一角二分钱一斤,一元钱可买八斤多,现在是三十几元一斤,相当于涨了260倍,这可能是涨得最高的东西。</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那个年代一元钱能买好多东西,可那时收入很低,并且挣钱太难了。就说我们村,生产队的工日是七角钱左右。工日就是在生产队干一天活,能挣十个工分的社员一天的报酬,年龄小点的还有妇女一天只挣七个工分,折算只能是五角钱左右。最大的问题是除集体所得的报酬以外,没有其他任何收入,没有别的挣钱门路。所有人都是上面安排干啥就干啥,没有自由,没有选择。农村养鸡鸭也不能养多了,养多了要被割资本主义尾巴。你有再大的本事也没有用,你想勤劳致富也无处用力。没有经历那个年代的人,从有些电视剧、电影中也可以有所了解。</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说当初一元钱能买到什么,能看出那时一元钱的价值。如果我们从人们对一元钱的重视程度,甚至是对一分钱的重视,更能看出那时候一元钱对我们日常生活的影响有多大。六十年代末的一天,母亲要我把十个鸡蛋拿到集市去卖,给我交待要卖七角九分钱。那时的鸡蛋都是数个卖的,十个鸡蛋安大小能卖七角九分至七角七分钱。买鸡蛋的都是在机关及事业单位上班的人,还有驻军的干部,都是穿得干干净净的当时的有钱人。到了集市上,有个干部模样的人,问我要卖多少钱,我说我母亲说我们的鸡蛋大,要七角九分钱,他说七角八分钱吧,我说那不行,这……,他说……,最后他走了,一分钱之差,买卖没有成。(最终我还是卖了七角九分钱)现在说起来像是个笑话,可那时就是那样,这是我的亲身经历。</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物价的变化是从八十年代开始的,之前的几十年基本上没多大变化,生活也是老样子,物质极度匮乏,像火柴和媒油灯用的媒油都是凭票供应的。一般人别说没钱,有钱也是买不到的,好多东西都是那样。八十年代改革开放了,市场一下子繁荣起来了,什么也不缺了,大家也有钱了,像是谁在变戏法。虽然物价不断上涨,可生活是实实在在的好起来了,物质丰富得琳琅满目,变化让人目不暇接。我八十年代初买了一台金龙牌电风扇,就是全身都是金属的那种台扇,在乡镇一级那是第一次有电风扇。当时是136元钱,那时候是多数人三个月的工资,属于奢侈品。这风扇现在还在用。现在的电风扇一百多元还能买到。我们老百姓搞不懂经济规律,但亲身感受是直接的。</span></p> <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一元钱的变化,由小到大由少到多,可透视时代的特征,感受社会的变迁,个中滋味无以言表,过来人心里是五味杂陈。相信每个人都有不同的感受。</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