赏 文 与 品 人 (读 书 笔 记)

半愚山人

<h3><br></h3><h3><br></h3><h3> 近日,大学同班同学王乐群(他大学读书时名字叫大中,我还习惯称他大中)送我一本他与夫人郝玉梅合写的散文集《与山水共清欢》,刚看书名,心想已经耄耋老人了,会有怎样一个欢法? 读过书才了解到,一对老年夫妻挑战年令,迈开脚步,走进自然,敞开心怀,怡情山水,体验人文,自娱自乐,悠哉闲也。真为他们祝福。</h3> <h3>  </h3><h3> 我读的书不多,偏好散文,这本散文集是我读过的文章中的佳品美篇。</h3><h3> 称其美篇,概因其散吧。不仅文章题材散,作者的笔法、心性尤散。大中《走湖》随性纾发,那天他去参加组织文人墨客走湖活动,走湖还一步没动,却因他戴一只厚厚的口罩未露真容,险些被组织者逐出走湖队伍,这本是一个休闲快乐的事,作者笔下却未见其乐,先见其烦,不免让人扫兴。大庆有"百湖之城"美誉,走湖活动是绕着百湖玩赏,可是作者走着走着,突然脚步一偏跑到了十几、二十年前我们一起游历过的虎林月牙湖。那时我还生活在七台河,在大学毕业五十周年时,我邀请全班同学到此一聚。他如此散淡的一笔借题发挥,怕是为着诊记那一段让人难以忘怀的旧情吧。我随着作者的脚步走完全程,百湖的印象并不是很深,留在心里的却是那一句:" 我感到对人对环境,有一种熟悉的陌生,靠近的遥远,热烙的冷漠。" 其实他道出的正是当下的"时代病“。我想大凡散文作家都有着散淡的特质,不喜阿谀,唯有散淡之人,才有散淡之笔,才能写出让人喜欢的散淡的文章来。</h3> <h3><br></h3><h3> 称其美篇,概因其情吧。大中兄与玉梅女士的散文通篇被"情"所浸染,所以感人。玉梅女士《与山水共清欢》一文题目冠以书名,而那个"欢"亦被一个"清"字淡化了,文中写到:" 旅游……,是我生命雪花飞舞的季节里,心中最暖的那首诗。” 只这一句就把这"欢"的清雅写到了极致,耐人赏读。大中兄《西海赏荷》,应朋友之邀去西海湿地公园观赏荷花,是赏心悦目的美事,作者开篇却写到:" 放眼望去,原先花团锦簇的湖塘,而今花瓣几近凋凌。联想到人的一生,与花开花落何其相似,面对此情此景,只能无奈地道一声:天凉好个秋! " 让人一搭眼便送上一个冰冰的凉意。受这情绪的影响,我再无心观赏那"绿肥红瘦"、"亭亭净直"了,只关注着那孤蓬下面一片飘凌的黄叶,赞赏她风雨中不曲不邪,中通外直的品格。这哪里是赏荷,分明是品人。正像作者在《走笔橡胶林》中纾发的,"用擅抖的笔触”写出倒伏的老橡树"生命的悲歌",更加热情的期许着从树的那一头抽发的"鹅黄色的叶锥”蓬勃的明天。这里作者向世人展示的是一个充满爱心的活脱脱的"自我",一个让人可敬可爱的老者。</h3> <h3>  </h3><h3><br></h3><h3><br></h3><h3><br></h3> <h3>  </h3><h3> 称其美篇,概因其真吧。当下商业社会里所有物事都被商业化了,文艺似也不再神圣,细数有哪一件文艺作品不被贴上五花八门的商业标签。而《与山水共清欢》却不乏艺术家的真性情,给人以惊喜。玉梅女士《青塘迤逦听蛙鸣》,就像闷热的夏夜里掠过的一絲清风,给人以舒爽。她细数着塘中蛙的种类,有石蛙、雨蛙、牛蛙,辨识着蛙鸣的特点,有"呱呱"的鸭叫,"咕咕"的鸽叫,"汪汪"的狗叫,"咕噜咕噜"魚冒泡,还有"咯咯"的木鱼声,这神奇的天籁之音让作者听得如醉如痴。她写道:" 可惜我非蛙,难解蛙意。" 其实大千世界灵性相通,万物一体,作者岂不早已把自己融入塘蛙阵仗里,以蛙之心,解蛙之意,述蛙之情,似从那"草深无处不蛙鸣"的幽远的深处流淌出一缕清音:" 一声声蛙鸣,折叠了多少沧桑岁月的印记"," 让这清越之声荡涤心灵的汚尘,洗净烦脑三千,让躁动的心澄澈安然"。借蛙之鸣,述人之情,真切、生动、感人。我想作家无论有怎样的灵性,倘若缺少真性情,是绝对写不出感人的文章的。</h3><h3> 若问我书中最喜欢哪一篇,应是大中兄的《自娱自乐的百姓舞台》吧。那一天,一帮文人游览乌镇,乌镇可是名满天下的千年古镇,有太多可说可写的东西,而在作者短短八百来字的小文中,古镇的千年文明竟未着一字,却拉拉杂杂写了一群退休老人休闲唱戏的琐事,从场地,到戏台;从角色,到乐器,就连"戏台前左边挂一快小黑板"上写的演出剧目的名称、演出时间从几点几分到几点几分,都详细录入,一字不拉。看出老兄对桐乡花鼓戏的极大兴趣,非要争取看一场,却被同行的"叽叽喳喳"的女旅们搅扰得未能如愿,不免留下一个"人生也是一场戏,你方唱罢我登场"的大大的遗憾。其实作者艳羡的并非桐乡花鼓戏有多精彩,而是这里的一群退休老人"每天只管登台演戏,全然不顾台下是否有无观众,准时登台,准时演戏,日日月月,岁岁年年,风雨无阻,自娱自乐"的精神,更加赞赏戏台对面庙宇门两侧的一副对联:" 人有千算,天只一算。" 再精于算计的脑袋,也算不过万能的天,只要算盘珠一拨拉,真伪良莠自然分明了。我了解大中兄,一辈子做人做事刻板认真,最看不惯那些巧于计算的所谓"精明","机关算尽,反误了卿卿性命"。当今之世物欲横流,腐败横行,他甘于寂寞,不为所动," 你纵有豪宅千间,酒池肉林,不若我陋室一间,一粥一饭,睡得安稳,吃得香甜。" 这就是走过大千世界,历尽岁月沧桑而经年不变王大中,恰如他的名字,大者至也,中者和也,一个和合中庸的顽化经典,我为有这样的执友而骄傲。</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 《与山水共清欢》是大中兄和玉梅女士进入老年,向世人交出的一份人生答卷,他们用艺术家的良心述说出自己的真性情,先做人,后做事;先有美心,后有美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