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不去的车站

阿巴拉古

回不去的车站 <p>  如今动车、飞机,还有自驾已成为出行的主要选择。很久没有打卡大巴出行了。今天因公务去苏南,选择由南通汽车客运站出发,一是行程需要,二是再过两天,这座运行了近半个世纪的车站即将关闭,就算是来作最后的告别吧。</p> <p>  这里曾留下无数‘锅里盐’别离的忧伤,也曾见证无数‘锅里盐’团聚的喜悦。昔日人声鼎沸的售票大厅如今冷冷清清。(‘锅里盐’,南通方言‘家里人’。别怪南通人不把人当人,南通人很多是盐民的后代,不奇怪。其实很多地方都不把人当人,上海人不是人,是拧。还是山东银识货,知道银比盐值钱,只认银子不认人。)</p> <p>  曾经狮子大开口日吞吐成千上万旅客的车站进出口今日也三缄其口,默默无语无语了。</p> <p>  车站旁曾给无数回乡者递上第一碗家乡味道的特色小吃店,正盘算着如何把冰柜里最后一点存货降价处理掉。</p> <p>  站内候车大厅里的超市售货员比顾客多。清仓大甩卖也好,跳楼价也罢,上帝们就是不买账。走过路过,坚决错过!</p> <p>  自助售取票机已被拆除,我只好到售票窗口取出预先订好的车票。或许是闲得无聊(当然了,也不排除担心老朽有老年痴呆),售票员热情万分地嘱咐车次、发车时间、进站门号,甚至座位号,全然不知本旅客是个老江湖。如果不是时间关系,好为人师的小编一定再过一把上课的瘾,告诉她阿巴拉古就是到处流浪的意思。唉,没文化,这可怕!</p> <p>  站内小花园池沼里不见了锦鲤的身影,莫非也跳槽另谋生路去了?</p> <p>  什么卫生间,什么洗手间,不就是厕所吗?三块牌子一套班子!人不分南北,地不辨东西,身份不嫌贵贱,年龄不论大小(男女还是要搞清楚滴),五湖四海,大江南北,来也匆匆,去也冲冲的人们虽然没有共同语言,但进了这个单位,总能尿到一个壶里。原因很简单,他们的目的地是一致的,那就是家的方向。可惜了,‘依次拥挤,不得排队’的场景将不复存在。</p> <p>  车站前地铁站正紧锣密鼓地施工,机器死命地吼叫者,如同一个宠儿无情地嘲笑邻居家的弃子一般。</p> <p>  车站东侧百余步是一座跨线高架,因为当年车站周边是繁华地段,交通拥挤,于是就有了南通历史上第一座高架桥,决策和规划者无比得意,取名为外环西路高架 ,只是一些自称见过大世面的南通人不认可,吐槽其为‘新加坡’,意思是江海平原上新增加了一个坡。</p> <p>  如今南通高架已然四通八达,网罗天下了,迷宫一般的匝道枢纽,害得无数女司机不敢摸方向盘。‘新加坡’也早已被滚滚车流所淹没。</p> <p>  汽车驶出车站的一瞬间,心中不由得泛起一丝酸楚,只因明明白白地知道此次出行归来,再也回不到这里,这里也将永远成为小城故事。</p> <p>  回过头想想,何必这般矫情。南京中山码头,上海十六铺码头,东方红号、江汉号、申渝号……,都已成了浸泡在我们这一代老码头茶水里的故事。</p> <p>  其实任何事物的盛衰存亡,都是自然选择、社会选择的结果。当它存在时,你并不一定在意,一旦消亡却又成了你抹不去的记忆。人啊,往往就是这样让自己捉摸不透。</p> <p>  南通是教育之乡。这里自古就有崇文尚教的传统。坊间传言:全国教育看JS,JS教育看NT,看什么看,看了也白看。你有中国第一所民办师范学校(南通师范)吗?没有耶。你有中国第一所公立师范学堂(如皋师范)吗?没有耶。你有从幼稚园到专科学校,为家乡创办了300多所学校的清末状元张謇吗?没有耶。既然啥也没有还看什么看!</p> <p>  南通教育无疑是南通靓丽的名片,但有规定,不得为考试排名,因此很多话不能说。比如清华、北大录取人数全省之最,本一上线率最高,高考状元全省最多……这些话都不能说,‘你懂的’!能说的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人们对南通高考评价:每年出去一火车,回来一汽车。想低调,但实力不允许。</p> <p>  那年那月,南通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那么每年‘一火车’从何而来?其实都是南通汽车客运站一汽车一汽车从各县(市、区)汇集而来,再一汽车一汽车送出去的。</p> <p>  南通是建筑之乡。上世纪七十年代,南通建筑大军号称十万,他们特别能吃苦,工程遍布大江南北、长城内外,素有‘南通铁军’的美誉。上海每三座高楼中就有一幢‘南通制造’,新疆十大建筑、西藏十大建筑,都是‘南通牌’。</p> <p>  南通铁军不仅能造,还会修。不论是灵隐寺还是六和塔,也不管是天安门还是故宫,就没有南通工匠不敢接的活儿。</p> <p>  安得广厦千万间的同时,为家乡亲人挣回大把大把的银子。记得哦,有啥别人干不了的活儿,南通的兄弟一准帮你搞定。不过银子你得预先备下,不带赊欠的。搭个鸡棚、垒个猪圈什么的一律免谈,哥们儿可丢不起那人。</p> <p>  那年那月,南通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十万铁军就是从南通汽车客运站开拔,生生为家乡赢得100多个中国建筑质量最高奖——鲁班奖。</p> <p>  南通是体育之乡。这里出了数十位奥运和世锦赛冠军,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冠军的摇篮’。</p> <p>  自从中国参加奥运以来,历届奥运会金牌榜上,南通籍选手从未缺席过,这是中国任何一个城市都望尘莫及的。</p> <p>  从上世纪八十年代至今,南通健儿为家乡捧回了100多个世界冠军的奖杯,100多次让《义勇军进行曲》唱响世界。</p> <p>  那年那月,南通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无数体育健儿就是从南通汽车客运站启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让五星红旗高高飘扬。</p> <p>  南通是纺织之乡。改革开放之初,纵然是路迢迢,水漫漫,也无法挡住南通老乡走四方的步伐。那些来自海门叠石桥和通州志浩的行囊里,保不齐就塞满了农家自产的绣花枕巾和蚊帐。精明的沙地人勇敢地在包装盒上贴上‘上海制造’和‘出口转内销’的标签。傲慢的城里人一觉醒来,发现枕巾褪色,满面五彩,活脱脱一个京剧脸谱。脸谱就脸谱,洗洗便是。可麻烦的是蚊帐洗不得,那玩意儿一见水,立马变成婴儿床标配。</p> <p>  老乡们略施雕虫小计,一不小心就捞取了第一桶金。然后呢?然后就规范经营,就做大做强,就有了自己的家纺品牌。再然后呢?再然后就发现别人的家纺产品在盗贴南通的标签。</p> <p>  再再然后呢?再再然后叠石桥和志浩连成一片,糊里糊涂,稀里哗啦就形成了一个全国最大的家纺市场,绝对最大,没有之一。仅叠石桥就占地3平方公里。</p> <p>  那年那月,南通没有火车,更没有飞机,一批又一批辛勤的农民工天不亮就涌入南通汽车客运站,挤上发往全国各地的头班车,用穿梭往来的大巴追江赶海,经纬生活,编织梦想。</p> <p>  现在早已不是‘那年那月’了,火车有了南通站不够,再来一个南通西站,动车还没停稳,高铁又出发了。</p> <p>  现在早已不是‘那年那月’了,南通兴东机场T2航站楼刚交付使用,T3航站楼就已下单。</p> <p>  南通第二机场开工在即,简直是不知道还让不让人活了。全国有几个城市有两个机场的?非把自己装成特大城市。</p> <p>  现在早已不是‘那年那月’了,我们可以通过各种途径找到家的方向。尽管如此,谁也不会忘记我们这一代人的始发站。</p> <p><br></p><p><br></p><p> 2020年9月16日于无锡</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