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text-align: center;"><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37, 35, 8); font-size: 20px;">第五讲:身心健康,形神兼治</b></p><p> </p><p>各位学友:大家好!</p><p><br></p><p> 昨天我们给大家讲:春天来了,百花争艳;“夜闻读书声,道医知多少?”;“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也就是说,自学中医,关键在自觉勤奋好学,“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要求你们具有坚强的毅力,戒浮躁,少应酬,清静心,认真做好我布置的中医思考题,细心领悟每一道思考题的内涵,这才是中医自学成才的捷径!</p><p><br></p><p> 我们老年人退休以后,将迎来人生的第二个青春期,也就是说,我们退休老人闲居在家,要有新的人生奋斗目标:自学中医,结合自我身体健康状况,努力为大健康社会作贡献。老有所学,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自学中医成才。起码来说,我们要做到科学养生,使我们少生病、不生病,少吃药,不吃药,健康快乐长寿,这是我们焕发第二春的自学中医成才的最高理想。有道是:</p><p><br></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寸光阴一寸金,</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寸金难买寸光阴;</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妙手回春歧黄术,</b></p><p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一壶清气满乾坤。</b></p><p> </p><p> 中医,古代叫做“杏林”,或者称为“悬壶济世”;日本人称中医为:汉方医。从中可以告诉我们:“不为良相,则为良医”;学好中医,济世度人,功德无量。首先要明白:中国传统文化与中医的关系,才能知晓“医易相通”之理。<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因此,立志献身中医事业的年轻人,自学中医志存高远,要潜心学习《道德经》、《黄帝内经》、《伤寒杂病论》三部中医经典著作,方可弄清楚汉唐古中医,真正全面继承与发扬中医药学养生文化的精髓,为人类和谐社会,为人类身心健康作出突出贡献!</b></p><p><br></p><p> 中医的源头在哪里?中医的源头在《道德经》。《黄帝内经》第一篇《上古天真论》指出:“恬淡虚无,真气存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也就是说,一位好中医师,自我首先要学好道家养生学。仅仅会开几张处方的中医的医生,我们称之为“治形”,也就是治疗你的形体,停留在西医的水平。而真正高明的中医师“上医治未病”,中医讲究“天人合一”整体观,中医注重“五运六气”人与自然的和谐统一,中医养生强调“天人感应”,人与宇宙信息共振。因此,中医师要求研究“人为万物之灵”,从病人的心理学入手,引导病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树立康复的坚定信心,从心灵层次彻底解放,“心神清静,气血调和”,建立起心神与形体的身心健康状态,才能真正快乐、健康、长寿!</p><p><br></p><p> 中医认为,精气神三宝是人的生命活动能量、信息、物质之根本。精,包括先天元精,以及后天之精。气,包括先天元气,以及后天呼吸之气。神,包括先天元神,以及后天思维之神。“天有日月星,人有精气神”;中医扶正,就是说,不管病变危重与疑难杂症,首先要提高机体免疫力,调和气血,健脾胃,培补真元,才能真正明白中医调治疾病的奥秘!</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中医学实质上就是气化论,要深刻理解“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利用我们自身的气血旺盛来做健康长寿的文章,这篇文章才能做得很漂亮!</b></p><p><br></p><p> 所以,希望大家学中医起点要高,要讲严谨治学态度,千万不能学小朋友画作涂鸦,乱涂乱画!有的学友表面上看起来很热心,买了很多的书,但是你只是停留在看小说的水平上,看似什么都懂,实际上什么都不懂,等到临床病人诊治时,束手无策,“学医三年,无病不治;临床诊治,有病无方”。</p><p><br></p><p> 实质上中医的最高层面是宇宙学。《黄帝内经》讲到一些天文的知识,其实是要求我们要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天文学中,牵涉到五运六气的学说,包括天体的运动、自然界六淫以及我们人的“七情”:喜怒悲忧思恐惊;人的能量“精、气、神”。人体的精气神,还有中医讲的魂魄的问题,如肝藏魂,肺藏魄,人的情志与五行、五脏的相生相克关系,这些都与天体的运动、宇宙学有关联。这是最高层的汉唐古中医的精髓。中医药学这些内容,还与《易经》有关联,清华大学的校训“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源自《易经》的乾坤二卦的卦辞:“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中医药学中阴阳学说、五行学说、五运六气学说的活水源头就来自《易经》。故而,唐代著名医学家孙思邈指出:“不知易,不可言太医。”</p><p><br></p><p> 昨天,我们讲过汉代的三位名医,一个是张仲景,一个是华佗,一个是董奉。其中,董奉就强调了医德的问题;还有一位寿命最长的唐代名医孙思邈,他活到142岁,他在《大医精诚》这篇著作里特别强调了学中医要“全心全意为人民身心健康服务”。<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所以,一个好的医生,他首先要修德,然后做学问。</b></p><p><br></p><p> 朱熹,他要求学中医要半天打坐,半天做学问。日本在培训高级企业家管理的时候,强调打坐。也就是说,只有把你的心平静下来,才能够做学问。所以,我提醒学友们,如果至今为止,你还是像寒号鸟一样的“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再垒窝”,明天太阳出来了,你又在晒太阳,又在网上聊天,炒麻将,吹牛皮,一天天过去了,五年的时间过去了一半,最后,等到大家毕业了,有的都已经出国了,你还在“哆嗦嗦、哆嗦嗦,寒风冻死我,明天再垒窝”。学中医,需要兴趣,需要勤奋,需要悟性,需要明师指导,需要认真做好思考题每一道作业。我们把中医思考题作业优秀者公布,目的就是启发你对中医思考题的深刻理解,引导你中医入门!</p> <p> 学中医,如何自学成才?我认为要量力而行,根据我们自己的文化水平,自己的年龄,自己所处的环境,我们要见缝插针地学。针对年轻人,在函授班当中有的是研究生,有的是大学生,我就要求你们一定要静下心来,按照我们制定的中医药学函授教学大纲,首先把中医基础理论学好;请你买一本中医药大学出版的《中医药学概论》。为什么要你从这本书开始呢?而且我们花费了一年的时间,提了二十多个思考题,100多个问答题,其实就是强调:中医基础理论中阴阳五行、药物的五味归经、人体的五脏六腑以及自然界的方位、四季等等,它们之间的关系。也就是说,<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把天、地、人,放在“天人合一”的整体观中进行中医学的思考,这样,我们就抓住了纲。过去有句话叫“不识阴阳莫乱为”,只有把中医基础理论搞清楚了,懂得阴阳、五行,药物的五味、归经,人体的脏腑、经络等等,把这些搞清楚,你的中医药学基础理论功底扎实,临床医学就可以一通百通矣!</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b></p><p> 举个例子,中医认为:<span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气为血之帅,血为气之母”</span>,中医《黄帝内经》又指出:“阴平阳秘,精神乃治”,在气与血的关系,阴与阳的关系中,突出了气和阳的主导、统帅地位。而有的人学中医,没有深入思考,只是从字面上“以文断文”理解:“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应该是按照太极图,阴中有阳,阳中有阴......,没有错,但是,大家千万要理解中医字面上“气为血之帅”,它是处于统帅的地位。那么我们在大出血的抢救关键时刻,比如吐血,比如女同志崩漏,功能性子宫大出血,肝硬化门静脉高压大出血,胃溃疡大出血抢救过程中,首先中医考虑的不是止血的问题,在这个时候止血是次要的,把中医基础理论“气为血之帅”这句话深刻理解了,你就用一味独参汤,就能够救人一命:一根独参,把它切片,在这个时候拿来隔水炖,装入小碗,放入半碗水,在锅中隔水炖参汤,浓浓的独参汤灌下去,血便止住了。因为真正的大出血,来不及送医院,如果你在家里处理了,再送到医院,多好啊!</p><p><br></p><p> 所以,建议学友们从今天开始,每人家中都准备一至三根的红参(别直参),在最关键的时候能够救人一命!</p><p><br></p><p> “气为血之帅”的理解,我们除了运用到抢救,平常也一样,如果这个病人是贫血,我们不单单是用食物疗法来补血的问题,我们在开处方的时候,我们在临床诊断治疗的时候,一定记住补气用黄芪,补血用当归。这样学中医就好学好记,抓住了纲,纲举目张,一了百了。</p><p><br></p><p> 为什么现在中医药大学毕业生读书五年,临床不能辩证论治?为什么不会望而知之谓之神?离开了现代仪器就不能诊断疾病?为什么不能灵活掌握“用药如用兵”?中医的汉唐古中医为什么不能继承发扬?究其原因,学中医的本质属性与中医特色至今没有搞清楚!</p><p><br></p><p> 又比如,现在春天了,春天五行属木,人体脏腑对应的是肝,因为肝五行属木,那么肝藏如何调养呢?要适宜于春天,就要注意春天是升发的,肝主疏泄,“肝藏血,肝开窍于目”,肝血足,眼睛视物清楚,目光炯炯有神。而我们有的年轻人不注意这一点,半夜三更不睡觉,炒麻将、跳舞,实质上就是慢性自杀,因为肝具有解毒的功能。子时(23点至凌晨1点)是胆经运行的时候,丑时(1点至3点)是肝经运行的时候,肝胆相照,如果这个时候不注意休息,破坏了肝的解毒功能,就会影响到你的胃,因为木克土,脾属土,所以你们仔细观察,凡是有肝病的人,凡是有神经衰弱的人,包括谈恋爱失恋了的人,他的脾胃是不好的。脾胃是生血之源,脾胃功能失调,脾失健运,百病丛生,形成恶性循环。因此,中医认为,百病先调整脾胃功能,脾胃乃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p><p><br></p><p> 所以,一个好的医生,不管疾病有多么复杂,首先要学会舒肝。包括这次的新冠病毒,一定要记住解毒,清热解毒,舒肝,肝发挥它解毒的功能,他就有一份的生机。同时,新冠病毒引起的肺炎治愈出院之后,中医重视“虚、寒、痰、瘀、毒”的综合调治,扶正祛邪、健脾化痰、活血化瘀。首先考虑脾胃功能的调整,肝主疏泄的解毒功能,心主血脉的补血活血调整,肺主一身之气的益气调整肺活量功能,肾主精的肾阳肾阴滋补扶持真元之气,这才是中医调气血阴阳的法则。他的气血旺盛了,才是真正的康复。</p><p> </p><p> 因此,我在这里开一张中医十大名方的第一方,叫四君子汤,四君子汤没有任何的副作用,可以长期服用,特别是新冠病毒的隐性带菌者,或者到过武汉,或者有新冠病人接触史的,而且包括身体素质不好的,都可以平常服用。</p> <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四君子汤:</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24g,炙甘草6g,生姜五片,红枣七颗。</b></p><p><br></p><p> 功效:补气健脾胃,提高机体免疫力。</p><p><br></p><p> 四君子汤,具有补气健脾、增强免疫力、促进造血机能生成的良好功效。如果我们上班族很忙,可以按照这个方子开五贴(生姜改为干姜),粉碎机打粉,上班时用保温杯,放两汤勺药粉,开水一冲,盖上盖子焖半小时后,就可以当茶喝。如果我们感到早上伸出舌头是白色的,那么说明你有湿气,可以加两味药:法半夏9g、陈皮9g,这个叫六君子汤。</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六君子汤:</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党参15g,炒白术12g,茯苓24g,炙甘草6g,法半夏9g、陈皮9g,生姜五片,红枣三颗。</b></p><p><br></p><p> 功效:健脾胃,祛寒湿。适用于气虚疲乏,脾胃虚寒证。</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乙型肝炎、慢性肝炎、肝炎病毒感染HAA阳性调治方:</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六君子汤,加入:生黄芪30g,茵陈15g,柴胡9g。</b></p><p> </p><p> 如果有老胃病,北京、上海遍访名医看不好,整天捂着个肚子,胃溃疡、胃十二指球部溃疡或者胃出血,或者萎缩性胃炎,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加海螵蛸15g。什么叫海螵蛸?就是墨鱼的骨,它是治疗胃病最好的药。海螵蛸也可以单独把它刮出来打粉吃,海螵蛸味咸,性温,归脾、肾经,具有收敛止血、制酸止痛的功效。还有一味药,就是针对我们的萎缩性胃炎,就要加一点消炎的药:蒲公英9g。这样慢慢的调,持之以恒,坚持三年,再加上手心擦热,手放到肚脐眼做健脾胃法。到处名医看不好,而你就是用最简单的处方,用最少的成本,使你的身体康复,这就是我们学中医的目的。</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胃溃疡、慢性胃炎、萎缩性胃炎、上消化道出血后调治方:</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六君子汤,加入:海螵蛸15g,木香3g,蒲公英9g。</b></p><p> </p><p> 另外,我们的肝硬化的病人,在六君子汤的基础上,在肝炎调治方的基础上,肝硬化再加上地龙,什么叫地龙?就是蚯蚓的干,它是通经活血的。肝硬化,除了晚上保证九点上床睡觉,还要做<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五形动功”</b>的鹤行,还有手心擦热放在肚脐做健脾胃法。肝硬化调治就是在肝炎调治方的基础上,再加上地龙9g,再买两颗老的田三七共15g打成粉,每次药煎好后,早晚分两次加入田三七粉,每天共加入田三七粉3g,或者最多4g。</p><p><br></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肝硬化调治方:</b></p><p><b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 党参15g,炙黄芪30g,炒苍术15g,茯苓24g,法半夏9g、陈皮9g,地龙6g,茵陈9g,柴胡6g,郁金6g,炙甘草6g,十帖。另外,田三七15g(研细末),每天三克,田三七分早晚两次冲药汤中服用!</b></p><p> </p><p> 另外,我们老年人如果有骨质疏松,我建议补钙的最好方法是醋。因为春天五行属木,五脏属肝,肝五味属酸,醋加排骨或鲜猪肉的肉骨头,醋不是倒一点,比如500g的猪骨头或猪脚,需要1200ml的醋,就是以醋代水,这样做出来的食物对补钙具有神奇的疗效,大家不妨一试。</p><p> 谢谢大家认真听课!</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