蒜𦥑子

胡琴悠悠

<p>  心心念念的蒜臼子终于从淘宝上请到厨房里,走进我三餐四季的柴米油盐。颇有些姗姗来迟。</p><p><br></p><p> 一直就叨叨着买个蒜臼子,也只是叨叨。平时一人在家,很少做饭,故而心动未曾付诸行动。这不暑假到了,当老师的爱人和求学的孩子,都已倦鸟归巢,厨房里的锅碗瓢盆也一改往日之冷冷清清,磕磕碰碰的闹腾起来了。是时候置办蒜臼子了。</p><p><br></p><p> 现在的蒜臼子非常精致,也非常一致。都是由机器把大理石打磨成大小不一的罐子,批量售卖。与小时候家里用的蒜臼子从样式到质地都发生了改头换面的模样。即便是更为美观耐用,到底还是多了些陌生的硬冷,少了些熟悉的温度。</p><p><br></p><p> 记得我家最初用的蒜臼子是陶罐,好打理就是易碎极不耐用。稍微用力不当,就会土崩瓦解成四分五裂状。因为一而再再而三的损坏,继父用他的石匠手艺做了个石臼子,这下从根本上解决问题,可以用到地老天荒。只是搬家时,到底还是嫌丑陋笨重了些。</p><p><br></p><p> 蒜臼子在厨房是有一席之地的。清汤寡水的四季更替,蒜臼子功不可没,并且在新时代里继往开来。蒜臼子肚里有乾坤,包容承受一锤一锤的敲打,又何尝不是人生写照,千锤百炼,方得美好。可能现在的年轻人不大明白蒜臼子为何物,其实就是捣蒜泥的一种工具,就像药房里的臼杵,分臼窝和槌两物。用的时候握着槌用力捶打容器里的物体,比如:大蒜,花生,豆子等等,直到成泥或碎沬。通常用得最多的是捣蒜。</p><p><br></p><p> 说起捣蒜,就想到孩提时那段人间美味是清欢的日子。请允许我在此用苦中作乐的口吻叙叙旧。我出生在80年代初,那时候土地刚分产到户,物资匮乏生活艰苦,但还是能够填饱肚皮,只是餐桌上常常形单影只,一碟咸菜对付着,真跟鲁智深说的嘴里能淡出个鸟来。在这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情况下,常见母亲在蒜臼子里捣蒜泥,用来佐餐或拌面。只需轻轻地一筷尖蒜泥,就能把一碗白干饭送下肚,把一碗面条拔拉个涕泗横流。蒜香四溢,从鼻尖,从瓦隙,从墙缝,从门口,一下就窜了出去,被风吹得老远老远。母亲说:大蒜服蒜臼子,就像好菜配好酒。用菜刀剁和擦具研磨都没有用蒜臼子一捶一捶捣烂香得纯粹。我觉着也是,一如梅花香自苦寒来。</p><p><br></p><p> 小时候本来我是不吃蒜的,冲口燥辣,说话还臭气熏天。可每次母亲做饭,就让我坐在厨房里帮着捣蒜。厨房是一个家庭最温馨的场所,捣蒜是其中最惬意的日常,我也乐于捣蒜。就这样久而久之的鼻闻目染,张骞通使西域带回的大蒜,就彻底把我的味蕾征服了。这也许就是久居兰室不闻其香,久闻蒜味不觉其臭。我一边捣蒜,一边和烟火袅绕里忙碌的母亲,有一搭没一搭的说说话,等着母亲冲我喊出最动人的情话——吃饭喽。</p><p><br></p><p> 记得每次捣蒜都是我心情的晴雨表。母亲若煮了面条干饭,我就很欢喜。左手捂在蒜臼子上当盖子,右手轻敲轻捶,不让蒜半点溅出,呵护至宝。母亲若煮了稀饭,我就生气,对着蒜臼子一阵猛敲狠捶,拿蒜臼子撒气,任凭蒜瓣掉落一地。母亲就佯装生气地骂我:“黑妹儿一个,地无一尺,粮无一粒,一天到晚白吃白喝,还只想着吃干饭。”(因为我是超生,八岁才分土地)看我哭的厉害,母亲也红了眼睛。食物是最好的桥梁,连接着生活的喜怒哀乐和酸甜苦辣。</p><p><br></p><p> 蒜臼子在季节里就地取材。当五月的鲜花椒在枝头绿豆大时,母亲摘下一把和着几瓣大蒜,扔进蒜臼子一捣,浓郁扑鼻的味道醒神开胃,立马让死气沉沉的日子血脉喷张。馥郁独特的香味,只应当时有,此后再难闻,再闻也不是那个味了。等六月的黄瓜挂满藤蔓,母亲摘下一根洗净拍碎,捣几粒大蒜,撒盐拌和,一盘蒜泥黄瓜配炎炎夏日,真是清爽怡人,清脆可口。蒜臼子就这样神奇,不仅在饮食上起到画龙点睛,还能把一些平庸无奇变得妙不可言。据载晋惠帝逃难时,曾从民间取大蒜佐饭。我想,那户人家肯定也是用蒜臼子捣蒜,再毕恭毕敬呈贡给皇帝的吧。</p><p><br></p><p> 写到这,我不得不重新起段浓墨重彩介绍一样由蒜臼子催生,母亲教给我的一道美食——烧椒茄子。这道菜从村野的灶头,流向市井的餐桌。平凡至简的原始粗糙做法,却意外的流传了一道受人追捧的开胃菜,至今是多少抛田弃地的伪城里人,记忆里抹不去的因一道菜从而引发的浓浓乡愁。烧椒茄子,顾名思义。就是把茄子,鲜辣椒扔进火里烧熟,拍去灰烬,将辣椒和茄子外皮烧黑的部分剥去,茄子撕条,把辣椒大蒜一起扔进蒜臼子捣烂, 然后将处理好的茄子和辣椒,加生抽、醋、麻油、糖和白胡椒拌匀,最后撒上香菜,一盘让你胃口大开的烧椒茄子就算是大功告成了。一道美食的制作,是内心在专注中与食物絮语。一道美食的产生,是智慧与实践的完美结合。一道美食的风靡,是因为民心所喜。今晚我的餐桌上好久不见——烧椒茄子。</p><p><br></p><p> 蒜臼子其实用途挺多的,但我就喜欢用它捣蒜,那里面有母亲的影子。母亲一生活得就像个蒜臼子,总是在承受生活给予的种种重击:青春丧夫的孤楚,中年失子的锥心,多疾缠身的痛苦。母亲像蒜臼子一样包容坚韧,像臼杵一样砥砺前行百折不挠。母亲的坚贞,润物无声地在我心里生根发芽,让我对未来可期:再苦不堪言的日子,也一定会苦尽甘来。</p><p><br></p><p> 如今,我又用蒜臼子捣蒜泥,餐桌上也丰富多彩,厨房里却没了母亲身影。美食当前,不恋过往,可我总是想,母亲还在多好。她坐在一旁捣蒜,温情脉脉地看着我,我在灶台边给她做蒜泥白肉,蒜泥龙虾……</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