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一八”,铭记百名辽宁著名抗日英烈

老百姓

<h1>  今天是“九一八”事变发生89周年,是近14亿中华儿女永远不会忘却的国耻日。“九一八”事变后的十四年,东北人民惨遭涂炭,死亡467.6万同胞。14年来,东北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抗战,据统计抗战义勇军,抗联,东北军正规军牺牲数据,累计战场牺牲东北儿女100余万,其中在东北战场上战亡46万。辽宁作为东北的重要组成部分,辽河儿女前赴后继,在十四年的抗日作战中浴血奋战,谱写了无数可歌可泣的抗战篇章。</h1><h1>  本篇编辑了100名最著名的辽宁英烈,他们的牺牲是最壮烈的,精神是最伟大的,影响是最深远的,他们是辽宁儿女的骄傲。</h1><h1>  这100名辽宁著名抗日英烈名录是指本人是辽宁籍或是牺牲和安葬在辽宁的抗日烈士。辽宁籍的概念是按烈士牺牲时辽宁省的区域范围确定。这次编辑名录时,还整理了他们的简要事迹,收集了照片。</h1><h1>  100名辽宁著名抗日英烈的遴选,是在历年编辑《辽宁英烈》的基础上,参照民政部2014年和2015年两次公布的900名抗战英烈和集体名录,查询中国抗日战争纪念馆网站、辽宁党史网有关资料,从在册抗日烈士中遴选出的,属非官方发布,排列按照英烈牺牲年月的顺序进行排名。编辑目的,就是传承英烈精神,不忘初心,激励后入不懈努力,珍爱和平,振兴中华。</h1><h1>  可惜的是,还有一些为东北抗日做出突出贡献的民族英雄,因没被评为烈士,没有编辑到本名录内。</h1><p><br></p> <h1></h1><h1> <font color="#ed2308"> <b>001:任国祯(1898—1931.11)</b></font>,原名任鸿锡,字子卿,安东县(今丹东市)人。1924年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中共哈尔滨市委书记、中共山东省委书记兼组织部长,兼管青岛地区工作。1925年8月,<font color="#ed2308">建立了中共奉天第一个党支部,任国祯任书记</font>。从1925年到1929年的5年间,两次被捕入狱,在严刑逼供下,他坚贞不屈。1930年12月任北京市委书记,“九一八”事变后,河北省委任命任国祯为特派员,前往山西工作,因叛徒告密被捕。在狱中被严刑拷打,视死如归,1931年11月21日被杀害,时年33岁。"慷慨捐躯求人类解放,从容就义争世界和平"是他一生的追求。</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002:孙铭武(1889—1932.1)</b></font>,抚顺人,1916年参加讨袁革命军。1919年改编为东北军陆军第16师,先后任排长、连长、营长。1924年充任昌黎县警察局长,直隶(今河北)临、抚、昌、卢、迁五县警备司令部上校参谋长兼地方保甲团团总。九一八事变后,孙铭武积极动员乡民亲友举旗抗日,打击日本侵略者。1932年1月,成立辽东血盟救国军,公推孙铭武为总司令,同年,孙铭武被汉奸于芷山杀害,时年43岁。</h1><h1>&nbsp; &nbsp; &nbsp;1931年10月唱响创作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血盟救国军军歌》。国歌《义勇军进行曲》正是以《血盟救国军军歌》为母本创作的,词作者是孙铭武、孙铭宸兄弟,曲作者是张显铭。</h1><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300名著名抗日英烈和英雄群体名录之首。</font></h1> <h1>  <b><font color="#ed2308">003:刘凯平(1890-1932.2)</font></b>,辽宁义县人。1913年到沈阳,始以卖咸菜为生,后从事牙粉生产。为发展民族工业,反对日寇经济掠夺,抵制日货,1921年2月,生产牙粉,并在包装上印上"提倡国货"字样,并将牙粉取名"老火车头"牌,象征中国要日进千里、日新月异。1932年初,刘凯平参加东北国民义勇军,担任高等顾问,并和中共地下党保持联系。1932年2月21日清晨,因参与抗日活动,刘凯平被日本宪兵逮捕,在狱中他受尽了吊、打、灌、烤等酷刑,坚贞不屈,于当年6月6日英勇就义,时年42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04:李玉(1896-1932.3)</font></b>,字昆山,1896年生于今喀左蒙古族自治县南公营子镇白草沟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1924 年他到热河汤玉麟部从军,不久被委任为骑兵 49 团2营营长。1931 年 12 月为抗日义勇军第 17 路副司令, 1932年3月21日在阻止日军进攻山海关,攻打绥中县城作战时牺牲,时年36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李玉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3></h3><h1> <b> <font color="#ed2308">005:方振国(1901-1932.4)</font></b>,又名方聘珊,开原县人。"九•一八"事变前在开原县当警察。抗日战争爆发后任"东北义勇军"第36路军司令。"九--八"事变后,方振国成立"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36路军任司令。在开原、铁岭、清原、西丰边界的韭菜峪、下老坎一带打击日伪军,后遭日伪军围剿,1932年4月在天桥山反围剿作战中牺牲,时年34岁。</h1> <h1>&nbsp; &nbsp; &nbsp;<b><font color="#ed2308">006:梁永盛(1901-1932.7)</font></b>,辽宁营口人,1901年出生在营口县魏家屯的农户家庭。1930年10月加入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任奉天兵工厂地下党支部书记。1932年5月3日被捕,在狱中,严守党的机密,经受了种种酷刑,7月被害在狱中,时年31岁。</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nbsp;<b>007: 尚吉元(1906-1932.8)</b></font>,海城县人。1931年春,招入辽阳满洲纺织株式会社当工人。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来到北平,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不久,他回纺织厂,做好配合义勇军攻打日本兵营的准备。1932年8月7日夜,尚吉元身藏菜刀、尖刀和火柴上了夜班。午夜时分,砍死日本人加藤,点燃棉垛。后遭日本警卫队射击,在腹部中弹的情况下又点燃几把火后,才扑倒在火光之中,壮烈牺牲,时年26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08:马兴周(1884-1932.9)</font></b>,生于辽阳县石厂峪村。被推选为村长。"九一八"事变后,他拒绝去伪警察署为官,变卖全部家产,招兵买马,抗击日寇。1932年7月,在辽阳组建"讨日光复军"任参谋长。不久,任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16路军参谋长。1932年9月21日,在辽阳城南石厂峪村西黄岭子与日伪军激战中牺牲,时年48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b><font color="#ed2308">009:刘桂贞(1913-1932.10)</font></b>,女,新宾人。兴京县(新宾)女子中学卒业,多才多艺。“九·一八”事变后,投笔从戎。参加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第六路军,任少尉和中尉宣传队员及妇女宣传队长等职。多次慰问前线将士,演出话剧《安重根炸死伊藤博文》等,深受欢迎。1932年10月,新宾县城沦陷,她率领女队员对敌还击,在战斗中牺牲,时年19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10:张海川(1893-1932.12)</font></b>,宽甸县夹河村人,出生于农民之家。“九•一八”事变前为夹河村村长。1932 年4 月,组织500 余人的大刀会,加入唐聚五的“辽宁民众自卫军”。不久,队伍扩大到2000余人,被第3军团总指挥唐聚五任命为第20 路军司令。率队在宽甸、岫岩等地同日伪军作战。1932年12月13日,在“关门山大捷”同日军作战中战亡,时年39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11:张竞渡(1904.12-1932.12)</font></b>,字仲楫,开原县人,先后毕业于东北讲武堂第五期和陆军大学第八期。原任奉天督军署中校参谋,1931年初任东北边防军驻黑龙江省公署卫队团3营营长。九一八事变后,参加江桥抗战,担任前沿阵地指挥官,后升任上校团长。1932年7月任抗日救国义勇军总司令,1932年9月任步兵第2旅少将旅长,指挥拉哈战役。后任东北民众救国军第4旅旅长。在抗战极为困难时,为争取抗日力量,张竞渡会见伪旅长贾金铭以商共同抗日,被其逮捕送交日本关东军。在狱中,拒绝了诱降和委任,宁死不屈,1932年12月20日在齐齐哈尔被杀害,时年28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3></h3><h1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b><font color="#ed2308">012:陈英(1900-1933.1)</font></b>,原名陈瑞卿、陈志国、陈雨廷,出生于原热河省凌南县(今兴城市),“九 • 一八”事变后,组织义勇军抗日救国。1931 年 11 月率部投入耿继周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4路军第12支队任第3团团长;1932 年 2 月后,在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领导的郑桂林部东北民众自卫义勇军第17路军,任第9旅旅长。1932年4月以后,任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17路军直属独立旅旅长。1932年5月新编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义勇军第5路军任纵队司令,下辖3个师。1933 年 1 月 23 日,在与汉奸李相武作战中牺牲,时年33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13:孙铭宸(1894-1933.2)</font></b>,东北义勇军第3军团总参议兼第9梯队司令。别名孙耀祖,号觐庭,生于抚顺清原县中寨子村。兴京(新宾)县立师范毕业。1918 年任小学校长,1928 年任清原县教育局学务委员和调查员。与孙铭武为同胞兄弟。 “九一八”事变后,变卖家产、购置枪支,起义抗日。孙铭武、张显铭、孙铭宸在起义前夕,创作了一首义勇军抗日军歌,这是我国最早的一首义勇军军歌:</h1><h1>起来不愿当亡国奴的人们<br>用我们的血肉唤起全国民众<br>我们不能坐以待毙<br>必须奋起杀敌<br>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br>起来、起来全国人民团结一致<br>战斗、战斗、战斗、战斗<br>  1931 年10 月19 日,孙铭武、张显铭与李栋材的28中队400多人,集合于清原县大苏河乡,唱着义勇军军歌,宣布起义,成立血盟抗日救国军,从而打响了东北抗战的第一枪。1932年加入辽宁民众抗日自卫军任第6旅旅长。1933年任东北义勇军第3军团副总指挥部总参谋、第4梯队司令官。同年2月,重返辽东防地。行至大连被日本水上警察署逮捕。拒降不屈被日寇杀害,时年39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9月孙铭宸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b><font color="#ed2308">014:方春生(1885-1933.2)</font></b>,字子臣,台安县转心湖村人,中学毕业后投到于芷山部当过兵,后升任副官,1926年退役回故里,被公推为自卫团总。"九•一八"事变后,秘密组织抗日大刀会。1932年4月任第19路军王凤阁部所辖第5旅旅长,后辽东抗日义勇军总司令,兼海柳金辉四县民团总指挥。1933年,2月,因制止军中叛变被叛徒枪杀,时年48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15:黄拱宸(1899-1933.3)</font>,</b>原名黄成庸,本溪人。沈阳中学毕业后,随父于沈阳北关经营聚成客栈。后弃商务农。"九一八"后在家乡组建抗日义勇军。1932年3月,参加了邓铁梅的抗日队伍,被任命为东北民众自卫军左参赞(相当于参谋长)。后被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任命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四方面军第13路军少将左参赞。1933年2月末,在与围剿日伪军激战中被捕。在狱中,坚贞不屈,视死如归。1933年3月19日,在新宾县被杀害,年仅34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16:傅有山(?-1933.4)</b></font>,字文会,昌图人。"九•一八"事变后,从事抗日活动。1932年8月,任东北抗日救国军15路军第1支队步兵第5团团长。转战于昌图、法库、康平等地。1933年1月,随第1支队西征入关,途中遭于芷山联防队阻击,被迫撤往康平。4月,在康平哈尔沁屯被日伪军包围,他指挥5团奋力突围,壮烈牺牲。</h1> <h1>  <b><font color="#ed2308">017:马子丹(1895-1933.4)</font></b>,义县人。1931年10月,组织抗日武装联庄会,任司令。1932年5月,马部与朱霁青领导的抗日义勇军合编为独立第8师任师长,二次攻打义县。1933年4月末,因汉奸告密,被日军包围在前水口子,马子丹骑马突围时被敌人击中跌落马下牺牲,卒年38岁。</h1> <h1>&nbsp; &nbsp;<b> <font color="#ed2308">018:陈镜湖(1901-1933.5)</font></b>,字印潭,号小秋,化名李铁然,建平县人。陈镜湖于1918年考入天津直隶省立第一中学,1922年毕考入南开大学文学院。1923年,经李大钊介绍,陈镜湖与于方舟等同志一起加入中国共产党,是中共早期党员,<font color="#ed2308">辽宁省第一位共产党员</font>。1933年初,陈镜湖到张家口以抗日同盟军参议的身份,参加冯玉祥领导的察哈尔省抗日同盟军的筹备工作,5月12日在去张北县点验抗日武装途中,遭到当地反动民团袭击,不幸牺牲,年仅32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19:田霖(1900—1933.7)</font></b>,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司令。吉林人。高小毕业参加奉军任连长、营长。“九一八”事变前,任东北军陆军独立第27旅旅长吉兴部王澍堂团第1营营长,驻防新站。 “九一八”事变后,任伪吉林警备军第3旅9团3营少校营长。1932 年3 月,田霖在蛟河新站率领全营爱国官兵起义,组成了吉林人民抗日自卫军,田霖任司令,队伍扩大到500余人。1933 年 7 月15 日攻占了阜新县城,7 月29 日,在清原县兰木桥一带与日军激战,田霖身先士卒,不幸中弹,壮烈牺牲,时年33岁。</h1> <h1>&nbsp; &nbsp; <b><font color="#ed2308">020:李春润(1901-1933.9)</font></b>,本名滨浦,满族,1901年生于凤城县李家堡子。1917年,师范毕业,回乡任教。1922年投笔从戎参加东北军。九一八后,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6路军司令, 后晋升为陆军中将和辽东抗日义勇军总指挥。1933年8月17日,为保护运回的武器弹药与日军激战,身受重伤。战后,他远赴烟台治伤,不幸于1933年9月14日术后身亡,时年33岁。弥留时李春润嘱咐部下:“现寇氛日炽,国难未已,诸同志仍应精诚团结,继续奋斗,以期最后成功,则余为国家民族而牺牲,死亦无憾。”</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李春润烈士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b><font color="#ed2308">021:白子峰(1877-1933.9)</font></b>,东北民众抗日救国军第5路军副司令。名万财,字子峰。出生于开原县,“九一八”事变后,组织民间抗日。1932年9月加入到辽宁抗日救国军第5路军被任命为副司令。1933年8月底,袭击日军驻八棵树守备队全歼日伪军,随即日军组织“七县会剿”,9月中旬,因汉奸程子元告密,白子峰落入日寇魔掌后用酷刑逼供了5天。白子峰被折磨得体无完肤、双目失明,多次昏死过去。9月27日,一无所得的日寇,将奄奄一息的白子峰拉到开原活埋,时年56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白子峰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22:胡泽民(1902-1933.9)</b></font>,中国国民救国军副总参谋长。沈阳苏家屯人,1928年入团,1930年加入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2月,中共东满特委派遣赴延边地区参与策动吉林联防军第8团1000余人起义,后发展成数万人的队伍,编成东北抗日救国军,任前敌总指挥部参谋长。1933年9月6日,救国军会同汪清、延吉反日游击队,对东宁县城三岔口日伪军发起进攻,作战中光荣牺牲,时年31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nbsp; <b><font color="#ed2308">023:</font></b><font color="#ed2308"><b>金伯阳(1907-1933.11)</b></font>,出生于辽宁旅顺,毕业于旅顺师范附属公学堂。1925年考入南满铁道株式会社大连沙河口工场技工养成所做见习生,同年加入共青团。曾在大连中华工学会组织领导工人运动,参与组织过1926年4月27日的福纺大罢工。1927年赴哈尔滨,任北满地委交通员。1929年加入共产党。1931年12月任中共满洲省委常委。1932年夏,两次去苏联参加远东赤色职工国际会议。1933年9月,与杨靖宇等领导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开展抗日游击战争。1933年11月15日,在与敌人战斗中英勇牺牲,年仅26岁。</h1><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 2015年8月,金伯阳烈士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b>024:郑桂林(1889-1933.11)</b></font>,原名郑国兴,字香庭。生于吉林省双阳县,祖籍辽宁建昌县杨树湾子乡。毕业于北平朝阳大学。28岁时参加奉军,于东北讲武堂学习后,任团作战参谋。 “九一八”事变后,郑弃职出关,组建义军万余众,报号“郑天狗”。历任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第48路司令、第5路军总司令职。率部参加保卫凌南、辽西、长城等战役。</h1><h1> 1933年11月20日,国民党当局以“反蒋”、“图谋不轨”等罪名,将其秘密杀害于北平琉璃厂,年仅44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25:吴殿臣(1888-1934.4)</b></font>,出生于凤城县东汤乡双河村吴家堡子。“九·一八”后,响应义勇军号召,拿起刀枪,反满抗日。1932年唐聚五委任张海川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9支队司令,吴殿臣为别动队大队长。同年7月初,张海川、吴殿臣两部合并为一支抗日队伍,张海川任司令,吴殿臣任副司令。1934年4月中旬,吴殿臣身患重病,到东汤乡石桥村红旗沟养病,汉奸告密,被包围后突围未成功,最后开枪自杀,以身殉国,时年46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26:邓铁梅(1893—1934.9)</b></font>,出生于本溪。1931年10月下旬,邓铁梅成立“东北民众自卫军”,在丹东、凤城、岫岩、庄河一带活动。1932年3月,东北民众抗日救国会委任邓铁梅为东北民众义勇军第28路军司令。1934年5月30日晚,邓铁梅被沈廷辅带领的伪便衣暗杀队捕获。1934年9月28日夜,邓铁梅在日军百般劝降无效下被杀害,时年41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1日,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27:王德海(1906-1934.11)</b></font>,原名安哲(安丰铎),字建亭,出生于山东省日照县安家村的一个农民家庭里。1926年春在济南加入共产党,1927年8月任中共山东区执行委员会巡视员,1928年春任中共日照县委书记, 1932 年春任日照县中心县委书记,1933年4月任中共奉天特委宣传部长。1933年6月,因叛徒出卖不幸被捕,1934年冬被害在奉天狱中,时年28岁。</h1> <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b>028:李红光(1910—1935.5)</b></font>,别名李弘海、李义山,朝鲜族 。南满抗日游击队的主要创始人,曾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师长、东北抗日军联合指挥部参谋长。1930年加入共产党。1933年后他跟随杨靖宇将军转战南北,活动在磐石、双阳、伊通、海龙、桦甸的广大地区,与敌人展开了殊死的斗争。1935年5月12日在战斗中不幸中弹壮烈栖牲,年仅25岁,安葬在抚顺市新宾县。为纪念这位抗日英雄,《东北抗联第一路军军歌》特意将他的名字谱写进歌词。1946年,在李红光战斗过的南满地区,还以他的名字组建了李红光支队,这支队伍在解放战争中屡建战功。</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29:苗可秀(1906-1935.7)</b></font>,原名苗克秀,曾用名苗景墨,字而农。 出生于本溪县下马塘苗家堡子。1926年考入东北大学,1928年升入本科,1932年毕业。 “九·一八”事变后,在东北大学学生中组织东北学生军,苗可秀任学生军大队长。</h1><h1> 1932年5月,苗可秀毅然返回东北参加义勇军。在4年的抗日生涯中,苗可秀历任东北民众抗日自卫军总参议、司令,抗日军官学校教育长,中国少年铁血军总司令,东北民众义勇军司令等职务。1935年,在岫岩哨子河羊角沟同日军作战中,苗可秀因臀部中弹不幸被捕。他断言拒绝日寇的劝降,1935年7月25日,在丹东凤凰山下日寇将年仅29岁的苗可秀杀害。</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nbsp;030:韩浩(1905-1935.8)</font><font color="#333333">,出生在朝鲜,朝鲜族,1930</font>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参加磐石工农义勇军。1932年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2军南满游击队第2大队长。1933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第3团团长。1934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1军1师副师长。李红光牺牲后,于1935年5月继任东北人民革命军1军1师师长。同年8月28日,在通、桓公路间岗山二道沟刘家街附近同日军守备队战斗中牺牲,时年30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1:曹大元(1908-1935.9)</b></font>,岫岩人,毕业于东北大学。1932年,由北平回东北参加抗日斗争。1934年加入少年铁血军。1935年少年铁血军第一次扩编,被任命为第四大队长。1935年9月,在黄土岭战斗中,不幸落河殉难,时年27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2:刘壮飞(1912-1935.11)</b></font>,原名刘佐庚,岫岩县哨子河乡人,1928年考入岫岩县立新制师范学校读书。"九•一八"事变后,参加了邓铁梅的东北民众自卫军。1933年春,刘壮飞与苗可秀等人组建别动队,1934年2月改编为少年铁血军,刘壮飞先后任第1大队长、第1联队长。1935年11月21日,刘壮飞率部与日军转战至凤城县境,在周家堡宿营时因身穿伪军服装被阎生堂部误杀,时年23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3:梁锡福(1903-1936.2)</b></font>,山东曹县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方面军第11路军司令。在辽宁省新宾县和辽宁省柳河县(今属吉林省) 组织"大刀会"进行抗日。1936年2月,梁锡福在新宾县夹河北附近活动时,被大批日伪军包围,突围时不幸壮烈牺牲,时年33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梁锡福被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4:解麟阁(1895-1936.2)</b></font>,原名解明勋,1895年6月生,汉族。1932年参加辽宁抗日民众自卫军,任团长。1934年加入共产党。同年11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1师参谋长。是建立老秃顶山区抗日游击根据地的创始人之一,屡建战功。他动员全家老少都投入抗日斗争,其中有5人光荣牺牲,有"满门忠烈"的盛誉。1936年2月21日,在为部队寻求补给时,被日伪军围攻,与敌激烈拼搏,壮烈牺牲,时年41岁。解麟阁烈士墓坐落在辽宁省桓仁县二户来镇革命烈士陵园。</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5:韩震(1900-1936.3)</b></font>,朝鲜族,籍贯山西阳泉。生于朝鲜汉城。1919年参加朝鲜“三一”独立运动,1928年移居吉林省磐石县,秘密从事革命活动。1928年入团,1930年8月加入共产党,1932年参加南满游击队,1933年后历任中共拐子坑地下特别支部书记、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第3团政委、第1师军需部长等职。1933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党部主任,1934年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军需部部长,为开辟以老秃顶山区为中心的游击根据地,做出了贡献。1936年3月2日,韩震在与敌人作战时,牺牲于木盂镇头道岭,时年36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6:关世英(1910-1936.4)</b></font>,女,满族,辽宁凤城人。1933年嫁给抗日英烈赵庆吉,善于骑射,是自卫军中著名的 "双枪女将"。1935年赵庆吉任铁血军第2路指挥时,她被任为第2路参谋长。1935年12月初,义军各部领导人在凤城北满藤峪开会组成“少年铁血军”,任命赵庆吉为第2路军总指挥,关世英为参谋长。1936年4月3日,在四方砬子宿营,被敌人包围,激战身中数弹,壮烈牺牲,时年26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7:李明海(1900-1936.5)</b></font>,朝鲜族,出生于朝鲜忠清道。早年在家乡参加过抗日活动,“九·一八”事变后,毅然拿起武器,投身到中国人民抗日的洪流中去,1932年加入共产党。历任中国工农红军第32团南满游击队教导队队长、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独立师3团8连连长、1师5团团长等职,1936年5月,李明海率团在新宾县同伪军遭遇战中壮烈牺牲,年仅34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8:李敏焕(1913-1936.7)</b></font>,朝鲜族,出生于朝鲜咸镜北道,幼时全家因贫迁居吉林省延吉县。1928年加入共青团。1930年加入共产党,任清原县委委员、团县委书记。1934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第1师参谋长。1936年7月,与宋铁岩率师西征,在本溪摩天岭与日军激战壮烈牺牲,时年23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8月,李敏焕烈士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39:苏子余(1893-1936.7)</b></font>,辽宁清源人,商人出身。“九一八”后组织抗日山林队,1932年率部加入李春润将军领导的辽宁民众自卫军第六路军,历任参谋长、一方面军混成第3旅旅长。1933年加入东北人民革命军,任自卫队大队长。1936年在清原县黑牛老爷岭战斗中负伤,后病逝于清原县大苏河黄带沟,时年43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40:金剑啸(1910-1936.6)</b></font>,1910年出生于沈阳市一个普通的刻字工人家庭,3岁时随家搬迁到哈尔滨,后考入哈尔滨医科专门学校。1935年,任《大北新报画刊》主编。1936年春,在《哑巴》一诗里,无情地鞭挞了日伪反动当局的罪恶。6月9日,金剑啸因刊登苏联作家《高尔基突然病危》的电讯,于6月13日被日本便衣警察逮捕。8月15日,在齐齐哈尔市被害,年仅26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41:黄宝山(1907-1936.10)</b></font>,满族,岫岩县大营镇青锋村黄家堡子人,出生于小商人家庭,念过五年私塾。“九•一八”事变后,1931年10月,经故友邓铁梅部旅长王绍伯举荐,黄宝山加入了“东北民众自卫军”任第1团团长。1935年12月,赵庆吉任“少年铁血军”第2路指挥,黄宝山任副官,继续进抗日。1936年10月,被本家爷爷黄庆告发后被捕,被日伪军拉到元宝山用刀砍死,壮烈殉国,年仅29岁。</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nbsp; 042:王德泰(1907-1936.11)</b></font>,又名王铭山,出生在营口县博铺镇詹家村。东北抗日联军的著名将领,杨靖宇同志的亲密战友,东北抗日联军第2军的创始人。曾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路军副总司令兼第2军军长。1931年加入共产党。1936年11月7日黎明,率领300余名战士宿营在抚松县小汤河村时,突遭600余名伪军的攻击。在追击敌人时,他不幸中弹,壮烈殉国,年仅29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43:阎生堂,(1910-1936.12)</b></font>,辽宁凤城县人。"九•一八"事变后,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38路军连长。1934年击毙日本守备队司令日森; 1934年苗可秀创建了中国少年铁血军,阎生堂任第1路军指挥兼行政区长官。1935年8月 22日,日本守备队抓捕阎生堂的岳父等6名亲属,押到凤城县白旗乡杀害; 1936年12月18日部队营地被日伪军包围,在掩护战士突围时,他腿部中弹,最后开枪自杀殉国,年仅26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 style="font-weight: bold;">044:赵文喜(1905-1936.12)</font><font color="#010101">,</font>辽宁新宾人。1934年投奔杨靖宇领导的东北人民革命军,同年加入共产党,任桓兴农民反日自卫队第2分队长、大队长等职。与日伪军进行数十次战斗,并加入中国共产党,妻子和儿子先后被日军杀害,1936年秋与日军作战中被俘,坚贞不屈,12月,被日军惨无人道的杀害,年仅31岁。就义后赵文喜的遗体被日本狼狗吃掉了。</h1> <h1>  <b><font color="#ed2308">045:刘桂林(1907-1936.12)</font></b>,字仁昌,新宾人。1931年入奉军。1934年4月任辽宁民众自卫军6路军参谋。奉命打入伪满混成第2旅5团,历任伪满军士兵、连长、团参谋长。民众自卫军失败后,跟随王凤阁及抗联1军进行抗战,经常积极提供日伪情报和募集军火。1936年冬暴露被捕,牺牲于奉天,年仅29岁。</h1> <h1></h1><h1> <font color="#ed2308"><b> 046:宋铁岩(1909-1937.2)</b></font>,原名孙肃先,字晓天,吉林省永吉县人。1931年,考入北平(北京)中国大学,同年加入共产党,被选为该校学生会主席和北平大学生联合会理事。“九一八”事变后,参与组织北平学生赴南京请愿。1932年回东北从事兵运工作。东北人民革命军成立以后,任第1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第1军政治部主任。1936年,被选为中共南满省委委员(后东满省委和南满省委合组为东南满省委,亦称南满省委)。1937年2月11日,在本溪和尚帽子山战斗中,不幸牺牲,时年28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民政部列为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47:左子元(1906-1937.3)</b></font>,又名左宝玺,满族,出生于辽宁宽甸步达远。1912 年全家迁居今吉林柳河县三源浦。1928年加入东北军。1935年11月被收编为抗联第1军第125支队,左子元任司令。1936 年8 月,左部升编为抗联第1军第11独立师,左子元任师长。1937 年2 月下旬,在筹集粮食给养时被告密,被日伪军包围,左氏兄弟誓与家乡共存亡,宁死不降。1团长左宝玉腿部受伤,举枪自尽;左子元双手挥枪,边打边撤,最后被逼上悬崖,他纵身跳下,在敌人的排枪射击中壮烈牺牲,时年31 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48:胡生(?-1937.3.6)</b></font>,辽宁法库人。农民出身。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不堪日伪反动统治,秘密加入宫良栋等人创办的农民抗日组织白刀会(又称白洋法),为农民领袖之一。1937年3月,白刀会宣布起义。6日拂晓,他和数百人突袭伪东科尔沁前旗大十家子警察分所。旋袭击伪旗公署驻地后新秋,途中与日本守备队遭遇,激战中牺牲。</h1> <h1>  <font color="#ed2308"><b>049:王凤阁(1897-1937.4)</b></font>,出生于辽宁省通化县(今吉林省通化市)。牺牲时任辽宁民众自卫军第19路军司令。1937年春,在与敌血战一昼夜后,王凤阁因臂折腿断,全身多处负伤,被敌人俘获。1937年4月1日,押赴刑场。日本人事先挖了两个坑,让王凤阁跪在一个坑边,王坚决不跪,他说:“我活着没向你们下跪,死了也要站着做鬼。” 刽子将他按坐在地,用战刀将其砍杀。接着日寇又推出王凤阁的妻子,但她却抱着孩子跳进丈夫殉难的坑里说:“我们活着一处做人,死了一处做鬼。你们杀吧!”话音刚落,惨无人性的敌人便向她和孩子连开数枪,母子二人应声倒在坑里。抗日英雄王凤阁视死如归,与娇妻爱子共赴刑场,壮烈牺牲的情景,是中国抗日战争惊天地泣鬼神的一幕。</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8月,王凤阁被民政部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 050:曹国仕(1891——1937.5)</b></font>,生于岫岩县兴隆二道沟(今三道河境内),满族。1932年岫岩伪县长刘景文举旗抗日,曹国士积极拥戴,任刘部骑兵营营长。1934年刘景文离队进关,曹国士收容刘部坚持抗日,群众拥之为司令。1935年秋,曹国士与苗可秀、赵侗领导的少年铁血军联合,任铁血军第四路指挥。1937年春,曹国士作战负伤,部队离散,伤愈后离开岫岩到北平,同年加入共产党,参加了“东北救亡总会”所组织的“国民抗日军”(即平西游击队)。1937年5月中旬,平西游击队在昌平县永安庄被国民党军队包围袭击,曹国士突围时身负重伤,后壮烈牺牲,时年46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 051:高鹏振(1897-1937.6)</b></font>,出生在黑山县英城子乡朝北营子村。1917年,新民县文会中学毕业后,进沈阳文会书院读书,不久辍学。九一八事变爆发后,高鹏振组织了"东北国民救国军",高鹏振任司令。1937年5月,他率部转战于彰武、阜新之间,在阜新境内被日伪"讨伐队"包围,突围时受伤。同年6月,在养伤期间,被他的副手,绰号为"双胜"的叛徒,为向敌人领赏而将高鹏振枪杀,时年40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高鹏振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3></h3><h1>  <font color="#ed2308"><b>052:郝贵林(1900-1937.7)</b></font>,辽宁热河人,曾任哈东支队司令部政治保安队队长,1934年加入共产党,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完整团第4团团长,中共北满临时省委委员。牺牲时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4师师长。1937年7月, 在勃利县青龙山小五站收取“红区地方款”,遭到日伪军的攻击,激战中牺牲,时年37 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24日,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53:李东光(1902-1937.7)</b></font>,又名李东日、李向俊、李东一。朝鲜庆源郡人。少年时迁入吉林省珲春县。1922年入延吉县东兴中学读书。1930年加入共产党,任磐东区委书记。1933年5月任中共磐石中心县委书记。1934年11月5日中共南满临时特委成立,任临时特委书记兼宣传部长。1936年7月,任中共南满省委委员兼组织部长。1937年7月16日,去清源县执行任务途中在新宾县永陵黄土岗与日军守备队遭遇,激战中中弹牺牲。时年35岁。</h1><h1>&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李东光烈士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b><font color="#ed2308">054:蓝天林(1895-1937.7)</font><font color="#010101">,</font></b>北票市泉巨永乡巴里营村蓝家窑人, 1931年10月蓝天林便打起了“东北农民抗日拥张(学良)铁血军”的大旗。这支民众抗日武装发展到1600多人。到1934年末队伍已达4000多人,蓝天林任司令。 1937年7月,蓝天林在北票南平安地,由于叛徒出卖被敌人包围,他只身与敌人战斗22个多小时,最后壮烈牺牲,时年39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55:阎海文(1916-1937.8)</b></font>,满族,辽宁北镇人,空军第5航空大队飞行员。 九一八事变后加入空军,为航校六期毕业。1937年8月17日,所属第五大队轰炸上海北四川路日军陆军司令部时,被日军高射炮击中,机身着火,阎海文跳伞后落入敌阵,遭数十名日本士兵围捕并劝降,阎海文不为所动、用飞行员佩戴的手枪击毙5名日军之后,用最后一颗子弹自杀殉国。</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4年9月,民政部公布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56:刘粹刚 (1913―1937.10)</b></font> ,生于辽宁昌图。辽宁省立第一工科学校学生,“9.18”事变后,考入了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九期和中央航空学校第2期。1934年2月,到空军服役,从队员逐步擢升为分队长。1936年,又升任空军第5大队第24队的队长。在对日空战中,常以寡敌众,以弱抗强,共击落敌机11架,与高志航、乐以琴、李桂丹一并被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h1><h1> 1937年10月25日,率机作战中,因油料不足,他为保全飞机,不愿跳伞,在黑暗中觅地降落,不幸碰撞在山西高平县城东南角的魁星楼,机毁人亡,时年24岁。&nbsp;</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  <b>057:周建华(1913-1937.11)</b></font>,原名邓晓村。吉林双阳人。1930年考入吉林省立第一中学读书。“九一八”事变后,积极投入反日斗争。1932年春加入青年团,不久加入共产党。后任中共吉林特支交通联络站站长、共青团磐石县委委员。1933年冬,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一军独立师宣传干事、宣传部主任。1934年11月任中共南满特支委员。1935年3月,任第1军教导团政委,同年12月,任第1军新编第2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5月任第3师政委。1937年冬,在清原县与日伪军反“讨伐”作战中,手握双枪,掩护战友突围,身中数弹,英勇牺牲。时年24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58:邓玉琢(1903-1937.11)</b></font>,字温璞,东港市前阳镇石门村邓家堡人。7岁入学,在读完初、高两级小学,考入安东林科中学,后考入了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又到北平陆军大学正则班深造。毕业后,曾留校任教官,后被分配到东北军总部从事参谋工作。1936年,邓玉琢任西北抗日联军总部参谋处处长。西安事变发生后,任东北军第67军107师少将参谋长。1937年11月,在掩护上海主战场中国军队撤退阻击战中,他身先士卒,冲在最前面,与军长吴克仁、军参谋长吴桐岗等人壮烈殉国,年仅34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4年9月,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59:王铸(1901-1937.11)</b></font>,生于开原白庙子村,14岁考入华商会学校读书。1921年毕业后回乡任小学教师。1927年春,考入北平燕京大学。“九•一八”事变后任《哈尔滨新报》报社编辑、社长。1931年11月,加入共产党。1932年夏任吉林自卫军抗日游击队政委。1934年春被捕,受到敌人极残忍的酷刑折磨,生命垂危,获保外就医,1937年11月4日与世长辞,时年31岁。其棺椁后移至哈尔滨市革命烈士陵园。</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0:李兰池(1898-1937)</b></font>,字锦卿,锦西(今葫芦岛)人。1926年冬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第五期步兵科。1928年2月毕业后入奉军。在军队中担任下级军官职务。1928年12月,从副官开始逐步升迁,历任连副、连长、营长、团副,西安事变后任国民党第57军112师336旅672团的上校团长。全面抗战爆发后,率部参加淞沪会战,移驻江苏淮阴,后又驻防南通、海门等地,守备长江左岸,升任112师336旅少将副旅长,后任国民革命军陆军第57军112师副师长。淞沪会战后,1937年11参加江阴保卫战和南京保卫战。在南京保卫战中牺牲,时年39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1:孟广忠(1907-1937.11)</b></font>,热河朝阳(辽宁朝阳)大屯柳条沟人。原以务农、教书为业。1932年春,加入国民救国军,即被委任为团长,10月上旬随军攻打义县。1935年6月率众参加苑九占领导的东北抗日救国新华仁义军,在朝阳县南部开展反满抗日活动。1937年3月参加张广田、王凤林为首的东北抗日仁义军,先后任团长、旅长。8月19日被汉奸告密被捕,1937年11月7日被日寇杀害,时年31岁。</h1> <h3></h3><h1> <font color="#ed2308"><b>062:高志航(1907-1937.11) </b></font>,原名高铭久,字子恒,辽宁通化(今吉林通化)人。中国空军王牌飞行员,民族英雄。1920年投笔从戎,考入东北陆军军官教育班,后到法国学习两年飞机驾驶,回国后在空军任职。抗日战争期间中国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中国空军驱逐机部队司令兼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1937年11月21日,高志航遭敌机轰炸殉国,时年30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3:王仁斋(1906—1937.12)</b></font>, 原名王仁增,号仁斋,生于山东省文登县侯家乡高家村农民家庭。1927 年入党。1932年春,为辽宁民众自卫军第九路军政治教官。1933 年, 杨靖宇将工农义勇军改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37军海龙游击队,王仁斋任队长。1934年12月,被选为南满临时特委委员,改任东北人民革命军南满第1游击大队政委。1936年5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第3师师长。7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1军3师师长。1937年底,与伪警作战中牺牲,年仅31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4:张佐汉(1906-1937.12)</b></font>,别名张心一、张洁山,号引桥,出生在抚顺县下二冲村。1932年春,在当地党组织培养教育下参加革命。1932年参加辽宁民众自卫军,1933年加入共产党。曾任临江县地下党组织负责人、抚顺支部书记、抚顺县委书记、抚顺特支书记等职。1937年12月3日,由于叛徒出卖,张佐汉等一批共产党员在沈阳惨遭敌人杀害,时年31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5:王绍纯(1910-1937.12)</b></font>, 别名王倜、王精一,生于辽宁省抚顺县,1927年毕业于抚顺师范讲习所速成班。1932年4月参加民众自卫军,193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为抗联1军1师建立秘密联络点,1937年任抚顺县委组织部长,因叛徒告密被捕,同年12月3日与张佐汉等13人被敌人杀害于奉天。</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6:纪儒林(1910-1937.12)</b></font>,东北抗联第1军的创始人之一。化名王冠一、王品三。出生于吉林省永吉县,1931年,纪儒林以《东北实业日报》发行员身份,做党内交通工作。1932年2月加入共产党,任磐石中心县委委员。1933年5月,任磐石中心县委军事部长。1934年11月5月,当选为南满特委常委、组织部长。1937年10月2日,由于叛徒出卖被捕,1937年12月3日,纪儒林与张佐汉、王绍纯等13名共产党员,被押赴奉天小河沿刑场英勇就义,时年27岁。</h1><h1>&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 &nbsp;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7:于万利(1904-1938.1)</b></font>,生于宽甸牛毛坞。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他率牛毛坞保甲队加入抗日义勇军,任大队长。1933年6月,日伪军抓捕于万利的父母、妻子和妹妹作为人质,要挟于万利投降。于万利拒不答应,日伪军将他的亲人杀害。1936年,于万利率队加入东北人民义勇军军,任独立旅旅长。</h1><h1> 1938年1月,筹集粮饷时与日伪军激战,身负重伤,双腿被打断,仍跪在地上击毙几名日伪军,掩护战友突围后,后开枪自毙,终年34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8:李桂丹(1914~1938.2)</b></font>,空军第4航空大队大队长。沈阳新民辽滨塔村人, 1932年从中央军校毕业后报考了中央航校,被录取为第2期飞行员。抗战初期作战勇敢,屡建奇功,先后击毁敌机8架,与高志航、刘粹刚、乐以琴一并被誉为中国空军的“四大金刚”,并空军第4大队上尉本级大队长。1938年2月18日,与日军在武汉空战中壮烈殉国,时年25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9月,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69:赵庆吉(1900-1938.3)</b></font>,满族,出生于岫岩县大营子镇前腰沟村。1932年1月25日,赵庆吉聚20余人宣布举旗抗日,后任邓铁梅第28路军17团团长。1933年初部队扩编为旅,他任第1旅旅长。1935年12月,赵庆吉被委任为少年铁血军第2路军总指挥。1938年1月29日晚,寻医途中被日军俘获。在狱中赵庆吉威武不屈,1938年3月在凤城镇西沟刑场被日军杀害,时年38岁。</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nbsp;070:刘桂五(1902.-1938.4)</b></font>,抗日民族英雄。字馨山,辽宁建昌人,国民革命军陆军骑兵第2军6师师长。他曾受张学良召见,委任参与“西安事变”捉蒋行动。1938年,刘桂五跟随马占山在内蒙古包头市固阳县红油杆子村与日军奋勇血战。4月22日,刘桂五不幸阵亡,并被日军切下首级。时年36岁,刘贵五头颅现存日本。</h1><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nbsp;071:邓文山(1905-1938.5)</b></font>,原名邓海峰,生于建昌县二道湾子乡大北沟村。23岁入奉军,任副官。 “九一八”事变后,参加马占山部抗日义勇军,任团长。马部失败后,独树义帜,报号“平康德”,驰骋北国疆场,在讷河、拉哈、德都等处屡歼敌军。1936年4月,在组建“抗日联军”中陷围,1936年末,潜回原籍,重建抗日队伍。1938年5月末在建昌县玲珑塔棒槌山与日伪军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72:常有钧(1911-1938.10)</b></font>,1911年出生,辽宁省岫岩县人。 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新编3师政治部主任,1935年加入共产党。是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1师领导人。幼年随父兄沿途乞讨,落户在珠河县富国村。"九·一八"后,1934年秋参加了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1935年9月,任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第6团政治部主任。1936年8月1日,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第1师师长。1938年5月,任新编第3师政治部主任。10月4日,被叛徒杀害,年仅27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 073:王锡山(1902-1938.10)</b></font>,字岳刚,辽宁凤城人。1932年,参加冯占海等人组织的吉林自卫救国军,后随冯占海投奔冯玉祥,被改编为第53军91师,参加热河抗战、察哈尔抗战、豫北抗战、山西太行山抗战和豫皖对日游击战。1938年初,升任第91师副师长。8月,参加武汉会战,10月在万家岭战役中被日军重兵围攻,中弹牺牲。是万家岭战役中牺牲的唯一的将军、时年36岁。王锡山牺牲后,夫人蔡书琴女士收到的遗物就是一把战刀和一双马靴,此后携儿艰难辗转,清贫一生,终身未再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74:杨靖远(1902-1938.11)</b></font>,满族, 原名赵荣山,又名赵先周,辽宁省沈阳市东陵街人。八路军冀鲁边军区津南军分区司令员。1930年参加革命,1931年加入共产党。1938年4月任冀鲁边区国民革命军别动总队第31游击支队副司令。后任冀南抗日根据地第6督察专员公署专员。</h1><h1> 1939年10月,与反动地主武装激战中,受伤被俘,后被杀害。时年36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75:田锡忱(1905一1939.2)</b></font>,字福恩,宽甸县城南门外人。1929年毕业后在宽甸城开设亚新医院。九一八事变后,他关闭了医院,开始从事抗日救国的宣传鼓动工作,办起了专制炮药的火药厂。1932年2月,任抗日义勇军第17路军需处长。1936年11月,他因救国会事件被捕,后越狱,辗转参加了东北抗联,担任抗联1军1师后方连指导员,带领着100多人的后勤部队,救治伤病员,制做被服,筹集军粮。1939年2月,因叛徒告密,遭日伪军围剿,田锡忧使用双枪与敌激战,战斗中壮烈牺牲,时年34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 076:白君实(1908―1939.3)</b></font>,字承润,又名白穑。出生在岫岩县今哨子河乡,满族,1929 年考入沈阳电工高中。九一八事变后,回到家乡参加抗日救亡活动。1932 年春,加入邓铁梅、苗可秀领导的东北民众自卫军。1933 年1 月,参与组建抗日武装“别动队”。1934 年任抗日铁血军大队长。1935 年7 月,苗可秀牺牲后,他与赵侗、刘壮飞等建立了辽南临时政府。同年2月“铁血军”扩编为两个联队,他任第2联队队长。11 月,任“铁血军”三路军指挥。1936 年4 月,公推为“铁血军”总司令兼第三路军指挥。<br> 1938 年冬,由于叛徒出卖被捕,在狱中,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1939 年3 月,日军先割去他的舌头,然后采用最残酷的极刑将他凌迟处死,年仅31 岁。<br> <font color="#ed2308">2015年9月,被民政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077:苑九占(1902-1939.4)</b></font>,原名苑九如,报号九占,化名阮捷三,阜新蒙古族自治县东梁乡转角庙村人。1928年投身绿林,率部200余人反抗官府。九一八事变后,率部参加抗日义勇军,任东北抗日义勇军第1军团第1路军1支队副支队长。义勇军失利后,苑九占到北平隐蔽。1939年2月,在北平被日本宪兵队逮捕,押回阜新。面对敌人的严刑拷打和高官厚禄的引诱、劝降,他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于同年4月遭敌杀害,以身殉国,时年37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78:唐聚伍(1899-1939.5)</font></b>,国民革命军陆军东北游击司令。原名福隆,字甲洲。满族,1899年出生,吉林双城人(今属黑龙江省)。早年加入奉军,升任营长。1926年被选送到东北讲武堂第6期步科学习。毕业后被提升为第3军团卫队旅4团团长。1929年调任辽宁省边防军第1旅1团团副。九一八事变后任1团团长。1932年4月21日,唐聚伍率部及辽东14县军警、民众起义,成立了辽宁民众自卫军,他被推选为总司令。11月,自卫军编入东北义勇军第3军团,他被推任为总指挥。1938年,唐聚伍受命在冀东组建东北抗日游击队,任司令。1939年5月18日,在与日军激战中壮烈牺牲。</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 079:武汉卿(1890-1939.8)</b></font>,字中原,奉天新民(今辽宁新民)人。东北陆军讲武堂一期骑兵科毕业,曾任东北军陆军骑兵六旅旅长。九一八事变,退守天津组建抗日救国军,武汉卿为司令,后又担任忠义救国军第10路司令兼军事委员会调查统计局军事通讯员。1939年8月,牺牲于河北安次,时年49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80:赵侗(1912-1939.9)</b></font>,辽宁省岫岩县人,无党派人士,19岁入沈阳第二工科学校,后考入东北大学预科物理系。九一八事变后率众抗日,曾任辽南"少年铁血军"总司令,敌后"辽南政府"总裁,八路军"晋察冀军区5支队"司令,在抗日战争中第一个成立敌后政府,第一次击落日寇敌机。时人称之为"中国抗日学生军领袖","满族第一抗日将领"。1939年秋,国民政府任命赵侗为"晋察冀游击纵队"司令,带部队北上抗日,遭八路军伏击牺牲,年仅28岁,后追授中将军衔。生前撰写《东北义勇军》、《抗战七年的经验教训》、《反内战宣言》等著作。</h1> <h1>  <font color="#ed2308"><b>081:金品三(1908-1940.1)</b></font>,原名金万钟,字品三,出生于昌图县宝力镇一个富农家庭。15岁又入奉天第四中学念书,21岁考入东北大学。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返乡,1935年农历2月10日,摆脱家庭束缚到黑龙江富锦参加抗日活动,同年加入共产党,1935年冬被选为中共虎林县委委员,1938年旧历九月二十日在下江党委扩大会议上又被选为康乐7军党特委书记,1939年春任7军教导团政治委员。1940年初,与日伪军作战时中弹负伤,行动有些不便,被敌人的军犬扯倒,壮烈牺牲,时年32岁,头颅被挂在虎林县城门上“示众”。</h1> <h1>&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082:柳万熙(1917-1940.1)</b></font>,出生在朝鲜庆尚北道安东郡,1925年,随家迁居吉林磐石县,1930年,在辽宁清原县定居。“九一八”事变后,任当地童子团支队长,1933年,加入青年团,1934年加入共产党。次年,被提升为东北人民革命军第1军1师5团青年科科长。1936年5月,升任东北抗联第1军第3师政治部主任,1936年11月,参与第3师西征作战的组织指挥,1937年与周建华政委清原、新宾、西丰一带坚持抗日斗争,1940年3月,在临江黑瞎子沟密营中被叛徒杀害,时年23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5年8月,被民政部列入第二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083:秦晓光(1911-1939.2)</b></font>,又名秦岭,生于铁岭县一个中医世家。 1929年考入奉天南满医学堂,“九•一八”事变后,失学回家。1934年,他同白乙化、任作田、才山、乔永昶等人一道,共同组建东北义勇军垦区(绥远和硕公中垦区办事处),任卫生股长。1939年春,抗日先锋队挺进到平西后,与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合并为华北人民抗日联军,秦晓光任卫生队长。1940年初冬,在抢救医治战友时劳累过度去世。</h1> <h1></h1><h1>  <font color="#ed2308"><b>084:王溥(1908—1940.11)</b></font>,八路军晋察冀军区抗日游击队司令员。原名叫王彦东, 又名王英亚。出生于辽宁省兴城县曹庄乡的一户富裕家庭。1924年进入东北讲武堂,毕业后留校任少校教官。1931年在马占山部队任少校副官,参加了江桥抗战等对日作战。1936年任河北滦县伪军中校督导长。1938年8月率部起义,部队被晋察冀军区正式命名为晋察冀军区游击军,后任司令员。1939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40年在百团大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2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85:白乙化(1911—1941.2)</b></font>,字野鹤,满族,辽阳县石场峪村人,1930年加入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1932年5月在家乡组建“平东洋抗日义勇军”任司令。1935年参加“一二.九”运动,被誉为运动中的“虎将”。 1939年任华北人民抗日联军司令员;年底,任八路军晋察冀军区第10团团长。1941年2月4日,在指挥密云马营战斗中不幸牺牲,年仅30岁。</h1><h1>&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nbsp;&nbsp;086:徐泽民(1900-1941.10)</b></font>,化名张振华,生于辽中县,1918年考入县师范学校,九一八后弃商从戎参加马占山部抗日活动,1936年加入共产党,1938年任抗联3军游击大队秘书、3军参谋,1940年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第12支队代支队长。1941年2月13日被俘,1941年10月在哈尔滨监狱自缢牺牲,时年41岁。</h1> <h1>  <b><font color="#ed2308">087:林铎(1915—1941.11)</font></b>,原名桂五,沈阳市辽中人,1937年加入共产党。“七.七事变”后,在第2战区民族革命大学第4分校学习,毕业后曾在山西政治保卫队51团、第115师独立支队任职。1940年5月随独立支队到达山东后,任115师政治部组织科科长,12月任115师卫生部政治委员。1941年11月,在日军“扫荡”到鲁南沂蒙山区时,林铎组织后方医院及伤病员参加大青山突围,在战斗中壮烈牺牲。</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4年9月,被民政部列入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h1><h1> <font color="#ed2308"><b>088:赵尚志(1908年—1942.2)</b></font>,热河朝阳(现辽宁省朝阳市)人,东北抗日联军创建人和领导人之一,东北地区最早的共产党员之一。1925年夏加入共产党,北伐战争时期,赵尚志在东北地区组织和从事反帝反军阀的革命活动。“九一八事变”后赵尚志被任命为中共满洲省委常委、军委书记。之后,赵尚志领导创建中共巴彦抗日游击队(中国工农红军36军独立师)北满珠河反日游击队队长,后任东北反日游击队哈东支队司令,东北人民革命军第3军军长,东北抗日联军第3军军长,北满抗联总司令,东北抗日联军总司令,东北抗联第2路军副总指挥。赵尚志与李兆麟等创建了珠河、汤原抗日游击根据地。1942年2月12日,赵尚志在战斗中身负重伤后牺牲。</h1><h1> 2008年10月,赵尚志将军颅骨安葬在朝阳县尚志乡。</h1><h1><font color="#ed2308"> 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3></h3><h1>&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089:丛德滋(1910-1941.4)</b></font>,字悦生,出生在辽宁省凤城县,1933年,从东北大学毕业后到东北军领导机关国民党政府军北平分会政训处工作。在党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影响下,他主编的《西北向导》、《西京民报》等报刊积极宣传抗战和党的政策。他先后担任《解放日报》社总编辑、《民众通讯社》社长,1937年底在谢觉哉、伍修权领导的八路军驻兰办事处和中共甘肃工委工作。1938年加入共产党,1940年夏,“民众通讯社”被“注销登记”,丛德滋打入敌第八战区政治部,以合法身份为党做了很多工作。1941年,由于他的活动被特务察觉,加之叛徒出卖而被捕。在狱中,丛德滋坚贞不屈。1942年4月19日惨死于监狱。1951年11月5日,中央人民政府为其家属颁发了毛泽东主席签名的第一号革命烈属“光荣纪念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90:高尔华(1917-1942.5)</b></font>,原名高桂兰,女,出生法库县秀水河子镇獾子洞村人。1934年8月,考入北平精神病院护士班,1935年冬,参加了“一二•九”学生救亡运动,1936年入团。1937年春加入共产党。1937年7月底,任祁县县委书记。1938年8月,任榆社县任牺盟会特派员。1940年12月,任中心区路东办事处组织部长。1941年9月,任晋冀豫边区妇救会执委及晋冀鲁豫边区妇救总会组织部长,后任妇救会主任。1942年5月25日,在突破日军扫荡中,与左权将军一起壮烈牺牲,时年25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91:赵进扬 (1910-1942.5)</b></font>,原名赵金山,又名赵关儒,生于昌图县七家子村杨家大沟。1929年,考入北平政法大学。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反帝救国学生运动,毕业前夕,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因南下示威请愿而被捕,1937年6月才释放出狱。“七七”事变后,参加了冀西民训处工作。1937年12月任临城县县长。1939年秋,任邢南办事处主任。1941年9月,任太行第五专署专员。</h1><h1> 1942年5月,在日军清剿中,子弹打光,遂跳崖壮烈殉国,时年仅32岁。</h1> <h1>&nbsp; &nbsp; &nbsp;<b><font color="#ed2308">092:许亨植(1909—1942. 8)</font></b>,东北抗日联军高级指挥员,又名李熙山。朝鲜族。生于朝鲜庆尚北道善山郡,后迁居辽宁开原。1930年加入共产党,九一八事变后,开展抗日活动,1938年秋,许亨植调任第3军新编3师师长。候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参谋长兼第3军军长。1942年8月3日,在庆城(现黑龙江省庆安)青峰岭与日军作战中英勇牺牲,时年33岁。</h1><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 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093:常恩多(1895—1942)</b></font>,海城人,1922年考入东北陆军讲武堂,毕业后被授予中尉排长,后升上尉连长、少校营长、中校团副、上校团长等职。九一八事变后,随东北军到鄂豫皖地区围剿中国工农红军第25军时对共产党的主张逐渐有了认识。1935年10月,常恩多由633团团长升任111师中将师长,参加台儿庄战役,后来在周恩来的亲自安排下,经中共中央批准,常恩多成为中国共产党特别党员。1942年8月3日,常恩多起义,把111师官兵带到了滨海抗日根据地,自己却因重病不治,在担架上含笑溘逝,终年47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94:赵尚武(1920-1942.12)</b></font>,朝阳县人,赵尚志之弟。1937年10月在陕西参加西北战地服务团,从事革命音乐工作。1942年调至晋察冀军区抗敌剧社任音乐队副队长,创作有"我们这一代"、"这里永远有自由"等歌曲及少儿歌剧"八路军和孩子",深受群众欢迎。1942年12月2日,剧社转移至阜平县胭脂河畔坡山村,赵尚武为救护战友的孩子被追击的日寇击中头部而壮烈牺牲,年仅22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95:姚铁民(1898-1944.4)</b></font>,原名姚广凯,出生于辽宁省海城市耿庄镇北河沿村。青年时代投身东北军, "九一八"后,来到延安。1938年加入共产党,奉命随邓华、宋时轮赴冀东开辟抗日根据地,任包森支队参谋长,指挥九神庙战,开创了冀东游击战以少胜多的先例,被誉为"十八勇士"。1940年3月,姚铁民任迁(西)、遵(化)、兴(隆)、联合县县长,1941年9月,姚铁民调任长城工作团副团长。1943年2月9日,在兴隆县蘑菇峪一带发动群众,遭到敌人包围被捕,被敌人关押在青龙监狱。面对敌人各种诱降和各种酷刑的折磨,姚铁民誓死如归,被折磨致死于承德监狱。终年46岁。</h1> <h1>  <font color="#ed2308"><b>096:卢广伟(1903—1944.5)</b></font>,字济吾。辽宁省凤城县通远堡乡二道坊村。1923 年秋考入东北讲武堂第五期炮兵科,历任连长、营长、副团长、参谋长等职。1928 年升任为东北炮兵团团长。调任陆军第105师骑兵团团长。九一八后,随部队撤入关内。长城抗战后,参加了津浦路战役、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长沙会战、中原战役等多次正面战场的抗战,1944 年5 月5 日在阜阳保卫战中遭到敌机轰炸,壮烈殉国,时年41 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  097:才山(1910—1945.5)</b></font>,原名才治安,又名才维诚。出生在黑山县新立屯乡王庄屯。先后考入哈尔滨工科大学和北京大学读书。 “九一八”后,从事抗日救亡运动,参加了东北民众抗日义勇军。1937 年加入中国共产党。组建“中华民族抗日先锋总队”任中队长,后任大队长。1939 年,抗日先锋总队与冀东人民抗日联军合并改编为八路军挺进军第10团任参谋长,与团长白乙化并肩抗敌。1943 年任冀东军分区副参谋长。1945 年5 月16 日,才山在河北省遵化县杨家峪的对日作战中,壮烈牺牲,时年35 岁。</h1><h1> <font color="#ed2308">2014年9月,被列入民政部公布的第一批著名抗日英烈名录。</font></h1> <h1>&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b>098:李兆麟(1910-1946.3)</b></font>,原名李超兰,化名李烈生。生于辽阳烟台区(今灯塔市)。九一八事变后,到北平参加中共抗日民众救国会,不久受党指派回辽阳一带组织抗日义勇军。1932年5月入团,同年入党,随后被派到本溪煤矿从事工人运动。1933年8月调满洲省委赴海伦、珠河创建抗日武装。 1934年起任珠河反日游击队副队长、哈东支队政治委员、东北抗日联军第6军政治部主任、北满抗日联军总政治部主任。1939年5月任东北抗日联军第3路军总指挥。1940年任东北抗联教导旅政治副旅长。抗日战争胜利后,李兆麟以中共代表身份任滨江省副省长,兼任中苏友好协会会长等职。1946年3月9日在哈尔滨牺牲,时年35岁。</h1><h1> <font color="#ed2308"> 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font></h1> <h1>&nbsp; &nbsp; &nbsp;<font color="#ed2308"><b>099:关向应(1902-1946.7)</b></font>,大连市金州区人,满族,中国共产党早期军事领导人、革命家。</h1><h1>&nbsp; &nbsp; &nbsp;1924年入团,1925年入党。1932年任湘鄂西军委主席和红三军政治委员。长征途中,任第二方面军副政治委员。抗战爆发后,贺龙任八路军第120师师长,关向应任政委。关向应与贺龙一起领导创建晋西北抗日根据地。1940年2月后,关向应先后任晋西北军区政委、晋绥军区和陕甘宁晋绥联防军政委、中共中央西北局委员、中共中央晋绥分局书记。关向应参与指挥了齐会、陈庄等战斗,取得首次在平原作战歼灭日军一个大队的胜利,并先后粉碎了日伪军的多次"围攻",发展壮大了冀中抗日武装,巩固了冀中抗日根据地。1946年7月21日,在延安因病逝,享年42岁。</h1><h1>&nbsp; &nbsp; &nbsp; <font color="#ed2308">2009年9月,被评为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font></h1> <h1>  <font color="#ed2308"><b>100:黄显声(1896-1949.11)</b></font>,满族,岫岩人。1921年考入东三省陆军讲武堂第三期炮兵科,翌年毕业后在东北军服役。1930年春得张学良重用,升任辽宁省警务处长兼沈阳市公安局长。九一八事变后,黄显声毅然投身抗日,在沈阳打响了抗日第一枪,是东北义勇军的缔造者之一。1936年8月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西安事变后被国民政府扣压,1949年11月27日被国民党特务杀害于重庆白公馆监狱。</h1> <h1><b><br></b></h1><h1><b>  <font color="#ed2308">后记:</font></b><font color="#010101">编辑完百名著名辽宁抗日英烈名录,再一次重温了抗日烈士事迹,入脑入心,深有感触。</font><b><font color="#ed2308">一是再次感受抗日英烈远大的理想和抱负。</font></b><font color="#010101">他们把驱除日寇作为己任,即使在最抗日困难的时期,在东北完全沦陷,周围汉奸、叛徒遍布,看不到胜利希望的时候,他们仍然没有忘记驱除鞑虏的人生追求;在他们的亲人遭受株连,蒙受灭顶之灾之际,仍然坚持抗日,初心不改;他们在人生的最后时刻,或是牺牲在战场上,或是被屠杀在监狱中,或是被凌迟处死,或是活埋,或是被军犬咬死,或是死在铡刀下头颅示众,坚定的信仰,绝不屈服的惊天地、泣鬼魂的中华民族脊梁精神在他们身上闪烁,并传承给后人。</font><b><font color="#ed2308">二是落后就要挨打是永恒的定律。</font></b><font color="#010101">落后就要挨打,是中国自1840年以来100多年来痛苦屈辱的回忆总结,贫瘠的国家,落后的技术和装备,在自己家园上惨遭日寇蹂躏,</font>1860年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就快速走上了工业强国的道路,国力增强,为侵华战争奠定了基础。屈辱的历史告诉我们,国家和民族必须要强盛,否则就要挨打,历史的今天和明天都将这样。<b><font color="#ed2308">三是坚定只有共产党能够救中国的坚强信念。</font></b><font color="#010101">辽宁抗日战争的历史事实,告诉人们一个真理,唯有共产党能够领导中华民族走向富强,尽管抗战是全民族参与,这期间有各地的原东北军的部队,风起云涌的抗日义勇军,救国军,包括一些当年的土匪绺子。与众多抗日武装相比,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联军目的最明确,100名著名辽宁抗日英烈中,有42名共产党员,他们在诸烈士中理想最远大、斗志最顽强,饱经苦难最多,是抗日精神的引领者和中流砥柱,他们最能代表中华民族的抗日精神。</font><b><font color="#ed2308">四是与英烈相比更加看淡人生。</font></b><font color="#010101">这100名著名辽宁抗日英烈大部分是抗日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他们牺牲的平均年龄33.6岁,最小的19岁,最大的56岁。英烈们大部分有知识、家庭有财产,不抗日可以生活的很安逸,但是他们义无反顾地挑起中华民族的历史重任,用他们的生命和家庭的牺牲换来的中华民族全体的福祉。相比之下,多一些传承,多一些奉献,少一些抱怨,没有国哪有家,个人和家庭的幸福,离不开国家和民族的振兴,个人的牺牲和委屈算不了什么,看开了这些,活的才更轻松、更健康、更幸福!</font></h1><h1><font color="#010101"> 篇幅太长,感谢阅读!</font></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