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青之旅(上)

黎明

<p>莫高窟一直是我向往的地方,八十年代初先生在兰州工作,那时候探亲假很少,去兰州一趟坐绿皮火车要二夜三天,根本没有时间去莫高窟,一直留下遗憾。转眼间四十年过去了,我已经步入了七十岁了,这次与同事也是我的好友相约甘青之旅。9月10日下午合肥1.40分的飞机,飞向我魂牵梦萦的地方兰州—莫高窟。</p> <p>天上的云彩五彩缤纷,坐在飞机上感觉触手可得,却又那么遥远,身在其中,却不能触碰,但是云彩的美丽是那么神秘。</p> <p>兰州飞机场</p> <p>我们一行9人在机场留影</p> <p>朋友今天格外的漂亮,我偷偷的给她拍了一张照片。</p> <p>坐大巴从机场到宾馆大约一个半小时,一路观看兰州市容。</p> <p>晚上用过餐,一起来到黄河大桥观看兰州夜景,从这张照片也可以看出来兰州这些年的发展是真是不错,看不出是大西北群山之中的城市,反而有一种非常繁华的大都市感觉。</p> <p>千百年来,黄河一直是横亘在中原与西域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屏障。直到明洪武五年(1372年),官府才开始在兰州黄河段修建浮桥。然而浮桥在冬季黄河结冰时需要拆移,春天冰融时再重新搭建,花费非常巨大,而且一旦遇到洪水和冰棱,经常会发生桥毁人亡的惨剧。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5月,甘肃洋务总局与德商天津泰来洋行达成造桥合作意向,德方工程师经过勘测后认为,黄河水流虽然湍急,但如果清政府能够支付十六万五千两白银的造桥费用,德方愿意保固铁桥80年。1906年10月,黄河铁桥包修合同正式签订,各项建设筹备工作全面展开。在工程施工期间,恪守西方商业道德的泰来洋行经理喀佑斯,聘请了美国桥梁工程师和有“华夏小鲁班”之称的天津工匠刘永起担任技术负责人,经过69名华洋工匠昼夜施工,铁桥于清宣统元年七月初四(1909年8月19日)正式竣工通行,黄河天堑从此成为了通衢大道。</p> <p>上面一张照片是我的同事,下面照片是同事和她的同班同学。</p> <p>中山大桥上穿汉服的美女</p> <p>兰州黄河铁桥是中国近代史上兰州市、甘肃省乃至整个西北地区第一座引进外国技术建造的桥梁,这一特殊的建设背景及建设年代使兰州黄河铁桥变成了研究近代历史的钥匙,在中国的建筑历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p> <p>这是我的同事</p> <p>2006年5月25日,兰州黄河铁桥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p> <p>夜晚的【中山桥】人山人海,这里毕竟是兰州的代表景点,晚上也是夜景最美的地方。感受一下这座城市的脉动,看一下人来人往,看尽世间百态,也算是一种享受。</p> <p>甘肃省省会兰州,是黄河文化、丝路文化、中原文化与西域文化的重要交汇地,奔腾不绝的黄河水自西向东穿城而过,形成了美丽独特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对外地游客来说,黄河沿岸的中山桥、水车博览园、白塔山等名胜古迹,都是来兰州不能错过的景致。</p> <p>一百多年以来,中山桥经历了无数次天灾人祸,以及两次大规模战争,至今仍巍然屹立,担负着通达黄河两岸的重任。1989年,一艘自重260吨的供水船失控撞到了桥墩上,整个兰州城都感受到了震动,而中山桥的260余万颗螺钉竟无一松动。</p> <p>也正是在1989年,德国有关方面致函兰州市政府,在询问铁桥状况的同时,申明铁桥保固期满,合同到期。2004年,兰州市政府投资500万元对中山桥进行大规模维修加固。</p> <p>2013年3月30日,中山桥正式结束了其近百年的通车历史,成为连接繁华老城区和对岸白塔山公园的步行桥。“黄启炎传,铁汉秦章光陇坂;河清海晏,桥虹耀彩卫金城。”如今以中山桥为中心打造的“百里黄河风情线”,已成为兰州的又一张旅游名片。</p> <p>第二天去张掖,早上5点起床6点开车,从国道走全程640公里需要12小时。导游说从高速上走只需要6个小时,这样在张掖可以多玩几个小时,前提是所有游客同意,如果有一位游客不同意也只能按行程上走,恰巧就有一位游客不同意,我们只能走国道了。</p> <p>导游说的是有道理的,如果在7月8月份从国道上行驶,那是一路美景,扁都口有着大片的油菜花田,碧绿的青稞,夹杂在油菜花田之中,黄黄绿绿,是夏天最耀眼也最舒适的颜色。现在9月份油菜结籽了,草地也黄了,就没有那么美了。</p><p><br></p> <p>甘青环线上所有的景点,都与祁连山联系密切,正是这座雄伟的大山,庇护了绝美的祁连大草原。</p> <p>很多人夏季来西北,就是为了一睹那浩瀚的油菜花海。门源油菜花海最美的时候,在7月8月之间。现在已经是9月份,油菜已经结籽了,草地也黄了,但是祁连山脉还是那样的美。</p> <p>这里有险峻的高山草原,有开阔的河谷草原,当你在这片辽阔的草原上穿行而过,你便能知道什么是真正的自由与狂野。</p> <p>连天青黄草、旷野群马,草原牛羊、祁连松雪、大河清韵、奇异地貌以及浓郁古朴的民俗风情等景观,让它成为不得不去的绝美景点。</p> <p>起伏的山脉如同波浪,见到如此绝美的大草原,才知祁连之壮阔!</p> <p>高原牧场,山峦峡谷及人文景观让人流连忘返,蓝天白云,新鲜空气,都让人舒服至极!</p> <p>穿行在祁连山脉,如同闯进了世外仙境,澄澈的蓝天,灵动的白云,温煦的阳光,金黄的草地一切都是那么梦幻。</p> <p>傍晚5点钟赶到了张掖,全程11个小时路程。导游说这里7.30分太阳下山。我们不顾坐车的疲劳,赶紧奔向游览车排队去观看丹霞地貌。</p> <p>来张掖丹霞观看地貌景观的游人如织、接踵摩肩,疫情后我第一次见这种场面。甚至于有些担忧……</p> <p>游览车向大山深处的观景台开去。顿时,宽阔的柏油马路变成了陡峭迂回的山路,车子在山谷里颠簸前进。大约行了两公里左右,丹霞地貌的轮廓已显现在我们面前。当我们登上观景台,整个丹霞群一览无余的呈现在我们面前。哇!好壮观呀!我仿佛走进了童话般的世界。满眼都是彩色的条纹,红的、蓝的、浅绿的、淡黄色的……看得人眼花缭乱。</p> <p>在甘肃省千里河西走廊的中部,祁连山脉的中段,南祁连山、北合黎山之间的平川上有座城市——张掖。公元前121年,汉武帝派霍去病西征匈奴后设张掖郡,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之意。张掖古为河西四郡之一,最近这里发现了鲜为人知的、在中国乃至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神奇的地貌景观——张掖丹霞地貌群。</p> <p>执子之手 与子偕老。这是一对模范夫妻,妻子十几年前中风后留下了后遗症,他们一起面对,从最艰难的岁月中走了出来。</p> <p>再仔细看看那彩色的条纹也各不一样,这边的条纹是横着的,犹如彩色的波浪一层一层涌向远方,那边的条纹却是竖着的,仿佛从天空中垂下的七彩锦缎。</p> <p>相濡以沫,白首不渝,这&nbsp;是一对恩爱夫妻,孩子在国外,二人相互照顾彼此关心。</p> <p>张掖丹霞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的地区之一,整个山峦呈现出鲜艳的丹红色和红褐色,在日出、日落时分的照耀下分外好看。</p> <p>张掖国家地质公园七彩丹霞景区地处祁连山北麓,主要由红色砂岩经长期风化剥离和流水侵蚀,加之特殊的地质结构、气候变化以及风力等自然环境的影响,形成孤立的山峰和陡峭的奇岩怪石,以交错层理、四壁陡峭、垂直节理、色彩斑斓而示奇。</p> <p>这是张掖丹霞地质公园里的一个古建筑,原真以为是什么百年以上历史的一个遗址,后来看介绍才知道,这个建筑叫“麻子面馆”,是张艺谋花费近60万元,为拍摄电影《三枪拍案惊奇》搭建的一个场景。</p> <p>走过的葱茏岁月,有琐碎片段。有磕磕绊绊、有痛苦悲伤,而更多是有辉映泼墨挥洒的快乐时光,这些都是生命中最动人的乐章,和感悟成人生的哲言。</p> <p>最坚强最美丽的女人,十几年前她中风后留下了后遗症,她从逆境中走出来了,寻找到了自己。</p> <p>每一天 都很美,与山川河流同歌舞,与清风明月共诗画。把每个平凡的日子过得有滋有味活得纯粹清澈。把每个动情的故事写得有声有色,染得诗情画。</p><p><br></p><p><br></p> <p>张掖丹霞是国内唯一的丹霞地貌与彩色丘陵景观复合区。据研究,彩色丘陵地层不同的色带是因为形成的年代不同,受气候环境因素影响,沉积岩层中含有三价铁化合物的呈紫红色,含二价铁化合物的呈黄绿色,含石膏成分的,颜色趋淡,呈白色或灰白色。</p> <p>张掖,是上帝的宠儿。这片土地被上帝大笔一挥,将最浓烈的色彩都送给了它!从红到黄、由灰及白、紫蓝黄碧,如多彩的丝带般划过山丘。</p> <p>到了这里,色彩是让人无法忘怀的记忆。在日落时分,红的如火,黄的似金,灰的如钢。抬眼望去,那红色是那么富有活力,像一把火焰将生命的热情,在这西北高原上尽情燃烧!七彩斑斓的张掖,美得如此毫不费力,动人心魄。</p> <p>丹霞的美,那红,那绿,那黄,那灰白,像是上帝不小心打翻了颜料盘,将颜料倾倒在了山间。不由得感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远处依稀能看到连绵的祁连山。</p> <p>每一天 都很美,这世间 总会有人来给你温暖握着你的手走过一段路,让你在经年微笑着想起,不禁依然想道一声:生命的路上 能够遇见你真好!</p> <p>每一天 都很美,人生的路,深一脚 浅一脚,悲伤在路上 希望也在路上,疲惫在路上, 欢喜也在路上。</p><p><br></p><p><br></p> <p>张掖丹霞地貌奇险灵秀美如画,造型奇特,色彩斑谰,气势磅礴,景观奇妙,是中国丹霞地貌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是中国最美的六处奇异地貌之一,也是世界十大神奇地理奇观之一,令人不得不赞叹大自然的鬼斧神工。</p> <p>要说形容这张掖丹霞,唯有震撼二字可以匹配,其气势之磅礴、场面之壮观、造型之奇特、色彩之斑斓,大自然的鬼斧神工,令人惊叹。</p> <p>早上起来,发现宾馆前面一大片花海,虽然天还蒙蒙亮纷纷跑入海花中“臭美”一下。</p> <p>第三天去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嘉峪关是河西走廊最西一处隘口,丝绸之路交通第一要塞,素有天下第一雄关之称,在古代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p> <p>嘉峪关,号称“天下第一雄关”,位于甘肃省嘉峪关市西5千米处最狭窄的山谷中部,城关两侧的城墙横穿沙漠戈壁,北连黑山悬壁长城,南接天下第一墩,是明长城最西端的关口,历史上曾被称为河西咽喉,因地势险要,建筑雄伟,有连陲锁钥之称。嘉峪关是古代“丝绸之路”的交通要塞,中国长城三大奇观之一(东有山海关、中有镇北台、西有嘉峪关)。</p> <p>嘉峪关始建于明洪武五年(1372年),由内城、外城、罗城、瓮城、城壕和南北两翼长城组成,全长约60千米。长城城台、墩台、堡城星罗棋布,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组成重叠并守之势,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百里一城的防御体系。</p> <p>嘉峪关是世界文化遗产,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主要景点有嘉峪关关城、悬壁长城、长城第一墩、魏晋墓群、黑山石刻、木兰城、“七·一”冰川、滑翔基地等。</p> <p>嘉峪关戏台是清乾隆五十七年(1792年)嘉峪关游击将军袋什衣主持修建,系当时守城官兵、城内居民及过往商旅的娱乐场所。其形制为典型的中国传统古典戏台。由木制屏风把前后台分隔开,屏风正中央绘制八幅人物图,是人们熟知的“八仙”内容。顶部为中国传统图案“八卦图”,“八卦图”是中国古代思想文化与科学的综合反映。两侧是一组风情壁画,内容是寺庙的和尚、尼姑庵的尼姑及其豢养的宠物,这些绘画内容在其它戏台上非常少见。戏台两侧书写有对联:“离合悲欢演往事,愚贤忠佞认当场”,概括了古往今来人间世事的演义变化及戏曲演出场所的功能作用。</p> <p>明初,宋国公、征虏大将军冯胜在班师凯旋途中,选址在河西走廊中部,东连酒泉、西接玉门、背靠黑山、南临祁连的咽喉要地——嘉峪塬西麓建关。明代东部的吐鲁番日渐强大,常引兵进犯河西走廊各城,嘉峪山隘口为必经之地。自建成嘉峪关后,这关便为西部国防重地,对保障河西地区的安全起着重要作用。</p> <p>嘉峪关由内城、外城、城壕三道防线成重叠并守之势,壁垒森严。与长城连为一体,形成五里一燧,十里一墩,三十里一堡,一百里一城的军事防御体系。</p> <p>站在嘉峪关城墙上,让我想起清代:林则徐《出嘉峪关感赋四首·其一》的诗:</p><p>严关百尺界天西,万里征人驻马蹄。飞阁遥连秦树直,缭垣斜压陇云低。</p> <p><br></p><p>清代:裴景福《登嘉峪关》</p><p>长城高与白云齐,一蹑危楼万堞低。锁钥九边联漠北,丸泥四郡划安西。</p><p>雪中苜蓿绿鹰觜,天上桃花红马蹄。飞将神兵纷出塞,圣恩可许到伊犁。</p> <p>唐·李白《关山月》</p><p>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p><p>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p><p>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p><p>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p><p>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p><p>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p> <p>雄伟的高炉直指蓝天,巨大的建筑群错落有致,一排排白杨浓荫蔽日,嘉峪关已成为新兴的旅游城市。</p> <p>唐·王之涣《凉州词》</p><p>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p><p>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p> <p>行走在嘉峪关城楼上,感受历史的气息。</p> <p>有种时光穿越的感觉。</p> <p>城墙上的风很大。</p> <p>放置在嘉峪关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的一块砖。相传明正德年间,有一位名叫易开占的修关工匠,精通九九算法,所有建筑,只要经他计算,用工用料十分准确和节省。监督修关的监事管不信,要他计算嘉峪关用砖数量,易开占经过详细计算后说:“需要九万九千九百九十九块砖。”监事管依言发砖,并说:“如果多出一块或少一块,都要砍掉你的头,罚众工匠劳役三年。”竣工后,只剩下一块砖,放置在西瓮城门楼后檐台上。监事管发觉后大喜,正想借此克扣易开占和众工匠的工钱,哪知易开占不慌不忙的说:“那块砖是神仙所放,是定城砖,如果搬动,城楼便会塌掉。”监事管一听,不敢再追究。这块砖就一直放在原地,此砖仍保留在嘉峪关城楼之上。</p> <p>嘉峪关比山海关早建九年,是现存长城上的最大的关隘,也是中国规模最大的关隘。</p> <p>古丝绸之路雕塑群雕刻了中国古代在嘉峪关地区有过记载的张骞、霍去病、班超、玄奘、马可波罗、林则徐、左宗棠七位主要历史人物造像及五名随从、二匹马、二峰骆驼和一架马车塑像组成,借以展示石关峡悠久的历史和厚重的人文内涵。张骞两次出使西使,霍去病率军攻伐匈奴,唐玄奘西天取经,意大利人马可波罗东入中原都在这里留下过他们的史迹。</p> <p>嘉峪关防线的神奇之处在于在它的外围,还有更大的天险和天堑保障,就是祁连山和黑河流域及其两岸巴丹吉林沙漠。古代,人类无法绕行祁连山和黑河,嘉峪关就是中原文明西出和西域文明东进不二的通道。防线上的天生桥口、小钵和寺隘口是要塞。嘉峪关防线处在16世纪世界前后两大帝国的分界线上,处在影响欧亚大陆经济商贸的丝绸之路的要冲上。嘉峪关防线对明朝、蒙古国、西域的历史都产生了重大影响。嘉峪关防线是人类文明的拐点。</p> <p>嘉峪关再见,再见了!天下第一雄关-嘉峪关。</p> <p>吃过午餐后去美丽的鸣沙山和月牙泉,在去月牙泉路上司机又走错了一段路,害得我们5点多才赶到。</p> <p>月牙泉位于月牙泉风景区,古称沙井,俗名药泉,位于甘肃省敦煌市西南5公里鸣沙山北麓。月牙泉南北长近100米,东西宽约25米,泉水东深西浅,最深处约5米,弯曲如新月,因而得名,有“沙漠第一泉”之称,自汉朝起即为“敦煌八景”之一,1994年列入国家级风景名胜区。</p> <p>鸣沙山位距城南五公里,因沙动成响而得名。山为流沙积成,沙分红、黄、绿、白、黑五色。汉代称沙角山,又名神沙山,晋代始称鸣沙山。其山东西绵亘40余公里,南北宽约20余公里,主峰海拔1715米,沙垄相衔,盘桓回环。沙随足落,经宿复初,此种景观实属世界所罕见。</p> <p>月牙泉处于鸣沙山环抱之中,其形酷似一弯新月而得名。古称沙井,又名药泉,一度讹传渥洼池,清代正名月牙泉。面积13.2亩,平均水深4.2米。水质甘冽,澄清如镜。流沙与泉水之间仅数十米。但虽遇烈风而泉不被流沙所掩没,地处戈壁而泉水不浊不涸。这种沙泉共生,泉沙共存的独特地貌,确为“天下奇观”。</p> <p>月牙泉是敦煌诸多自然景观中的佼佼者,古往今来以“沙漠奇观”著称于世,被誉为“塞外风光之一绝”。月牙泉、莫高窟九层楼和莫高窟艺术景观融为一体,是敦煌城南一脉相连的“三大奇迹”,成为中国乃至世界人民向往的旅游胜地。</p> <p>关于月牙泉、鸣沙山的形成还有一个故事:从前,这里没有鸣沙山也没有月牙泉,而有一座雷音寺。有一年四月初八,寺里举行一年一度的浴佛节,善男信女都在寺里烧香敬佛,顶礼膜拜。当佛事活动进行到“洒圣水”时,住持方丈端出一碗雷音寺祖传圣水,放在寺庙门前。忽听一位外道术士大声挑战,要与住持方丈斗法比高低。只见术士挥剑作法,口中念念有词,霎时间,天昏地暗,狂风大作,黄沙铺天盖地地而来,把雷音寺埋在沙底。奇怪的是寺庙门前那碗圣水却安然无恙,还放在原地,术士又使出浑身法术往碗内填沙,但任凭妖术多大,碗内始终不进一颗沙粒。直至碗周围形成一座沙山,圣水碗还是安然如故。术士无奈,只好悻悻离去。刚走了几步,忽听轰隆一声,那碗圣水半边倾斜变成一弯清泉,术士变成一滩黑色顽石。原来这碗圣水本是佛祖释迦牟尼赐予雷音寺住持,世代相传,专为人们消病除灾的,故称“圣水”。由于外道术士作孽残害生灵,便显灵惩罚,使碗倾泉涌,形成了月牙泉。</p> <p>月牙泉有四奇:</p><p>月牙之形千古如旧,恶境之地清流成泉,沙山之中不淹于沙,古潭老鱼食之不老。</p> <p>月牙泉内生长有眼子草和轮藻植物,南岸有茂密的芦苇,四周被流沙环抱,虽遇强风而泉不为沙所掩盖。因“泉映月而无尘”、“亘古沙不填泉,泉不涸竭”而成为奇观。鸣沙山和月牙泉是大漠戈壁中一对孪生姐妹,“山以灵而故鸣,水以神而益秀”。有“鸣沙山怡性,月牙泉洗心”之感。</p> <p>“就在天的那边,很远很远,有美丽的月牙泉,她是天的镜子,沙漠的眼,星星沐浴的乐园……”,这诱人的文字,优美的旋律,曾经在很久以前,听到这首歌,就深深地打动了我的心灵。</p> <p>我想去寻找歌中诉说的那个遥远美丽的月牙泉。</p> <p>这里的山光滑而有韵致,线条流畅,恰似清流宛转,纯净的淌泻。阳光渲染着瑰美,光和色的合奏,金黄闪烁着耀眼,似锦缎般展开,遍覆三危大地。或如长蛇,或如鳞鱼,弯弯相连,勾勾相绕,链链相扣,圈圈相接,锋刃凸现,延至天边。</p> <p>千百年来,骆驼一直是坚韧不拔和任重道远的践行者,它们是沙漠之舟,给人们送来“甘霖”的人间使者。</p> <p>沙,满眼的黄沙,一望无际的沙山,巍峨壮丽。</p> <p>感受一下茫茫沙漠,一望无际,倾佩一下古人絲绸之路的勇气,使我们更能感受大漠沙海那广褒的美!</p> <p>我不畏道路遥远来到您的身边,只为看看您美丽的容颜。</p><p><br></p> <p>我们能骑上骆驼,真的要感谢我同事和她的先生,他以前来过这里,没有去月牙泉。我们在月牙泉拍照,又想骑骆驼,打电话让他给我们排队买票。票买好了又和牵骆驼的大妈商量,因为晚上还有敦煌莫高窟的演出要看。这次旅游说是豪华团,根本没有安排好,所有的景点都是在赶路,玩得一点都不尽兴。</p> <p>平生第一次骑骆驼,感觉很新鲜哦,很幸运我骑的是峰很大的骆驼,眼睫毛长长的;骆驼站起身和蹲下去的时候有点害怕的,因为起伏比较大,骆驼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在沙漠上。由于时间原因,我们只能到山角下,又转回来。来回大概三十五分钟吧!真的好可惜,好遗憾!</p> <p>骑着骆驼它一伸颈,一耸肩,身体前后不停的晃动,只有紧紧的抓好疆绳,才避免了摔下。</p> <p>骑着骆驼走沙漠,让我觉得有种穿越感。</p> <p>非常幸运的是,我们在太阳刚刚要下山的五分钟的时候,牵骆驼的大妈和我们说,快拍骆驼的影子。我在骆驼背上十分恐惧的拿出了手机,咔嚓!咔嚓!拍下了我们坐在骆驼背上的影子。我太兴奋了,刚刚拍完太阳落山了。这是我平生第一次这么兴奋,虽然恐惧、害怕但是在我战胜了自己,我毕竟已经七十岁了……</p> <p>我坐在骆驼上脚踩沙漠头顶蓝天</p> <p>背影</p> <p>骑在骆驼的背上,享受大自然的阳光和温暖,真的让人惬意不已。</p> <p>在夕阳西下中,我们聆听着古絲路上驼队悠远的驼铃声⋯⋯快乐的旅行总是短暂的,随着渐行渐远的驼铃声而完美结束,只有极不情愿地对鸣沙山·月牙泉道一声,再见!</p> <p>晚上9点钟,我们来到了莫高窟数字中心剧院,观看二场演出。第一场是球幕电影了解莫高窟背后的故事,球幕电影的效果真的超级棒的,感觉就像身临其境一样。第二场就是王潮歌导演的《又见敦煌》真的非常好看,很震撼!是属于体验式观看,边走边看,每个场景都是新的感受。</p> <p>《又见敦煌》是情境融入式演出项目、大型实景演艺项目,是华夏文明传承创新区建设的重要内容,将成为敦煌继莫高窟、鸣沙山、月牙泉之后又一张国际旅游名片。</p> <p>也是这个演出让我觉得,我可能是冤枉了王圆禄王道士,他当初虽然将藏经洞内的历代文书和纸画、绢画、刺绣等宝贝卖给了那些闻风赶来的外国学者,但是他何尝不是为了修缮这莫高窟,我们也只能是责怪他的无知,但如果不是他的无知,这些宝贝又有多少可以被保存下来呢?又如多少可以被世人见到呢?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国外,总是被保存下来了不是么?当初清政府所运走的有多少在运送途中就丢失了,又有多少被下面的人私藏了,最终也只是剩下了8757件入藏京师图书馆。所以我们又能怪他什么呢?</p> <p>《又见敦煌》讲的是莫高窟壁画中的人物,人物生平事迹和敦煌千年的历史。由于长期不专业的的保护和过度的开放,造成壁画被氧化变黑的历程《又见敦煌》在还原了这个事实之后,呼吁大家保护莫高窟,保护我们的文化遗产,建议先看《又见敦煌》增加对莫高窟的了解和认知,以至在参观的时候避免不必要的损失。</p> <p>《又见敦煌》剧情以敦煌文化为题材,向观众再现了莫高窟从开窟到繁盛,再到王道士揭露千年莫高神秘面纱的全过程。每个演绎空间重建今人与历史的连接点,让观众在90分钟时间内,穿越一千多年的藏经洞、两千多年的莫高窟、七千多年的丝绸之路,身临其境的感受到“大唐将士的金戈铁马”、“宋国夫人的仪态万千”、“乱世草民的苟且困惑”以及浩瀚无垠的敦煌学,感触千百年来敦煌的发展历程,触摸大漠敦煌的神域风尘,更让观众感受到敦煌民俗文化的传承。</p> <p>故事情节特别的感动。真的是吸引到眼球了。我认为这个298元钱花的值。二场演出90分钟,10.30分我们回宾馆,明天早上去莫高窟看壁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