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韩秉炀(1921-1949)</p><p>又名韩玉、韩建楚、韩文裕、韩崇实。1921年出生在威远县一个贫困的家庭里。幼年丧父,由母亲抚养成人。</p> <p>1946年,在武汉大学历史系肄业后,到宜宾观音场中学当教师。在此期间,阅读了大量的革命刊物,懂得了不少的革命道理。在党组织的培养教育下,思想觉悟不断提高。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他以各种方式团结教育青年,领导他们参加各种革命活动。1947年,参加荣县工委组织的武装起义。1948年下半年,以士兵的身份,到四川军阀罗广文的部队作策反工作。后因当地组织遭到破坏,被敌人逮捕。被捕后,受尽各种酷刑,坚贞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后被押到重庆“中美合作所”集中营。1949年11月27日在渣滓洞被敌人屠杀。重庆市人民政府1950年2月批准为烈士。</p> <p>威远县新场人,曾化名韩玉、韩斌。周岁丧父,家境贫困,孤儿寡母,受尽欺凌。1936年,到成都求学。次年“卢沟桥事变”爆发,他参加学校组织的宣传队,为抗日奔走呼号。同时,刻苦攻读《列宁主义问题》、《政治经济学》、《大众哲学》等革命理论书籍,思想日趋激进。1939年,考入省立成都中学高中部,不久加入中国共产党。“皖南事变”后,中断了同党组织的联系。</p><p>1943年秋,韩秉炀考入内迁乐山的武汉大学电机系,参加了武大“七月读书会”和武大党的外围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逐步成为武大-的坚强骨干和组织者之一。为便于进行革命活动,1944年,由电机系转入历史系。1945年夏,他响应中央南方局号召,转到宜宾建国小学任教。同年冬,经中共宜宾县委考察,恢复了党组织关系。1946年春,又转移到观音场宜北中学。他在建国、宜北两所学校任教中,着意引导学生,团结教育群众,进行革命活动。后因出现叛徒,为保存力量,摆脱国民党特务追捕,于1947年3月转移回威远新场。回威后,继续在川南党组织领导下,在自贡、荣县、威远一带活动。6月,受中共川康特委指派,到四川军阀罗广文部队作军事策反工作,很快就打开局面。后因病离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p><p>1948年12月,韩秉炀未待病愈就赴成都寻找党组织。次年1月,在成都下草市街瑞利木器厂和中共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接头时,被跟踪的国民党特务逮捕,囚于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他坚强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在难友们组织的春节联欢会上,他与同室难友用红色牙刷柄和竹片刻成红星、短剑,互相赠送,以励斗志。</p><p>1949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入狱中,韩秉炀和难友们互相拥抱,热泪盈眶,兴奋地对难友说:“我们到底要把这牢底坐穿了。”但在此时,敌人却下了毒手,于10月14日至27日,对渣滓洞三百多名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韩秉炀在重庆“11·27”大屠杀时英勇就义,时年28岁。</p> <p>1943年秋,韩秉炀考入内迁乐山的武汉大学电机系,参加了武大“七月读书会”和武大党的外围组织“马克思主义小组”,逐步成为武大学生运动的坚强骨干和组织者之一。为便于进行革命活动,1944年,由电机系转入历史系。1945年夏,他响应中央南方局号召,转到宜宾建国小学任教。同年冬,经中共宜宾县委考察,恢复了党组织关系。1946年春,又转移到观音场宜北中学。他在建国、宜北两所学校任教中,着意引导学生,团结教育群众,进行革命活动。</p><p>后因出现叛徒,为保存力量,摆脱国民党特务追捕,于1947年3月转移回威远新场。回威后,继续在川南党组织领导下,在自贡、荣县、威远一带活动。6月,受中共川康特委指派,到四川军阀罗广文部队作军事策反工作,很快就打开局面。后因病离队,与党组织失去了联系。</p><p>1948年12月,韩秉炀未待病愈就赴成都寻找党组织。次年1月,在成都下草市街瑞利木器厂和中共川康特委书记蒲华辅接头时,被跟踪的国民党特务逮捕,囚于重庆渣滓洞监狱。在狱中,任凭敌人严刑拷打,他坚强不屈,严守党的秘密。在难友们组织的春节联欢会上,他与同室难友用红色牙刷柄和竹片刻成红星、短剑,互相赠送,以励斗志。</p><p>1949年10月7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的消息传入狱中,韩秉炀和难友们互相拥抱,热泪盈眶,兴奋地对难友说:“我们到底要把这牢底坐穿了。”但在此时,敌人却下了毒手,于10月14日至27日,对渣滓洞三百多名革命者进行血腥大屠杀。韩秉炀在重庆“11·27”大屠杀时英勇就义,时年28岁。</p> <p>宜宾市翠屏区建国实验小学前身为建国小学,创办于一九四五年,是一所办学历史悠久、具有丰富文化底蕴和鲜明的办学特色的学校。原第一任校长陈尚芳,原建国小学教师、革命烈士韩秉炀以及一些共产党人和进步青年曾为学校的创办和发展作出了贡献。建国小学自创办以来,校名也不断变更,1985年9月,建国小学创办40周年时,中共宜宾地委、宜宾行署决定将宜宾南岸南坪小学易名,恢复建国小学校名,全称“宜宾市建国小学”。</p> <p>革命先辈——韩秉炀、陈尚芳</p> <p>建国实验小学创建于1945年,爱国民主人士陈尚芳女士为宜宾南岸贫苦百姓兴起义学,一方热土,不仅是孩童求学的乐园,也是韩秉炀等中共地下党员传播 红色思想的根据地。作为学校首批骨干教师,韩秉炀兢兢业业,深受学生爱戴。在渣滓洞,韩秉炀严守党的机密,受尽酷刑,坚贞不屈。</p><p>红色精神</p><p>铁骨铮铮的韩秉炀是建国实验小学红色校园精神的内核。红色精神的传扬中,建国实验小学以“梯级发展、螺旋提升”的总体思路来统领。学校努力寻觅学生喜闻乐见的载体,对可贵的红色资源进行传承与拓展。建国实验小学思路笃定,用“唱响红色——红歌传唱篇”;“红色的追忆——校史诵读篇”、“红色的叙述——精彩故事篇”、“红色的传承——感悟展示篇”四个篇章串起了学校红色教育的系列活动。学校教师、少先队员在系列活动中感受红色革命文化的博大精深,汲取立身做人的精神食粮,通过“四能够”(能吟唱、能诵读、能理解、能践行),达到“两提升”(提升文化素养、提升教育素质)的目标。</p> <p>歌声飞扬,回放岁月记忆;动人旋律,唱响美好未来。建国实小全校37个班级,经历了近一个月的精心准备,三场紧张激烈的初赛,最终12支队伍脱颖而出,在11月27日下午,为大家呈现了一场形式多样的“11.27”纪念韩秉炀歌咏展演。</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