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个人隐私已成商品……

Victor Luo

<p> 当个人隐私已成商品……</p><p> 狄更斯说过,这是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个最坏的时代。虽说我们当下生活的时代跟他的那个并无太多交集,然而这并不妨碍他这句话本身的适用性和价值度。当我们在这个信息高度发达的科技时代纵情愉悦,尽享网络技术与智能终端带来的满足感及舒适度的同时,你有没有发现:事实上你的个人隐私在高科技之下已身无寸缕,无处遁形,不断地被深扒和泄露着……</p><p> 举例来说:</p><p> 刚告诉同事想喝咖啡,打开某外卖APP就给你推送了某某咖啡的信息;</p><p> 正闭目养神地小憩着,一个电话打来:询问你或你的家人需要不要某种服务,而名字、地址和号码则分毫不差;</p><p> 才兴奋地讨论好国庆去哪里旅游,一开网页,机票、酒店等相关信息已经赫然在目了;</p><p> 在搜索引擎上键入了某个想要查询的名字,结果在查看其他推送新闻的时候,跳出的全都是关于那个名字的讯息………</p><p> 难道我们的手机或电脑真得可以善解人意,读懂我们,能在第一时间推送我们想要的商品或服务?</p><p> 显而易见,真相并非如此:智能终端们只是起到了监听、记录和上传的作用,而当你的信息、爱好和隐私被无节制、无操守地传送出去之后,大数据和云计算技术就可以对此进行加工和分析,最后演变为求财若渴的商家抑或是心怀叵测的坏人骚扰、打搅甚至威胁你的帮凶和武器……</p><p> 既然隐私泄露的大潮如此汹涌,那么作为寻常百姓的你我又该如何去正确和有效应对呢?</p><p> 首当其冲的就是要提高个人的防护意识和对抗手段。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不要去使用无须验证或来路不明的免费公共网络;同理,在安装App时尽可能不要同意授予其很多不必要的使用权限;不要随意把个人的重要信息交付给陌生人,亦不要肆意丢弃带有自身信息的包装物和废弃信封等;少在朋友圈或网络上发布自己或家人的照片、信息及位置等等……总而言之,同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道理如出一辙,网络既能帮你美名远扬,一步登天;亦可让你恶名昭彰,一败涂地。因此,在网络功能如此强大的今天,少把自己的信息挂到网上,随意安放和告诉他人,这对于防范个人隐私泄露而言,自然是有百利而无一害的……</p><p> 与此同时,拟定、讨论、审议和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则又是箭在弦上、不得不发的事情。众所周知,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个人隐私保护法”,而有关于公民个人隐私保护相关的具体条款又主要分布在《民法总则》、《侵权责任法》、《治安管理处罚法》等多部法律法规之中。因此,整合好相关内容后进行单独立法或将更好地解决公民隐私泄露及信息被盗用的问题,切实起到保护公民权益、维护隐私安全的目的。</p><p> 而一旦立法到位,那么违法必究、执法必严就一定会成为打击个人隐私侵犯行为,遏制相关犯罪活动的有效措施。毋庸置疑,对于那些游走在当前法律边缘,敢于以身试法,把他人的隐私当作自身牟利手段且自以为恶小而刻意为之的害群之马,等待他的最终后果必将是法律的严惩和囹圄的深陷……</p><p> 作为地球上生物链的最高端动物,事实上在法律法规允许的框架之下,每一个人都应该拥有神圣而不可侵犯的隐私权利。如此说来,只要法律法规,执法机构和我们自己都能够引起重视和落到实处,那么毫无疑问,这些泛滥成灾、触目惊心的隐私泄露事件便可以在最大程度上得到遏制和减少了。</p><p> </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