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一种思想与另一种思想交换,可以形成更新的多元思想”。“集体备课观摩课”作为教师合作研讨的一种有效形式,成为我校日渐兴起的一种团体教研新模式,更成为学校校本教研活动的“重头戏”和“亮点”。为增进各年级组之间的横向交流,实现共“研”共“享”共“赢”的目标,坚定不移推进课改,2020年9月16日在余江一小三楼录播室举行我校第二次集体备课观摩课活动。</h3> <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本次集体备课观摩课分为六个环节:</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art 1.组长发言</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art 2.参与人员签到</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art 3.汇报教学进度</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art 4.交流问题及改进措施</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art 5.陆海华老师中心发言<br></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art 6.组长总结</h3><p style="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 Part 7.陈龙虎主席点评</h3> 组长发言 签到 汇报教学进度 <h3> 本组老师按照座位顺序依次汇报了各自的教学进度。</h3> 交流问题及改进措施 <h3> 主要探讨了教学一二单元时出现的两大问题:</h3><h3> 1.教学第一单元“时、分、秒单位换算”时,小单位化成大单位是一难点,例如180秒=( )分,要让学生如何理解180里面有几个60?或者说有什么其他方法进行教学?</h3><h3> 2.第二单元的难点“估算解决问题”该如何判断估大或估小,也是新手老师教学中经常会遇到的困惑。有可能需要同时把两个数据估大,也有可能同时估小,还有是直接按四舍五入估算,那到底学生该如何判断怎么估呢?</h3> <h3> 针对第一个问题,吴秋芳老师说她是让学生想几乘60等于180;陈园凤主任也提出了自己的教法:用180连续减60,看看能减几个60;紧接着赵丽萍老师也谈了谈她对这个问题的想法:想18里有几个6,180里就有几个60……</h3><h3> 第二个问题提出后,刘员娥老师第一个接过话筒,她认为估算应该看具体情境:够不够时,估大;a+b是否大于c时,估小;而“四舍五入”的方法实际上到四年级上册才出现。陈园凤主任随即发表了自己的看法:她认为估算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数感,正常的估算是估成最接近的数;够不够的问题则要分情况,往大了估够的话肯定够,往小了估不够的话肯定不够,学生应该尝试两次……</h3><h3> 对于以上问题,本组老师踊跃发言,不吝赐教,营造了一种融洽积极的学习交流氛围。台下老师也听的十分认真,时而低头做笔记,时而与身边老师探讨,时而托腮沉思。</h3> 陆海华老师中心发言 陆老师先是对整个第三单元做了详细的分析,包括教材的编排,教学内容,教学目标,以及为突破重难点的一些想法和做法。<h3><br></h3> <h3> 之后陆老师详细说了说自己对“吨的认识”这堂课如何设计的。课程的设计层层递进,环环相扣。</h3><h3> 由猜老师体重导入,复习“千克”,再通过对蓝鲸的介绍,引出课题“吨”。因为这部分知识比较抽象,所以陆老师很注重学生的亲身体验:①让“大力士”搬一搬前几天下发的教辅资料包,一袋一袋往上加,直到搬不动,想象推算100袋的重量,1000千克,也就是一吨。②同桌互相抱一抱,想象如果一起抱两个人、三个人有什么感觉,由此推算:如果按每人25千克计算,4个人共重多少千克。再请40人起立,跳一跳,感受一吨物体落地的感觉。③联系生活,强化认识。让学生说一说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重量大约是一吨。④举例说生活中哪些物体质量要用“吨”做单位。⑤放手让学生自助解决吨与千克之间的单位换算,再集体交流换算方法。练习的设计也是由易到难,由基础练习到综合练习,最后拓展。</h3> <h3> 陆老师的课重视学生的生活经验,尽量让学生在教室里在课堂上得到真实的体验,充分利用生活情境,这样的课堂贴近生活,变抽象为具体,变无味为有趣,让数学生活化、情境化、趣味化,值得我们学习借鉴。</h3> 组长总结 陈龙虎主席点评 <h3> 陈龙虎主席在活动的最后,就我们此次活动的主题“高效课堂之集体备课”做了延伸发言。他取了其中三个关键词“高效”、“集体”、“备课”。</h3><h3> “高效”:余江一小作为全区教学的领头羊,有着更为丰厚更为肥沃的土地,我们一小人应该抓住这块阵地,努力成为大家的“及时雨”。他认为,集体备课很有必要,我们全体教师应该让集体备课变高效,从而课堂变高效。</h3><h3> “集体”:我们应该发挥团队的力量,集体备课就像是头脑风暴,让每一种可能在你意想不到的时候爆发出来,有人出招,也有人拆招。</h3><h3> “备课”:陈主席评价我们今天的集体备课流程合理,内容适当。同时也提出了一些建议:主备人在备课时的站位应该略微高一点,讨论交流可以变成学习和培训。应该思考“吨的认识”上位概念是什么;既然是概念教学,它又是怎么定位的;要既见操作,又见指引。</h3><h3> 对于我们谈到的估算问题,陈主席也谈了谈自己的看法,他认为,教材侧重的是对估算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做题时的估算情况,只有好不好,合适不合适,没有对与不对。对学生的估算应该多一点宽容,多结合当时的问题情境。</h3> <h3><br></h3><h3>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h3><h3> “一 个人的聪明有限,众人的智慧无穷”。只有集体合作,共同探究,才能有最佳成效。</h3><h3> 集体备课的目的是让教师就某一教学内容进行讨论与研究,发挥集体的智慧,预期在思维的碰撞中产生更多的火花,帮助教师加深对教材的分析理解,拓展教学思路。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老师们相互借鉴,相互启发,相得益彰,优化了教学方案,减轻了教师负担,增强了课堂效果,提高了教学质量,是教师自我成长的有效途。<br></h3><h3> 所谓“一人计短,二人计长”,通过这样的集体备课 ,老师们明确了教学目标和教学方法及教学措施,利用集体备课展开讨论,明确教学思路客观的设计教学过程,让学生真正学到知识掌握知识。集体备课,大家共同进步共同成长,利己利人,何乐而不为。期待下次学习其他教研组的精彩备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