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思

常常

<p> 是夜</p><p> 有雨</p><p> 思想随着身体的安静活跃了起来,坐在阳台看看雨,理理忙乱了一天的思绪。</p><p> 晚饭视频时母亲说:家里的社戏明天开唱了,请的是咸阳的剧团。</p><p> 视频结束姐姐放起了秦腔</p><p>,说我们也过个会吧。她一定是想家了,想家里的父母,家里的庙会和社戏,还有她小时候只有过年过节或者庙会时才能吃到的凉粉凉皮油饼子。</p><p> 陇原大地的儿女与三秦之地一样,秦腔早已融入他们的血液中,不论男女老少总能吼两嗓子,尤其是在干农活乏了累了的时候,肆无忌惮的吼几声粗犷豪迈,浑身又充满了力量,充满了对生活的希望!</p><p> 庙会一般都在农闲时节举行,每回都会唱秦腔,来来回回就是那些戏,喜爱秦腔的连戏词都能一字不差的念出来,但每回庙会依然会唱秦腔,依然会有很多人喜欢! </p><p> 秦腔的剧情也教很多人多少了解了一些历史故事,哪怕一个大字不识的妇人,只要她喜欢秦腔,她就能给你讲故事,比如:赵氏孤儿,华山救母,杨门女将,还有许仙与白娘子,生动又含情。。。。。。所以一年不看几场秦腔,生活似乎就少了盼头,少了分割线,少了灵魂一般! 于是秦腔就在西北儿女的热爱中,在广袤的西北大地上经久不衰!</p><p> 随着我们的长大,改革开放已经渗透到农村的每个角落,大人小孩都外出谋生务工。渐渐的秦腔就变成老年人的专属,暖阳下闭着眼睛摇着头。也成了中年游子的痛,一边拴着老家一边扯着心房,一有动静就会痛!</p><p> 年轻一代已然不懂秦腔为何物,他们也许在戏场嬉戏过,打闹过,也看到过,却很少有人关注过!一和他们说起就说咦呀难听,不如流行歌曲痛快。这也还好,总知道有这么个事,那些在他乡出生的子女,对他们来说我们叫做家的地方,他们只能叫祖籍了,小的时候或许会跟着爸妈回去小住,但随着年岁增长,父母老去,那个原本应该是家的地方,只会变成生命中偶尔会提起的地名,再也没有了我们想起时的热泪盈眶!</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