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文学语言,讲乡土故事,一一济蜂园文学社成立周年致辞, 王继法

李昌杰

<p> 用文学语言,讲乡土故事!</p><p><br></p><p> 王继法</p><p><br></p><p>2019年9月22日,正是桂花飘香时,济蜂园文学社挂牌成立。乡是家,土为根。文学社成立之日,正是济蜂堂生态文化园与《济宁看点》联合举办的《飘绿的乡土,浓郁的乡情》建国七十周年征文活动颁奖活动之时。文学社成立之初,就把其定为乡土文学,要用文学语言,讲好乡土故事。让更多的人知道,我是谁,从哪里来。为了谁,到哪里去?依靠谁,做怎样的人,不忘初心。</p><p>用文学语言,讲述家乡的那</p><p><br></p><p>些人和事。人们常说,《父亲》,母亲在哪里,《家》就在哪里。文友们一篇篇文章,寄托了多少《父爱》,母爱。《父亲的梦想》,《父亲的期待》,《父亲的墨斗》,《父亲热心肠,美德传家扬》,《写给天堂的父亲》,《父亲节一我把思念拜托风》。《难忘母亲的老俗语》。《我家的创业史》,《童年的冰榚》,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记忆。</p><p><br></p><p>用文学语言,记住《乡愁》,《留守的乡愁》里有《老槐树》,《红枣树》,有小时喝过的《枣花蜜》;有《故乡的老井》,《家乡的那条河》;《记忆中的年》里有《灯笼里的年味》,《爆竹话别》,《我的春联情节》,《过年祭祖写牌位》,《打大官》。《春节不再回家》</p><p>,《特别的拜年微信》,《拍张照片好过年》,给传统的年俗增添了新内容,这深深的《乡恋》里,《铭刻桑梓心,浓郁故乡情》……</p><p><br></p><p>用文学语言,记录四季。文学社成立后的第一个冬天,雪来的特别晚,文友们在《盼雪》中,展开《雪的遐想》。</p><p><br></p><p>《早春》,《初春》,《吹响春天的号角》;淋着《春雨》,感受《春意》,《晨跑有感》,《踏青》,《百花公园的春天》,《梦里槐花香》,《花落知多少》;《农家女》更《惜春》,可谓是《春满人间》。《春季节气歌》,《春天养蜂歌》,更是把春天留在笔下,《留住春天》,让春天永恒》。</p><p>《夏日蝉鸣》,《唱响夏天》,《我家住在黄河岸边》,听《二表叔》讲《夏天的故事》,其中,《游泳那些事》中的《无畏搏激流,奋勇救师生》最感人,《探乡归来组诗》最动听,《湿地晨夏》最美丽。</p><p><br></p><p>用文学语言,鼓舞民众“心系疫情,共克时疾”。《来自身边的感动》催人奋进。</p><p>我们歌唱勇敢,我们赞美奉献,我们讴歌英雄。疫情期间。济蜂园文学社的文友们用手中的笔写下了《雪像天使样滑落》,《不一样的春天》,《这个春天顶着瘟疫走来》,《特别的拜年微信》,《宅在家》,《宅家安好》,《宅家就是做贡献》,《诗词陪我躲疫情》,《寂静的年</p> <p>年味》《我发烧了》《妈妈你别怕》《为逆风而行的勇土点赞》《我为山东代言》《灾难无情,人间有爱》《为送行者祈福》《祈祷文》《送瘟神》《初春的百合》献给《白衣天使》,《致敬,人民生命健康的保护神》′,《是谁?》是《共产党员》用《战疫有感》《写给钟南山院土白衣天使的爱》,《武汉兄弟姐妹,疫情过后,济宁请你们吃甏肉干饭》,我们人不动心动,不出家门用自己的方式《为中国加油,不动的安静,该动的迅速。白仲乾文友的《匆匆来去的身影》,宋洪丽文友的《写给儿子的心里话》,李晓明文友的《我家的诊所》鼓舞着更多的人《为了春暖花开》《众志成城》《战胜疾情》并举行了一次特殊时期的线上活动,得到文友们的积极响应。</p> <p>又到桂花飘香时,又逢农民丰收节,在这秋风送爽硕果累累的丰收的季节济蜂园文学社走过了一年的探索期,春生夏长,秋收藏。济蜂园文学社在领导关心支持下取得了一点成绩,据不完全统计,济蜂园文学社社员在文学平台推送300余篇作品,在巜济宁晚报》发表了13篇,秘书長孙秀芳在汶上作协举办的乡愁征文中荣获优秀作品奖,在在城区作协举办的抗疫征文中,济蜂园文学社被评为优秀组织奖,赵世武,孙龙强,孙秀芳,宋洪丽</p> <p>李昌杰,李传生,汪忠君,宋艳,孙龙乾,白仲乾,李充祥,李晓明文友分别获二等奖,三等,优秀奖。白中乾文友的诗歌《匆匆来去的身影》,入选抗疫诗选,并获得二等奖。</p><p><br></p><p>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今天的成绩是昨天的汗水,明天的成功还需今天的努力。</p><p>站在新起点,济蜂园文学社将根植乡土,用文学的形式,从笔端流出正能量,传播乡土文化。</p><p>一是继续开展乡土文学大讲堂活动,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方式,提高社员读写水平。</p><p>二是继续搭建社员发表作品的平台,在《济宁看点》,《济宁晚报》的基础上,扩大范围。</p><p>三是建立乡土文学收藏展示馆。此项工作是一项复杂繁重细致的工作。秘书处在孙秀芳秘书长的带领下,从文学社成立之初,就开始把文学社的活动,征文的文字材料,图片材料,视频材料归类存档,电子版和纸质版都按标准制作管理,现已归档三十余盒,并收藏了张绪江主任,高岳老师,李昌杰老师,白中乾老师,李传生老师的作品集》,还有文友们在各媒体发表作品的样报,样刊。此后,文学社将扩大收藏范围,立足文学社,面向全社会。并利用济蜂园的研学游基地的平台,面与全社会,特别是青少年展览,使之成为乡土文学的教材。</p><p>四是建立济蜂园文学社活动基地。为扩大社员们的活动范围,开阔视野,增强社会认知度,陆续增加活动基地。第一个活动设在李晓明文友在竹竿巷开设的春晓书屋内,计划10月下旬左右掲牌开展活动。</p><p><br></p><p>中国的文化来源于乡村,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发展,传承乡土文化,留住民族之根,明白自己从哪里来,到哪里去,已刻不容缓,迫在眉婕,用文学语言,讲乡土故事,我们任重而道远,济蜂园文学社将不忘初心,一路前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