顶营司古城

罗晓俊

<p class="ql-block">  顶营司,明朝贵州永宁州(辖境相当于今贵州省安顺市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三大土司之一。明初,罗禄跟随大将傅友德手下吴复将军征讨云南有功,被朱元璋赐封为顶营司第一任土司(正六品武官)。顶营司城垣修建于明初朱元璋时期,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维修。城垣周长1.5公里,高3米,全用块石砌成。</p><p class="ql-block"> 清道光年间《永宁州志》载:顶营司,元为顶营寨。明洪武十二年,罗录选充顶营寨长,随安陆侯征西堡等处,有功,洪武十九年颁印,授顶营长官司,隶安顺州。《永宁州志》第十七页附有清朝中期顶营司城图,从图中得知,顶营司城周是大石垒成的城墙。顶营司城原有东西两座城门,西门已经消失在历史长河中,现仅存东门,东门是座拱形门,正中间石匾上有三个字“迎恩门”,横向行书阴刻,每字0.3米见方。东门外是通往关岭县城的古驿道,保存较为完好,明清时期是往返于滇黔的茶马古道。</p><p class="ql-block"> 《洪家坡罗氏族谱》载:罗总尚遣子文于大清康熙四十一年(公元1702年)秋送陈氏入州见子……酉时初,延古道行至顶营土司城,早有杨氏带媳妇等人候于东城门下……杨氏舒了口气,说道,那就好。两人又寒暄几句,杨氏让进城去。东城门拱券和城墙用鹅卵砌成,城门上石匾刻有“迎恩门”三字,并建有城楼,实在高大气派。不知过了多久,轿停了,陈氏下轿。酉时五刻,陈氏来到家堂。</p><p class="ql-block"> 族谱中提到的罗总尚是今镇宁县江龙镇、关岭伍家坟等地罗氏先祖,陈氏是罗总云妻子,总云是今镇宁县丁旗镇六敖、关岭沙营镇等地罗姓先祖,罗总尚与罗总云是堂兄弟。杨氏是顶营司第十三任土司罗名誉妻子。族谱中记载的顶营司城东城门及石匾与历史遗存相符。此记录可看出,300多年前,总尚、总云支族人与顶营支族人交流较为频繁。</p><p class="ql-block"> 《洪家坡罗氏族谱》又载:罗代乾于大明万历三十三年(公元1605年)甲申月甲申日迁居顶营司,万洋公随儿子代乾迁顶营,代乾公生子罗天培,天培公生子罗总尚。崇祯十五年(公元1642年),总尚公迁居简益。由此可知,我支先祖有三代人曾经居住于顶营司,居住时间大约37年。</p><p class="ql-block"> 行走于顶营司古城内,顺势蜿蜒的高大城墙透过人家户的缝隙不时印入眼帘,城东曲折起伏的古驿道通向遥远的东方。遥想400年前,恰是明末清初社会动乱时期,先祖曾经生活在这古城内,或随同族土司出征、或保护家人平安,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对于他们来说是那样熟悉。如今,400年过去了,城内城外人来人往、寒暑易节,早已物是人非,只留下高大的城墙、斑驳的驿道、苍老的黄葛榕,仿佛在向人们诉说那很久很久以前的故事。</p> <p>顶营司古城图</p> <p>迎恩门石匾</p> <p>古城东门</p> <p>东门外古驿道</p> <p>顶营司城</p> <p>东门与驿道</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