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四代一品名村·,张 小 村

黎明 • 一凡

<p class="ql-block">  张小村在阳高县城的西北距县城二十里,小村的人都姓“张”。</p><p class="ql-block"> 这里依山傍水鸟语花香,村旁的溪水四季不曾断流,这里土地肥沃大路朝天,当地人称是“阳高的后花园,名符其实的花果山”。</p><p class="ql-block"> 为什么是明朝的边塞名村?</p><p class="ql-block"> 远在六百年前,有一个人叫张万邦。张万邦的爷爷在这里战死在沙场,后被朝庭封为一品大员,他的父亲继承祖父爵位也战死沙场,张万邦这时被朝庭封为阳高边塞守军封一品,住守阳高。张万邦死后他的儿子继续在这里守边封一品大员。村子里至今都有家谱,有史可查。张万邦的传世画像至今保存在阳高博物馆。</p><p class="ql-block"> 今天的阳高县政府属在地是那时候的县署,在阳高的四条下街上都有牌楼,其中县暑所在地的西街牌坊竖立着四代一品的高大牌坊,牌坊在文革中被毁坏。</p><p class="ql-block"> 听村里的人讲母亲一家属中门,我的姥爷在村子里属“进”字辈。</p><p class="ql-block"> 小村的建造十分讲究,钟鼓街、牌楼街等等……。</p> <p>  昨天的小雨下了一天,雨天与老母亲闲聊话题转到了张小村,母亲是这里的人。老人家知道我经常去农村,对我说,有时间回张小村看看,看得出母亲是思念她的家乡了。</p> <p>  一大早便出发了,一场秋雨天气凉了很多,高梁红了,玉米黄了。</p> <p>  过黑水河,昨天的雨河里的水多了许多。</p> <p>  小村距长城不远。</p> <p>  张小村,村口的两个大门墩样子没变,还有那样几十年了。</p> <p>  两位老人起的很早,小桥很多年了,我小时候来这里就见过。</p> <p>  村子的中心,以前的供销社。</p> <p>  大队的粮库,不知道现在做什么用。</p> <p>  一位老人出来了,家里种葡萄,十块三斤,为了聊天还是买吧。</p> <p>  采摘中……。</p> <p>  小院整齐干净。</p> <p>  进屋吧……。</p> <p>  老人告诉我,小老虎是自己缝的。很夸张的小老虎威风!</p> <p>  眼前是什么,老人讲这是动轱辘,很多人没见过,一共三个另外一个不知那去了。</p> <p>  村里的老房子不住人了。</p> <p>  母亲就读的学校,四、五、六年级在这里读,以前读的是民校。</p> <p>  教室,以前的同学不知现在做什么。</p> <p>  供销社。</p> <p>  你找谁呀?老人在问我。我告诉她,找姥姥家。你是谁?我回答了,认识我二哥和你母亲是同学呢,小时候一起耍呢。</p> <p>  老人指着前面用用石头砌起的后墙,房子没有了。这就是姥姥家,姥姥家的院子,大门不见了。</p> <p>  这位老人的家。</p> <p>  小院</p> <p>  进家说话。</p> <p>  照个像回家让老母亲看看。</p> <p>  这就是张小村,小村不小很大,最多三千口人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