罩缘 熊盛文摄

xiosw

己亥岁末、庚子年初,一场突如其来的疫情席卷中华大地,亿万华夏儿女不得不投入到与疫情抗争的战“疫”中。2020年最引人注目的物品无疑是口罩,它理所当然地成为这个年份的标志。不仅英雄们戴着它,平头百姓也戴着它。一方小小的口罩成为人们出门必备的防护工具,也为社会构筑了一道抗击疫情的坚固防线。可以说,2020年是中国人与口罩最有缘分的一年。1月20日夜间钟南山坦言新冠病毒“人传人”,4月8日武汉解封。因此用“罩缘”这个题目,呈现我在1月21日至4月8日拍摄的100张照片。 新冠肺炎疫情无疑是举世瞩目的大事。一个重大的历史事件,需要留下宝贵的记录。摄影是记录的艺术,记录波澜壮阔的战“疫”篇章,是摄影人的历史责任。生活从来是多彩的,这种记录当然首先是英雄们的壮举,但也不能没有普通人的活动。有人会把镜头对准英雄,他们同样是可敬的“逆行者”。像我这样退休闲赋的老者,只有可能把镜头对准“草丛”,去反映草根们在这个历史背景下的活动。 一、与“罩”同乐<div>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节日,承载着中国的传统文化和价值观念。广州不仅是一座“千年商都”,也是一座“千年花城”。<br><div><br></div><div>广州越秀花市开张前夜姑娘们先睹为快,1月21日摄</div></div> 春节前逛花街,是广州建埠以来的重要民俗,是花城独有的文化名片,是羊城人民盛大的嘉年华。<div><br></div><div>在花市卖头饰的小学生。1月22日摄于广州海珠花市</div> 1月21日是广州花市暖身时刻,这天早上,钟南山院士宣称“新冠病毒肯定人传人”的新闻上了所有媒体的头版,给迎春的气氛带来一丝阴影。但是远在千里之外武汉的疫情,并没有让羊城百姓揪心。<div><br></div><div>在海珠花市拍全家福的人们,1月22日摄。</div> 逛花市的人熙熙攘攘,戴口罩只是少数年轻人的选择,人们还在欢天喜地迎接三天后的庚子新年,口罩后的脸庞也看不到一丝对疫情的忧虑。<div><br></div><div>在花市卖头饰的姑娘,1月22日摄于越秀花市。</div> 满脸笑容的“大师兄”的粉丝,1月22日摄于广州越秀花市。 花市上仍然人潮涌动,1月23日摄于广州越秀花市。 1月23日,武汉“封城”,广东省紧急启动突发公共卫生一级响应,这犹如平地惊雷,让花市的人流迅速减少,口罩后的表情开始出现些许不安。<div><br></div><div>花市摊主眼中露出一丝忧虑,1月23日摄于广州越秀花市。</div> 忧郁的眼神,1月23日摄于广州越秀花市。 二、一“罩”难求<div>新冠病毒席卷大江南北,口罩需求爆发式增长,“口罩告急”成了社会的热门话题,“口罩售罄”的告示贴在不少专业店的门口。<br></div><div><br></div><div>1月3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div> 知道武汉封城后,人们纷纷向街头摊贩购买口罩。1月23日摄于广州越秀花市。 原来不起眼的口罩一夜身价倍增,被人戏称为春节最畅销的年货,情人节“最奢侈”的礼物,排队购买口罩成为新冠肺炎疫情下独特的风景。<div><br></div><div>急切希望买口罩的人们不相信药店没有口罩,坚持在药店外等候。1月3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div> 劝阻人们不要聚集购买口罩的辅警,1月3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排长队买口罩的人们,2月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民兵和辅警劝阻人们离开,2月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好在各地及时改变了口罩供应方式,由线下购买转为线上预订,避免了人群高强度聚集,没有因为抢购口罩造成聚集性传播。2月3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用线上预购线下取货的方式购买口罩,2月6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取到预购口罩的人,2月6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没有预购到口罩的女孩失望的眼神,2月6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三、为“罩”而战<div>疫情不断发展,供需骤然倒挂,一罩难求让口罩生产成为防疫抗疫的短板,不少企业大年三十还在为“罩”而战。<br></div><div><br></div><div>半自动口罩生产线,4月8日摄于江西进贤县工业园区。</div> 原来的口罩生产企业立即召回员工,采购原料,开足马力生产。一大批企业加紧跨界,紧急采购设备,招收员工,转产口罩。<div><br></div><div>新办口罩生产企业现场招聘工人,3月15日摄于江西上犹县工业园区。</div> 在短短的半个月时间,中国口罩的产能就从日产2000万只跃升为1亿只。一些新转产企业,从采购设备到投入生产只用了10天左右的时间,为缓解当地的一罩难求起了关键作用。<div><br></div><div>从1月21日起就开工生产口罩的老企业,4月8日摄于江西进贤县李渡镇。</div> 疫情后新上的口罩生产线,3月15日摄于江西上犹县工业园区。 正是全国数千家企业的跨界,才从疫情最初的“一罩难求”,到一个月后的指日可“带”。<div><br></div><div>赶制口罩,3月14日摄于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div> 半自动口罩生产机器,4月8日摄于江西进贤县长山晏乡。 工人焊口罩挂绳,4月8日摄于江西进贤县工业园区。 聚精会神工作的女工,3月15日摄于江西上犹县工业园区。 口罩自动包装线,4月8日摄于江西进贤县长山晏乡。 企业生产的口罩正装车出厂,4月8日摄于江西进贤县李渡镇。 企业与设备生产厂家联合开发的全自动口罩生产设备,3月20日摄于江西婺源县工业园区。 抓紧安装新设备扩大口罩生产规模,3月14日摄于江西赣州经济技术开发区。 四、与“罩”同行<div>如果有人问什么最能代表2020?相信大多数人会毫不犹豫地回答“口罩”。的确从2020年春节开始,除了在家,无论走到哪里,人们的脸总是被口罩遮挡,即使在“人面桃花相映红”的日子,也是人面深藏口罩后,唯留桃花笑春风。<br></div><div><br></div><div>浓浓的过年味,1月23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div> 走上街头,人们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口罩,走进超市,有时遇见熟人一下子也认不清楚。口罩让所有人的脸变得相近,但并没有在人与人之间建起新的隔阂。<div><br></div><div>逛街的外国人,1月28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div> 因为与“罩”同行是预防感染的需要,与“罩”同行是尊重他人的举动,与“罩”同行是国人发自内心的自觉,与“罩”同行也是2020独特的社交仪轨。<div><br></div><div>依然热闹的餐馆,1月3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div> 口罩不仅是预防疾病的工具,也代表着人们共同应对疫情的信心。<div><br></div><div>营业员的班前会,从营业员的人数可见生意的状况,1月3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div> 空荡荡的马路,1月31日摄于广州沿江路。 正月初七的内衣批发市场,1月31日摄于广州高第街。 乘坐公交车也要测体温,2月1日摄于广州文德路。 无人问津的共享单车,2月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 疲惫的快递小哥,送的货全是口罩,2月1日摄于广州文德路。 倒念顺念都一样的好日子,2月2日摄于广州起义烈士陵园。 进商店开始要测体温,2月5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节省口罩的办法,2月5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地铁已经很少人坐,2月6日摄于广州中山五路广州最热闹的地铁站之一。 元宵节晚珠江两岸的建筑物上打出了“逆行武汉”白衣天使的照片和“武汉加油”的标语,2月8日摄于广州沿江路。 元宵节的步行街,2月8日摄于广州北京路。 上街的人少多了,2月16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除了司机,空无一人的公交车,2月16日摄于广州中山五路。 换标语的社区工作者,2月16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寺庙关闭在门外礼佛的信众,2月16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所有小区和街区实现进入查验健康码和测体温,2月19日摄于广州德政路。 禁足一月难得的透风机会,2月22日摄于广州二沙岛发展公园。 <p>不少街区封闭了多数路口,只留一二处便于进出管理,2月24日摄于广州中山五路。</p> 广东省应急等级下调的当天,老人们脸上露出久违的笑容,2月24日摄于广州人民公园。 疫情发生了,生活还要继续,2月26日摄于广州中山四路。 珠江边活动的人多了,2月29日摄于广州二沙岛。 街上热闹起来,3月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复商复市后的内衣批发市场,3月1日摄于广州高第街。 两位送餐小哥正在交流情况,3月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公交车上已座无虚席,3月3日摄于广州中山六路。 超市生意越来越好,3月6日摄于广州文德路。 街上更热闹了,3月8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步行街。 应急等级下降社交距离不降,3月8日摄于广州中山六路。 地铁上的人多起来,3月8日摄于广州地铁二号线。 高铁站仍然冷冷清清,3月8日摄于广州南站。 堂食普遍开始恢复,3月10日摄于广州中山六路。 早晚出行又出现高峰,3月11日摄于广州中山六路。 高速公路服务区加油生意好起来,3月13日摄于南韶高速公路江西大余服务区。 人生真的如棋,3月14日摄于江西赣州市老浮桥。 防疫管理严格的菜市场,3月14日摄于江西赣州市。 去不了幼儿园的孩子让家长很疲惫,3月14日摄于江西赣州市。 复工复产的电子企业,3月15日摄于江西上犹县灯饰科技产业园。 企业员工吃饭时特殊的隔离措施,3月15日摄于江西上犹县。 戴口罩的卖菜女,3月16日摄于江西上犹县陡水镇。 为贫困户送口罩的大学生村官,3月19日摄于江西婺源县上梅洲村。 复工复产的鞋厂,3月20日摄于江西婺源县工业园区。 重启民宿后,村干部在民宿检查住客的健康码,3月24日摄于江西浮梁县进坑村。 出村务工的村民,3月25日摄于江西浮梁县进坑村。 清明为抗疫英雄和死难者默哀的村干部,4月4日摄于江西樟树市槎市村。 中学生复学的第一堂课,4月7日摄于江西丰城市剑声中学。 援鄂护士回县后抱起两个月未见面的孩子,4月8日摄于江西进贤县。 五、与“罩”共美。<div>戴着口罩在公园跳舞的人们,1月28日摄于广州人民公园。</div> 阳春二月,草长莺飞。在闭户禁足了几十天后,谁不想与春天来个面对面的拥抱。2月29日摄于广州二沙岛。 步行街上的行人,3月1日摄于广州北京路文化旅游区。 随着疫情防控形势向好,各地陆续开放了中低风险地区的旅游活动。<div><br></div><div>格桑花开,3月7日摄于广州二沙岛。</div> 测量体温、佩戴口罩是疫情下进入景区的必备动作。<div><br></div><div>旅游景区的工作人员在检查防疫措施的落实,3月14日摄于江西赣州市郁孤台景区。</div> 卧佛,3月14日摄于江西赣州市通天岩景区。 在那新绿、嫩绿、鲜绿、翠绿的春色中,在那一片片红、一片片黄、一片片粉、一片片紫的花丛里,在那古色古香的楼台廊桥上,在那如梦如幻的小河旁,到处都有带着口罩的身影。<div><br></div><div>在油菜花地里拍照的女孩,3月15日摄于江西上犹县花溪谷景区。<br><div><br></div></div> <div>在池塘边玩耍的女出家人和在寺庙长大的女孩们,3月16日摄于江西上高县九峰山。</div> 春到晒秋人家,3月18日摄于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 挡不住的情谊,3月18日摄于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 疫情中的偶遇,3月18日摄于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 梯田盛开油菜花,3月18日摄于江西婺源县篁岭景区。 <p>起早拍大片的摄影爱好者,3月19日摄于江西婺源县江岭景区。</p> <div>与花共美、与景共美,肯定是人们寻常的选择,但是2020年的春天,更应选择的是与“罩”共美,因为这会成为一生难得的机会,成为一生难忘的记忆。<br></div><div><br></div>梦里老家,3月20日摄于江西婺源县思溪延村景区。 通济木廊亭古桥,3月20日摄于江西婺源县思溪村。 山村油菜花,3月25日摄于浮梁县进坑村。 夕阳下的轮滑爱好者,4月4日摄于江西南昌市青山湖景区。 欢迎白衣天使出征归来,4月8日摄于江西进贤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