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声有色的语文课——语文与多学科的融合

慧心如兰

<p> 《语文教学大纲》多次强调:语文学科是一门基础性与工具性结合的学科,具体来说,语文课的任务就是既要培养学生听、说、读、写的语文能力,还要传授并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语文知识。而这些知识的掌握,对于学好其他学科和走向社会都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同时,语文课堂还具有开放性和多样性的特点,一成不变的老师讲授既不符合以学生为主的理念,也不能调动学生的兴趣。基于此,在讲授《天净沙•秋思》一课时,我做了一些大胆的变革,达得了非常好的效果。</p><p> 这首诗歌形式短小,仅28字,但内容丰富,且表现手法独特,被誉为“秋思之祖”。学生对于诗歌主旨很容易把握,难在理解诗歌的表现手法。因此,在课前,我布置了预习,学生多次诵读诗歌,然后把自己读到的内容及感受用散文化的语言或者绘画的形式表现出来。</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优美的散文改写</p><p><br></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颇有意境的绘画</p> <p>  在学生高效的预习之后,再进入课堂就容易多了,对于这首诗歌,我不再像以前一样给学生逐句讲解,而是通过写作手法鉴赏的方式,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象与主旨的关系,映衬手法的作用等,课堂拓展了近三十首古诗词,容量非常大,但是也对学生理解诗歌起到了非常好的帮助作用。最后,伴着优美的旋律,学生自行改编填词,唱出这首诗歌,调动了学生极大的兴趣,同时对学生的理解背诵有辅助作用。</p><p> 这节课堂充分体现了语文学科的特点,也体现了多学科的融合,对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提升有极大的帮助。在以后的课堂上,我们要更加积极地探索各种教学模式,充分展现语文课堂的魅力!</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拓展课外古诗词</p> <p style="text-align: center;">哀转缠绵的思乡曲</p>

学生

诗歌

语文

学科

课堂

古诗词

这首

秋思

理解

语文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