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时光如一地碎银

巴山异人

<p style="text-align: center;">时光如一地碎银</p><p style="text-align: center;">——《守望乡土》自序</p><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吴联平</p><p><br></p><p>大多数人都知道这样一副对联:“为名忙,为利忙,忙里偷闲,饮杯茶去;劳心苦,劳力苦,苦中寻乐,拿壶酒来。”我也曾经在一本书上欣赏到这样一段感触颇深又令人心酸至极的话:“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图碎银几两。偏偏这碎银几两,能解世间惆怅,可让父母安康,可护幼子成长。但这碎银几两,也断了儿时念想,让少年染上沧桑,让中年压弯脊梁,让老年空叹余唱。”</p> <p>不管是这副对联还是这句心酸话,都道出了许多平凡人乃至不平凡者为未来、为家庭、为生计玩命打拼,而奔波奔忙甚至奔命的辛酸历程,也诠释了他们内心的苦闷、苦难和无奈,为的是一个奔头,为的是一个前程,为的是一把碎银,为的是全家人的温饱、幸福、和睦和安宁。</p><p><br></p><p>老家巴东那个名曰代书坪的小山村就静卧在大山之下、河流之上,也曾经有一个响亮的名字叫青龙,也许是祖辈们对后辈人的一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的希冀。从我记事起,乡亲们就安隅于崇山峻岭、河谷沟壑的某一犄角旮旯,长年信守本分,信守诺言,安于故常,守住一座山,守好一条河,守好一个村,年复一年日复一日,披星戴月守候着一方薄土、守望着一垅麦田、守护着一口老井、守陪着一只老狗、守看着一栋老屋,最终在贫瘠的大山深处守住了几代人的希望和念想。</p> <p>乡亲们生于斯,长于斯,最终长眠于斯。乡土这块注入乡亲们血脉和基因的土地,对乡亲们来说无疑是心心念念的桑梓地,也是他们难以割舍难以抛弃的家园,更是他们老有所属老有所归能叶落归根的故园。犹如那棵上百年的泡桐树,根扎得如此深,叶散得如此广,枝发得如此茂。乡亲们也如泡桐树,一度开枝散叶,固守这方乡土,亦是他们的初心初衷,更是他们终生难以更改的乡愁情结。</p><p><br></p><p>也正是在固守乡土过往的岁月里,乡亲们收获了一仓粮食,收获了一头肥猪,收获了一树山果,收获了一桩喜事,收获了一把碎银。也正是在固守乡土的过往岁月里,大胖小子较之父辈“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丫头片子也一个比一个“气清胜兰芳”。多年过去,时光虽已匆匆而过,如白驹过隙,如雷电闪过,但却在乡亲们身后留下了深深的脚印,留下了满满一地碎银。那些小溪流可以见证,那块白桦林可以见证,那棵大泡桐可以见证,那堵断垣墙可以见证,还有那一只只家禽家畜可以作证。</p> <p>即使他们从未走出过大山,也从未长出飞出大山的翅膀,也从未“鲤鱼跳龙门”得个工作证、吃上商品粮、坐上小汽车、住上小洋房,但他们也从未失去心中那份希冀渴盼和简单梦想。用现在比较时髦的话说,他们都是那块乡土上的筑梦人、追梦人和圆梦人。</p><p><br></p><p>我曾经亲眼目睹胡癞子的老爹,给人垒土墙坯房子从高空落下摔断了腿骨;也耳闻了张狗子为了找钱给父亲治病,在悬崖峭壁做烧炭生意滚落山崖而命悬一线;也听说小蛮子的大哥为了给他攒学费上高中,到深山伐木被毒蛇咬伤不治身亡;还看见王二黑耕田耙地时,被野性十足的黄牯牛抵下山坡而生命垂危……</p> <p>乡亲们守望乡土,为的是圆梦,为的是一地碎银,但风险和危险却时时在他们身边萦绕。特别是每天目睹兄长二十岁不到就少年老成、满脸沧桑;母亲四十岁不到就满脸皱纹、满头白发;父亲五十岁不到就百病缠身、身影佝偻,以及他们为全家人的生计而整日愁苦的样子,心中就像打翻了五味瓶,也如芒刺在身,总是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父亲就因为常年蜷伏在煤洞挖煤,吸入煤尘煤渣太多患上肝腹水的重病未能治愈,五十六岁就离开了我们。大致算起来,和他一起挖煤的几个伙伴最终都没有逃脱肝腹水之类病魔的厄运,正值中壮年都早早离世了,这在老家来说不得不令人唏嘘。</p><p><br></p><p>都说“少年不知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我断然不是如此。那时候虽年不至弱冠,但我总在想,自己什么时候能长出翅膀,飞出门前的大山和屋后的山梁,当一回乡亲们盼望的青龙,但最终实现了自己的小小愿望。通过多年寒窗苦读,终于和几个儿时的伙伴一同背离了故乡、背离了故土、背离了乡亲,如羽绒丰满的麻雀飞出了巢外。尽管当时行李都少得可怜,就一床破棉絮,一个旧脸盆,几件补丁衣而已,但内心却十分满足。</p> <p>如今的工作地小城贡水,一待就是三十来年。但在心底,小城贡水早已成了我的第二故乡,它虽未生我养我育我,但它是我立业立家、养子养家的地方,也是我后半辈子扎根的地方,更是我后半辈子需要守望的地方。虽身在异乡,但心一刻没有离开那个名叫青龙的小地方。青龙如故乡的乳名和小名,叫唤起来就格外亲切、格外温馨。</p><p><br></p><p>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虽然十九岁就离开了故土离开了乡土,但乡土上的人、乡土上的物、乡土上的事,却格外记忆犹新,让我一生难以忘怀、难以释怀,就连对现在的第二故乡也是如此。</p> <p>虽然从一座大山飞进了另一座大山,没有飞进光鲜靓丽的大中城市,但能待在县城就心已足矣。在即将飞进这个县城之前,就有一个好高骛远的作家梦,尽管当时认为自己是南柯一梦,并且是遥不可及的梦,但自己也如乡亲们固执守望故土一样,也长年累月坚持笔耕不辍。</p><p><br></p><p>几十年下来,手里陆陆续续也有了一百多篇手稿,这些手稿大多记录着在第一故乡和第二故乡上邂逅的人、遭遇的情、目睹的物和经历的事。这次承蒙文友周仕华先生的“怂恿”和鼓励,让我终于重拾了信心和勇气,准备出一个散文集子,思虑再三,就将集子定名为《守望乡土》。</p> <p>《守望乡土》共分七辑,分别是人物篇、风景篇、生活篇、情感篇、哲理篇、随笔篇和文艺评论篇,共计114篇。其中大多数篇什都是在党报党刊或是文学杂志上发表过。</p><p><br></p><p>如今,老家的老老少少、男男女女大都不甘寂寞,都陆陆续续飞出山外寻找属于他们所属时光里的“碎银”,有的也在外面安了家、生了子、立了业,可能一辈子再不回来。但我相信,他们的心仍和我一样时时在守望着乡土,思念着故乡。</p> <p>我的守望除守望故乡、守望乡土外,就是守望我的写作,守望我的作家梦。我的《守望乡土》,也算是我所属时光里的一把“碎银”,但愿这些碎银能给人以启示,能给人以力量,能给人以温暖。</p><p><br></p><p>以上文字,权当为序。</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