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步入千灯古镇已近中午。</p><p><br></p><p>天气炎热,明晃晃热辣辣的太阳光洒满各处。没有一丝风,游人稀少,漾着热烘烘的静谧。</p><p><br></p><p>江苏省重点文物保护的“三里石板街”在这里贯穿古镇南北,串起明清时期“顾、余、叶”三大古宅群,静默着。</p><p><br></p><p>石板街始建于南宋。明、清,民国时期不断修缮。有2700余块石条组成,约长1500米。经历6个朝代更迭,已绵延近10个世纪。</p><p><br></p><p>走在这条泛着历史灼蚀痕迹、被十数代先民踩踏过的石板街上,心中竟然涌起一股“下不去脚、抬不起腿”的粘滞感。</p><p><br></p><p>阳光下,空荡的街,耳边仿佛响起“踢踏、踢踏”的脚步声,或踌躇沉稳、或急促杂乱,声声清晰……。</p><p><br></p><p>元末明初,顾坚哼着舒缓、惆怅的昆山调在这里踱步;明末清初,大思想家顾炎武怀揣“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在这里走过;明清年间,两代徽商余爱山、余尚德掐着手指算计着当铺银两收入,在这里匆匆急行……。千年来,苦寻生计的乡民、镇民在这里日复一日地走过……。</p><p><br></p><p>……,十几代、几十代淳朴乡民的鞋底,将这些石板条磨的铮亮。当下,我正与千年前的先人踏着同一条石板街,“时空穿越”,仿佛还可以对话……。</p><p><br></p><p>这座古镇聚起于春秋战国,原先不叫千灯。二千年多年来,先后称“娄治、娄县、信义、㳌川、千墩等。清宣统二年,改称茜墩。正式易为现名“千灯”,是上世纪60年代中期。“千灯人民公社”,是最初的标志。现辖属苏州昆山。</p><p><br></p><p>古镇临近阳澄湖、淀山湖。淀泖水系的千墩浦、尚书浦、鼋渡泾环绕左右。"河街相邻",粉墙黛瓦的建筑,透着古老、雅致的风貌。</p><p><br></p><p>入口处“千灯古镇”金字牌楼下,有游人与之拍照留念。这座牌楼是近年建造,“赤刮辣新。”</p><p>合影留念的话,还是与石板街吧。近千岁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