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这3天的培训,让我获益匪浅:我先后学习了班级游戏化管理和学生心理问题分析,这些知识和方法都可以应用到我今后的班级管理和教学之中。</p><p> 其中,我印象最深刻的是:故事性、可视化和换位思考。“故事性”是指在班级管理中,对于德育分的获取和积累中,可以以游戏化打怪攻关、特权卡、特别奖等方式让其变得有趣,且增强学生参与感和互动感,更重要的是,尽量让每一位学生都获得肯定,让他们的闪光点得以在舞台上展现,找到存在感与成就感。我印象最为深刻的是小郭老师小组的“猪八戒背媳妇过河”游戏,灵活融合了《西游记》中的故事以创造游戏,让人耳目一新又了然于心,可见我们也要增强自己对于中华优秀文化的学习和理解,并灵活运用于教学管理中,如中国四大名著、古代英雄、文人墨客等等。</p><p> “可视化”是指要善于包装教学管理手段或游戏、可视化呈现学生的进步和时间线、呈现的形式要简洁活泼美观,培养师生共同的美感。因为游戏故事的内核其实比较简单,但经过老师的精心包装,便能提高活动的档次,也更能吸引眼球。这可以通过制作精美的PPT、海报、扑克牌、奖状、班徽等实现,并贴在课室后面、公开颁奖等等,让所有学生都能看见、参与、进步——走中国地图或进度条可视化进步。</p><p> “换位思考”是指无论在设计游戏化管理,还是帮助解决学生心理问题时,都要站在学生的角度,从学生的实际问题和需求分析,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学生考虑,自己也是从学生一路走过来的,虽然社会环境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未成年人身心的成长规律大体是不变的。孩子们或叛逆、或焦虑、或迷茫、或偶尔犯错,第一时间不是严厉批评,而是应该先理解前因后果,温柔包容而坚定指正,运用“正面管教”的方法,适当“留白”安静,倾听学生内心感受,或给他们一张白纸,让他们随意写画、释放情绪,这样也可对学生当下心态略知一二。</p><p> 更为重要的是了解学生家庭情况、与家长及时沟通。学生的行为习惯、心理状态往往与家庭情况息息相关。15年的成长环境、每年365日与家人共处,家庭对孩子的影响之大可谓“刻骨铭心”。很多问题行为的背后,往往是家庭情况的突变,学生过度悲伤而无法自已,唯有采取极端方式来“自救”。所以班主任更应有一颗慈悲之心,包容看待孩子的成长,能理解学生的悲伤才能有效地帮助他们摆脱困境、乐观成长。正如我校叶少芬老师所言,对待教育要有一颗敬畏之心,对待“一家自宝”的孩子们,要时刻提醒自己注意“切勿因一言而败一人”。</p><p> 最后,夏校的发言也令我深有感触:人无志而不立,引导学生定下目标(攻关打怪)、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有自己的灵魂与追求,是老师的重要任务之一,真正做到韩愈所说的“传道授业解惑也”,特别是“解惑”。此外,要将德育教育融入到日常课堂教学中,这点我深有体会,英语核心素养也有此要求。最后,要关心学生的学业与健康成长,培养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与纪律意识,有形化为无形。</p><p>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与时俱进,为祖国培养新时代的大国工匠、社会主义接班人,共同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事业添砖加瓦,实现自己人生的意义与价值。</p><p> </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