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学时代(二)

老玩童

<h1><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求学生涯</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四部</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我的大学时代》</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二)</b></div><div style="text-align: center;"><b>程党会</b></div></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0、开学报到</b></h1><p> 记得我们师大那年是9月6号开学报到的,这天天刚一亮,我爸我妈就陪着我步行十七八里路,背着给我准备的被褥等用品,来到了锣鼓村车站,买好火车票后就蹬上了东去的列车,记得当时的票价是1.2元,我凭大学录取通知书可以享受半价优惠,所以我们一家三口共花了三块钱的车费。那时的火车很慢很慢,一是因为车速本身就不快,二是因为经常会出现莫名其妙的临时停车,三是因为大小站点都要停车,记得从锣鼓村车站出发先后得经过(位于桑镇的)马嵬坡车站、兴平车站、茂陵车站、咸阳西站、咸阳车站、咸阳东站、黄家堡车站、三桥车站、三民车站、西安西站,然后才能到达西安车站,七十多公里的路程居然走了近三个小时,终于于上午的十点多钟才到达了西安火车站。</p> <p>  到达西安车站后,下了火车出站到了车站广场,就能看到各个大学接待新生的大型条幅,没有搜寻了几下,就找到了我们师大的新生接待处,因为我校的接待规模比较宏大,条幅也非常醒目,我们一家三口立即向接待处走了过去,查验了录取通知书以后,一帮师姐师兄就帮我把行李搬上了我们学校派来的解放牌大卡车,又等了一会儿,又接待了几位新生,感觉能拉满一车的时候,就通知我们全部上车,然后大卡车就拉着我们几位新生及我们的家人一起上路了,因为是第一次进城,所以沿途的半个多小时里,我就充满好奇地瞪着贪婪的目光仔细地欣赏着车窗外的都市风景,熙熙攘攘的宽敞街道,高耸林立的漂亮楼房,穿着时髦的城市男女,来往穿梭的各色车流,无不使我大开眼界。</p>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1、走进师大</b></h1><p> 卡车先在老西安城里拐了几个弯,然后就沿着城南的南北路(后来才知道这条路叫长安路)一路向南行驶,过了八里村,先看到了路西的西北政法学院,不久卡车就向东拐进了一条叫做“师大路”的小路,前行三四百米就看到了路北的西安外国语学院,再往东走一百米左右就到了我们陕西师大的校门(后来才知道这叫老西门),门口挂着陕西师范大学的校牌,进门后就发现路两边站满了接待新生的师姐师兄,并举着“欢迎新同学”的小旗,使人倍感亲切,卡车一停,他们就帮着我们把行李逐一卸下,然后两三个人一组,带领着我们这帮新生及家属去各系报到的地方前去报到,报完到后又领着我们去了我们被分配的宿舍,然后他们才离开了,离开前还叮咛我们有啥事了可以随时找他们帮忙。我爸我妈不停地夸我们师大的接待工作做得咋这么好,并叮咛我下一年也要主动去参加迎接新生的接待工作。</p> 我的宿舍被分在了南北走向的8号宿舍楼和东西走向的7号宿舍楼的拐角处,我的宿舍具体位于8号宿舍楼的三层东排由北向南数的第三个宿舍,每个宿舍都住着七位同学,四对上下铺,七个床位各住一个人,多出的第八个床位用于堆放我们的杂物。我们宿舍的窗外既能看到8号楼,也能看到7号楼。8号楼除了住着我们化学系的80级男生以外还住着中文系的77级男生,7号楼才是我们化学系的大本营,而我们化学系80级的女生却一直都住在6号楼里,6号楼应该是地理系的大本营。与我们宿舍相邻的7号楼二层的那个宿舍里住着我们系的一个姓李的年轻老师,他后来当了共青团陕西省委的书记,我们相邻的那两年时间里经常能听到他们两口子吵架的声音,他老婆好像很强势。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2、我的舍友</b></h1><p><span style="color: inherit;"> 和我住同一个宿舍的有来自户县的贾天牛、</span>来自宝鸡的赵积柱、<span style="color: inherit;">来自兴平的赵安、来自周至的聂保民、来自永寿的王志德、来自长武的冯彦诣,除了赵安来自兴平一大型国营厂以外,其他六位都来自于关中各地的农村,是地地道道的农家子弟。当时的师大,多数为穿着土气的农村娃,即使是城里娃也穿得比较朴素,不像隔壁的外院那样不管是城里娃还是农村娃,大都时髦洋气,穿着也都比较花枝招展的,正因为这个原因,不少人私下就戏称我们陕西师大为“农民运动讲习所”。</span> </p> <p>  我和王志德是上下床,冯彦诣和贾天牛是上下床,赵积柱和赵安是上下床,我们一起分别都“同床”了整整四年,自然也就建立起了深厚的无产阶级兄弟感情。只有聂保民一个人独处一床,他的上铺是我们七位堆放杂物的场所。我们宿舍七位大侠各有各的特长,贾天牛有很强的组织和协调能力,后来当了我们班的班长;赵安不但口才极好,辩论能力极强,而且足球踢得不错,是我们化学系足球队的队长,曾带领化学系足球队获得过全校的亚军,另外他还能写一手漂亮刚健的钢笔字;赵积柱不但擅长写抒情类的文章,而且打羽毛球的水平挺高的,经常能到他和我们系的一些年轻老师一起打羽毛球。</p> 聂保民是我们宿舍最小的兄弟,也是我们班年龄最小的一个,但他说话办事却很是沉稳,他还能写一手不错的毛笔字;冯彦诣爱说一些蔫不溜秋的怪话,还自学出了很强的绘画能力,我们班毕业纪念册的封面图案就是他设计的;王志德喜欢写日记、吹笛子,而且具有比较强的手工制作能力;我打乒乓球的技术还算比较高,一般的人都不是我的对手,后来我还学会了拉二胡和板胡。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3、师大真大</b></h1> 来到师大后的一两周内,利用课余时间约上几位同学,把师大校园的角角落落陆陆续续地全走了一遍,才发现师大真的好大啊!住在校内的老师上下班都得骑着自行车才行,否则就有迟到的可能。后来才听说师大的占地面积是七百多亩(等我们毕业时已经扩至八百亩了),仅次于当时的西安交大,这和我们中学校园的十几亩面积比起来,简直就是渔船与航母级的差别呀!那时的学校普遍都比较小,不像现在的大学动不动就占地好几千亩,就连现在的一些中学动不动都占地几百亩了。 师大的建筑除了行政大楼和一些新建的教学楼以外,大都是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苏联帮助建设的,十几栋宿舍楼全部为三层的苏式建筑,师大的图书馆建设得更是漂亮大气且庄严典雅,不但是师大的一道风景,而且是整个西安的一道风景,图书馆的藏书量也是数一数二的。在西安的那么多大学中,校园内的建筑基本都是苏式建筑,其中西北电讯工程学院(即现在的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的教学楼是建设得最恢宏、最有气势的教学楼。从师大的图书馆继续西行,我们才发现这里原来还有个新西门,而且这才是我们师大的正门,门外就是通往火车站的3路公交车的起点站师大站(当地人也叫吴家坟站)。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4、师大简介</b></h1> 1944年成立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1945年建立国立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学系,1949年8月陕西省立师范专科学校与西北大学文学院教育系合并成立西北大学师范学院。1952年西北大学师范学院独立设置,迁至南郊吴家坟村附近。1954年8月西北大学师范学院更名为西安师范学院。 1955年陕西省中等教育师资训练班扩建成立了陕西师范专科学校。1956年8月陕西师范专科学校与西安师范学院的化学系和生物系合并组建了陕西师范学院。 1960年春西安师范学院与陕西师范学院合并成立陕西师范大学。1978年2月陕西师大划归教育部直接管理,成为教育部直属的六所重点师范大学之一。2005年底,陕西师范大学进入国家“211工程”建设,成为国家“211工程”重点建设大学。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陕西师大又在占地八百亩的老校区(雁塔校区)的基础上,新建了占地两千亩的新校区(长安校区),新校区于2000年开始奠基,2002年初步建成,2002年9月份第一批学生正式入住,是"西部大学城"的几所大学中的第一个投入使用的大学新校区。 截至2018年3月,学校建有雁塔、长安两个校区,占地面积2800亩。有18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41个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国家重点学科4个,ESI前1%学科4个,4篇博士论文入选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专任教师1752人;有全日制本科生17502人,研究生17343 人,外国留学生1100余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5、师大生源</b></h1> 当时的陕西师大招收的学生主要是来自西北五省区的陕西、甘肃、新疆、青海、宁夏等地,其任务是为国家培养高等院校、中等学校师资和教育管理干部以及其他高级专门人才,被誉为西北地区“教师的摇篮”。那时的大学里除一些文科院系以外,其它的院系基本上都是男生很多、女生很少的这样一种格局,个别理工类院系的个别班级还会出现清一色的光葫芦的现象,一个班里连一个女生都没有,不像现在的师大走进校园几乎都是清一色的女生。 那时陕西师大共有学生四千人左右,每个年级拥有学生一千人左右,记得我们80级全校共招收了970多人,其中我们化学系80级招收了111人,被分成了两个班级,其中化学系80级一班有学生56人,我所在的化学系80级二班有学生55人。大二期间一班的张连响同学去爬华山时不慎踩空而摔死在了华山脚下,大二升大三时我们二班的赵怡然同学因为有几门课不及格而被留级到81级,到大学毕业时,一班毕业了55人,二班毕业了54人。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6、院系设置</b></h1> 我们进校时,师大设有中文、数学、外语、政教、教育、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十个系,除了教育系以外,其它九个系都和中学开设的九门课程是一一对应的,只不过大学不叫语文系而叫中文系,不叫政治系而叫政教系罢了。记得最大的系应该是中文、数学、政教、外语四个系,他们每个年级都有三到四个班级,人数为一百五至二百人左右,全系七八百人的样子,最小的系是地理、生物、历史系,他们每个年级一般都只有一个班级。我们化学系和物理系都算是不大不小的一个系,每个年级有两个班,全系共有八个班,约有学生四五百人。教育系一个年级好像也是两个班级,分为学校教育和学前教育各一个班。 除了上述的十个系以外,陕西师大当时还有第十一个系级单位,叫民族预科班。民族预科班是为从新疆、西藏、青海、宁夏一带招来的少数民族学生特设的机构,这些学生的高中底子普遍都比较薄弱,直接让他们上大学十有八九都跟不上,所以进入师大后学校就安排他们先在民族预科班补习一年的高中课程,补习满一年以后再把他们分到十个系里的某个适当的系里去正式学习大学的课程,他们等于在师大要上五年,比我们多上整整一年。记得民族预科班的女同学穿的是花花绿绿的民族服装,甚是好看,而民族预科班的男同学则比较喜欢打架斗殴。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7、我们班级</b></h1> 我们化学系80级二班入学人数是55人,其中男生39人,女生16人,毕业人数是54人,其中男生38人,女生16人。记得我当时的学号是807090,其中的"80"代表我是1980年秋季入学的80级学生,"7"代表的是我们化学系,"090"代表的才是每个学生的编号,记得我们宿舍的贾天牛同学他的学号是807108,冯彦诣同学的学号是807111。<br> 我们班的首任辅导员是岐山籍的曹乃生老师,第二任辅导员是三桥籍的白剑利老师,首任团支部书记是来自陇县的王让许;第二任团支部书记是来自榆林的景文波,副书记一直是来自西安的陈丽萍。首任班长是来自华阴的程建利,他是1957年出生的,算是我们班的老大了,第二任班长是来自周至的陈效峰,第三任班长是来自户县的贾天牛,副班长一直是来自咸阳的张冀萍,我所在组的组长是来自永寿的王志德。<br> 我们班的同学除丁雯、鲁增福、魏永生、王建宁、徐清明来自新疆,宁建刚来自青海,贾碧涛、赵海峰来自甘肃,赵怡然、王占玲来自宁夏以外,其他同学均来自于陕西,而且大部分同学都来自于农村,只有少数同学来自于城镇。那时的学生普遍都穿戴得非常朴素,尤其是我们师大的学生穿着得就更朴素了,与旁边的西安外院形成了鲜明的对比。<div><br></div>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作者简介</b></h1> <font color="#167efb">程党会,武功县河道乡上河道村人,1963年出生,1984毕业于陕西师大化学系并获学士学位,中学高级教师。先后在陕西汉中中学、武功薛固中学、武功长宁高中、河南新欣学校、北京华诚中学、北京京华学校、西安航天中学、杨凌高新中学任教,现任教于西农附中。</font><br> 电话 13060394871<br> 微信 cdh13060394871<br> QQ 3610334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