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小学课文《武松打虎》节选于《水浒传》的一部分,作者通过多方位,多层次的表达着重体现武松那种连喝18碗不醉的海量,凭借酒力赤手空拳打死了老虎的神威与神猛,小学生虽然阅读能力有限,能读懂读通原句的不多,但可以试读原文,文中作者反复十九次提到了起衬托作用这根哨棒,打虎固然重要,为什么整篇文章还多次写不同时候拿棒动作呢?</p> <p> 我假期应朋友客串私塾学馆试讲了这段,借自己的爱好教这篇课文的时候,要求了学生们预先看《水浒传》的原文,并且把原文搬入课堂,放到课桌上我们一起来学。可以借助工具书,可以细读,可以精读,也可以大家坐在一起研读,确实不感兴趣也可以粗读一遍就不管了。我并且告诉他们学课文,讲课文的时候,我不会按书上内容来讲,要求大家看原文的节选部分,看看武松的哨棒在文中有多大的作用。</p> <p> 武松出发时是“拴了哨棒”,行走时是“提了哨棒”、“拿了哨棒”,坐下来的时候是“倚了哨棒”,在“三碗不过冈”酒馆喝下了十五碗酒之后,武松“绰了哨棒”起身就走,“横拖着哨棒”上冈来,汹涌上来的时候是“将哨棒绾在肋下”,酒发作时是“一只手提哨棒,一只手把胸膛前袒开,踉踉跄跄”。可以看出一根哨棒,在不同状态的时候有不同的拿法,这些动作的描写让大家从多个不同角度去品味这位英雄的形象。</p> <p> 猛虎扑来的时候,武松在慌忙之中将哨棒打在了枯树上,并没有打到老虎,反而“把那条哨棒折做两截,只拿得一半在手里。”既然哨棒在打虎中发挥的用处不大,作者为何要十九次写哨棒呢?</p><p> 前十三次写哨棒,是为了带动整个情节的发展,另外也是为了突出这根哨棒,吸引读者的注意。武松上了景阳冈,这根棒拿在手中,有了打虎的武器,让人更加放心。遇到老虎时“拿棒在手”、“抡棒打虎”、“棒折两截”、“将半截棒丢在一边”,这四次写哨棒,是使用有用之棒变为无用之棒,让武松赤手空拳去打老虎,使读者的心一下子紧张起来,为他担心。</p><p> 最后两次写哨棒是在打死猛虎之后,这是棒的余波,我们又由担心转为宽心。</p><p>在武松打虎的全过程中,这根哨棒一折、一丢、一拾三个动作,让文章产生了跌宕起伏、婉转曲折的独特艺术效果。一折、一丢更凸显出武松徒手打虎的威风。</p> <p> 在打虎过程中武松表现出了超人的神威与神勇。武松走到景阳冈上的乱树林里,感觉酒力发作,浑身发热,见一块光滑的大青石头,走上去放翻身体就要睡。这时刮了阵风,接着一只老虎凶猛地、吼叫着从乱树林里跳了出来。武松惊叫了一声,拿起哨棒,闪在青石边。紧接着那大虫凶猛地朝武松就是一扑、一掀、一剪三招,都被武松敏捷地闪过。武松是在酒力发作后,躺在大青石上,毫无准备的情况下面对老虎的袭击的。他却能从容、敏捷的闪过。从这里能看出武松反应快、武艺精,也能看出武松喝酒丝毫没有影响到他的神志和行动,反而使他遇到这样的突发事情,更加沉着、冷静、不慌乱。他并没有急于与猛虎蛮干、死拼,更没有慌忙逃跑,而是先挫伤老虎的锐气。</p> <p> 一般情况下,常人或野兽是难以逃脱老虎这“一扑、一掀、一剪”三招的,而武松却应对自如,足见武松超人的胆量和精深的武艺,也不枉费宋江对他的称赞:“身材凛凛,相貌堂堂。一双眼光射寒星,两弯眉浑如刷漆,胸脯横阔,有万夫难敌之威风话语轩昂,吐千丈凌云之志气。心雄胆大,似撼天狮子下云端;骨健筋强,如摇地貔貅临座上。如同上天降魔主,真是人间太岁神,俗话说“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p> <p> 武松作战有谋略,能审时度势,择良机而动。他见老虎三招之后,没有新的招数,势气大减,当它转身再向他扑来时,武松则用尽平生之气力,挥起手中之哨棒,朝老虎头部猛地劈下来,本想就用这一下把老虎至于死地。不想,这一下打急,被一大树干挡住,只听得一声响,打得树干折断,树叶上下翻飞。可见,这一棒气力之大,足有翻江倒海,泰山压顶之势。在这种十万危机时刻,武松唯一之武器——哨棒,手中仅握半截。面对扑来的老虎,再躲闪已为迟已晚了,赤手空拳打虎已经是武松求生的必然选择。虽然武松没有了哨棒,但是武松体内的酒力可以说就是种无形的利器,它使武松的功力倍增,迸发出常人难以想象的力量。</p> <p> 猛虎把武松扑倒在地,情况岌岌可危,在这样生死攸关、千钧一发的关键时刻,常人早已魂飞魄散,命归西天了。而武松在这种危急时刻却迸发出万夫不挡之勇。说时迟,那时快。武松双手纠住老虎的顶花皮“力拔山兮气盖世” 猛地发力,把老虎摁翻在地,老虎那能甘拜下风,也是垂死挣扎,四爪把地面刨出个大的黄泥坑,武松把老虎摁在黄泥坑里,闲出一只脚,朝老虎的头部、眼睛一阵猛踢、待老虎稍有懈力,便一手摁住虎头,手挥起碗口大的拳头,雨点般的朝老虎的头部、眼睛砸去,直到把老虎打得七窍出血,气息奄奄 才松开手。这样还怕它苏醒过来,又拿起丢在一边的哨棒,对老虎又是一阵乱打。没顿饭的工夫,就把老虎打得一丝气息都不喘。从这里可以看出武松力大无穷,是借助酒势还是胆略过人,他的遇事心理承受能力、随机应变能力、审时度势的能力是何等的强大。同时也能看出武松做事相当有分寸、有办法,善于利用身边已有的条件、环境,不给对方任何反手的机会的特点,足显他的神威和神勇。</p> <p> 其实那一节课我也没有讲什么,也没有教什么,只是让孩子们互相读一读,互相来评一评,说一说各自读懂的弄通的有什么样的想法,并且进行互相讨论。语文课可以跳出圈子来讲 ,跳出圈子来教。事后我还看了学生所写的学习心得与感想,确实都写得很好,只是当时没有把学生们的作品一一拍下来。</p> <p>本文所有图片来自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