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华山卧佛寺一日游

老三届

<p class="ql-block">青华山在滦镇,地处秦岭山麓,海拔1269米,是周末避暑游乐、徒步赏景的好去处,自古以“清秀华美”而得其名。</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青华山地势呈现南北走向,景区以山道为轴,全长约2.6公里,左右层峦叠嶂,青华山主峰大顶南约1公里处是唐太宗李世民消夏避暑的离宫——翠薇宫遗址。卧佛寺在青华山正顶,始建于唐朝武德初年(即公元618年),寺院凌空盘旋在悬崖峭壁上,上下五层,气势非凡。五层楼内楼梯回旋,石洞层层相连。卧佛寺得名来自底层的如来佛,他以石壁雕凿而成,侧躺在四拱石洞之中,身长十三米多,为全国室内四大石佛之一。</p> <p class="ql-block">乘坐333路公交,沣峪口大转盘下车,先观雨后天晴后的美景。</p> <p class="ql-block">陕西长安清华山卧佛调查</p><p class="ql-block"> 清华山卧佛地处秦岭山北麓,位于陕西长安区滦镇南直线距离6.5公里的清华山顶上,地理坐标东经108°50′,北纬34°01′,海拔1263米。四周环山,有一崎岖小路北通山下。清华山孤峰兀起,北望关中平原和西安市区清晰可见;西北方可见净业寺和草堂寺;南面为群山环抱;东南方向可见相距2.5公里的唐代翠微宫遗址(今滦镇黄峪寺村)。</p><p class="ql-block">关于翠微宫,据新、旧《唐书》和《资治通鉴》记载,唐高祖武德八年(625)在终南山太和峪深处修建太和宫,唐太宗贞观十年(636)废。贞观二十一年(647)太宗患“风疾”,苦于京师禁内盛暑炎热,命将作大匠阎立本重修太和废宫,宫成,更名为翠微宫。翠微宫正门北开,面对京城长安,名云霞门,正殿即翠微殿,为朝会群臣处理政务之处。寝殿名含风殿,为太宗寝宫。贞观二十三年(649),太宗驾崩于翠微宫含风殿。其后翠微宫荒芜,废宫为寺,称翠微寺。北宋时又称为永庆寺,后又复其原名。</p><p class="ql-block">卧佛寺依山而建,其形制不同于传统寺院坐北面南、中轴线对称布局的建筑格式。中国石窟寺的布局大体上以其所在地理环境而定,不讲究坐北面南的传统格式。卧佛寺内除卧佛、造像碑、喇嘛塔外,还有其它建筑8座,房屋20余间,均为现代建筑。尚有三殿内塑道教题材塑像,为现代人所作。有洞窟二个,内塑道教人物造像,亦为现代人所作。寺内还散见明清时期的板瓦、铁瓦、石柱础等。(图二)据记载,窟内有清道光元年(1821)“本然禅师”等文字题刻①,调查时尚未发现。卧佛寺门前下方有数百平方米较为平坦的空地,发现有建筑用的石条,疑原有建筑,后毁。因未发掘,无法细陈。</p><p class="ql-block">卧佛窟为寺内最大窟,为敞口大窟,面宽约13米,高约2.5米,顶部进深约2米。包容佛卧的卧佛殿为四开间现代建筑,面宽约13米,进深3.6米。</p><p class="ql-block">卧佛面向正北,头东脚西,置于四个并列的圆拱龛内,四龛总长11.97米。东二龛柱与佛身相联。自东向西的四龛从地面至拱顶分别高2.25、2.51、2.57、2.52米,宽2.53、2.24、2.21、2.31米。龛深自东向西不等,东龛较浅,西龛较深,最浅约1米,最深约1.7米。龛间的龛柱上方各有一方孔,自东向西分别距地面2.26、2.24、2.27米,孔长宽分别为0.34×0.34米、0.4×0.41米、0.4×0.35米,孔口下方均有一小槽。卧佛足旁有一地孔,长0.38、宽0.30、深0.14米,龛柱孔与地孔均为原木结构建筑或窟檐建筑所留痕迹(图三)。</p><p class="ql-block">卧佛与山崖处连为一体,近圆雕,质地为较粗的黄色花岗岩,整体保存较好。卧佛长11.7米,最高处2.51米。卧佛头长(顶至下颌)2.26米,头宽(包括左耳)1.67米,面宽(不含耳)1.50米,左耳长1米。螺髻,从额中分左边右旋,右边左旋,头顶有顶髻珠。额部有白毫如饼,面相丰满,双眼紧闭,似熟睡状,表情安谧。其鼻翼较宽,略显人中沟,双唇较薄。卧佛额部、鼻尖、唇部有后人用水泥部分补粘,除此外,未发现其它修凿、补粘痕迹(图七)。</p><p class="ql-block">卧佛头枕方形石枕,石枕长1.15米,东边高0.67米,西边高0.64米,东宽0.63米,西宽0.5米。石枕外侧中部浅浮雕变形莲花,四角浅浮雕如意形忍冬,外加边框(图四)。右手枕于头下,左手伸直平放于胯部。佛身着通肩大衣,下着裙,裙摆长至脚面。腰部以下多褶皱。一博带斜搭左肩,一博带直垂脚踝。腹部有13块鱼鳞状纹,不知象征何物。跣足,双足并拢,脚肥厚,趾丰满。卧佛寺另发现一通造像碑,亦为粗质黄色花岗岩(图五、封底)。碑选用天然石块,仅在正面雕凿而成,其整体呈上宽下窄的尖拱形,正面内凹。通高0.535、最宽0.258、最窄0.21、最厚0.147、最薄0.095米。碑正面中上部浅浮雕一佛像,像高 0.275 身宽 0.067 座宽 0.16米、座高 Q 11米 佛束高髻,面部呈长方形,长颈上身着通肩大衣,双领下垂至腹部,下着裙,裙裾满覆于方座 双手合拢于腹部,手印不清,结跏趺坐。无头光、背光。像右侧有一行题记,已漫漶不清,仅可见“□□□王法□像”(图六),为典型的魏体。佛像下方有数行题记,均漫漶不清。佛像“瘦骨清像,曹衣出水”,为典型的北魏或西魏遗物。此造像据说出土于卧佛寺南侧,其时代远早于卧佛,或可成为卧佛寺肇创年代的一个证据。</p><p class="ql-block"> 关于清华山卧佛的开凿时代,有中唐时期和五代北宋时期两种观点,其判断的根据与中国石窟造像的兴盛期及造大像的流行期有关。宋代以后造大像风气基本绝迹,而且清华山卧佛窟与敦煌莫高窟中唐158号涅木窟有一定的相似。综合造像形式、衣着、雕刻手法及石枕纹饰判断,我们认为,卧佛应属五代至北宋时期遗物。</p><p class="ql-block">清华山卧佛体量巨大,时代久远,保存状况良好,在陕西首屈一指,在全国也属罕见。2001年,已将清华山石窟申报为第四批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p><p class="ql-block">使人费解的是,清华山卧佛这样的大型工程,远非个人能力所及,应该与当地官府或寺院有关。我们查阅了能找到的有关史料,未见到清华山卧佛的记载。按说,清华山距离西安仅几十公里,不用说古代,就是现在,在天气放晴、能见度较好的情况下,在西安任何可以望见南山的地方都可如果使用高倍望远镜,甚以看见清华山,至可以看见清华山的卧佛殿。可是,这尊近在眼前的大卧佛,竟然没有古文献记载,也没有专业人员去作较为详细的调查。</p><p class="ql-block">距清华山卧佛最近的一处古遗址是翠微宫,这座唐初三大离宫之一的宫殿寿命较短,唐太宗死后废宫为寺,北宋时称为永庆寺,清华山卧佛是否与此有关?清华山卧佛寺西北2.5公里有律宗祖庭净业寺,更远处可望见户县的草堂寺。这两座寺院极负盛名,清华山卧佛抑或与这两座寺院有关?</p><p class="ql-block">清华山卧佛寺虽离西安不远,但登临仅有逶迤山路,全靠徒步,一个健康的城市人需要步行两小时。这既是卧佛寺知名度不高、人们不清楚的原因,也是卧佛保存较好、历代未被破坏的原因。</p> <p>环山路提升改造工程以完工。</p> <p>步行一公里就到了通往青华山的路口。</p> <p>  再步行2公里就到了景区大门,门票20元。</p><p>琵笆的长安特别行政区,对拿身份证的老年人不免门票,对持有老年优待证的免门票。</p><p> 好在我带着西安老年人优待证。</p> <p>  上山的路有两条,一条是可通车的公路,一条是步行的隔空栈道。</p> <p>栈道到此处结束,沿公路到四天门。</p> <p>沿途的庙宇都不开放。</p> <p>水泥路到此结束,以后的都是土道。</p><p>开车到此结束,余下的路要徒步,大概40分钟的路程。</p> <p>在卧佛寺入口处,进入要交10元香火钱。</p> <p>在入口处,观景。</p> <p>寺里的登山路很陡,要注意安全。</p> <p>入寺前的小饭店,可休息喝水吃饭,老板很热情。</p> <p>登高瞭望八百里秦川。</p> <p>卧佛寺,原名摩崖石刻、岱顶、五层楼,是由凌空盘旋在悬崖峭壁上的五层转角楼而得名,它始建于唐朝武德初年(即公元618年)。五层楼四周凌空悬起,楼内楼梯回旋,石洞层层相连,进入殿内很难找到出口,简直就象进了一座迷宫,加之各路神仙神像庄严,气氛十分森严,好在神仙都是好人,我心里倒并不害怕。</p><p><br></p><p>卧佛得名来自底层的如来佛,他以石壁雕凿而成,侧躺在四拱石洞之中,身长十三米多,为全国室内四大石佛之一。关于卧佛创于何年何月已无法考证了,在寺里我跟僧人聊天,他告诉我说:相传有一道人因出行,要把借东海龙王的用来炼丹用的两口大铁锅还给龙王,如来佛好为人解难,说天亮前他给送到,此事正巧被吕洞宾听到,吕洞宾好开玩笑,就在如来佛必经之路青华山上藏身,当如来佛用铁扁担挑着两口大铁锅腾云驾雾路过时,他学鸡早上打鸣,其实当时离天亮还早,如来佛一听鸡都叫了,看来天亮前是送不到东海龙王那了,干脆先睡一觉再说了,把扁担一扔,到头就睡,所以才留下这个石佛。</p><p><br></p><p>传说是这样的,据我看石佛的雕凿面相,阔面大耳的应该是唐朝的雕塑风格,但相传是先有石佛后建的寺庙。唐朝初期,佛教在中国影响达到顶峰,这一时期修建的庙宇很多。随着时间推移,战乱等,很多庙宇没落了,卧佛寺也没能幸免的淹没了。直到清朝道光元年(即公元1821年)有一位本然禅师看中此地,欲修建一座四大天王宝殿,在破土时发掘出卧佛圣身,才得以重建。</p><p><br></p><p>寺院美景</p><p>离奇的身世,坎坷的遭遇,让卧佛寺更觉神秘。仿佛冥冥中真有神灵的指引。</p><p><br></p><p>在佛脚下有一自然形成的泉眼,听前来进香的老太太说,这水总也不见满,但也从来不干,如果谁身上哪个部位有病,就摸摸佛像的那个部位,再把佛脚下的泉水抹到有病的位置,就会痊愈,很灵验的。</p><p><br></p><p>在寺庙的另一个洞前,立着一块石碑,我看到密密麻麻记载了好多的人名,是捐赠修葺寺庙的人名。原来卧佛寺也没能幸免于1966年的文革,在大炼钢铁的年代,卧佛寺屋顶的铁瓦也被洗劫去炼铁了,卧佛寺一度荒无人迹,野蒿过人。直到1977年有一位高僧本学法师登上此峰,将废墟清理,卧佛寺又有了新的生机。后又经过多次修葺,卧佛寺基本恢复的原貌。如今每逢庙会,寺内热闹非凡。</p><p><br></p><p>从卧佛寺后门出去,有个回心石,是青华山(卧佛寺)的最高点了,石头的两侧密密麻麻的也锁满了同心锁,站在最高点往后面看去,有个大石头,大石头里面长出来一棵树,树上被挂满了平安条。</p><p><br></p><p>卧佛寺沿路很多大大小小的庙,但是里面供的“老母”居多,也不知道是何意义。</p><p><br></p><p>在半山腰的时候有个白皮松,需要三个成年人合抱才能抱住,这颗白皮松是李世民亲手栽种的,有一千三百多年了,树干上都开始渗松胶了。</p> <p>  从沣峪口到卧佛寺用时2小时,下山1小时,全程步行21公里。</p><p> 游玩时,整个景区都很少见到游客,只是到卧佛寺才见到几个人,只听到风声鸟鸣看到蓝天白云,是一个休闲的好地方。</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