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9月15日,县初中道德与法治优质课评比活动于安文初中顺利举行。八位教师以时政为纽带,秉承“生·动”课堂理念,带来了八节蕴含家国情怀的法治课。</p> 以时政为纽带 <p>“每天三分钟,知晓天下事。”八位教师本着《初中道德与法治学科课标》中的与时俱进原则,将一则则精彩的时事政治带进课堂,以时政为载体的法治课堂也就此变得“接地气”了起来!而学生们亦化身“新闻主播”,字正腔圆、富有情感的课前新闻播报看头十足!</p> 以学生为主体 <p>秉承着“生·动”课堂的理念,结合表达教育的要求,每位老师都在课堂中设计了别出心裁的活动,从书面表达到口头表达,为学生搭建了多方位的表达平台。</p> <p>厉晶晶老师的课堂风趣幽默,一段时下流行的快闪视频紧紧抓住了学生的注意力。她首先用三组词语揭示了中华文化海纳百川和与时俱进的文化力量。紧接着同学们从范仲淹、艾青、习近平主席的话语中体会到了不同时期的中华文化都为中华民族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动力。最后,以四中同学的微课为例,安中学子们结合具体案例从自信开放创新等多角度展示了如何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以语言表达坚定了文化自信。</p> <p>曹巧玲老师以“中国星”、“中国心”、“中国梦”为线索,带领大家回顾了曲折又不凡的中国航天梦,看到了两弹一星元勋的拳拳赤子心,最后以手抄报的形式记录祖国近几年的荣光,并在画中表达了对祖国的美好祝愿。“少年强,则国强”,未来,中国将在这些少年的努力下描绘出更幸福美好的中国梦。</p> <p>徐恒老师带着大家搭乘历史的列车,在“中华文化站”中,了解了中华文化的内容和特点;经过了“文化自信站”,同学们踊跃展示了自己关于如何增强的文化自信的观点;最后到达了“传统美德站”,徐老师引导同学们主动分享了未来将如何践行传统美德的做法。有了中华文化和传统美德的滋养,才能孕育出阳光自信的少年。</p> <p>蒋文晨老师围绕“中华文化我知道”、“中华文化我认同”、“中华文化我传承”三个环节展开。环环相扣,将底蕴深厚的中华文化在学生面前徐徐铺开。课堂中还通过设计游学路线、分享传统美德的代表人物和事件等活动,让同学们在充分交流中感受了博大精深和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p> <p>吴英老师首先以英雄城市——武汉为缩影,向大家展示了团结战“疫”、坚韧不拔的中国精神;紧接着回顾了中华民族的悠久历史,看到了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及其发挥的重要作用;最后,以疫情中一位平凡的武汉人民为代表,让同学们明白,不同的价值影响人们做出不同的价值选择,而不同的选择要承担不同的责任。</p> <p>雷杰老师从家乡磐安的优秀传统文化出发,在“大盘山博物馆站”中看到了中华传统文化这一宝贵的精神财富;在“大旗之乡站”听了大旗故事,为同学们揭示了中华文化的作用,并请同学们出谋划策:如何让家乡的大旗文化走出去?各小组积极发言,为家乡发展添砖加瓦。最后,“大旗文化”实际上象征着“中华文化”,如何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华文化,坚定文化自信,当为吾辈之任。</p> <p>曹天凤老师带来了《坚持国家利益至上》一课:主要围绕张定宇医生的抗疫事迹,通过“初心,心怀爱国之情”“选择,国家利益至上”“使命,捍卫国家利益”三个环节,增强了学生捍卫国家利益的使命感。“假如你是(外交官/医生/学生/……),你会如何捍卫国家利益?”最后同学们将记录着自己的行动的纸条在黑板上贴了“国”字,将维护国家利益的使命深种于学生心间。</p> <p>郑瑜老师带来了《聚力青春 守护安全》一课。“国家安全始于民”让学生们思辨中掌握了国家安全的含义,并通过视频《叙利亚儿童的生活》,对比自身,同学们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深切感受到的祖国繁荣与稳定。“国家安全立于心”通过青春小主播的讲解,让同学们了解了总体国家安全观的内容。最后,“国家安全践于行”以小明的案例为启发,同学们纷纷列举了作为初中生可以为维护国家安全做哪些事,成为国家安全的守护者。</p> 培育家国情怀 <p>八节“生·动”的道德与法治课,带着大家领略了中国深厚的文化底蕴,看见了负重前行的英雄楷模,感受了祖国强大实力带来的安全感。相信学生们在表达中、在思辨中、在书写中切身感受到了身为中华儿女的自豪感和幸福感,对于“家国情怀”一词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p> <p>编辑:傅莺楠</p><p>审核:张姣芳</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