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的永安寺和白塔(20200913)

杨泉海

<p>北海公园位于北京市的中心,是我国现存最悠久、保存最完整的皇家园林之一,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p> <p>北海公园是一个永远玩不腻的地方,“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耳熟能详的歌中描绘的就是这里。</p> <p>永安桥建于十三世纪时期的元代初年,是一座以雅洁、精巧取胜的连拱大石桥,起着连接与烘托琼岛的重要作用。在桥的南北两端,各竖彩绘牌坊一座,名为"积翠"和"堆云"。牌坊前还各设有一对石狮子,对称呼应,相映成趣。桥面和雕栏均修饰一新,在碧水、蓝天和巍峨白塔的映衬下,更是蔚为壮观。</p> <p>琼华岛,位于北海这座被誉为"世界上建园最早的皇城御"的中心,主要景观白塔是一座藏式喇嘛塔。</p> <p>北海的白塔,位于北京北海公园琼华岛上 ,建于清初顺治八年(1651),是一座藏式喇嘛塔,善因殿,内供大威德金刚神像一尊,殿四周外壁上镶有小琉璃佛像455尊,是北海的标志性景点。北海白塔据建塔石碑记载,当时"有西域喇嘛者,欲以佛教阴赞皇猷,请立塔寺,寿国佑民",得到皇帝的恩准,于是修建了永安寺和白塔。塔高35.9 米,上圆下方,富有变化,为须弥山座式,塔顶设有宝盖、宝顶,并装饰有日、月及火焰花纹,以表示“佛法”象日、月那样光芒四射,永照大地。</p> <p>今天的北海公园天气超好,登上白塔去瞧瞧。登白塔必须进入永安寺,二次售票才行。</p> <p>永安寺位于北海白塔山南麓,始建于清顺治八年(公元1651)是清世祖福临应西藏喇嘛临木汗之请修建的。永安寺是一组反映宗教文化的建筑群落,它依山就势而建,高低错落,色彩斑斓,蔚为壮观。它依山就势而建,与白塔形成了一条中轴线。山麓西侧有悦心殿和庆霄楼。悦心殿是皇帝在琼华岛临时处理政务、召见大巨的地方。琼华岛上还建有"引胜"、"涤霭"、"云依"、"意远"等四亭,建筑形式独特巧秒,别有情趣。</p> <p>永安寺前的“堆云”彩绘牌坊。</p> <p>乾隆八年永安寺扩建,增设法轮殿,钟楼,鼓楼和永安寺山门。永安寺上午9点才开门,我来早了瞎遛遛呗。</p> <p>北京的石狮子有很多,可是偏偏这一对最为特别,别的地方的狮子都是头朝庙外边站着,唯独这一对是头朝里,这又是为什么呢?北京留下一个“永安寺的狮子~头朝里”的说法。听说还有许多传说……</p> <p>其实,清初修建永安寺时在山门前也摆放着一对石狮子,头是冲外的。到了乾隆因为重建永安桥同时,又扩建永安寺,使得新建山门前已经没有足够的空间再摆放一对狮子了,所以只好头是冲里了。</p> <p>山门前两侧的铜龟。</p> <p>铜鹤。</p> <p>铜鹤香炉(三足三首)。</p> <h3 style="text-align: justify;">寺院主要建筑自下而上依次为: 牌坊、山门、法轮殿、正觉殿、普安殿及配殿、善因殿和白塔等,从山顶延伸至山下,岛与岸之间有永安桥相连。</h3> <p>走进永安寺。</p> <p>山门殿内的四大天王像</p> <p>东西钟鼓楼。</p> <p>法轮殿(殿内供释迦牟尼像、八大菩萨和十八罗汉像)。</p> <p>释迦牟尼佛。</p> <p>菩萨像。</p> <p>十八罗汉。</p> <p>永安寺后再登中轴线步道的石阶(分两段通向正觉殿),这是上白塔的台阶。这里的台阶我数了数,上下各有69级,不知是否有说道?</p> <p>正觉殿(殿内供弥勒佛)。正觉殿门前两端建有云依亭和意远亭。</p> <p>四大天王彩绘壁画。</p> <p>韦驮像。</p> <p>普安殿,殿内供西藏密宗黄教始祖宗喀巴及其两大弟子达赖喇嘛、班禅喇嘛像,两侧是密宗的八尊护法神像。</p> <p>宗喀巴像。</p> <p>达赖喇嘛像。</p> <p>班禅喇嘛像。</p> <p>护法神像</p> <p>后墙佛教彩绘壁画</p> <p>东配殿~圣果殿。</p> <p>殿内展出藏传佛教文物,由于疫情影响不开放。</p> <p>普安殿后通向善因殿和白塔的台阶 (72级清代青砖台阶已被保护),再登较为陡峭台阶即到达琼岛最高处,善因殿和白塔。</p> <p>俯瞰普安殿彩色琉璃瓦图案屋顶,真是漂亮。</p> <p>远处就是中南海了。</p> <p>善因殿在前,与永安寺为同一中轴线,有方形城台。</p> <p>善因殿建筑华丽精巧,色彩斑斓。殿面宽4.4米, 建在赭红色开有门洞的高台上,四周环绕汉白玉石刻栏杆,双层殿顶上圆下方,黄绿两色琉璃檐脊栱柱,金色铜制鎏金板瓦、宝顶,四面天蓝色琉璃墙砖上,镶嵌有455尊身着酱赭色袈裟的绿度母坐像。殿内供奉大威德金刚神像一尊。</p> <p>白塔建于清顺治八年(1651年)塔高35.90米,砖木石混合结构,由塔基、塔身、相轮、华盖、塔刹五部分组成,是一座覆钵式塔。塔座边长17米,塔基为砖石须弥座。</p> <p>白塔自建成以后进行过多次修缮,清康熙十八年(1679年)夏历七月二十八日,北京发生地震,白塔被震毁。《清史编年》中记载:“七月二十八,巳时至酉时,京师大地震,声如雷,白昼晦暝,势如涛,顺德、德胜、海迨、彰义等城门被震倒,城墙塌毁甚多,宫殿、官廨、民居十倒七八。二十九、三十日又大震,通州、良乡等城墙俱陷,裂地成渠,流出黄黑水及黑气。”这次地震后重修白塔,康熙二十一年(1681年)重修完成,并在琼华岛的东南山腰处立碑纪念。</p><p>雍正八年(1730年)八月二十九日,北京地震,北海白塔再次损坏。史料记载:“派监修随查塔身,塔座彻底内裂,必须全行拆重修。”雍正十年(1732年)才告完成。</p><p>1976年唐山地震波及北京,塔顶被损。宝瓶向西歪倒在天盘之中。据说白塔上“十三天”下的石座也被压碎了,导致“十三天”歪斜。在修复时,发现塔内主心木中藏有一个二寸见方的金漆盒子,盒盖绘有太极图,盒内藏有两舍利。</p> <p>塔身正面的盾形小龛,俗称“眼光门”,又叫“时轮金刚门”。中间红底金字的“时轮咒”,由译音为“杭、恰、嘛、拉、哇、日、呀”的7个藏文字组成,有“吉祥如意”之意。</p><p>塔的通身有306个方形青砖透雕通风小孔。通风孔的纹饰雕刻图案多种多样,有蝴蝶、芭蕉扇叶、喇叭花、菊花、荷花、宝相花、西番莲花等。塔内一根柏木制的立木高约30米,从塔基处直通刹顶。刹座是一个小型须弥座,上置由十三重相轮组成的细长“十三天”刹身。刹身之上覆盖以两层铜制华盖,下层周边悬挂16个铜铃。塔的顶端是仰月和鎏金火焰宝珠组成的刹顶。</p> <p>宝顶上放有一个9两重的纯金舍利盒,盒内有朱砂,奉释迦牟尼佛牙1颗,舍利子18粒,整个宝顶金光璨璨。</p> <p>地盘的下面铸有4个预埋的铁环,悬挂着4根粗大的牵杆,牢固地将整个华盖与塔身连在一起。华盖下面挂有16个铜制风铃,每个铜铃重约8公斤,铜铃成六角型,外面铸有六字箴言,风铃内挂着十字悬垂,下面坠有十字交叉的风叶,风吹铃响,悦耳动听。</p> <p>汉白玉雕刻石栏四角挑出的龙头</p> <p>绕到白塔北面看看。</p> <p>白塔东面。</p> <p>从东面慢慢下山。</p> <p><span style="color: rgb(25, 25, 25);">看到漂亮的垂花牌楼。</span></p> <p>垂花门是古代中国建筑,因其檐柱不落地,垂吊在屋檐下,称为垂柱,其下有一垂珠,通常彩绘为花瓣的形式,故被称为垂花门。</p> <p>进入其中就是智珠殿,坐西面东,面阔三间带廊,歇山黄琉璃瓦屋面。</p> <p>据说当年乾隆皇帝曾为智珠殿撰写“般若香台”的匾额。如今在智珠殿内供奉有一尊青铜佛像,说明牌上显示是般若智慧文殊菩萨,现在北海公园内各寺庙的佛像基本都是这些年新恢复的,智珠殿也不例外。</p> <p>北海公园的特点之一就是亭子多牌楼多,在城台的西面和南北隅还各建有两座二柱三楼牌楼,如今也都修饰一新。</p> <p>智珠殿建于牌坊后面的一座城台之上,因城台呈半圆状,故又称半月城。</p> <p>沿着半月城两侧的台阶拾级而下,即可到达智珠牌楼。</p> <p>北海最华丽的木制牌楼:一座四柱三间三楼金色琉璃檐顶的木质牌楼,名为智珠牌楼。</p> <p>根据牌楼的功用,可将智珠牌楼划定为标志坊。它同半月城一起建于乾隆十六年(1751年)。黄琉璃瓦屋面,无额。智珠牌楼使用的是如同网状的“云头如意斗拱”,在斗拱之下,花板的外侧又附有一排垂花,看上去十分华丽气派。</p> <p>倘若站在半月城城台上平视智珠牌楼,它一层层堆叠起来的如意斗拱,会让人对目不暇接一词有更深层次的理解。目前有这种多层“云头如意斗拱”的牌楼非常少,在北京的云居寺和雍和宫也可以见到。</p> <p>智珠牌楼刚刚油漆一新。</p> <p>仔细看太漂亮了。</p> <p>明清的木牌楼都有戗杆,因而现今有戗杆的木牌楼就相对比较少了,而有戗兽的牌楼就更加稀少了。北海智珠牌楼是座坐西朝东的牌楼,其西侧有两根戗杆,东侧有四根。每根戗杆下都有一只石雕神兽,一共六只,它采用了“实体雕”(整雕、圆雕)的刻法,模样十分逼真传神。</p> <p>谢谢您的分享,希望您喜欢。</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