强基计划取代自主招生,两者究竟有何不同,高中生应该如何准备?

强基计划 综合评价

<p><b style="font-size: 20px;"><u>导读</u></b></p><p><br></p><p>教育部发布《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明确自2020年起取消高校自主招生工作,并在36所“一流大学”建设高校开展强基计划试点招生。那么,新版的强基计划与传统的自主招生究竟有何不同,有报考意向的高中生应该如何准备呢?</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强基计划与自主招生的区别</b></p><p><br></p><p><b>1、专业定位更精准</b></p><p><br></p><p>强基计划的招生专业定位于高端芯片与软件、智能科技、新材料、先进制造和国家安全等关键领域以及国家人才紧缺的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意见》还明确了数学、物理、化学、生物及历史、哲学、古文字学等为重点招生专业。</p><p><br></p><p>由此可以看出,强基计划的定位与其说是高校招生,不如说是人才培养,是响应国家的号召,为国家发展遴选和培养所需的人才。</p><p><br></p><p>此外,传统自主招生的招生专业偏重于理工科(尤其是2019年),强基计划则更加均衡。</p><p><br></p><p><b>2、规模控制更严格</b></p><p><br></p><p>2020年强基计划招生试点高校仅有36所,即"双一流“建设高校中“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A类”的36所大学,B类的6所大学并未入选,传统985大学中湖南大学、西北农林科技大学、东北大学也不在试点名单之内,规模相比自主招生的90所试点高校要小很多,但质量却更高了。</p><p><br></p><p>由于是第一年试点,规模较小也很正常,后续将会逐步扩大。从这一批试点高校的选择来看,强基计划后续试点高校的选择必定与“双一流”高校建设息息相关。</p><p><br></p><p><b>2020年强基计划试点高校名单</b></p><p><br></p><p>北京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理工大学、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中央民族大学、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吉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复旦大学、同济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华东师范大学、南京大学、东南大学、浙江大学、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厦门大学、山东大学、中国海洋大学、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中山大学、华南理工大学、四川大学、重庆大学、电子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西北工业大学、兰州大学、国防科技大学</p><p><br></p><p><b>3、报名条件更宽广</b></p><p><br></p><p>传统自主招生定位于"学科特长、创新潜质”,尤其2019年自主招生将报名条件更是局限在五大学科竞赛的省一及以上获奖者,而强基计划则不同。</p><p><br></p><p>《意见》中明确表示,强基计划的实行是为了“探索在招生中对学生进行全面、综合评价,转变简单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的做法,引导中学更加重视学生成长过程,更加重视培养学生综合素质。”这与综合评价招生有相通之处。</p><p><br></p><p>《意见》同时明确“强基计划主要选拔培养有志于服务国家重大战略需求且综合素质优秀或基础学科拔尖的学生。”这表明强基计划既重视学科特长,又重视综合素质,虽然目前尚无确切的报名条件,但其条件设定必定比传统自主招生更为宽广,适合更多同学参加。</p><p><br></p><p>需要注意的是,强基计划将高考成绩这一硬性指标纳为确定高校考核名单的重要条件,这与高考改革的新考试评价制度相呼应。</p><p><br></p><p><b>4、录取规则更合理</b></p><p><br></p><p>《意见》明确强基计划的录取规则为“高考成绩、高校综合考核结果及综合素质评价情况等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高考成绩所占比例不得低于85%),根据考生填报志愿,按综合成绩由高到低顺序录取。”</p><p><br></p><p>此种录取规则比传统自主招生的单纯降分模式要科学合理的多。</p><p><br></p><p><b>5、培养制度更科学</b></p><p><br></p><p>正如前面招生专业定位中提到的,强基计划不仅是高校招生,更重视人才培养。《意见》要求“招生高校要对通过强基计划录取的学生制定单独人才培养方案和激励机制”,提出“导师制、小班化等培养模式”,“对学业优秀的学生,高校可在免试推荐研究生、直博、公派留学、奖学金等方面予以优先安排。”并鼓励国家实验室、前沿科学中心等吸纳录取学生参与项目研究,并探索本—硕—博衔接的培养模式。</p><p><br></p><p>此举不仅可增强学生的荣誉感和使命感,激发入选学生潜力,还可进一步促进高校将人才选拔与学科建设、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结合起来,推动高校教、研、学的协同发展。</p><p><br></p><p>人才选拔和培养的一体化,是时代发展的需求。强基计划正是立基于此,逐步构建形成基础学科拔尖创新人才选拔培养的新机制。这是新高考在新时代的新突破,集中体现了新高考的改革方向。</p><p><br></p><p><b style="font-size: 20px;">高中生应该做哪些准备</b></p><p><br></p><p>1<b>、综合素质档案需重视</b></p><p><br></p><p>《强基计划招生程序及管理要求》中明确指出,“已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将考生电子化的综合素质档案提供招生高校。未建立省级统一信息平台的省份,由考生就读中学提供经中学校长签字确认的综合素质档案。综合素质档案须提前在考生就读中学详尽公示。”作为强基计划报名时必须提交的重要材料,综合素质档案将更加重要,更加规范。</p><p><br></p><p>此外,强基计划录取规则提到的高考成绩、高校考核结果、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按比例合成考生综合成绩,其中综合素质评价情况极大可能参考综合素质档案,因此高中生需更加重视。</p><p><br></p><p><b>2、高水平竞赛仍有重要价值</b></p><p><br></p><p>教育部高校学生司负责人在答记者问时,虽然表示”强基计划取消了竞赛证书、论文、专利等作为入围高校考核条件的做法,以学生高考成绩作为依据。“但《意见》中明确”对于极少数在相关学科领域具有突出才能和表现的考生,有关高校可制定破格入围高校考核的条件和破格录取的办法、标准。“可见,学科奥赛等高水平竞赛仍有重要价值。</p><p><br></p><p><b>3、学科成绩是重中之重</b></p><p>强基计划高校考核入围名单的确定不仅以高考成绩为标准,且录取规则中高考成绩所占的比重不得低于85%。可见学科成绩仍是重中之重,强基计划已经结束了以往自主招生靠材料换取分数的历史。</p><p><br></p><p><b>4、高校考核模式</b></p><p><br></p><p>强基计划的高校考核部分包括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这些需要有意向报名参加强基计划的考生提前做好准备。</p><p><br></p><p><b>5、时间节点</b></p><p><br></p><p>强基计划的时间节点,需要考生密切关注。</p><p><br></p><p>3月底:公布招生简章</p><p><br></p><p>4月:强基计划网上报名</p><p><br></p><p>6月:参加统一高考</p><p><br></p><p>6月25日前:向高校提供高考成绩(不含加分)</p><p><br></p><p>6月26日前:高校公布考生名单并公示入围标准。</p><p><br></p><p>7 月 4 日前:完成入围考生的高校考核(含笔试、面试)和体育测试,其中体育测试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参考。</p><p><br></p><p>7 月 5 日前:确定录取考生名单并公示录取标准。</p> <p><b style="font-size: 20px;"> </b><b style="font-size: 20px; color: rgb(255, 138, 0);"><u>报名方式</u></b></p><p><br></p><p><b style="font-size: 18px;">注明:省份+选科+分数+校名+班级</b></p><p><b style="font-size: 20px;">识别下方二维码即可报名</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