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名实”

菜葱茏

<p>&nbsp;&nbsp;&nbsp;&nbsp; 昨天打一个朋友电话,两次都没有接。我纳闷他在干嘛呢?后来打来电话,说是在参加“新联会”一个活动,所以没有接到我的电话。新联会?有点陌生啊。他解释说是县里有一个“新的社会阶层”联谊会,简称“新联会”,他是其中一员。原来这个经常玩在一起的朋友,和我们并不是一个“阶层”的人啊,他属于“新的社会阶层”。我顿时有了一种须仰视的感觉。</p><p>&nbsp;&nbsp;&nbsp;&nbsp; 但我对这个“新”还是不甚了了,就赶紧百度。“新阶层”包括四类人。我这个朋友自办了一个文学杂志,对照“新阶层”的类别,他好像属于社会组织从业人员,又像是自由职业人员。后来我找到了这样一句话:“通俗地说,就是民企和外企的高管、高工,还有律师、会计师、税务师、艺术家、作家等等这些社会精英人士。”对照这句话,他自办了一家杂志社,尽管挂靠在一家政府机构名下,但他自负盈亏,是实实在在的一家“民企”。他也据此进入了县“青商会”,大概是“青年商家协会”吧;而他还有一个“作家”身份。因此,他进入“新的社会阶层”,条件是够够的了。</p><p>&nbsp;&nbsp;&nbsp;&nbsp; 不过,我对他这个“社会精英人士”还是比较了解的,就是经济状况不是很好。他的杂志发行范围就在县域,征订对象就是县里的一些企事业单位,主要是教育单位。除了收点征订费,再就是拉点广告费,收入有限。他告诉我,上个月只有约2000元收入。这个“新阶层”的“社会精英”的情况对我有点触动,也让我想到了名与实、光环与真实的问题。</p><p>&nbsp;&nbsp;&nbsp;&nbsp; 这里说的“名”,主要指名头,名气。有名头还有名气,那就是名人了。现在为获得名头不择手段、为博得名气不辨荣耻而想成为“名人”的人多。为什么呢?因为名与利常常是绑在一起的。为了利,就拼命捞名。孔子也很重视“名”,但他认为这个“名”要“正”,因为“名不正则言不顺”。有些人通过“欺世”而盗取了很多熠熠生辉的名头,一脑壳的光环,但因为真实的他是个“癞痢头”,一旦被人识破,落得的是身败名裂,被天下人耻笑。如果知道结果是这样,那又何必当初?</p><p>&nbsp;&nbsp;&nbsp;&nbsp; 即使获得的那些光环是通过正道所得,甚至如“黄袍加身”一样是“上意”所赐,但如果博得的只是一些虚名,又有何益?有“名”当然好,何况“名”还来得那么“正”,但“名”要有相应的“实”托着。名实相副,这才是最好的。《吕览》说:“良剑期乎断,不期乎镆铘;良马期乎千里,不期乎骥骜。”所以,“实”才是事物的价值所在。缺少“实”的有力相托相挺,在再“新”的“阶层”也不好混;戴着再高的“精英帽”也难以“仪表堂堂”。所以,有司在给人定“阶层”,赐“高帽”时,切忌标准太低,质量太滥;而对于普通人来说,则还是先务“实”,再务“名”更有意义。</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