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长安的美篇

余长安

<p>  重游海螺沟</p><p> 1990.8.14—8.19.(照片背面标有日期,原记94年有误),我有幸参加了成都化工厂的订货会,并有机会游览了海螺沟,此次游览和路上的经历,至今使人难以忘怀……</p><p> 14日开完会,签定完合同,我们来自各厂家的代表一行八十余人便分乘两辆大巴从成都向海螺沟进发。</p><p> 大巴一路向南,到了雅安便折向西挺进。90年代初的公路可想而知,弯急路徒且窄,(如今的高速公路那时听都沒听说过)汽车沿着崎岖不平的山路穿行在崇山竣岭之间,且一直向上,往海拔较高的海螺沟前进。途中翻越的二郎山(海拔3000米)更是使我仰慕已久。</p><p> “二呀么二郎山,那怕你高万丈。解放军,铁打的汉,下决心坚如钢,要把那公路修到那新西藏。”……二郎山之所以那么有名,一首50年代《歌唱二郎山》的歌曲在全国唱响,并作为经典一直延续至今,在解放初期那么艰苦的环境下,解放军十八军士兵在修建二郎山险峻路段时,每公里就有7位军人为它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不得不感激而悲者矣!向英勇无畏的解放军战士们致敬!</p><p> 从二郎山顶一路向下穿过大渡河,前行数十公里,离海螺沟磨西镇还有约8公里的地方,车辆便告之前面路有落石和塌方不能前行,无奈我们只好背起自己行装徒步前行。</p><p> 行装虽不太重,但少说也有10来斤,在八月的阳光炙考下,走了1公里,便早已是汗水淋漓,气喘吁吁。</p><p> 正当大家在抱怨中前行时,天无绝人之路,身后远处传来汽车的轰鸣声,回头一看,当地一辆农用汽车从身后同向驶来,及至驶到我们身边,不经意间抱着试一试的感觉一挥手,农用车竟径直停下,我们快手快脚爬上车箱,简直象是捞到一根救命稻草一般。停车瞬间我们便爬上了6人,后续的还在拼命奔跑想搭顺风车,无赖出于安全考虑还是时间问题(一路上还有几十个人),驾驶员一踏油门,也管不了这么多了,汽车便绝尘而去。</p><p> 上得车来,我们心中窃喜,这下捡到粑合,可一路轻松的到达目的地了吧?</p><p> 那知,好景不长……</p><p> </p><p> </p><p> </p> <p>去海螺沟途中,身后是连绵起伏的进沟公路。</p> <p>到达海拔3000米的二郎山山顶。</p> <p>进沟途中。</p> <p>到达海螺沟3号营地。</p> <p>海螺沟3号营地留影。</p> <p>冰墙。</p> <p>冰墙。</p> <p>冰溶洞。</p> <p>远眺贡嘎雪山(身后贡嘎雪山海拔7556米)。</p> <p>以上照片均摄于90.8.14一8.18..摄于海螺沟及其路途上。</p> <p><br></p><p> 在我们暗自庆幸剩下的7多公里可以兔除腿役之灾时,汽车已驶到落石塌方处。但见前方不宽的公路上,由右边高山徒峭的崖壁上滚落的碎石和沙土,裹挟着稀疏的植被把公路阻断且形成了45度角,并且崖壁高处还有零星的落石滚下落入左面数十米以下奔涌不息的大渡河,真是十分的凶险。见此情景为保证安全,司机停下车叫我等6人下车观察着快速通过塌方处,下得车来暗自思忖人类在自然灾害面前恐也显得无能为力了吧!</p><p> 那曾想我们刚一安全经过塌方处,汽车加大油门的轰鸣声便打断了我们的思路,莫非是司机要冒险穿越塌方前行。要知道右有高山落石,左有悬岩和大渡河且只有5.5米宽的公路,塌方宽度有约5米左右还呈现沙石松软的状况,这放在任何地方,都是在拿生命开玩笑,稍有不慎,汽车滚下数十米深的悬崖和葬身大渡河也不是沒有可能,到时候恐身体荡然无存。但我们想多了……</p><p> 这时候,司机把油门己加到最大处,远远望去只见他眉头凝重,咬紧牙关,双眸前视,颇有春秋战国时期荆轲刺秦王“风萧萧兮易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之感。随着发动机振耳欲聋的轰鸣声和现场凝神静气,空气仿佛都要凝固的气氛中,汽车经过数十秒的时间已跃然越过45度的塌方区,这时的车身已极度倾斜,如果此时稍有闪失或操作不慎的话,后果将不谌设想,好在司机凭着艰韧的毅力和顽强的精神驾驶着汽车瞬间安全到达彼岸,这真是勇敢者的游戏,我们在一旁替他捏一把汗的同时,也为他的无所畏惧的勇敢精神热烈鼓掌,至今不知他姓甚名谁,也不知他是否有特异功能,只知他是当地磨西镇的一名普通司机,若无当场见识,谁敢拿生命当睹注,如果你们敢的话反正我不敢。</p><p> 车停后,我们几人正欲爬上车,司机下来好言道:“此地离磨西镇只有3公里的路程了,我还有事,你们几位烦请走一下余下的路程吧!”虽说满肚子的不情願和非常扫兴,但是人家已拉我们走了几公里,大部队还在后头啦,我们应该知足常乐了,想到此便挥挥手和司机道别。</p><p> </p><p> </p><p> </p><p> </p> <p><br></p><p> 磨西镇位于甘孜州泸定县南部,地处贡嘎山风景区东坡,海螺沟冰Ill森林公园入口处。距成都304公里,距泸定52公里,距康定76公里。海螺沟因境内贡嘎山而出名。</p><p> 贡嘎山海拔7556米,在全国高山排名中据百度资料仅次于珠穆朗玛峰和乔戈里峰排名第三,有“蜀山之王”之美称。</p><p> 到达磨西镇住下后,将安排5天时间游完全程。</p><p> 90年代初的旅游还未普及,许多服务和设施还不完善,特别是许多高山景区还未通公路,靠人走或骑马前行,我们采取的旅游方式为后者。即1.2.3号营地和4号冰川玩耍分别占用一天,下山一天走完全程。</p><p> 第二天吃罢早歺,在磨西镇院坝上早已聚集有几十匹不同颜色的马匹,我分到的是一匹并不雄壮的白马。靠它要走完4天的来回路程不免使人担心。一打听,每匹马都有其自已的主人一马夫相随,每天的租金仅20元倒也觉得不贵。要知道这是他们当地赖以谋生的本钱。</p><p> 上马伊始,马夫便将我随身携带的旅行包背在自已肩上,这也是心疼自己马儿少负重的原因吧!</p><p> 大队人马集结完毕随后便相继出发,长长的马队在崎岖的山路上首尾相连,由海拔1600米的磨西镇到达海拔2940米的3号营地都是一路向上前行,这那里有什么路?这完全是马蹄长年累月上下来回穿行硬踏出来的仅容一只蹄子占位的“马路”,我们上山的路常常穿行在灌木和树丛之间。稍不注意,很可能“挂彩”。</p><p> 这些马儿因常年穿行在这条道上,所以它并不要主人牵着走,而主人常常是走在马后面照看,所谓“老马识途”,便是这个道理。</p><p> 及至途中经过的几段较为平缓的山路,有的也是险象环生。在一段被称为“鱼脊背”的地方,右面是高山,左面也是数十米深的峽谷,在长约10多米空荡荡的岩石上基本上只能容一匹马通过。我不禁十分紧张起来,叫道:“快到前面牵着马走”马夫笑曰:“马儿也怕死,它会走得十分小心的!”我道:“如若马失前蹄怎办”他便前去牵住缰绳前行,真可谓</p><p>有惊无险。</p><p> 我骑的马儿在队列中略微靠前,在稍微平缓的山谷间偶一回头,但见几十匹马组成的马队一字长蛇在山谷间迤逦前行,蔚为壮观,大有山间铃响马帮来之感觉,想起古代将士行军打仗的阵式,也莫过如此吧!</p><p> </p><p><br></p><p> </p> <p><br></p><p> 闲话休叙,利用两天时间走完了两个营地,第三天便到达了3号营地。此时,租借的马匹便到此为止,不再往上走了。要到达4号营地直至到达海拔4000多米的冰川溶洞,还要自己徒步向上走几公里约两个多小时的路程。</p><p> 当晚食宿毕,积蓄体力,带上第二天中午的干粮,便向冰川溶洞进发了。</p><p> 沿途徒峭的山路虽不太好走,但对于急切到达景点的我们也算不了什么。随着海拔的升高,植被也发生了变化,由高大的冷杉逐渐向低矮的灌木丛进化,并非常原生态。翻过一个拐角,眼前豁然开朗,一堵冰墙兀立前方,大冰溶洞随处可见,是的,我们己经到达了此行的目的地一贡嘎山1号冰川。</p><p> 据说著名的地质学家李世光先生曾在此地考查过第四纪冰川遗跡。</p><p> 我们一帮就象回到了童年时代似的尽情的在大冰溶洞中追逐玩耍,拍照,不怡乐乎。到下午三时许,我们一行四人催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拟请一位向导,到前往数公里以上的大冰瀑布探秘。正商量间,须臾,彤云密布,天气突变,能见度迅速降低,接着鹅毛般的大雪从天而降,我们急速躲进了冰溶洞,暗自思忖,倘若此次提前冒险去探秘大冰瀑布,半路上遇到这样的瞬息万变的突变天气而造成的迷路,甚至雪崩亦未可知,想想真是后怕。</p><p> 2020.8.29.时隔30年有余的时间,我们一行5人登上了海螺沟4号营地观景台观赏了贡嘎山风貌,不同的是此次离大冰溶洞相距甚远,未能身临其境。但此次也是我第二次故地重游。</p><p> 是啊!通过这三十年的建设,我们国家在各个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旅游业也不例外,发展迅速,昔日的普通公路如今变成了雅康高速公路(雅康高速全长135公里,2018.12.31.通车),长14.5公里的二郎山隧道穿山而过,天堑变通途,如今服务设施完善,昔日的“马路”早已不复存在而是修起了观光车道,乘坐整一个小时的中巴便能到达3号营地,再乘坐20分钟的索道直达3600米的4号营地观景台,比30年前缩短了近4天的时间。不可谓变化不大,是啊!变化的远不止于此。现如今我们己由30年前的不惑之年步入了古稀之年,人生能有几次搏,能有几个30年?</p><p> 自然规律不可抗拒,好好利用如今的时光,多走走,多看看,走进大自然,拥抱大自然,在大自然中呼吸新鲜空气或许是我们这代人最好的选择,因为现在我们基本衣食无忧,而只有健康快乐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正如现代京戏“沙家浜”里的唱词所云:不要到时候路也走不动,山也不能够爬,有什么周祥不周祥!</p><p> “莫道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愿朋友及好友们保持健康体魄,今后保持常联係,多相处,尽可能多的利用机会去畅游大江南北,祖国东西。因为…我们己不再年轻。</p><p> (全文完)</p><p><br></p><p> </p><p><br></p><p><br></p><p><br></p><p> </p> <p>海螺沟景区大门留个影。</p> <p>海螺沟景区。</p> <p>海螺沟4号营地观景台(海拔3600米,身后是贡嘎山)虽是晴天,但贡嘎山常年云遮雾绕,很难见识贡嘎真面目。</p> <p>4号营地的高山植物。(海拔3650米)。</p> <p>当年翻越二郎山的老公路资料图。</p> <p>海螺沟大冰瀑布资料图。</p> <p>海螺沟冰川。</p> <p>天路音乐</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