钱的故事之曙光初现

言和意顺

<p>&nbsp; &nbsp; 我家在60至70年代的经济状况,前两集故事中已有交代。1968年,我初中毕业回乡务农,次年,二妹妹小学毕业,也到生产队参加劳动。我18岁,妹妹才只有15岁,本来都是读书学习的好时光。可家里有上千元钱的外债,只有父亲一个劳动力,年收入不足400元。入不敷出,债台还在增高,哪里还能支付起孩子的学杂费?我的初中能够念到底,还多亏姑姑为我提供了一年多的生活费,不然也早就辍学了。</p> <p>  &nbsp;&nbsp;&nbsp; 那时乡村经济是清一色的集体经济,我们一家3个劳动力都是挣工分的。和所有家庭一样,平时用钱到队里支,年终再一次结算,有剩余的领钱回家,亏空的将债务累计结转到下一年。多少年了,我们家都是只有结转没有剩余,没尝过往家领钱是啥滋味儿。</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69年的年底,又到了分配兑现的时候了。一天吃完晚饭,从来都是一脸严肃的父亲喜笑颜开地从兜里掏出一个信封,说:“咱家今年剩钱了。”我抢过信封一数,里面足足装了70元。呀,真剩钱了!我乐得一下子从炕上蹦起来,若不是母亲及时制止,准会把炕蹦塌了。也就是那个年代还不开化,也就是农村还比较封建,这要是现在,全家肯定会拥抱在一起的。</p> <p>  你可能要问,3个劳动力一年下来,收支相抵只节余了70元钱,有啥好乐的?可你要知道,这70元钱当时在我们家有多么重要,它意味着压在全家身上多年的债务彻底还清了,它标志着从这时起我家有资格制定改善生活的计划了,它是我们家从此走向新生活的开始,是给我们家多年郁闷的空气注入了清新剂,这意义还不十分重大吗?这变化还不足以让人兴奋吗?!</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天晚上,尽管劳累了一天,可谁也没有睡意。一贯省吃俭用的母亲破例多点了一根蜡烛。大家讨论的话题很多。年纪小的嚷嚷着要买新衣服过个好年,年纪大的琢磨着该怎么分配这笔资金,更多的话题则是盘算着明年后年该剩多少钱,最要紧最该办的是什么事儿。还是母亲的一席话统一了全家的思想,母亲指着我说:“你们弟兄姊妹多,一个个都老大不小了,还挤在一铺炕上,你还得常年挟着行李到别人家借地方睡觉,一寻思起这些,我心里就不是滋味儿。眼下咱家是开始剩钱了,可手头儿还是紧点儿吧,咱得攒钱盖房子啊。”</p> <p>&nbsp; 听完母亲的一席话,全家人一时语塞,历来表情木纳的父亲眼里噙满泪珠。我当了父亲后才体会出,那是他的自责和愧疚。唉,人呐,真是一群复杂的动物。那天晚上,全家人从欢乐唠到苦闷,又从苦闷唠到欢乐;从现时讲到未来,又从未来讲到现时,甜酸苦辣各种滋味儿,在一个晚上全尝遍了。</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1980年,我家盖起了4间砖瓦房。从决定盖房到搬进新居,整整经历了10年时间,我从一个未婚青年变成了孩子的爸爸。10年光阴转瞬既逝,可我觉得那10年特长。10年里,尽管年年都有结余,但一家人为了既定的目标,还是起早贪黑,还是粗茶淡饭,还是穿带补丁的衣服。终于,苦尽甜来……</p> <p>  如今,住在花园式小区里,享受着三室两厅精装修居室的温馨,我怎么也忘不掉当年的艰难困苦,我还记得一位伟人说过的话:“忘记了过去就意味着背叛。”<b>(未完待续)</b></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