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第九大奇迹----龙游石窟

老李成蹊

<p>  【带你去旅行】非常有幸来到浙江西部龙游县,参观龙游石窟。这是我国古代最高水平的地下人工建筑群之一,也是世界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一大奇观。龙游石窟集人文、艺术、文化、工程技术于一体,是中华民族博大精深的体现。</p> <p>  龙游石窟规模宏大、气势磅礴、瑰丽壮观、巧夺天工。也被称之为"世界第九大奇迹"。</p> <p>  龙游石窟可以追溯到公元前212年甚至更加久远,建造的年代仍然不明,是至今被发现的世界上最大的古代地底人造建筑。</p> <p>  走进石窟,宛若时光倒流到远古。而它的“开采年代”、“开采人”、“用途”都是千古不解之谜。</p> <p>  龙游石窟在方圆0.38平方公里的土丘上似有规律的分布了大小24个洞窟,每个洞窟的面积从1000-3000平方米不等。每个洞窟从矩形洞口开始垂直向下延伸,高度约30米。</p> <p>  顶部呈漏斗型,洞窟内科学地分布着3-4根巨大的“鱼尾形”石柱,与洞顶浑然一体。更让人叹为观止的是洞壁、洞顶和石柱上都均匀地留下古人似乎带有装饰意图的凿痕。</p> <p>  洞顶、洞壁和石柱的表面无一例外地凿刻着细密的斜纹,状若虎斑;从洞口至洞底均有一条宽大石阶,石阶呈波流形;每个洞窟的底部均有一至两个凿挖而成的石池和人工斜坡。</p> <p>  置身于地下石窟中,仰望着这些排列整齐的巨大鱼尾状石柱、望着凿痕整齐、朝向一 致、纹理匀称的洞壁、洞顶,望着这个土红色的巨大空间……一切都显得那么古朴、悠远、永恒,岁月仿佛在这里凝固了。无论谁来到这里,都会情不自禁地扪心自问:这一切,是如何创造出来的?</p> <p>  有人断言:龙游石窟是我国继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之后第九大奇迹。从初步考察而言,笔者认为,较万里长城、秦始皇兵马俑,无论是从成因还是规模、从工艺还是价值,龙游石窟都有过之而无不及的。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说明。</p> <p>  1.从已经开发的七个石窟来看,石窟的工程浩大恢宏、模式基本统一。造型、格局、风格如出一手。全局着眼,分布合理。最小的一号窟,约300平方米、二号窟约900平方米、三号窟约1200平方米、四号窟约2000平方米、五号窟仅700平方米。</p> <p>  2.龙游石窟的气势壮观,设计精巧科学、施工规范先进,确实具有鬼斧神工之魅力。每个石窟就是一座宏伟的大厅,呈倒斗矩形状,出口小下面大,一面陡峭,一面按约45度角倾斜,四壁笔直,棱角分明。石窟项部及洞壁的凿痕排列规则有序,凿线整齐划一,该平行则平行,该弧状则弧状,宽度均在一尺左右,犹如出自一人之手,又似机械加工一般,石窟沿壁有台阶上下,成锯齿形,锯齿间相隔达三米,其中台阶到洞口要有四米。</p> <p>  3.工程浩大、设计精巧的龙游石窟,竣工的确切时间无从考证。龙游的人文记载约始于汉代,此前无古籍可查。在周、秦史料及唐朝文献中,韩愈曾撰写《徐偃王庙碑》,其中有“凿石为室,以祠偃王”的记载,所谓偃王及西周第五个皇帝(公元前11世纪至公元前77年)且不谈凿石为室的“室”该有多大,又与龙游石窟有何联系尚存在许多疑问,若果真是,石窟的凿成距今至少已有2500至3000年的历史,星转斗移的岁月,旱涝战火的洗礼,背天的山坡已变迁,裸露的岩石也风化,而石窟内呈现在人们眼前的形态、纹路、痕迹却依然如新,犹如昨日所为。</p> <p>  对石窟的仔细辨认和各种资料的综合分析,有些人认为就目前掌握的素材,要断然得到结论,还为时过早,准确的答案还有待于石窟彻底的发掘和全面的考察。不过有几点是可以肯定的。</p><p> 1、龙游石窟不是自然形成的溶洞。浙中地区是丘陵地带,据考证,在距今约三亿至二亿五千万年以前,即地质年代的晚古生代石炭纪与二叠纪时期,这里曾经是一片汪洋。随沧海桑田的变化,浙中地区地壳发生了强烈的造山运动,地壳抬升隆起,产生褶皱和断裂。造成该地区多溶洞的地形。例如金华的双龙洞、冰壶洞、朝真洞、兰溪的地下溶洞等。但是很明显,龙游石窟根本区别于以上的溶洞。</p> <p> 2、龙游石窟不是现代科技的产物。生产力的发展为人类活动提供越来越先进的地下开采机械。使人类地下施工更安全更有效。例如地下煤矿的开采,地下交通的挖掘等。但是,现代人们从安全、经济、美观的角度出发,一般的地下工程都是直线挖掘,成形后经过绝对的加固再作美化。而不是在挖掘的原型上交接进行修饰。再说,如果是现代科技的产物,应该是在18世纪工业革命以后的工程。而如此浩大的项目。又是18世纪以后形成,在历史记载中必然会留下详尽的记录。显然,龙游石窟的形成与现代人的作业思想方式及时间不相适应。</p> <p>  3、龙游石窟也非古代人所为。浩大的工程,低下的生产力,成为鲜明的对照。不可能是个别人和一般人所创造。除非是君主成首领才能组织如此规模的挖掘力量。如万里长城的修筑,而万里长城的修筑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但是劳民伤财地动用如此时间和力量来挖掘毫无目的的地下名窟,实在没有必要。所以,龙游石窟也不会是落后并不富足的古代人闲情逸致的产物。</p> <p>  龙游石窟留给人们古朴辉煌的同时更多的深不可测的神秘,它可以与埃及金字塔遥相呼应,可以与 UFO之谜相提并论,值得广大有识之士去考证探索,去解开这个就在我们身边的世界之谜。总之,要解开这些谜团、谜面,仅仅依造常规知识确有困难。于是,就有了诸家之说, 归纳起来,不外乎采石说、陵寝说、仓库说、藏兵说,并以此四说最普遍、最典型。</p> 岁月悠悠,谜底深深。关于石窟的成因,因为史籍毫无记载,民间又无传说,人们面对如此宏大的地下建筑群,探奇心理被空前地激发起来。 作家莫言曾向人们述说了一个浪漫的爱情故事。在远古时代,有一只金毛小耗子成了精,变成了一个美丽的姑娘,许多小伙子爱上了她,为她争斗。姑娘为了平息战争,就对他们说,我喜欢在地下阴凉的洞里生活,你们谁能挖出一个最美丽、最高大的洞窟,我就和他在洞里结婚。于是战争平息了,许多小伙子开始挖洞,互相比赛,日复一日,年复一年,儿子死了,还有孙子。到了后来,人们已经忘了挖洞的目的,只知道挖洞是为了继承祖先的遗志。于是就出现了这千古奇迹。 莫言是在“我说龙游石窟千古之谜”的采风活动中讲述这个故事的,他把浪漫的爱情故事最后归结到一种持之以恒、不屈不挠的精神上,无意中激发了我的思绪,一幅悠远的画面在我脑际渐渐清晰起来。 2500多年前,吴越大地硝烟弥漫,兵戈相接。越王勾践兵败会稽山,在吴国受尽屈辱,归国后,卧薪尝胆,制订了“十年生聚、十年教训”的复仇计划。“鸷鸟之击也,必匿其形”,为了保守秘密,便决定在姑蔑建立秘密军备基地。姑蔑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诸侯国,封地即在现今龙游一带,“是越国近在咫尺的友好邻邦,两国有江河相通,由姑蔑顺流而下,仅半日航程即可达到越国都城。”这正是越国天赐的战略后方。于是,数年之间,一个庞大的地下石窟群秘密诞生了。越王勾践在此铸造兵器,训练军队。 山下江涛声淹没了工匠们用青铜凿子凿击石壁的铮铮之声,洞口浓密的林木遮掩了进出石窟的忙碌身影,士卒们手持兵戈把复仇的呐喊强压在喉咙里,越王勾践端坐于石窟的薪榻上,面有饥色,却精神矍铄。左首文种忠心赤胆,右侧范蠡运筹帷幄。这是一幅多么令人钦佩的君民一体、上下同心的艰苦复国图啊!最后,勾践的部队与姑蔑国联合兴兵伐吴,一举攻下吴都姑苏,完成了灭吴复仇计划。 <p>  总之,龙游大型地下石窟群,使每一位前去考察的人们不得不敬畏于外星文明的伟大创造。它的辉煌和美丽,令人陶醉和入迷:它的神秘和深邃成为一个扑朔迷离的热门话题; 它的古朴和悠远,让人赞美巨石文化的永恒。</p> <p>  景区外围,有洞又有鱼。</p> <p>  还有时间看了附近的竹林禅寺。</p> <p>  龙游县,隶属于浙江省衢州市,真是个山青水秀的好地方!我以前有一同事就是龙游人,给我说过当地很多土特产,如龙游发糕,龙游丝糕(有红豆的),志棠白莲,溪口笋干,茶叶,竹笋,山茶油,青糕,猕猴桃,龙游豆豉等,此次观后,感觉所言极是,我也买点土特产带回。</p> <p>  这一天除看龙游石窟外,还在农家乐吃饭,美美享受浙西风味小吃,累并快乐着!</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