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在舌尖上的记忆(3)

镶蓝旗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楼下有勤劳的退休老翁在绿地中种了一小片甜杆,甜杆也叫甜高粱、高粱甘蔗等,它同普通高粱基本无区别。</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这些甜杆基本上是成熟了,也有几棵刚刚打苞的。看到甜杆苞和快成熟了的甜杆上火红的穗在秋风中轻轻的摆动,我想起了小时候的打“窝民”。</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在我们沈阳东陵地界把高粱的黑穗病孕穗期长成的白色棒状物叫“窝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高梁这种农作物喜温,耐旱,生长能力强,缺点可能是不高产吧。七十年代前高梁是我国农村主要粮食作物之一。各地对高粱黑穗病孕穗期长成的白色棒状物叫法也不一样,有叫“乌米”的,有叫“乌苠”的,也有叫“米蛋”的等。</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说到窝民我想在农村长大的娃们都不会陌生吧?不但大都吃过,有的可能还会打过的吧?我的小伙伴们哪个没有钻到高梁地里打过窝民呀!</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小时候,窝民也给我们这些熊孩子们带来了很大乐趣,也满足了一些那个年代我们单调乏味的味蕾。</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放学后,把书包往家里一扔,约上仨俩小伙伴就钻到高梁地里了。顺着垄沟迈着小步,专心致志地看着高梁杆头的穗苞,生怕把窝民漏掉了。什么天热、蜜虫、高梁叶子刮的脸和胳膊一道道红印、倒伏的高梁绊跟头等全然不顾。寂静的高梁地里还时常被惊飞的大鸟乱串的野猫吓的一激灵。</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窝民是需要有一定经验地,一看这棵高梁长的相比较茎节矮小一些,叶片有些簇生,穗苞长的紧实,粗细又均匀,最顶上的一片叶子比较短小且又有些微微卷曲,这定是窝民无疑了。于是右手便把高梁杆弯曲,左手很麻利的就把窝民从高梁杆上掰了下来。待掰下八九个窝民了,就把窝民上面的叶子一系挽成个疙瘩,掖在裤腰带上。</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也有看走眼的时候,看着很像,待把高梁杆弯下来用手一捏,又不像,这时只能用大母指把穗的胚胎抠开一条小缝才能确定是不是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走到地头了,看看收获不大,再折回继续打。觉得够了,就钻出高梁地,擦擦脸上的大汗,坐在地上一五一十的查数了,比一比看谁打的多。打多的眉开眼笑洋洋自得,打少的自然是面有赧色哑言无声。</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不管打多打少,在地头扒开窝民大口朵颐是少不了的。有时想换换口味,就会找来几个干茬子桩烧着吃。一个个吃的满嘴黑黢黢的,你看我笑,我看你笑。</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打窝民也不是孩子们的专利,就是大人们到高梁地里割草,捥菜,顺便也会打些窝民带回来与家人一起享用。小时候的打窝民已经永远的凝刻在我的记忆里了。</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这个世界啊!只有我们想不到的事,没有人们做不到的事。也是,科技大爆炸的时代吗!这不,就有专门种窝民的。</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都奇了怪了,这窝民的种子是怎么培育的呢?听了我都觉得不可思议。吉林的四平、公主岭等地就建立了1500亩的高梁窝民种植基地,说可产300吨窝民,可创利税980多万。</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过去农民种高梁怕出窝民,窝民出的多就会减产,可现在专种窝民。与老伙伴们闲聊说及此事,老伙伴们说我净瞎扯,都不相信。细想想也是,商品经济社会,什么挣钱就去做什么也无可厚非吗,况且这窝民已经被人们认可了。</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笨理合计,我也认为这种活体农作物秸秆上长出的真菌,肯定要比腐败植基质中生长出的真菌要好的多,列为理想的天然食品并不为过。</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不知道沈阳的烧烤夜市有没有烤窝民这种食品,如果有的话,扒开皮把寸许长白白的窝民放在烤炉上文火慢烤,轻轻的刷点蒜蓉酱,再撒些许孜然以及辣椒面和芝麻,盛在盘中递给食客,那将是怎样一种美味啊!一只窝民我想不会低于5元钱。如果不扒去皮而是带着叶子烤或者是绿生生的由食客自己剥皮不做任何加工蘸着由辣椒油、蚝油、海鲜酱油、花生碎以及孜然芝麻等调制的酱汁吃,您定会大赞人间还有如此美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想要是陆文夫、汪曾祺吃窝民,肯定会吃出更新鲜的花样。我想就是皇上老子也吃不到这乡村特产的珍馐美味。苏东坡老夫子不是说过吗:人间有味是清欢。我说窝民这种食材远胜过他吃过的蓼茸蒿笋,窝民才是人间的清欢佳肴,美味总是让人欲罢不能。</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窝民生吃确实是没有什么味道,在窝民外层高梁叶子不扒净的情况下做熟了蘸大酱吃,还是有一股嫩高梁叶子的清香味,嫩的窝民入口慢嚼虽然绵软但有干噎感,与秸秆处吃起来有清甜的滋味。</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那时也不知道窝民有什么营养价值啊!什么蛋白质,碳水化合物,矿物质,维生素等也不懂啊!据说现在美国已经把窝民列入食用菌之例,墨西哥也把窝民视为美食佳品。</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在新闻中看到2017年吉林省东辽县安石镇还举办了一个“东辽县首届乌米节暨农产品推介会”。推介会上展示了乌米加工、品尝、烹饪、采摘等。说乌米不但有很高的营养价值,还有一定的药用价值。乌米可同豆角、土豆、茄子合在一起炖着吃,也可蒸、烧、烤着吃。</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我们的先民早已把乌米列入了《中华药典》,说有调经、止血之功效。现代医学研究者们也说:窝民这种真菌食品含有大量的氨基酸和糖份还有人体不可缺少的8种营养成份,对人的冠心病,糖尿病,佝偻病等都有抑制作用。还有什么缓解压力,改善睡眠,强壮机体,防癌抗癌,宽肠通便等等等等,把窝民说神了。我想这肯定又是哪个文人抑或是哪位所谓的专家为了某种目的毫无一点良知的胡诌八扯,凡事夸大是现今国人的通病。</span></p> <p><br></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可吃不到窝民喽!一是农民们不怎么种高梁了,也是因为高梁产量低,同时也卖不出好价钱。二是即便种,高梁的黑穗病也是几乎没有了,那是因为科学选育种子的结果。</span></p><p><span style="font-size: 20px;"> 现在虽然吃不到窝民了,但童年打窝民吃窝民的一幕幕已深深的刻在了记忆中。</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