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滨邹鲁罗源湾畔的河洋古镇》作者:黄鑫

大河洋美术馆

<p class="ql-block">河洋,一路风景一路歌。</p><p class="ql-block">她是我亲爱的故乡,她是我艺术的摇蓝。那儿有我念念不忘的乡情。</p><p class="ql-block">艺术路上穿心蚀骨,艺术的远方有多远?有谁能知道?只能是单身孤旅。我经常以故乡为起点,以她的山水为途径。想象当年陆放翁的毛驴或红轿子,穿越河洋古道,从宁德西行登上白鹤岭头,沿途崇山峻岭,带着诗情穿越青山茶海。心情连接在层峦叠嶂。这些老地方是我儿时第一旅游行程。是我天天思念的地方,美丽的梦,留下美丽的忧伤。河洋虽小,但故事挺多。就这样,我一路行走,行行止止。不觉已过40余载,从中经历和感受装进了我的身旁。总之到了宁罗古道我已觉得非写非画不可了。一阵云雾又飘到了我的眼底,我望见一座蒙胧的河洋。“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原因是我发现自己特别想家,是古代文化和文人墨客留下较深脚印的所在。说明我心底的风景并不完全是自然景物,而是一种“山水图画"。河洋古韵,人文山水,它是中国历史文化的悠久魅力对我的长期熏染造成的。要摆脱也摆脱不了。梦回故里,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思绪。那些联想翩翩是我无端的感动,无端地喟叹。常常像傻瓜一样木然伫立,转瞬之间有满脑子章句意笔橫生,一会儿满脑空白。我站在古人站立的陈太尉宫宫前,用与先辈差不多的黑眼珠打量着山水风光,静听着原古前没有丝毫差异的风声雨声。还有河洋话浓浓的口音。移步转水桥亭更加倍感亲切。秋风古道小桥流水人家,有很多贮存古迹就如一本厚厚的图书里,重读着历史。聆听讲授古文化的导师在吟唱,转水桥亭犹如是他的范本。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白云深处的大地里。青山默默无言。只要来一两位有悟性的文人行走在这座桥上,它封存久远的文化内涵也就能华声奔腾;秋风袭来,蝉鸣如乐,风云能吞吐千年。行人站立在这座桥似乎平常的伫立瞬间。自然浑成的诗意融在一起,于是有着操笔的冲动。光滑的石板路,我本为追回自身的青春岁月的活力。而一落笔却比往日写意更加沧桑。总之,一个人不能老是在怀念中生存,多情总是无情物。对历史的多情总会加重自我人生的负载,像那些安度晚年的人,可以与家乡的风物形影不离。好儿男志在四方,老家的一木一草若看久了也就会平常。故乡很美,只能在他乡的岁月里可以在脑子里翻出来晒一晒。也许正是这个原因,我在山水间跋涉地时候,有了越来越多的人生回忆。一种回忆,给予增添声色和情致,但它终究还是自己的漫长人生的感触,以性情的粗浅来勾勒一个乡情的局限。河洋雨后的空气飘着清丽的芬芳,令人神清气爽,通体舒泰。与我而言,走进河洋更像我喜欢快乐轻松的读书,而河洋的文化给我的就是这样。河洋古镇款款地接受着一个个早年离他远去的游子。成了游子不解的乡愁。今天的河洋古镇比过去缺少了点什么。在我看来,缺了一点真正的文化智者。缺少了一点隐于潜在河洋两岸古道与小巷间的安适书斋,缺少那一点足以使这些小镇产生的“书屋"超越时空的吸引力的艺术林风。秋雨潇潇,河洋河的水如乐般在欢唱。展现它的那生态之美.。那些老屋在风尘中吟唱。“日暮乡关何处远,烟波江上使人愁。"诗中最相思,我听见,那时的月光,行走的境界,刹那花开,你能邂逅世间所有美好,在夜光下沿着河流还乡。世界如此喧闹,我选择行走与读书的方式。在路途中遇见风景,痴迷于历史,文化与山水之间。我敢在你怀里孤独。抑郁生花,时光煮墨,墨香在我心头飘出一股浓浓的茶香。在秋天的孤独里,我喜欢通透的人生。 长长的山路,檐上的月亮,一程私语照亮半个山城。一年四季,风花雪月雕刻青春。常言适细雨慢煎一壶茶,于是宁静也越来越纯。谁共我醉明月,以敏感的心,在色彩与线条变幻中感受生命。时光深处,无限悲情,无限欢喜。遇见来生走到人生边上,人生的欣喜与孤寂,在画作中找到情绪的出口。一个人的存在到底对谁很重要?这世间总有一些人记得你。遇见,都是生命中巨大的欢喜,就像风会记得一朵花香,有暗香几缕,我自倾情,最好的风景途经内心,凡来尘往,心若从容“此生平仄终成诗"。</p> <p class="ql-block">河洋之美,“不到园林,怎知春色如许?”这些年我隔三岔五的回老家,去那几个己被国家认定中国传统村落里就这样走走想想,也就消磨了不少时间。河洋小镇有宗教信仰,有美景,有诗文。但中国历史要比这一切苍凉得多,到了一定的时候茫茫大地总要凸现出圆目怒睁、青筋贲张的主题,河洋给予主题腾出地盘。 </p><p class="ql-block">河洋的文章又做的实在多,去做的人少的多。没去做连自己也觉得愚蠢。但是,虽经多次违避,最后笔头一抖,还是写下了这个俗不可耐的题目。也许是这河川水沉浸着某种归结性的意义,我避也无妨,“时人莫笑池水浅,浅处无妨有卧龙″。</p> <p class="ql-block">初识河洋,在母亲的怀抱中,河洋即便是故里.,就有旧梦重温了我一下。这些古村落简直成了中国文化中一个长远的意向。摩挲中国文化一久,心头都会有这个小镇。奇怪的是,这个小镇一土一木,没有走遍也能在心中永远真切。过于玄艳的造化,会产生的一种焕然。灯下常常与她进行家常性的交往。乡情正如情同手足,可让孩儿高歌,若妆饰的精美,真是大凡风景绝佳处。</p> <h3>谈起河洋,在河洋境内有几处五代时期的古陶遗址及宋瓷古窑,它蕴藏着中国历史文化和中国美术史,在它境内对中国陶瓷艺术文化研究能起到一定的作用。据史料记载,罗源地处大陆东海岸线中点,是中国海洋文化海上丝绸之路联接点,自古以来,商人汇聚。闽商是中国历史最为绵长的城市商人团体之一。自古就有“走三州过四县&quot;漂洋过海之说,一代又一代闽东商贾以诚信和勤勉创造着自己的人生价值,不仅创造了巨大的财富,更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闽商文化,最终享誉天下。在“一带一路&quot;大背景下,研究如何传承和发扬中国陶瓷文化及闽商文化中的积极因素。对罗川大地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大有裨益。</h3> <p class="ql-block">宋瓷是中国制瓷时间最长,传播最广泛。影响最大的瓷窑系之一。由此诞生的河洋白瓷文化的杰出代表。曾经作为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标志性文化代表。与宁波青白瓷福建白瓷等地方各时期共同开辟了外销瓷的先河。具有引领风气、影响世界的国际竞争力,也为推动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提升,贡献了东方人的智慧。然而,由于诸多历史原因河洋白瓷的烧制产业和文化发展曾经一度走向衰落,在各个时期起起落落。今日罗源湾“一带一路″建设的新时代机遇下,总结白瓷辉煌的历史经验梳理闽商文化古往今来发展的现实基础和优势,并借鉴汲取其他同类文化发展的有益经验作出路径选择,是罗源乃至河洋古镇文化发展研究面临的一项重大课题。</p> <p class="ql-block">深挖本土优势的发展思路,成就河洋地域文化的特点;罗源瓷窑文化历史悠久,宋元时期河洋白瓷的发展及外销,与地域关系十分密切。自古官道白鹤岭沿途宁德的三都澳出海口,当时河洋宋窑的发展与宁德(宋时期宁德隶属福州)焦头碗窑制瓷技艺密不可分,鉴于罗源县河境内与宁德县交界处之间蕴藏着大量的高岭土,据有关数据目前河洋境内现藏高岭土达1OOO万吨。瓷器的烧制原料、燃料、水资源,每一样都有自己的标准,每一样都不可或缺。可以做瓷器就是金、木、水、火、土的结晶。河洋拥有丰富的瓷土矿藏,河洋境内山植被茂盛,输出源源不断的燃料松、木炭等;而东海岸宁德良港及罗源湾港口优势又.为外销提供了最大的方便。山、水、港、海等综合优势汇集的罗源因素促成了白瓷窑的成功烧制和顺利外销,戌时就就了河洋白瓷文化能觞与以河姆渡为代表的史前生态文明、以王阳明思想为主的闽越文化,以闽商帮为代表的商帮文明等共同构筑了闽东文化的精神共同体。由此可见,河洋白瓷文化是挖掘本土优势、集成地域元素的经典之作;这是一种本土的文化自信。</p> <p class="ql-block">文物传承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河洋古陶文化白瓷文化是老祖宗留给我们的宝贵遗产,是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的深厚滋养,古镇历史文物。是一个国家为珍贵的文化财富,保护与传播文物既是对历史的尊重,也是对民族文化的传承。 美好的生活与文化艺术息息相关,在我们的生活中,随处可见文化艺术的影子。随着国民生活物质条件的好转,人们越来越重视生活品质,艺术品消费逐步成为了消费升级的重要组成部分,市场潜力巨大。 河洋白瓷窑是宋、元、明、清时代为出名的其中一个白瓷窑场。而在这时期的白瓷打破了青瓷的垄断地位,开始和青瓷并肩齐驱。宋代的河洋窑白瓷,青花印花装饰手法对瓷器进行美化,纹样与釉层相得益彰,精美绝伦。河洋白瓷更倾向于碗、盘、杯、盏等工艺制作。是能体现出宋代瓷器风格的一种瓷器造型,与人文精神的高度集中有着因果关系。而宋代瓷业的发展,我们能理解宋代文化集中了传统文化的精髓,促进了宋代瓷器文化发展。而瓷业的发展,是宋代文化发展的试金石。</p> <p class="ql-block">福建陶瓷在中国陶瓷文化史上。占有一定的地位。根据历史调查考古证实福建境内窑址分布密集数量较多,是我国古陶瓷窑址发现最多的一个省份。宋元时期福建陶瓷进入一个大发展时期,也是一个繁荣昌盛时期。黑釉,青釉,青白釉等同时发展,这个时期陶瓷发展是以当时我国东南沿海的海外交通和贸易有着直接关系,在福建德化的白瓷是一种富有特征的陶瓷产业,单德化县就发现青白瓷窑址达42处,其它珠光青瓷也分布在沿海或近海地区形成了有别与龙泉窑青瓷独立青瓷系一一同安窑系;罗源县有八井青白窑等,沿海有宁波越窑青瓷的烧制从东汉中晚期开始,到唐宋时期发展到了顶峰。宋元陶瓷主要是适应外销而生产,在日本、新加坡等东南亚各国均有发现。</p> <h3>据文献记载,福州市内遗址出土的墨书陶瓷很多。除了在北大路遗址也有宋代墨书陶瓷以外。还有鼓角楼遗址,湖东路南宋遗址也出土了几件墨书.陶瓷,福州室内出土最多的是屏山遗址、1997年屏山市场工地里出土了100多件。2013年地铁工地里出土了300多件,这些墨书内容可以分为姓名、单字、身份、地点、时间,花押和符号六个分类。 福建一直是中国一个非常特殊的群落,闽越文化是福建文明。八闽艺术文化是一座蕴含量极其丰富的精神矿藏。河洋陶瓷文化研究也是大可为的工程。</h3> <p class="ql-block">我国的各种艺术都应该具有自己的民族风格。不仅要掌握西洋的多种多样的如油画、工艺美术等技巧外,应充分发挥民族文化传统文化的性能与优势。而且要发扬传统文化,把它吸收和传承,经过提炼变成新鲜血液。中国陶瓷文化是民族文化的艺术结晶,我们在认识对象、表现对象的主客观关系上,陶瓷文化艺术不是客观主义的模拟自然,而是在认识客观的基础上对客观对象加以主观的肯定,在表现上具有本土艺术的情感、个性和特有风趣。 挖掘河洋陶瓷文化在表面现象与本质的关系上,陶瓷文化艺术不满足于表面现象的模拟,而是重视表现对象的本质一一对象的内在特征和其外在的表现及历史价值与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由此产生各种表现发扬与创新,要见笔、笔笔传神。继承宋窑白瓷文化发展与乡村振兴、文化自信、生态与自然与经济三个因素的结合,砥砺前行,更充分的表现海洋文化、古镇文化的主题内容。在扎实调查的基础上进行分析,创造性地运用着中国文化各种形式的艺术遗产,吸收中国陶瓷文化,吸收传统工艺的形式,创造生态乡村与新农村发展内容相适应,具有民族风格,民族气派和自己独特风格的新形式,思想性和艺术性的统一,充分显示地方文化,它是极其有价值的推广。</p> <p class="ql-block">福建素以风情独特享誉海内外,民间美术、民间传统工艺、陶瓷文化也同样饶有特色而丰富多彩,许多民间艺术、中国陶瓷工艺美术对台港及东南亚和其他地方的华人社会上产生影响。由于这一潜在民俗民艺宝库这未能得以充分的开拓、发掘、宣传和研究,这一养在深山人为此的瑰宝,正以其魅力获得了美术界专家学者的高度重视。河洋陶瓷文化的研究,继承与发展正是对福建民间美术工艺美术的实际开发工程孕育催生能起到一定的成果。</p> <h3>河洋古陶瓷文化遗产独具魅力,尤其是河洋青铜器时代的几处古窑的考古发现挖掘等科研的有效展开,是福建省考古的一次重大发现。河洋古陶遗址及宋瓷遗址是罗川陶瓷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值得我们抢救的文化遗产。是地域特色文化品牌的打造、文艺精品创编与开发,对外文化交流的任务,仿造与研制一批河洋宋窑白瓷列入河洋文创发展与经济繁荣密不可分,为文化产品创新发力,是当代艺术瓷作品研发的前景拭目以待。 河洋陶瓷产业与文化旅游,休闲农业等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希望有识之士能立足于古镇,打造一个高端陶瓷艺术文化主题新空间,期待成为优秀宋窑白瓷企业汇聚成局孵化基地和具有人文气息与活力的综合性园区,并以大师风范引领陶瓷文化发展前沿。 </h3> <p class="ql-block">河洋要想真正擦亮一张新名片,以文化产业建设小镇,开展多方合作合力培养人才。必须迎着中国传统文化发展战略。深度融入“一带一路"的合作倡议和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自身优势,形成个性化发展。用宋代古建筑文化、宋瓷文化讲好中国故事。加强环境整治,建设生态大遗址,推动河洋宋窑文化和经济的振兴。可以通过征集主题词、外宣标语,创作古镇雕塑。制作宣传片、动漫等形式,借用新媒体手段广泛宣传,融入福州市罗源城市文化的组团宣传中,重新擦亮这张河洋古镇新名片。 打造品牌特色,建设知名的文化小镇。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河洋很清、很甜,它是我们的生命之水。肥沃的土地是我们耕耘的乐园。祖先在这片土上地留下许多宝贵的财富。习近平总书记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深沉的情感和深厚的修养。他多次用“基因"“文化基因″“精神基因″“精神命脉"等概念来论述中华民族几千年来的灿烂文化。“学史可以看成败,鉴得失,知兴替。学诗可以情飞扬,志高昂,人灵秀;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耀、辨是非。″“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学习和掌握其中的各种思想精华,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很有益处"(在中央党校建校80周年庆祝大会暨2013年春节学期开学典礼上的讲话),《人民日报》2013年3月3日。</p> <p class="ql-block">入夜,河洋人穿过2000年的古道,秋山一片宁静,村舍、小巷如此安祥。听到窗外几声孤雁独明。山城的夜幕冷静的诉说!陈太尉宫、转水桥亭、旗杆林、东山宫、枣岭宫、河洋古道,清沏的河洋湖和那些古民居都隐入夜空。故乡只能给我们思念、敬仰!河洋古镇,不能和苏杭精雅的园林,幽深的街道相比较,没那些繁华景象。他处处给人以感官的宁静和慰籍,现实生活的田园风光与那些让你熨帖的历史的情怀,有些人令人超迈的感叹。 </p><p class="ql-block">河洋,古时是福州福宁两府文化宁谧的后花园! 或许是大雨刚歇,时值黄昏,你有幸走在这样的山城就会觉得走进了一种境界。</p> <p class="ql-block">本文作者:黄鑫、又名黄金,福建罗源生。国家一级美术师、新华艺术网艺术委员会执行副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原副主席、大河洋美术馆主。</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