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纳百川的美篇

海纳百川

<p> 崔木知青院,峥嵘岁月大观园(上)</p><p><br></p><p> 近日,麟游又一景点火爆了,开门大吉,短短两个月,游人突破万次。</p><p> 离老远,半山腰毛主席语录“为有牺牲多壮志,敢叫日月换新天”清晰地映入眼帘,使人顿生豪壮;正前方的两扇大铁门的上方,毛主席头像在阳光照耀下熠熠生辉,光芒万丈,像的下面是“知青之家”四个黄色楷体大字;大门左右的对联,白字红底色“誓做一代新农民,扎根农村干革命!”和这幅对联并排的,左右各有四个方方正正的大字,醒目耀眼:“广阔天地,大有作为!”来到这里,读着这些鼓舞人心的激昂文字,听着那怀旧的歌曲,使人热血沸腾,激动不已。不由自主地忆起了那个火红的年代,峥嵘的岁月,从城市融入到农村的那批小青年……。</p><p> 进入大院,首先看到的是大院正中这幅五人浮雕。正中间扛着写有“广阔天地,大有作为”迎风招展的红旗下的男生,他的左边的男知青,高举捧着红宝书的右手,左手抱书于胸前;他左边是右肩扛着镢头,左手提着一摞书的女知青;紧挨红旗右侧的是位背着军用挎包的女知青,她旁边是背着竹背篓的男知青。他们都微张着嘴,好像在高呼:“广阔天地,大有作为!”他们脚下那一米高的砖砌平台正面书写着:“在希望的田野上”的红色大字。</p><p> 大院左侧是一排红砖红瓦的平房自西向东一字排开。有办公室,接待室,会议室等。墙的正上方,毛主席语录跃入眼帘:“到农村去,到边疆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勾起了我对当时知青插队那轰轰烈烈的场面的追忆:那排着长队、戴着光荣花,一脸稚气的一代新农民,手里捧着毛主席语录,高呼着:“下定决心,不怕牺牲,排除万难去争取更大的胜利……”;懵懵懂懂的我,跟着大同学,胸前戴一个很大的带木框的毛主席像,在震耳欲聋的锣鼓声中,在高高飘扬的红旗队伍后面,高呼:“欢迎欢迎,热烈欢迎”的口号,迎接知青来我们村插队落户,扎根农村干革命……</p><p> 第二道门内右侧是当年的大队部,民兵连,四面墙上的主席相片和充满激情的语录,正中的八仙桌后端坐着的老支书慈目善眉,和蔼可亲,他的右边坐着两个女知青,老支书手持长烟锅,长烟杆上系着绣荷包烟袋。对两位姑娘讲着什么;她们一边喜滋滋地听着,一边翻阅着手里的记录本。桌面上的记录历史的搪瓷缸,一盒粉笔,黑色的老式电话,摊开的书本,还有那些挂在墙上的记事本及当时的那些陈设,活灵活现的再显了当时的人们生活状态和工作内容。</p><p> 他们的身后是广播员的工作台,台面上的扩音器,桌上的黑色手摇电话,一个白色的上面有好多主席头像的插笔筒,只见她正对着话筒播诵着什么。在门的右侧,凳子上坐着身穿军装,肩上斜挎长枪的男知青民兵。他们个个面带微笑,逼真的再显了那时的那些人、那些景、那些事。</p><p> 出了大队部,左边第一间的医疗室里,墙上随处可见的主席语录:“毛泽东思想让我们心明眼亮”、“为革命献血光荣”的话语深深地在脑海里回荡。正对门那高大的红色的中药柜前的一位身穿白大褂的年轻知青,正在用戥子为病人称中药材。她的桌面上放着捣药铁罐,一沓包药的麻纸;右边靠墙的那张老式方桌上方,一个穿着白大褂、戴着大坨眼镜的知青医生,在给一位头戴草帽的老奶奶把脉。他的眼前摞着厚厚的老体字医书,听珍器,处方薄,知青的到来,改变了农民千年陈袭的生存观念和诸多陋习,精神面貌和就医难的问题得到了大大的改观,赢得了群众的高度称赞和衷心感谢。</p><p> 走进宽敞的供销社:“发展经济,保障供给”八个大字跃入眼帘,不由人不惊奇赞叹。一切摆设和那时的一模一样。只见货架上左侧是,肥皂香皂、洗衣粉,碗筷,搪瓷盘搪瓷缸、蜡烛,烟酒水果糖,小学生用的铅笔本子,小刀,还有当时很时尚的解放牌胶鞋等日用品。靠西边的货架上的簸箕,大大小小的坛坛罐罐,用棘条精心编制的各种各样的笼。笊篱,箩儿筛子,牛笼嘴,犁、铧等,左边窗前一个又长又大的木槽,粗粗的盐粒装得满满的,上面横木架上挂着个带挫斗的老式杆杆秤;称盐的知青手里拿着伤痕累累的搪瓷缸,木槽前面的地上摞的五袋盐;木槽左侧堆着一捆镢把、扫帚。紧靠木槽的铺柜上有一大盘足有一岁娃的胳膊粗的粗麻绳,绳的旁边放着个乌黑发亮的酒坛子,旁边放着量酒的几个容器。货架右侧排列着好多五艳六色,花花绿绿的布批,一卷卷的竖立着。一女知青正在给领着小男孩的老奶奶扯那块红布;小男孩手里拿着纸风筝,好奇地扫视着这琳琅满目的陈设,女售货员身后是一个怀抱大酒箱的男生,站在铺柜外面的一脸络腮胡子,腰系咖色腰带的老人高举着左手给他指点着放的位置。小时的我,常常眼巴巴的去看摆在铺柜里的小人书,还有糖果点心等。</p><p> 左边是约三十平方的剧场,舞台上方:“文艺为工农兵服务”的大字道出宗旨,左右墙上的主席语录:“劳动人民是主人,”屋内有三排木质连椅,正对着样板戏舞台,舞台上方两边各有一个黄色“忠”字,那一大一小两个红色的鼓,一个军号,看来有些年头了;舞台右侧塑着一男一女两个知青戏剧照;戏台对面墙上是马恩列斯老式纸质照,照片上方安装着投影仪。这里曾经是他们为活跃农村生活、宣传毛泽东思想、演样板戏的“欢乐大舞台”,广大知青和农村青年在这里成了一道靓丽的风景,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做出了巨大的贡献。</p><p> 向右转,院子正中有一井台凉棚,它的墙上有:“吃水不忘挖井人,时刻想念毛主席”几个红色大字。棚内有一男知青在井边绞水一女知青在帮忙摇辘轳。两个人、辘轳、井绳、木桶等与真人实物无有差别;灶房门前是个五十公分的方形石桌,周围有四个石凳,这是知青们吃饭,写字,下棋的地方!紧挨着房檐的两个大瓷瓮是他们存水的家什,旁边还放着一大一小两个石臼;一脚挎进门坎,墙的四周挂满了辣椒,大蒜及蒸笼,装筷子的竹编小篓等。哦,他们在做饭。一个女生在案旁切菜,若大的案板上放着一蓝子他们自己种的大辣椒,西红柿,豆角,茄子等;一个女知青在灶间正从锅里往碗里盛饭;灶间一男生偏着脑袋在往灶堂塞柴一手扇着扇子。</p><p> 知青们的宿舍里陈设简单,干净卫生,土炕上并排铺着好多大小一致的褥子床单,被子叠得整整齐齐,有的被隔成一明一暗。外间墙上挂着不同毛主席像,地上摆着笨重的老式小桌子,上面放着个小收音机,一个竹编外壳的热水瓶,一面方镜子等。桌旁有个结实的高脚木凳子,有的房间里还有个标准牌缝纫机……。在这里,他们休息,看书,聊天,度过了人生最美好的青春年华。</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