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 前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有这样一句经典名言:“教育的基础主要是在5岁前奠定的,它占整个教育过程的90%,在这之后,教育还要继续进行,人进一步成长、开花、结果,而您精心培植的花朵在5岁以前就已绽蕾。”</p><p><br></p><p> 从这句话中,我们不难总结出,一个人在5岁前所受的教育,将会为他一生的教育奠定坚实的基础。5岁前所受的教育,就是我们平时所理解的“早期教育”。由此可见早期教育对于一个孩子的成长来说是多么重要。</p><p><br></p><p> 实际上,广义的“早期教育”并不把“年龄条件”局限在“5岁”,而指的是从出生到小学一年级之前的全部阶段。可一些家长则偏偏认为,在幼儿园里,自己的孩子已经接受了良好的学前教育,难道还真的有必要再进行“早期教育”吗?看了下面的内容之后,上述这个“老思想”恐怕要改改了。</p><p><br></p><p> 很多年来,每年中高考所涌现出的一些中高考状元中,很多人在谈及自己的受教育经历时,都会谈到自己的“成功”离不开上小学之前所进行的家庭教育;其他的一些优秀学生也反映了这一点。由此可见,那些状元和其他优秀学生的家长们,早已把“子女的早期教育”当成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内容”并加以重视,才为今天那些中高考状元和一些优秀学生的“辉煌”打下了一个良好的教育根基。</p><p> </p> <p> 曾经有过这么一句俗语:“笨鸟先飞。”而这句话的原意指的是如果某人觉得自己“太笨”,就让自己提前学、提前训练,最后以自己的实力超过其它人。然而,把这层含义推广到所有人,我们不难想到,那些“先飞的鸟”并不全是笨鸟,但他们都具有一个共同的特征——有心并懂得抓紧所有可能的机会让自己得到提高。因此,那些“有心的家长”倘若在子女小学阶段之前就已经给自己的子女进行过“早期教育”,那么这些家长则相当于抓住了一个良好的让自己子女出人头地的机会,因为,这样能够让自己的子女在还没上小学时就已经比其他的同龄人“领先一个档次”了。</p> <p> 据科学研究显示,幼儿在0至3岁所记忆的内容是最深刻的,4至6岁所记忆的内容,也至少比升入小学、中学之后的记忆深刻。这就是在说明,一个人“头脑最好使”的年龄阶段是学龄前阶段!这同样在说明,学龄前阶段也是进行早期教育的黄金时期!另外,父母作为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所教授的内容往往是孩子一生都难以忘记、难以磨灭的。</p><p><br></p><p> 一些家长可千万不要这么想:孩子刚这么大就教给他这个那个,他听不懂还不是对牛弹琴?这种想法大错特错,要知道,不论婴幼儿学什么知识或者理解哪些道理,都是一个“久而久之”的过程。第一次听或第一次学不理解、不懂很正常,但是时间长了,他也能逐渐“领悟”出一些内容、一些道理来,而这,就需要家长在进行早期教育时,要做到有耐心、多重复,再加上婴幼儿在这个年龄段头脑好使,只要自己的耐心到位了,给孩子一个成功的早期教育,应该是不成问题的。</p><p><br></p><p> 至于早期教育所要“教授”的内容,不同的家长可根据子女的实际情况作不同的安排,但至少应包括“认识拼音”“简单且常用的一些生字词”“简单的基本计算”等一些基本内容。至于方法,家长一定要选择最适合自己孩子的方法,例如买一些口算心算的小册子、买一些“连环画故事书”来逐渐教孩子认字和读故事,毕竟兴趣是学好一切内容的最重要的基础。</p><p><br></p><p> 有的家长可能会让孩子捧着《现代汉语词典》来天天翻着看,这仍然属于很好的方法,并非小题大做,因为,通过翻词典,可以在之前认识拼音的基础之上,认识更多的同音字并找出各种同音字的字形之间的区别和关联。只要是好方法,家长们都能用,并不需要存在“年龄是否合适”的疑虑。</p><p><br></p><p> 希望每一位家长都利用早期教育这个大好的黄金时间,为自己孩子一生的成长打下一个良好的根基,让孩子在很好的基础之上更加快乐、更加自信地展翅翱翔</p>